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体会

2015-01-24谭顺利金绍辉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7期
关键词:插管呼吸机气管

谭顺利 金绍辉*

(重庆市东南医院手术室,重庆 400051)

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体会

谭顺利 金绍辉*

(重庆市东南医院手术室,重庆 400051)

目的 总结心脏术后患者机械通气额临床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32例心脏手术患者机械通气期间护理资料,通过加强气道管理,掌握正确吸痰的方法及时机,加强湿化气道,给予有效的镇痛镇静,作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从而大大降低了机械通气的并发症。结果 29例患者术后痊愈,死亡3例。其中2例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死于呼吸衰竭,无1例患者发生意外拔管。结论 心脏术后患者应用机械通气可减少呼吸肌的负担,降低其氧耗量,有利于改善缺氧,同时也可减轻心脏的负荷,因此作好机械通气期间的护理对患者术后恢复至关重要。

心脏手术;机械通气;护理

心脏手术通常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搏的情况下进行,患者术前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肺功能的改变,经过体外循环术后又会加重肺功能的损害,并且术后早期呼吸与循环功能尚不稳定,需用机械通气辅助改善通气、减少呼吸作功、减少心脏作功、降低其氧耗量、减轻心脏负担,保证全身氧的需求,防止二氧化碳蓄积,顺利渡过早期危险期[1]。本文特对32例心脏手术患者机械通气期间临床护理工作进行了总结。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计32例,平均年龄37岁。其中有18例带呼吸机时间1.5~98 h,平均8.3 h。先天性心脏病患者2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7例,冠心病患者5例。

1.2方法及结果:机械通气的置管方法有经鼻插管术、经口插管术以及气管切开置管。在本组病例中26例术中采用经鼻插管术,其余6例术中均采用经口插管术,术后行再次插管2例,气管切开术3例。术后痊愈29例,死亡3例,其中2例死于低心排血量,1例死于呼吸衰竭。

2 护 理

2.1心理护理:心脏术后患者常规一般是回ICU监护,患者因为不能说话而感到恐惧和孤独,往往还担心手术效果,因此常有急躁和挫折等心理反应。针对上述情况,护士需要细心观察患者的不适,并及时采取措施,如用棉签沾水湿润口唇。主动提供必要的信息,如术前访视时告知术后配合及注意事项。患者掌握了术后的自我调节方法,了解术后可能出现的症状和康复过程,会减轻心理压力,自觉地配合各种检查和治疗。患者处于最佳身心状态,有利早期康复。

2.2气管切开及气管插管的护理:①气管切开的护理:本组病例中有3例患者因循环障碍不能及时停机,术后48 h左右采用了气管切开置管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并妥善固定导管,松紧以一指为度,防止滑脱;严格无菌操作,每日早晚用5%碘伏棉球消毒开口周皮肤并更换纱布垫[2]。给予有效吸痰,注意气道湿化,保持导管通畅。②气管插管的护理:气管插管开口位置应在气管隆突上2~3 cm处,过浅易脱出,过深影响通气。患者术后返回ICU时,护士和医师接诊应听双侧肺部呼吸音,判断气管插管是否在气道内,常规通知放射科拍床旁X线胸片,检查气管插管的位置是否正确。无论是经口腔还是经鼻腔插管均应注意固定牢固,作好标记。用束带约束患者四肢,防止患者因躁动而将气管插管拔出,必要时给予适当镇静。警惕因呼吸机连接的牵拉造成气管插管脱出、扭曲或打折。通过对气管插管深度的临床监测,本组病例中无1例患者因为气管插管深度不适而影响肺通气。

2.3吸痰护理:心脏手术后患者多为机械通气,患者的痰量较多,及时有效的吸痰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改善肺部通气、维护心肺功能的重要措施。但频繁的吸痰可导致黏膜损伤,造成患者不耐受和对抗。通过临床观察发现,以患者咳嗽时、听诊痰鸣音时、气道压力升高报警时、氧分压或氧饱和度突然降低时作为吸痰的指证,多数可达到明显改善患者通气的效果[3]。但是吸痰要根据患者情况而定,在机械通气期间,护士应每30 min听诊患者双肺呼吸音,发现痰鸣音时及时清理痰液。每次吸痰前后充分的给纯氧1~2 min,吸痰时间要短,控制在10~15 s[4]。对清醒的患者要作好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吸痰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并且密切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及口唇的变化。

2.4气道湿化:患者在机械通气期间防止分泌物黏稠,需要加强气道温度和湿度的管理,气道湿化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呼吸机上配备的加温和湿化装置,使患者吸入的气体达到加温加湿的效果。另一种方法是借助护理人员,应用人工的方法,定时或间断地向气道内滴入湿化液,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呼吸机的加湿装置效果不佳时。①湿化温度的选择:在湿化温度为32 ℃时,对气道黏膜、黏液性状、黏膜湿度和纤毛运动改善作用较好。吸入气体温度不应超过40 ℃,否则影响纤毛运动,出现体温升高、出汗,严重者出现呼吸道烧伤[5]。若吸入气体温度过低,则失去湿化、温化效果。保持湿化器中的水位线,及时添加湿化液防止烧干。若吸入气体温度低于30 ℃,将导致支气管纤毛活动减弱,气道高反应性者科诱发哮喘发作。②湿化液的选择。湿化液的选择包括:a.无菌注射用水。无菌注射用水系低渗液体,通过湿化吸入,为气管黏膜补充水分,保持黏膜-纤毛系统的正常功能,主要用于气道分泌物黏稠、气道失水多及高热、脱水患者。但注射用水对气道的刺激较大,若用量过多,可造成气管黏膜细胞水肿,增加气道阻力。b.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系等渗液体,对气道刺激较小,主要用于维持气道黏膜-纤毛正常功能。但失水后发生浓缩,对气道的刺激性增强。c.0.45%氯化钠溶液。0.45%氯化钠溶液吸入气道再浓缩后浓度接近生理盐水,对气道的刺激性比生理盐水小[5]。此组病例均采用无菌注射用水进行气道湿化。

2.5镇静镇痛观察与护理:机械通气时应用镇静剂和镇痛剂目的是使患者能耐受气管插管,抑制呼吸中枢的呼吸驱动力,减轻焦虑心情,使患者容易入睡。此外,镇静剂和镇痛剂能减轻有害的应急反应的发生。我院对带机时间较长的患者均采用舒芬太尼+咪唑安定持续静脉泵入镇痛镇静。在本组病例中有25例患者采用了此种方法镇静、镇痛,无1例患者因为镇静过深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脱机时间延长而影响手术效果。

2.6并发症的护理:使用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有肺部感染与肺不张、通气不足或过度、呼吸道阻塞、水钠潴留等。①呼吸道感染: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呼吸道防御功能减弱或丧失,易发生新的感染或使原有感染加重。对此需要加强调呼吸机管道的消毒,做到一人一机一管,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在本组病例中机械通气时间超过36 h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通过加强气道管理,给予及时有效的吸痰,得到了有效控制。②通气不足或过度:多由呼吸机参数调节不合理引起,在机械通气过程中要严密监测血气,根据其结果调节各项呼吸机参数,如潮气量、呼吸频率、呼吸时间比等,以改善通气功能。③呼吸道阻塞:呼吸道阻塞是机械通气中较常出现的问题。可由吸痰不彻底或湿化不足、气管插管的位置不正引起。通过有效的吸痰,矫正套管位置,暂时增加通气量等办法使其恢复。

2.7做好口腔护理:不论是经口还是经鼻插管的患者,在为其做口腔护理时,均应先吸干净气管插管内分泌物,再吸口腔、鼻腔分泌物,后再做口腔护理。操作结束后,必须核对气管插管插入的深度,作好记录。同时每天更换固定胶布或边带。一人固定气管插管,一人做口腔护理、更换边带及牙垫。

3 小 结

心脏手术后机械通气的患者往往病情较重,并且由于声门失去作用,不能形成咳嗽前的气道高压,因此不能达到有效咳嗽,分泌物易于蓄积而导致呼吸道不通畅,造成二氧化碳蓄积而影响手术效果[6]。因此,正确、合理地呼吸道护理是改善心肺功能、促进治疗的关键。通过对32例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我们体会做好气道的管理,了解病情,掌握呼吸机的操作性能,正确掌握吸痰的时机和吸痰的方法,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气道的湿化,促进有效排痰,关心体贴患者可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否则影响术后疗效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护理人员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可减少护理工作的盲目性,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为患者术后康复提供保障。

[1]郭加强.吴清玉心脏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7-100.

[2]缪争.气管切开病人适时吸痰的临床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2):37.

[3]张会芝.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适时吸痰的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4):16.

[4]黄伊明.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时机及护理[J].华夏医学,2004,17(4):162-163.

[5]应婉玲.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改进[J].黑龙江护理杂志,1999,6(7):35.

[6]贾利红,吴富萍,严荣芳,等..机械通气的护理[J].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6,7(26):15.

R473.6

B

1671-8194(2015)27-0268-02

E-mail:1043766155@qq.com

猜你喜欢

插管呼吸机气管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类型气管套管的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气管狭窄病人导管插管二例
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分析
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