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引起白细胞减少的药学探讨

2015-01-24沈春莲张凌云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6期
关键词:去甲万古霉素白细胞

沈春莲 张凌云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引起白细胞减少的药学探讨

沈春莲 张凌云

目的探讨分析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引起白细胞减少的药学特点。方法选取12例应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引起白细胞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用药剂量、不良反应及发生时间、转归。结果本组患者发生白细胞减少的平均时间为用药后14 d, 平均用药量28 g, 给予停药和对症治疗后患者在7 d内恢复。结论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引起白细胞减少的药学特点和免疫介导或者骨髓抑制有关, 给予停药和对症治疗后患者可康复。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白细胞减少;药学探讨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是糖肽类的抗生素, 是首选的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药物, 但是因其具有的不良反应颇受争议。本文旨在探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引起白细胞减少的药学特点, 为临床提供参考,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间应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引起白细胞减少的临床资料。其中引起白细胞减少的病例有12例, 男9例, 女3例。年龄最小25岁, 最大75岁, 平均年龄(45.0±8.5)岁。单独使用万古霉素的有5例, 依次使用去甲万古霉素、万古霉素3例,合并使用他种抗感染药物(头孢曲松、头孢他啶、亚胺培南西司他丁)3例, 单独使用去甲万古霉素1例。参与调查的患者均明确骨感染。患者的白细胞减少为轻度和中度, 没有重度患者出现。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应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引起白细胞减少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年龄、用药时间、用药剂量、临床表现、并用药物、不良反应及预后。符合标准的要求是白细胞计数<4.0×109/L, 并且排除其他因素。

1.3 观察指标 用药剂量、不良反应及发生时间、转归。

2 结果

2.1 用药剂量 患者应用万古霉素的用量为1 g, 去甲万古霉素的用量为0.8 g, 采用溶媒0.9%氯化钠250 ml, 滴注时间为1 h。使用均按说明书。患者白细胞减少时的用药量最少20 g, 最多36 g, 平均用药量28 g。

2.2 不良反应及时间 发生不良反应时间最短10 d(在累积用药后), 发生不良反应时间最长24 d, 平均时间14 d。有1例患者在用药万古霉素后12 d出现高烧, 体温达38.9℃, 采用赖氨比林注射降温。其余11例患者除白细胞减少外未有其他症状。

2.3 转归及时间1例高温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给予注射盐酸小檗胺治疗的患者有8例, 其中增加口服维生素B4片剂2例, 增加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2例。所有患者白细胞恢复正常在7 d内, 时间最短2 d, 平均转归时间3 d。

3 讨论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均为糖肽类抗生素, 其化学结构相近, 主要在细菌细胞壁作用, 对细胞壁蛋白质合成进行抑制, 并可对胞质中RNA合成进行抑制, 对抗革兰阳性球菌与杆菌的作用较强[1]。进口药万古霉素与国产药甲万古霉素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接近, 但价格存在差异。目前, 美国感染病学会推荐将万古霉素作为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多部位出现甲氧西林耐药)的首选治疗药物。相关报道显示,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可引起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皮肤过敏反应、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相关报道显示[2,3],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引起白细胞减少症多发生在用药1周或数周后,患者总用药剂量>25 g。因白细胞减少(药源性)属于因免疫系统介导或直接抑制骨髓而出现的。该病发病较晚, 出现可逆性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 在停药后的2~5 d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可恢复正常。因患者除白细胞减少外, 多未有其他并发症状, 临床感染控制尚可, 若未如期进行血常规检查, 极易发生白细胞减少延迟情况。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引起白细胞减少的患者, 多不伴药物热, 少部分患者有咽痛、低热、乏力等不典型症状出现。万古霉素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贫血等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 发生率在0.1%~2.0%[4]。本研究发现, 万古霉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关于说明书所提示的数据。另有报道证实该发病率较高, 其余有18%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4000/mm3, 有8%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较为严重(<1000/mm3)。研究证实临床发现白细胞减少多为临床药师发现并上报, 这和临床医生不了解该药不良反应有关。所以, 临床用药过程中需要临床药师和医师注意长期应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治疗的患者, 避免不良反应发生。临床药师应为服用该药患者建立电子档案, 连续用药10~14 d时, 提醒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如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 则之后每3~5天进行1次检查。对于出现不良反应但感染未控制者, 需要临床药师和医师根据其药敏结果来选择其他的替代药物, 如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利奈唑胺抗生素。多数使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在给予停药和对症治疗后其血常规恢复,不影响后续治疗。

[1] 周良辅, 翁心华, 黄仲义, 等.万古霉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1版).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1,30(8):561-573.

[2] 李静, 李巧如, 任淑娟, 等.我院2012年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的用药分析.中国药房,2014,25(26):2421-2423.

[3] 毛璐. 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所致白细胞减少的病例分析及药学监护. 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18(1):78-91.

[4] Liu C, Bayer A, Cosgrove SE, et a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by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for the treatment of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fections in adults and children. Clin Infect Dis,2011,52(3):285-29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6.081

2015-04-01]

528500 广东省佛山高明区人民医院住院药房

猜你喜欢

去甲万古霉素白细胞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白细胞
神经外科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影响因素
基于个体化给药软件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分析
局部应用硫酸钙+万古霉素预防脊柱手术部位感染的效果观察
高效液相法测定去甲斑蝥素脂质体的包封率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去甲斑蝥酸钠脂质微球注射液对荷人肺癌A549移植瘤裸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