APP下载

急诊科对突发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内科急救方案治疗的效果观察

2015-01-24白雪芬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9期
关键词:突发性急诊科内科

白雪芬

(四川省德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四川 德阳 618000)

急诊科对突发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内科急救方案治疗的效果观察

白雪芬

(四川省德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四川 德阳 618000)

目的 对急诊科对突发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内科急救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2014年1月在我院急诊科采用内科急救方案治疗的突发性脑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治疗后的出血量(55.30±10.50)mL少于治疗前的出血量(94.45±11.56)mL,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6.67%)明显低于治疗前的并发症的发生率(53.33%),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抢救有效时间(45.20±5.60)min,住院天数(16.00±2.40)d,抢救成功率90.00%。结论对急诊科对突发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内科急救方案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减少患者的出血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抢救的有效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急诊科;突发性脑出血;内科;急救;效果

急性脑出血是因血压骤然升高而使动脉瘤破裂引起脑出血,出血形成的血肿容易压迫脑组织而引起急性脑组织损伤,易导致脑水肿及颅内高压,同时还会使机体释放出内啡肽等物质,会抑制患者的呼吸、中枢神经功能等,导致患者出现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的话会导致患者死亡[1]。为了对急诊科对突发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内科急救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特对6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60例2012年12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突发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患者32例,男患者28例,年龄范围为42~70岁,平均年龄为(63.2±5.3)岁。所有的患者均进行治疗前头颅CT检查,符合突发性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均取得患者或家属的知情同意,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所有急诊科突发性脑出血患者均采用内科急救方案,首先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初步评估,尽量减少对患者进行搬动。如患者的意识不清或伴有呕吐,可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清理口腔呕吐物,不要喂药、喂水,如患者有抽搐,用汤匙外绕柔软布放在上下两齿之间,防止咬舌。测量患者血压、脉搏、呼吸,观察患者是否有瞳孔变化、头痛、恶心、呕吐抽搐等症状。保持患者的呼吸通畅,对于神志清醒的患者采取半卧位,以利于患者脑部静脉血回流,减轻脑水肿;对于有神志障碍的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清除口鼻咽部分泌物,有义齿的取出,松解患者衣领裤带,必要时给患者进行高流量吸氧,以改善患者的脑缺氧情况。对患者进行紧急降压治疗,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给予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降压药物有硝普钠、酚妥拉明、利血平等,一般为收缩压下降至1/3,舒张压下降30 mm Hg左右。用监护仪对患者的血压、心率变化情况进行监测,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在对患者进行初步抢救之后迅速与医院的急诊科进行联系通知医院做好抢救和急查准备。在对患者进行转运的途中继续对患者进行救护,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如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抢救处理。

1.3观察指标: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出血量、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对患者的抢救有效时间、住院天数、抢救成功率比较。

2 结 果

2.1患者治疗后的出血量、并发症情况:60例患者治疗后的出血量(55.30±10.50)mL,治疗后发生并发症16例,发生率为26.67%。

2.2患者的抢救有效时间、住院天数、抢救成功率比较:60例患者的抢救有效时间(45.20±5.60)min,住院天数(16.00±2.40)d,抢救成功54例,抢救成功率为90.00%。

3 讨 论

脑出血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眩晕或者有颅内压增高情况,多是由于患者的劳累、过度活动、情绪激动、并发其他疾病等因素所诱发,大多数患者血压会有上升的情况,也有少数患者在短时间内昏迷与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现象同时出现,造成患者的死亡[2]。中老年人群多发生突发性脑出血的情况,对患者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患者和医护人员正确、熟练的掌握应对突发性脑出血的急救措施,对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很大的帮助。由于急救方式的不同而对患者救治成功率及预后、后期治疗都有着重要影响[3]。由于脑出血患者多发病紧急,患者的病情恶化时间多在病发的1~3 h内,因此,抢救患者的最佳时机主要是患者的病情恶化时间多在病发的1~3 h内。所以,为了及时为患者提供入院治疗的抢救措施,防止患者的病情恶化,医护人员应在最短时间内做出正确的诊断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救治[4]。本研究表明,患者治疗后的出血量(55.30±10.50)mL少于治疗前的出血量(94.45±11.56)mL,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6.67%)明显低于治疗前的并发症的发生率(53.33%),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抢救有效时间(45.20±5.60)min,住院天数(16.00±2.40)d,抢救成功率90.00%。在内科抢救的过程中,医护工作人员需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且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要良好。能够迅速、正确的对突发性脑出血患者进行诊断,及时进行抢救,对病情进行有效的控制,防止患者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在抢救的过程中,为了防止患者出现脑缺血、休克等症状[5],医护人员要尽量避免使用降压药物。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影响较小的甘露醇、利尿剂、脱水剂等药物,可以有效提升血压控制状况,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控制指标,可以作为降压特效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常规指标的控制有较好的效果。医护人员要在手术抢救的过程中对患者的CT检查指标进行全方位分析,如果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对患者减少最大的损伤。为患者的抢救争取时间,提高对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综上所述,对急诊科对突发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内科急救方案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减少患者的出血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抢救的有效时间,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杨桂萍.浅谈46例突发性脑出血患者在急诊内科的急救[J].亚太传统医药,2010,6(7):94-95.

[2]龙勇,曾俊锋,江乾,等.急诊救治突发性脑出血的临床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2):4775-4777.

[3]朱远群,阮海林,杨春旭,等.MEWS系统评分对院前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J].山东医药,2011,51(9):38-40.

[4]谭虎,刘斌,赵冬.突发性脑出血76例的急诊内科救治[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4,12(3):275-277.

[5]王书平,赵翠梅,付卫丽,等.院前急救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0):233-235.

R743.34

B

1671-8194(2015)19-0074-02

猜你喜欢

突发性急诊科内科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内转科型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人性化护理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及效果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