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灌流治疗重度有机磷杀虫剂中毒28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5-01-24吴永明郭桂林
吴永明 郭桂林
(新疆鄯善县人民医院,新疆 鄯善 838200)
血液灌流治疗重度有机磷杀虫剂中毒28例临床疗效观察
吴永明 郭桂林
(新疆鄯善县人民医院,新疆 鄯善 838200)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HP)治疗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AOP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28例急性重度有机磷杀虫剂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洗胃、导泻,采用阿托品、胆碱酯酶复能剂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血液灌流(HP)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治愈率、阿托品总用量、平均住院时间、血清胆碱脂酶(CHE)活性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阿托品总用量和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进行血液灌流后血清CHE活性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同时间CHE活性,CHE活性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重度有机磷杀虫剂中毒,疗效显著,可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
血液灌流;重度有机磷杀虫剂中毒;疗效
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AOPP)是临床常见的急症,尤其是重度AOPP患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及时有效对AOPP患者进行救治,对于挽救患者生命临床意义重大。传统对于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患者,常采用洗胃、导泻、抗胆碱、使用胆碱酯酶复能剂及对症支持治疗,以上治疗方式对于中毒较轻的患者有满意疗效,但是对于一些急性重度中毒患者临床疗效不甚理想。目前,血液灌流(HP)被逐渐应用于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的临床治疗,提高了临床治愈率。我院于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采用血液灌流治疗重度有机磷杀虫剂中毒14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28例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服毒至就诊时间:1~2 h有6例,2~5 h有8例;其中敌敌畏中毒6例,服毒量为50~100 mL;乐果中毒5例,服毒量60~180 mL;甲胺磷中毒3例,服毒量30~120 mL。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瞳孔缩小、全身湿冷、大汗、流涎、呼吸困难、昏迷,血清胆碱酯酶(CHE)活性平均值:(432.2± 216.3)U/L(正常参考值为3000~10000 U/L)<30%。将以上2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4例。观察组14例中,男5例,女9例,年龄22~58岁,平均(42.8±8.4)岁。对照组14例中,男6例,女8例,年龄21~60岁,平均(41.6±7.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中毒杀虫剂种类、就诊时间、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治疗均获得患者家属的知情同意。
1.2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洗胃、导泻、利尿,早期给予足量阿托品和胆碱脂酶复能剂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进行治疗,如对昏迷患者给予促醒治疗,休克患者给予抗休克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给予人工机械通气,或给予其他支持、对症等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行床旁血液灌流(HP)治疗,采用一次性树脂灌流器、血液灌流机行HP,股静脉插管建立临时血管通路,并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首剂肝素用量1 mg/kg,以后每30 min追加6~8 mg肝素。HP血流量维持在120~160 mL/min,每次灌流时间90~120 min。观察组患者分别于服药后4~11 h行首次血液灌流治疗,6例患者第1次血液灌流后24 h内行第2次血液灌流。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1.3观察指标: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阿托品总用量、平均住院天数、CHE活性恢复时间。临床治愈标准为:患者症状消失,生命体征平稳出院。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行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14例,治愈13例,治愈率为92.86%%;对照组14例,治愈12例,治愈率为85.71%。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阿托品总用量分别为(114.5±48.4)mg、(197.8±39.5)mg;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9.6±3.2)d、(15.6±2.6)d,观察组阿托品总用量和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院时CHE活性分别为(436.2±215.5)U/L和(423.8±207.6)U/L,观察组血液灌注24 h后CHE活性为(1059.8± 211.5)U/L,对照组治疗后同时期CHE活性为(746.6±141.4)U/L,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CHE活性恢复时间分别为(7.28±1.42)d、(12.36± 2.42)d,观察组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有机磷杀虫剂是一种大分子脂溶性毒物,其进入人体呼吸道和消化道后,易被人体快速吸收,并与血清胆碱脂酶结合形成较稳定的磷酰化胆碱酯酶,其大大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使其丧失水解乙酰胆碱的能力,从而导致人体内蓄积过量的乙酰胆碱,诱发一系列的神经系统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此及时迅速的清除患者体内毒物是治疗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的重中之重,临床常采用洗胃、导泻、抗胆碱、使用胆碱酯酶复能剂等综合治疗方式,能促进患者体内毒物的排除,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对于重度有机磷杀虫剂中毒的患者而言,不能有效清除进入血液的毒物,因此临床亟待研究和探索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以提高临床治愈率,挽救患者的生命。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血液灌流(HP)被逐渐应用于重度有机磷杀虫剂中毒的临床治疗,其可弥补常规治疗的不足,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血液灌流主要是借助装有固态吸附剂的灌流器,将患者血液引入其中,以清除某些外源性或内源性毒素,再将已净化的血液输回体内。运用时机应选择在中毒24 h内进行,争取在胆碱酯酶老化以前进行。研究证实血液灌流可实现从血液里清除毒物,有利于降低患者血液和内脏中的毒物浓度,有效清除患者体内游离的有机磷成分及有机磷CHE复合物,减少其对人体的损害,避免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但是应特别注意的是:血液灌流不能纠正已引起的病理改变,所以其只能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2]。血液灌流辅助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杀虫剂中毒具有明显优势:①可显著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患者病死率,挽救患者的生命。②患者CHE活性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短,且住院时间大为缩短。③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可降低患者后遗症发生率。本组研究资料中,观察组采用常规方法+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临床治愈率高于对照组,阿托品总用量和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有效减轻了阿托品对患者带来的不良反应。另外,观察组血清CHE活性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CHE活性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研究表明患者CHE活力恢复时间越长,发生中间综合征的概率越高,但基于本组研究资料病例数有限,且无一例发生中间综合征,无法评估血液灌流是否可以降低IMS的发病率,后期将做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重度有机磷杀虫剂中毒,疗效显著,可提高中毒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1]黄杨,尹文,严首春,等.血液灌流技术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9):15-17.
[2]牟志芳,董跃福,李勇,等.血液灌流对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2):14-16.
R595.4
B
1671-8194(2015)25-00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