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级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创建与示范

2015-01-24卢厚林孙志陈继新陈佳亮吴丰

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 2015年5期
关键词:服务平台示范区宁波

卢厚林 孙志 陈继新 陈佳亮 吴丰

(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浙江宁波 315100)

国家级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创建与示范

卢厚林 孙志 陈继新 陈佳亮 吴丰

(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浙江宁波 315100)

阐述了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在对国内其他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宁波创建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了创建目标、战略定位及其实现路径,同时以顶层设计理念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示范区建设所涉及的重要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判断,为最终建成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示范区提供理论支持。

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宁波

1 前言

2014年1月,国家认监委下发《关于开展“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示范区”创建试点工作的通知》,在每个省级行政区建设1个国家级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示范区。6月19日国家认监委正式批复同意宁波国家高新区开展国家“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示范区”创建工作。作为东部沿海的先发地区,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培育、发展好这一新兴产业,使之成为宁波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实现“两个基本”目标、建设“四好示范区”,提供思路和路径,成为该行业内外的共同诉求。

2 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本研究提出的国家级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定义包含“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三部分。“公共”是指属性,即“公有的、公用的”,这里特别指功能上的公共属性;“检验检测服务”是指内容,即“质量评价的一种合格评定程序”;“平台”是指进行某项工作所需要的环境或条件。综合而言,是指以质量合格评定为主要功能,辐射带动产品、服务质量提升和产业转型的环境。

建设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示范区是国家质检总局、认监委提出并实践的。它是指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和示范效应的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集聚的区域,其基本特征有:①经济基础好,周围具有强大的产业基础支持;②行业整体规模大,区域内有为数众多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且具备完整的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产业链;③服务质量水平高,区域内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依法诚信经营,服务质量高,没有发生严重违法违规事件;④市场治理机制全,当地各级政府重视该检验检测认证产业的聚集区的建设,成立区域性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产业的综合协调管理机构和管理网络,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和长效工作机制;⑤产业发展环境好,政府出台配套政策扶持措施,机构自律意识强,具有专业的认证认可行业协会且能发挥作用。

3 国内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建设现状

国务院把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八大高技术服务业之一,国内除宁波外,北京、上海、广州都在建设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建设情况各有特色。

(1)上海市政府在《支持闸北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若干意见》中提出15条支持措施,明确支持闸北区检测认证服务业集聚发展,探索突破体制机制约束,争取先行先试政策,该区的市北高新园区建设了“全国质量服务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上海市还提出要将上海闸北区打造成检测认证行业的“自贸区”。

2014年,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资格审批部分变更审批告知承诺办法》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部分变更审批告知承诺办法》,标志着上海在全国率先对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审批实施告知承诺制,这也是上海质监部门首批开展告知承诺制的审批项目。

(2)广州市海珠区全力打造“海珠检测与认证产业联盟”,成为华南地区的首个区域性检测与认证产业联盟。以“产业集聚、树立品牌、形成特色、拉动经济”为整体目标,以检测与认证关键技术、系统技术、标准研究为支撑,以国际化检测与认证服务为核心,通过加强信息沟通,扩大合作交流,资源共享,完善服务环境,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联合区内数十家检测与认证机构共同拓展国内国际市场。

(3)北京市立足首都资源优势,以提升首都检验检测与认证服务能力为基础,以推动检测认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为主线,实施“改革创新撬动、组织优化推动、市场需求拉动、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环境支撑”五大战略,激发首都科技、人才、产业基础资源活力,加快构建形成政府强制公益性检测、商业自愿性检测、进出口认证检测等多层次的检测认证服务市场,构筑行业领导力、市场公信力,成功塑造北京检测、北京认证品牌,奠定全国检测认证服务行业领先地位,打造国际检测认证服务重要集聚中心。

比较3个城市,上海借助自贸区发展,在外资引进、突破现有体制束缚方面具有先天优势,且产业规模与宁波相当,地理位置与宁波较近,因此对宁波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竞争;广州借助珠三角强大的出口产业优势,与香港检验检测机构对接,国际化程度更高;北京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构建政府强制公益性检测、商业自愿性检测、进出口认证检测等多层次的检测认证服务市场。3个城市各具优势,各有特色也对宁波形成一定挑战。

4 宁波创建国家级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上看,创建国家级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世界各国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期和转型期都不约而同地通过提升质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通过发展检验、检测、认证等高技术服务业,实现新一轮发展,如欧美等发达国家涌现了一大批国际知名的检验检测机构。创建国家级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符合我国科学发展道路的长远规律。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道路方向,当前国务院十分强调“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所谓调结构,就是要调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高技术服务业,通过优化我国经济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创建国家级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符合经济新常态下的现实需求。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际贸易发展形势以及宁波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都要求进一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对外贸易实现“优进优出”,开展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治理正是促进宁波在经济新常态下,增长速度换新档、发展方式新轨道、经济结构新优化、发展动力新转换,实现开放型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的科学路径,从而尽快把宁波建成现代化港口经济圈。

从适应国际贸易新形势上看,创建国家级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能让宁波更好抢抓国际贸易新形势的机遇。通过完善第三方机构介入质量评价,促进出口企业提质增效,促进企业从做产品向做品牌、进而做标准的高层次转变,实现宁波出口企业进一步抢占国际市场的质量和技术高地。创建国家级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能让宁波更好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通过发挥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技术作用,帮助企业破解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对外交涉合力。同时促进各地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更好应对“双反一保”和技术性贸易措施等国际挑战。

从宁波城市发展战略看,创建国家级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是贯彻实现我市“两个基本”目标的新思路。“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宁波市坚持的重要发展战略,创建国家级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一方面提升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的服务能力,使其成为现代化港口城市的重要发展支持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行业标志,另一方面提升宁波建设国际城市的影响力,进一步强化宁波作为港口城市的口岸服务功能,促进建设和谐口岸和质优口岸,为宁波市实现“两个基本”目标添加质量发展的筹码。创建国家级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区战略的新路径。先进制造业、贸易服务业、航运服务业是宁波重点建设的三大产业,建设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示范区,打造一批优质的检验检测认证产业,正是支撑先进制造业、丰富贸易服务业、做强航运服务业的重要一环,是对宁波建成国内有地位、国际有影响的先进制造业中心、贸易物流中心和航运服务中心目标的细化和落实的内容之一。创建国家级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是提升宁波出口竞争力的新方法。建设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示范区是推动宁波出口产业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优势,促进宁波实现由“宁波制造”向“宁波创造”、“宁波服务”新跨越。

5 宁波创建国家级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创建示范区的行业基础还比较薄弱

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产业是创建示范区的基础,宁波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产业中第三方机构发展问题、行业自律问题已非常凸显。

一方面一些机构诚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不高。在对出口企业的调查中,发现有30%受调查企业,曾经因为误相信其宣传而付出惨重代价;有70%的受访企业认为第三方检验机构既不能对产品质量负责也不能帮助企业提高管理能力;60%的受访企业认为引入质量管理体系非但不能提升管理能力,反倒成了企业累赘。

另一方面,产业发展失范,外资机构大规模进入市场。服务价格不规范,服务质量和时效参差不齐,一些中小机构基本服务质量都不能保证。同时,外资第三方机构占据着宁波进出口检验检测认证市场85%以上的份额,通过变相强制我国出口企业检验和检测,损害宁波外贸经济健康发展。

(2)创建示范区的合力还有待提高

当前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市场监管存在在监管职责、行业平台等多个层面的问题,难以形成创建合力:

①部门职责有待进一步理顺。我国检验检测认证市场脱胎于计划经济,国营第三方机构具有浓重的行政色彩。长期以来,政府部门注重微观规制,忽视对检验、检测、认证等第三方市场的宏观管理,在创建过程中更多着眼于微观的层面,缺乏对产业宏观治理和长远规划,治理职责还有待进一步凸显。同时,由于脱胎于不同行业部门,职能交叉重叠,在创建示范区过程中,难免各自为阵。

②行业平台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发展服务业协会,完善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的培育扶持政策”是十二五时期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市虽然成立了认证认可协会,但是由于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在示范区创建中还没有完全发挥平台的作用;在实施信用评价,推动行业自律和行业服务标准的制修订方面,也有待发挥更大作用。

③机构主动性还有待进一步激发。部分机构对示范区建设内容还不是很了解,对示范区给机构和行业发展带来的好处也了解不深;部分机构没有主动参与示范区创建;示范区创建机构层面的推动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3)创建示范区在凸显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上还有待加强

检验检测认证产业既是高技术服务产业也是生产性服务业,当前在创建过程中还集中在检验检测认证产业本身,没有把它放在生产性服务业这个大产业中来考虑,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和工业制造、农业生产的融合度还不高。很多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仅仅作为一个环节、一个专业、一个产品的检验检测认证服务,缺少面向整个生产过程的综合性服务功能。

②与政府职能对接还不够。“进一步放开公共服务市场准入,改革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和方式”是《国务院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思想。通过购买市场服务实施市场监管,既能更好实施质量宏观管理,又能进一步发挥市场作用,促进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发展。宁波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在提供政府购买服务方面还不足,与政府市场监管的要求,社会民生的期盼有待进一步对接和完善。

6 宁波创建国家级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示范区的目标和定位

6.1发展目标

近期目标:到2015年底,基本建成检验检测认证产业示范园,实验室数量达200个,实现总产值约30亿元,基本建成立足宁波、辐射长三角的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基地。

远期目标:至2020年,示范园实验室总量达到500个,国家级示范实验室达到100个,实现产值超过100亿元,建成全国重要的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基地之一。

6.2发展定位

(1)对接检验检测认证产业整合,形成全国检验检测认证产业示范的“宁波品牌”[1]

一是利用我局在检验检疫技术研究和应对技术贸易壁垒中的优势,促成WTO办公室、宁波贸易措施综合服务中心、国家质检总局标法中心宁波分中心的功能与产业对接。二是发挥政策、技术、信息优势,支持园区更好为出口企业破解技术壁垒提供帮助,指导园区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提升服务企业水平,谋求宁波更多市场发展空间。

(2)承接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要求,形成多元参与社会共治的行业治理“宁波经验”

建立纵横联动协同管理机制,实现责任和权力同步下放、放活和监管同步到位”的要求。放到底:发挥认证认可在经济发展中的更大作用;管到位:就是要创新监管方式,改变部门各自为阵,多头管理的局面,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实现政府的管理转型和市场的有效治理;治到点:形成地方政府、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机构多方参与,各司其责的“五位一体”的综合治理模式。

(3)提倡社会组织行业自律,形成“行业协会主导,信用管理为基”的行业自我管理“宁波模式”

将检验鉴定机构纳入行业管理,于2009年出台全国第一份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行业自律宣言《宁波地区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行业自律宣言》,出台并实施《宁波地区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及从业人员行为准则》;在此基础上,呼应高新区建设检测认证国家产业园建设,整合第三方行业规范,形成《宁波检验检测认证市场行业公约》;完善信用管理,将机构信用情况纳入宁波社会征信体系;建立“红黑名单”制度,定期披露信息,引导市场发展。

(4)探索检验、认证监管与市场监管相融合,形成以“三位一体”市场监管体系推动质量管理的“宁波路径”

深度融合各行政部门的检验、认证监管和市场监管职能,以第三方采信+机构监管为手段,推进市场监管体系改革;同时利用采信搜集更多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信息,将第三方服务纳入检验、认证监管体系中,形成企业、机构、监管部门“三位一体”,各负其责的市场监管新模式。

(5)借助认证认可促进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发展,形成以认证认可引领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宁波思路”

认证认可作为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基础性工作,对于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突出特点是国际通行、社会通用,可真正成为贸易各方传递信任的桥梁纽带。

(6)呼吁扶持民族产业,应对国外垄断,形成维护进出口贸易领域非传统安全的“宁波理念”

通过创建国家级公共检验检测平台示范区,利用好信息资源和技术资源,特别要利用好政府扶持的优惠政策,建设检验检测认证产业联盟,完善检验检测认证产业链条,优化各个节点和联系,形成良好的检验检测认证产业环境,既服务我国对外贸易产业健康发展,也有效应对国外检验检测认证产业的冲击。

7 宁波创建国家级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示范区的方法和路径

7.1顶层设计

7.1.1指导方针

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适应经济新常态为导向,以提升宁波检验检测认证产业服务质量和出口产业核心竞争力为根本目的,按照省委“八八战略”、“两富”、“两美“浙江建设目标和市委实现“两个基本”目标,建设“四好示范区”的战略要求,以“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为主线,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同地方各职能部门创建国家级公共检验检服务平台示范区,促进宁波形成技术、质量、服务、品牌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服务经济发展转型、城市发展战略。

7.1.2创建内容

创建国家级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示范区的基本内容是:推进产业载体、服务平台、品牌、实验室能力、行业治理体系、科技转化能力六方面建设内容,夯实示范区基础、丰富示范区功能、推广示范区影响、规范示范区发展、改善示范区环境、提升示范区内涵。

(1)加快产业整合,未来三年,在基本建成检测认证产业园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三个集中”。一是分散在高新区各个园区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向产业园集中;二是将分散在宁波各地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特别是公益性的检验检测机构以及科研机构向产业园集中;三是引进长三角地区有规模的检验检测机构,乃至引进国内外品牌机构,使产业园的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优势更加明显。

(2)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供“一站式”服务。推进“四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检验检测认证企业提供研发、创新、培育、孵化等“一站式”服务。一是启动检测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加快提升宁波在国际贸易技术标准领域的研发创新能力,为宁波市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发挥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二是启动专业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深入探索与监管部门、检测机构、科研院所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加快推进行业各类人才培养,为宁波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发展提供人力支撑。

(3)加快品牌建设,实施“五个一”工程。一是每年颁布一份品牌实验室建设导向目录,引领品牌实验室发展趋势;二是每年奖励一批新取得CNAS等资质的检测机构;三是每年组织一批企业参加展示推广活动;四是宣传、介绍宁波及国内外检验检测认证产业的最新发展成果和发展经验;五是每两年举办一届全国性或国际性产业发展论坛。

(4)加快实验室国际国内认可,发挥认证认可更大作用。一是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参加CNAS等国际国内认证认可体系资质认定和国际比对工作;二是在国家认监委的领导和支持下,积极鼓励园内企业争取参与标准化研究工作;三是深化与全球领先实验室的交流和比对工作。

(5)加快行业治理体系建设,形成多元共治的行业治理格局。一是建立纵横联动协同管理机制;二是不断完善检验检测机构数据库;三是积极探索检验检测认证市场信用体系建设[2]。

(6)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行业技术升级。一是扎实推进创新港和投资广场建设;二是加快科技成果的对接转化,为全市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7.2宏观微观并行,扶持规范并举推进示范区建设

7.2.1宏观政策显扶持

市委市政府要尽快配套出台支持“创建国家级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示范区”指导意见,指导高新区及各部门从土地、税费、科技等多领域加大对示范区支持力度;将示范区建设纳入高新区和各相关部门政府考核工作,力促示范区建设共推共建,健康有序发展;积极向质检总局、认监委争取,尽快验收示范区创建成果,力争早日获得质检总局、认监委授牌;力促在宁波召开示范区创建现场会,擦亮宁波国家级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示范区的“金字招牌”。

7.2.2微观政策促发展

(1)简化行政审批事项,建立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探索“二合一”评审模式[3],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工作有较大交叉,一次申请,一次评审,一次发证,减少监督环节,节约监管成本,方便申请机构。对除食品检验机构、机动车安检机构、司法鉴定机构等涉及公共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和直接关系人生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领域以外的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实行告知承诺制。

(2)适当倾斜部分政策。适当开放示范区3C检测业务,建议改革现有3C产品指定实验室检测,对不同种类产品,按照认证规则设定统一的实验室门槛;支持示范区标准制修订,引领行业发展;支持示范区对外合作,为示范园在国际组织中争取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话语权。

(3)推进示范区政府采购落地。全面放开出口领域中法定检验、一般工业制成品出口监督抽查等领域的检验检测结果第三方采信;研究落实采购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市政府层面尽快纳入财政预算,构建“放、管、治”质量提升新机制。

7.2.3治理政策兜底线

(1)建立信息平台,完善联动执法。示范区尽快搭建全市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活动信息平台,将检验检疫、质量监督、市场监管等部门的监管活动统一到一个平台上,实现信息互通、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统一的市场监管模式。

(2)加强行业自律,净化市场环境。利用宁波市认证认可协会平台,通盘考虑,整合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活动,统一开展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在协会前期工作基础上,尽快把机构信用情况纳入社会征信体系。

7.3强化支持保障体系建设

创建国家级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示范区必须有强有力的支撑条件和保障措施,具体来说需要构建有三大支持保障体系。

(1)加强组织领导,推进统筹协调,健全示范区建设组织领导体系

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主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为成员的示范区领导小组,加强对宁波创建国家级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示范区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分工协作,明确职责、任务、目标,组织全社会力量,形成共同推进示范区建设与发展的合力;建立一把手负责制和目标责任制,积极研究促进本地区提升检验检测认证服务质量的办法。

(2)完善财政扶持政策,强化金融服务支持,健全示范区建设资金保障体系

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示范区基础设施和保障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融资性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资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考评奖励基金、出口信用保险扶持发展资金等各项既有财政资金的作用;完善政府采购办法,逐步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力度,积极开展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改革试点,促进示范区建设;全面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

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发展特点的融资模式,发展知识产权质押、仓单质押、股权抵押、信用保险保单质押、商业保理等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

(3)完善土地和价格政策,打造人才高地,健全示范区建设软硬件保障体系

加强服务业用地指标统筹,增加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用地比例,优先保证示范区特色园区、重大项目建设用地;落实示范区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产业用电、用水、用气与一般工商业同价政策。

加大对示范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对于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高端创业创新团队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参照引进“3315”人才计划进行奖励和扶持;进一步落实示范区重点高层次人才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引进人才及家属落户等政策。

8结语

本研究结果显示宁波创建国家级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符合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长远要求,更符合经济新常态的现实需求;同时,行业基础薄弱,创建力量分散,生产性服务业和生产融合度较差等是宁波创建国家级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最终,通过研究分析提出了宁波创建国家级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示范区的目标和定位:在全国检验检测认证产业中形成“宁波品牌”,在检验检测认证行业治理中形成“宁波经验”,在社会组织参与行业治理中形成“宁波模式”,在政府监管中形成政府、机构、企业“三位一体”的“宁波路径”,在促进转型升级中形成认证认可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宁波思路”,在扶持民族产业、应对国际垄断方面形成“宁波理念”。

[1]陈继新.第三方在治理中要率先作为[J].中国检验检疫,2014,6:24-25.

[2]潘明.第三方:有序+规范=健康发展[J].中国检验检疫,2014,6:26-27.

[3]潘克强,唐拥军,陈继新.以质惠民服务发展——宁波质检两局服务国家首批检验检测示范区创建纪实[N].国门时报,2014-12-01(4).

Service Platform Establishment and Demonstration of the National Public Inspection and Testing

Lu Houlin,Sun Zhi,Chen Jixin,Chen Jialiang,Wu Feng
(Ningbo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Ningbo,Zhejiang,315100)

The study is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search,generalizing the definition and features of the model zone of public inspection and testing service platform.From data studies and market survey,compared with similar model zones strengths in other cities,it has laid a foundation for the study.The study is divided into three main parts to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to establish the model zoneofnationalpublictestingserviceplatform,whichareeconomicdevelopmentdisciplines,the internationaltradetendency andNingbostrategicdevelopment.Meanwhile,itshowssomepossible difficulties during the establishment.It also illustrates the recent and short-term objectives,and six development positions for the model zone.Based on those objectives and positions,it concludes the model zone establishment programs and methods,as well as founding rules and systems.

Inspection and Testing;Model Zone;Ningbo

C93

E-mail:luhl@nbciq.gov.cn

认证认可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2015RB001)

2015-06-30

猜你喜欢

服务平台示范区宁波
密码服务平台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基于云计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