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瑞替普酶治疗43例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2015-01-24乔艳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6期
关键词:瑞替普肝素溶栓

乔艳丽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瑞替普酶治疗43例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乔艳丽

目的研究分析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3例。对照组采用瑞替普酶联合普通肝素进行常规治疗, 观察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瑞替普酶进行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3%明显高于对照组7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0.05);观察组冠状动脉再通率86.05%(37/43)明显高于对照组65.11%(28/4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9<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而且安全方便有效, 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

低分子肝素钙;瑞替普酶;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各种原因所引起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而导致持续性心肌缺血和心肌部分坏死[1]。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 死亡率极高, 临床治疗的方法是恢复血流、紧急开通闭塞血管。本研究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瑞替普酶进行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现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经心电图检查, 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43例。对照组男28例, 女15例, 年龄47~78岁, 平均年龄(59.7±7.8)岁;心肌梗死位置位于前壁19例, 高侧壁13例, 下壁5例, 下壁右室4例, 其他部位2例。观察组男23例, 女20例, 年龄45~79岁, 平均年龄(60.3±7.7)岁;肌梗死位置位于前壁18例, 高侧壁13例, 下壁6例, 下壁右室4例, 其他部位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患者给予瑞替普酶(北京爱德药业有限公司)静脉溶栓联合普通肝素进行常规治疗,10 MU瑞替普酶溶于10 ml水中静脉推注>2 min,30 min后重复1次。使用单独的静脉通路, 不和其他药物混合进行给药, 溶栓后进行静脉滴注普通肝素。观察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瑞替普酶进行治疗, 观察组溶栓后给予低分子肝素(杭州赛诺非民生盛制药有限公司),12 h给予腹壁皮下注射5000 U, 注射10 d,24 h后改为每12小时给予腹壁皮下注射5000 U, 注射10 d。

1.3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疗效:显效为开始溶栓24 h之内胸痛彻底消失;有效为开始溶栓24 h之内胸痛迅速减轻;无效为开始溶栓24 h之内胸痛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血管再通率:通过血管造影,结合自身感觉和心电图进行判断血管再通情况, 记录血管再通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P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采用(±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显效18例(41.9%), 有效15例(34.9%), 无效11例(25.6%);观察组显效24例(55.8%), 有效17例(39.5%), 无效2例(4.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明显高于对照组7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0.05)。

2.2 两组血管再通情况比较 观察组冠状动脉再通率86.05% (37/43)明显高于对照组65.11%(28/4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9 <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的急性闭塞所导致的病变,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病理是冠脉血栓形成和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 冠状动脉血栓闭塞导致心肌的血流中断, 致使心肌缺氧缺血而坏死, 患者表现出乏力、胸闷、供血不足以及气促等一系列临床症状[2]。临床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急性循环功能障碍、胸骨后持久剧烈疼痛、白细胞计数上升、发热、心肌急性损伤与坏死及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的上升的心电图进行性变化[3]。不仅如此, 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治疗就是再通闭塞的冠状动脉, 使患者的血流恢复, 及时挽救濒临死亡的心肌, 因此, 溶栓的时间越早越好。

临床常见的溶栓类药物较多, 包括尿激酶、链激酶和瑞替普酶等药物。瑞替普酶作为一种非糖基化纤溶酶原激活物,能够将患者机体内的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 降解纤维蛋白并溶于水, 从而达到溶解血栓的目的[4]。瑞替普酶本身对纤维蛋白特异性较高, 但纤维蛋白大量存在时能够提高与纤溶酶原的亲和力, 而纤维蛋白少量或不存在时, 被激活的纤维蛋白原很少, 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低分子肝素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抗凝剂, 具有显著的活性因子, 较短的分子链能够持久对抗Xa分子活性, 强烈抑制机体内血栓, 且不影响凝血系统[5]。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明显高于对照组76.7%, 观察组冠状动脉再通率86.05%(37/43)明显高于对照组65.11%(28/43), 表明观察组在提高临床疗效和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瑞替普酶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 促进冠状动脉再通, 在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吴林艳.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分析.中国疗养医学,2014,23(11):991-992.

[2]许晨.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联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4(12):85-86.

[3]桑志武.阿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4):87-88.

[4]陈哲.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实用心脑肺血管杂志,2012,20(11):1802.

[5]王剑桥.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106-0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6.067

2015-04-07]

455000 安阳市中医院神经内科

猜你喜欢

瑞替普肝素溶栓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分析
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CT灌注成像在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