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苦欲补泻理论的含义及临床运用
2015-01-24李海雷娄彦蕊谢慧丽
李海雷,娄彦蕊,谢慧丽
(1.郑州市中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7; 2.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8; 3.漯河市中医院,河南 漯河 462000)
·临床经验·
肝脏苦欲补泻理论的含义及临床运用
李海雷1,娄彦蕊2,谢慧丽3
(1.郑州市中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7; 2.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8; 3.漯河市中医院,河南 漯河 462000)
“苦欲补泻理论”是指根据五脏不同的生理特性及病理变化采取的“补泻”原则,是指导临床遣方用药的基本法则。肝之苦欲补泻在临床上运用广泛,随着临床实践的发展,肝病的治法越来越完善。对于肝病的治疗,不能囿于苦欲补泻理论的束缚。
苦欲补泻;肝欲散;阳有余而阴不足;含义
“苦欲补泻理论”出自《素问·脏气法时论》,是指根据五脏不同的生理特性及病理变化采取的“补泻”原则,是指导临床遣方用药的基本法则。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指出:“夫五脏之苦欲补泻,乃用药第一要义也,不明乎此,不足以言医。”充分说明了它的重要性。肝脏苦欲补泻理论在临床中运用广泛,笔者从事临床工作多年,小有体会,兹付笔端,以飨同道。
1 苦欲补泻的含义
历代医家对“苦欲补泻”理论均有论述,如明代缪希雍在《本草经疏》中云:“故知苦欲者,犹言好恶也。违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欲者,是本脏之神之所好也,即补也。苦者,是本脏之神之所恶也,即泻也。补泻系乎苦欲,苦欲因乎脏性。”王好古在《汤液本草》中云:“五脏苦欲补泻药味。”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的用药,如肝苦急,以甘草之甘缓之,以川芎之辛散之,用细辛之辛补肝,以芍药之酸泻肝;肾苦燥,以知母之辛润之,以黄柏之苦坚之,用地黄之苦补肾,泽泻之咸泻肾等。后张景岳在《类经》对此亦详加阐述,如其释肝之苦欲补泻,曰:“肝为将军之官,其志怒,其气急,急则自伤,反为所苦,故宜食甘草以缓之,则急者可平,柔能制刚也……木不宜郁,故欲以辛散而恶酸收,故辛为补而酸为泻。”日本人丹波元简评曰:“专就五脏之本性而言补泻,不拘五行相克之常理也。”
综合历代医家论述结合临床体会,笔者认为,五脏苦欲之“苦”有两种含义:①患病、困也,有难以忍受之意。如《前汉·贾谊传》曰:“非徒病肿,又苦肂盭。”又《西溪丛语》曰:“今人不善乘船谓之苦船,北人谓之苦车。”②指易于发生,即在五脏所对应的季节更容易发生。《内经·藏气法时论篇》云:“肝主春……其日甲乙,肝苦急”“心主夏……其日丙丁,心苦缓”“脾主长夏……其日戊己,脾苦湿”“肺主秋……其日庚辛,肺苦气上逆”“肾主冬……其日壬癸,肾苦燥。”这充分说明了五脏苦欲的季节性。欲者,喜也,即需要之意。五脏所苦,实属五脏之病理变化;五脏所欲,乃是五脏生理之特性。
所谓补泻,并非所谓的“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之“补泻”,而是以五味之性,结合五脏之性,以调整脏腑之气血阴阳失调。简单来说就是:遂本脏所欲,顺其性而治者为补;逆本脏所喜,反其性而治者为泻。对于“苦欲补泻”的含义,明代李中梓的认识较为中肯,他在《医宗必读》中指出:“违其性则苦,遂其性则欲,本脏所恶,即名为泻,本脏所喜,即名为补。”
2 肝之苦欲补泻
肝者,将军之官,主疏泄及藏血,体阴而用阳,能调畅气机,舒畅情志,在志为怒。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故“肝欲散”。肝主疏泄,能舒畅情志,反之若情志不畅,亦能导致气机郁结,疏泄不利,治疗上当以疏肝解郁为主,宜用辛味之品。辛,能行、能散,理气之品多为辛味药,故曰:“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临床上可选用苏梗、青皮、佛手、郁金、香附;若兼热,可加牡丹皮、栀子;兼寒,可选用吴茱萸;兼痰,可加半夏、茯苓;对于肝郁久病者,可加用旋覆花、当归须、桃仁、泽兰叶等以疏肝通络。
肝脏太过与不及皆能产生病变,气有余为过,过者自伤,或乘脾侮肺,即所谓“肝苦急”,也有医家认为“急为挛急之意”,主要体现在筋脉的挛急或腹痛里急。笔者认为这种解释虽符合临床实践,但并非《内经》原意,为后世医家发展而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甘味药有缓急之功,能缓肝之急迫;同时“甘入脾”,能实脾,防肝病传脾。肝为阳脏,体阴而用阳,病变多为“阳有余而阴不足”之证,故用药甘平或甘凉之性,忌用甘温之品,可选用生地黄、甘草、饴糖等。
3 病案举例
患者,男,2014年2月10日初诊。主诉:胃脘部疼痛2年余。现症见:胃脘部疼痛,两胁胀满,纳食减少,失眠,多梦,不寐,记忆力下降,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西医诊断:慢性胃炎。中医诊断:胃脘痛,证属肝气犯胃,治宜疏肝和胃、理气止痛。给予中药汤剂口服,处方:苏梗10 g,香附15 g,柴胡6 g,白术15 g,当归10 g,茯神15 g,龙齿15 g,黄连6 g,生地黄15 g,酸枣仁15 g,白芍15 g,炙甘草6 g。2诊:两胁胀满减轻,仍有胃痛,原方加刺猬皮通络止痛;生麦芽生发肝郁之气。前后服药加心理疏导共治疗2个月余,胃痛基本痊愈。
按 本案中患者肝气郁结,木郁克土。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肝气郁结,当“急食辛以散之”。方中苏梗、香附、柴胡疏肝理气解郁;见肝之病,知先传脾,当先实脾,故以白术、党参实脾以御肝;当归、生地黄、白芍养血补血;黄连清心除烦;茯神、酸枣仁、龙齿安神。
4 小 结
肝脏的苦欲补泻理论是指导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然而随着临床实践的发展,肝病的治法越来越多,越来越完善,如清代的王旭高总结前人经验,提出治肝30法,并以肝气、肝风、肝火分类别述,颇为实用。因此,对于肝病的治疗,不能囿于苦欲补泻理论的束缚,只有博采众家之长,方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编辑 田晨辉)
何为国家级杂志
按照豫人职〔2007〕17号《河南省卫生技术人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中规定:
“八、国家级学术期刊是指国家一级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药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针灸学会、中国康复医学会)主管、主办的,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主办的医学专业学术期刊。”
《中医研究》杂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属于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杂志,为国家级中医药学术期刊。
1001-6910(2015)01-0038-02
R223.1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5.01.20
201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