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精神卫生服务与管理的分析及策略
2015-01-24王文骁
王文骁
(德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四川 德阳 618000)
某市精神卫生服务与管理的分析及策略
王文骁
(德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四川 德阳 618000)
目的 探讨分析德阳市精神卫生服务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法 德阳市精神卫生服务现状,以及我国其他城市现存状态。结果 通过现状分析,提出了多项解决办法和建议。结论 精神卫生服务与管理的优化对精神病患者和抑郁症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精神卫生;分析及策略;精神病;抑郁症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化问题,人们工作和学习压力逐渐加大,全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由此,精神卫生问题不断出现,精神疾病患者人数逐年增加,近年来呈上升趋势[1]。因此精神卫生问题受到高度关注,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1 德阳市精神卫生服务现状
1.1德阳市精神卫生资源总体上短缺:以我中心为例,近年来,中心的门诊及住院人数逐年快速增长,病房条件远远不能满足社会要求,中心原有的三个病房150张床位已收治260余人,并有继续增加的趋势。病房拥挤,床位不够,仅2.5张/万人,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36张/万人,更远远落后中高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7.7张/万人[2]。与此同时,中心临床医师人数11人,精神专业仅7人,人员急缺,医师长期超负荷收治患者。这样的条件下,既影响了治疗效果,又不符合院感要求,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同时,医院病房设施和设备条件落后,功能不全,远远落后于2008年11月国家卫生部颁布的《精神卫生机构建设指导意见》中的相关要求,无法为患者有效提供治疗、康复、文化娱乐和生活等方面更为良好的环境和有利条件。
1.2社会康复服务欠缺:德阳市精神卫生服务的举办主体和管理机构以卫生系统为主体,兼顾公安系统,承担安康医院职责,对危及社会治安的“肇事肇祸”精神患者进行收容、治疗和康复。按照市综治办等部门相关要求,安康医院应有公安人员派驻医院,但公安部门一直未落实,由我中心和保安公司签订协议来院驻守,费用由我中心自理,加重医院负担。此外,德阳市残疾人联合会作为重要的非营利组织,向部分精神患者特别是精神残疾人群仅提供门诊80元/月免费精神药品和住院患者4000元/年生活补助,但在提供社会康复服务方面仍欠缺。
1.3管理区域不全面:我市尚存在部分精神卫生服务的空白地区,我市罗江及旌阳区均无专科精神病医院。
1.4补助资源短缺:精神病医院财政补助是按照财政能力补助而不是按照患者需要补助。
1.5住院费用负担重:精神患者住院周期长,住院天数一般在104天,每次住院费用对于一般城乡居民来说都是沉重的经济负担。一次住院费用约占其收入的比重在41%以上,均构成经济负担[3]。
1.6精神卫生知识匮乏:很多医务人员和一般人群精神卫生知识匮乏,数据显示,13.7%-24.1%没有听过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即使听说过,仍然有1/10以上的人对抑郁症不清楚,跟不知道其属于精神障碍[4]。在一些综合性医院,患者最常见心理问题是心理焦虑和抑郁,发生率约为5.8%~29.5%[5]。医务人员知晓率约50%,调查发现18.7%的医务人员意识到自己工作范围内患者存在有心理问题,尤其是抑郁障碍未被充分识别和诊治,但是部分医师又在治疗精神疾病。
1.7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力度不够: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于2013年5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精神卫生知识仍没有得到很好的宣传。《精神卫生法》明确规定,支持鼓励媒体报道精神卫生活动,并大力宣传,普及广大民众这方面的知识,预防精神障碍。但目前为止,仍发现该项报道中存在很多问题:①短期化:报道的月份存在明显的峰值,主要环视集中在某些时间段,出现报道最多的时段就是世界睡眠日、精神卫生宣传日前后;这体现了精神卫生主题在媒体上的一阵风现象。②表面化:50%以上的报道都是以消息的形式出现的,对新闻的背景缺乏拓展,对新闻的深度缺乏挖掘,难以聚合成既具有开阔视野又具有深刻洞见的认知体系和知识结构。③事件化:报道数量在时间和主题上的分布都具有事件化的特征,如在汶川地震等社会热点事件及《精神卫生法》出台。
2 其他地区创新服务模式方面的探索
20世纪80年代,上海、北京等市,为缓解精神病床位短缺,建立精神病社区工疗站。21世纪,很多地区发展了各自的服务模式,如北京市海淀区将急性发作期患者安排住院,其他患者可安排在社区康复站,很大程度缓解了患者的床位短缺问题。本省自贡市精神卫生中心开展日间病房,白天患者来院服药,进行康复治疗,夜晚回家居住;资阳市精神病医院则开辟专门的农垦基地对精神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成果和社会效益。
3 德阳市精神卫生服务与管理策略
德阳市市精神卫生中心要根据四川省卫生厅十二五规划中要求地市州一级必须成立一所三级精神病院要求,抓住机遇,奋力拼搏,把医院达标上等做为头等大事来抓。
3.1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一是,把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服务、社会支持、心理咨询、日常照料纳入到医疗保险范围。二是,精神卫生工作经费纳入各级政府全额预算,保证基础设施投入,加大精神卫生中心建设,保证康复治疗用地,基本运行经费和人员经费,安康医院亦要有政府投入。三是,针对不同精神障碍患者,鼓励寿险公司开发不同品种,满足多层次精神卫生服务需求。
3.2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一是,医保局增补精神科专科用药。二是,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从事重性精神病管理的医务人员加强规范化精神专科培训,培训合格后减少其使用精神专科用药的限制。三是,取消药品加成后,采取增设药事服务费和技术服务费等措施,用医疗保障基金或增加政府投入予以补偿。
3.3江青各地区精神卫生服务:在精神卫生服务资源方面,我市尚存在部分精神卫生服务的空白地区。一是,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及精神专科医师的匮乏,对具有高级职称、确有特长的高年资医师允许在本地区特定范围内最多3家医院或医疗机构多点执业。这样可以带动提高执业地方的医护人员技术水平,充分发挥高技术医疗人员的优势,还可以使基层患者有机会接受高水平医疗服务,可部分缓解基层看病难的问题。二是,利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契机,尽快将精神科纳入建设规划,重新设计,追加投资,消灭精神卫生服务的“空白区”,提高每个县的精神卫生服务能力。三是,加快精神卫生专业人才的培养,切实落实精神卫生法71条规定,加强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职业保护,提高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待遇水平,并按规定给以适当的津贴。
3.4加强重性精神疾病的社区管理:一是,以“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实施经验为指导,加强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治疗管理工作,如筛查、康复指导、定期随访;二是,总结精神疾病管理优秀社区的工作经验,引以为戒,并制定本社区管理的程序和模式,保证效果。三是,公共卫生补助资金都下拨到各县、市区,而市精神卫生中心中心作为提供精神卫生的公共卫生服务指导的医疗机构,可否调配此块资金,更好地指导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开展重精防治工作。
3.5媒体卫生报道相关政策建议:目前,我国只有重点纪念日才会将精神卫生问题作集中报道,本文建议常态化精神卫生主题报道,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大众的关注。政府倡导大力宣传以精神卫生为主题的相关报道,我们不应一年只宣传一次,而需在全年中不断宣传推广[6];应以精神卫生日为先导,覆盖全年的全面、系统的报道。另外,从以前的研究发现:记者几乎不了解精神卫生知识,且对精神病患者印象不佳,报道内容关注点不够均衡。因此,报道卫生题材的记者应该提高自身职业素质,增加科学素养,全面、中立的进行报道。最后要加强精神卫生法宣传,让更多的部门,人群知晓该法,依法办事。
[1]张明园.全球化和中国的精神卫生及其政策[J].上海精神医学,2009,21(1):1-6.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Mental health atlas 2005[R].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5.
[3]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200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1-194.
[4]孙霞,李献云,费立鹏.中国北方两地城乡居民常见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现况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10):729-741.
[5]栗克清.中国精神卫生服务及其政策,对1949-2009年的回顾与未来10年的展望[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5):324.
[6]杜鹃,孟宪鹏,宋军,等.2007-2012年精神卫生大众媒体报道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27(10):723-728.
R197.3
C
1671-8194(2015)25-02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