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基因诊断及基因治疗分析
2015-01-24高鹏
高 鹏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病理科,河南 南阳 473000)
乳腺癌的基因诊断及基因治疗分析
高 鹏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病理科,河南 南阳 473000)
乳腺癌为妇科常见的肿瘤疾病,该类患者在发病早期有一定症状,如乳头溢液、乳腺肿块、乳晕乳头的异常以及皮肤改变,其传统的手术治疗可以使患者得到一定的治疗效果,提高生存率,但是容易有病情反复的症状。在各种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乳腺癌这种疾病可采用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本文主要对这种治疗技术进行讨论分析。
乳腺癌;基因诊断;基因治疗
乳腺癌为恶性肿瘤,目前发病率逐渐上升,仅次于宫颈癌的患病人数,而在乳腺癌这种疾病的治疗上,主要为传统手术的治疗,在手术后给予化疗、放疗的辅助治疗,有些患者通过这一系列的治疗后,能够使生存率得到提高,但有些患者会在手术后出现复发,这一难题对医师造成困扰[1-2]。在免疫学的技术和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中,更加深入的认识到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在肿瘤的治疗中,也逐渐采用基因治疗,尤其在乳腺癌疾病的治疗可以发挥较大的价值,并得到一定的治疗效果[3-4]。
1 乳腺癌的基因诊断
基因诊断主要是根据核酸碱基序列序列的排列特异性,诊断技术为有基因易感性检测和早期诊断。
1.1易感性检测:采用基因检测的方法,对人类疾病进行预测并预防,为人类较高程度的追求。BRCA基因为17号染色体,BRCA为13号的染色体,其可对受损DNA进行修补,并对正常的乳腺细胞给予周期调控,并使细胞分裂得到抑制,有利于终末分化,导致细胞的凋亡,如果这两个基因不能对DNA进行修复,则会发生癌症[5]。在研究中发现这两个基因的变异人员会增加患有乳腺癌的风险,其中有变异现象的女性,20%的人员可能40岁前发病,87%在60岁前发病,而51%的人可能51岁前发病。双侧输卵管和卵巢的切除手术会使乳腺癌的发生率降低50%,而预防性的乳房切除会使其得到90%以上的降低,
1.2早期诊断:诊断基因是否发生突变,要进行基因测序,看其是否发生改变,PCR技术以及杂交技术为基因直接诊断的基本技术。间接诊断为结构复杂或者基因结构较不清楚时,无法进行逐一检测,但因为某种疾病的基因为紧密连锁,针对这种多态性的标准判断患者是否有某种致病基因,检查出ras基因的突变有重要意义[6]。该种基因的改变为早期改变,表明细胞处于恶性的转化状态,这时体内可能有肿瘤发生;如果肿瘤在发现后,又检出ras的基因突变,则表明这些肿瘤为恶性肿瘤;若正常人在血液中发现ras基因的异常,则表明其为肿瘤易感;若良性肿瘤患者又有ras基因突变的现象,则表明可能会有恶性变。
2 乳腺癌的基因治疗
2.1基因治疗的概念:基因治疗就是指,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或者遗传在基因水平上给予各种疾病的治疗,该种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种为基因增补,异常基因不给予取出,但要对外源基因进行非定点的整合,使其能够进行正常产物的表达,使缺陷的基因功能得到良好补偿。另一种为基因置换和校正,也就是把缺陷基因校正异常序列,并对缺陷基因的精确给予原位修复。要想对患者进行良好的基因治疗,必须有基因转导的技术,最关键的就是转导效率和靶向性的治疗。
2.2删除原癌基因:人体细胞中都有原癌基因,其在正常状态下使细胞增殖和分化所必须的物质,但在特定情况下,其会被激活,导致细胞恶变。通过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会推测到原癌基因删除的方法[7]。最初癌基因m-RNA采用核酶或者反义分子进行封闭,使翻译过程得到阻断;其次,多肽可干扰突变,在这种状态下,对肿瘤细胞中信号的传导进行下调。最终采用细胞中抗体,对胞内的定位系统进行预先占据,使生长因子的受体得到隔离,并避免原癌基因的蛋白进入到细胞内的靶位,使肿瘤细胞的生长、分化和转移得到抑制,采用反义的寡核苷酸,有一定的障碍,不知怎样在细胞内进行稳定表达,以及作用的特异性和组织的特异性[8]。
2.3抑癌基因的功能恢复:抑癌基因为肿瘤的易感基因,能够使细胞增殖、生长、分裂得到抑制的基因,并促进细胞的凋亡,该类基因的失活和缺乏与肿瘤的出现有密切联系,使抑癌基因得到恢复,可对肿瘤发展进行抑制。P53这种基因为抑癌作用最强的基因,其可与DNA的复制机制进行直接作用,使DNA的复制得到抑制,避免细胞的分裂,并产生G1期的阻滞,而且p53基因还可对细胞凋亡进行调控。在乳腺癌的患者中进行研究,发现40%以上的患者有p53基因的突变或者缺失。有医师在缺失p53基因的乳腺癌细胞中导入野生型的p53,对肿瘤生长有抑制作用,并有利于肿瘤细胞的地凋亡[9]。
2.4免疫基因的治疗:通过转基因可使肿瘤细胞得到免疫原性得到提高,或者使闵阿姨活性细胞的识别能力得到增强,可对肿瘤细胞进行灭杀。在免疫治疗中3种方法,第一种为细胞因子的基因治疗,将细胞因子的基因转移到肿瘤的局部,能够在肿瘤的微环境中给予良好表达,并出现细胞因子,使抗肿瘤的免疫反应得到激活,其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不良反应较大,需反复使用,因此在应用中有一定限制。第二种为肿瘤抗原靶向的基因治疗,在一定情况下,肿瘤抗原能够激发机体的细胞和体液,达到抗肿瘤的作用,其能使肿瘤免疫反应得到增强。第三种为激发肿瘤相关抗原免疫反应,其抗体有免疫佐剂和提呈功能的作用,能较好诱导出抗肿瘤的免疫[10]。
目前,乳腺癌疾病在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中都取得很大的成果,但与临床实践依然具有较长的距离,需解决更多关键问题,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可在本质上认识到肿瘤发病的机制,相信经过不断的研究和发展,可使基因诊断和治疗都得到更大的进步。
[1]章勇,石长清,李吉,等.隐匿性乳腺癌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14,15(11):149-150.
[2]赵玉斌.乳腺癌EphA2,EphrinA1,ERα,ERβ和PR的表达及RNAi沉默EphA2基因的实验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0.
[3]杜力成,王栋,刘奇,等.乳腺癌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2,18(20):3400-3403.
[4]张晟春,张兴毅.微小RNA在乳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新医学,2012,43(9):679-682.
[5]王烈,王瑜,邹忠东,等.HSV—TK、B7联合基因治疗乳腺癌的动物实验研究[J].福州总医院学报,2013,27(11):108-109.
[6]徐炜,顾栋桦,宋鹏涛,等.细胞质膜微囊蛋白Caveolin-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12,15(10):129-130.
[7]李彤,纪微,丁欣,等.乳腺癌的靶向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1,31(18):121-122.
[8]张德才,张景华,汪萍.乳腺癌的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J].国际肿瘤学杂志,2007,34(12):920-922.
[9]蒋明东,李少林.乳腺癌相关基因表达与乳腺癌预后评价[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5,21(S1):103-106.
[10]余海浪.乳腺癌转移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功能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2.
R737.9
A
1671-8194(2015)20-00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