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小袋纤毛虫病的诊治
2015-01-24杨映梅云南省祥云县祥城镇畜牧兽医站672100
杨映梅 (云南省祥云县祥城镇畜牧兽医站 672100)
猪小袋纤毛虫病的诊治
杨映梅 (云南省祥云县祥城镇畜牧兽医站 672100)
2010年1月5日祥城镇有一育肥猪规模养殖户从市场购买的35头仔猪发生不明原因的腹泻,久治不愈而先后死亡15头。1月25日笔者先后解剖4头死亡仔猪及2头病情严重的仔猪,经过认真辨别,终于在2头仔猪结肠表皮上发现黄豆大小的白色的结节点,取样涂片通过显微镜检查,看到活动的虫体,怀疑可能是一种寄生虫,查阅资料后初步确定是结肠小袋纤毛虫,及时调整用药,采用药物进一步诊断,经过3d的药物治疗,除严重脱水及病程5d以上的死亡外,没有再出现新的病猪及死亡,为养殖户控制了该病,减少了损失。交代养殖户对猪舍全面进行彻底消毒,保持猪舍干燥、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对于刚购买的仔猪使用土霉素、呋喃唑酮药物交替使用,每天一次,连续用药6d,即可预防本病的发生。
猪小袋纤毛虫病是由纤毛虫纲小袋虫科的结肠小袋纤毛虫 (Balantidium coli)寄生于猪和人大肠 (主要是结肠)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猪小袋纤毛虫病的病原是结肠小袋纤毛虫,寄生于猪大肠内,引起猪发生腹泻,本病主要对保育仔猪危害严重,一旦感染,处理不及时死亡率达100%。人也可感染。本病流行于世界各地,尤其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猪感染较普遍。在冬春季节,仔猪断奶后转入新的猪舍及从市场购买后,由于环境改变,抵抗力较差,早晚温差大,猪舍潮湿,管理不善,往往容易发生肠道疾病,当按常规处理不见效果,可考虑本病的可能性较大。
1 小袋纤毛虫生活史
当猪吞食了被包囊污染的饮水和饲料后,囊壁在肠内被消化,包囊内虫体逸出变为滋养体,进入大肠寄生,以淀粉、肠壁细胞、红细胞、白细胞、细菌等为食料。然后以横二分裂法繁殖,即小核首先分裂,继而大核分裂,最后胞质分开,形成两个新个体。经过一定时期的无性繁殖后,虫体进行有性接合生殖,然后又进行二分裂法繁殖。部分新生的滋养体在不良环境或其他因素的刺激下变圆,分泌坚韧的囊壁包围虫体成为包囊,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本虫的包囊期没有包囊内生殖,一个包囊将来只能变为一个滋养体,滋养体若随粪便排出,也可在外界环境中形成包囊。本病原除感染人、猪外,还能感染多种动物,但对猪的危害最严重,特别是仔猪。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在饲养管理条件较差的猪场,可呈地方性流行。
2 致病作用与症状
2.1 致病作用
猪结肠内的小袋纤毛虫,一般情况下为共生者,以肠内容物为食,对肠粘膜并无损害,但如宿主的消化功能紊乱或因种种原因肠粘膜有损伤时,虫体就趁机侵入肠壁,破坏肠组织,形成溃疡。溃疡主要发生在结肠,其次是直肠和盲肠。常与肠道微生物协同致病。
2.2 猪结肠小袋纤毛虫病的临床类型
2.2.1 潜在型
潜在型感染动物无症状,但成为带虫传播者。主要发生在成年猪。
2.2.2 急性型
急性型多发生在幼猪,特别是断奶后的小猪。主要表现为水样腹泻,混有血液。粪便中有滋养体和包囊两种虫体存在。病猪表现为食欲不振,渴欲增加,喜欢饮水,消瘦,粪稀如水,恶臭。被毛粗乱无光,严重者1~3周死亡。
2.2.3 慢性型
慢性型常由急性病猪转为慢性,表现出消化机能障碍、贫血、消瘦、脱水的症状,发育障碍,陷于恶病质,常常死亡。
3 诊断要点
(1)主要危害保育期的仔猪,病猪表现为腹泻,初期粪便内有未消化的饲料,表现为消化不良;中期粪便呈泥状,混有粘液及血液,有恶臭;后期粪便呈水样,淡绿色或淡黄色,此时仔猪极度消瘦、脱水,预后不良,死亡率为100%。成年猪一般无明显症状而带虫。
(2)尸体解剖检查,重点检查结肠,严重者腹腔剖即可看见结肠表面有米粒大、黄豆大的白色结节体。一般剪开结肠,在结肠粘膜表面有非常细小的白色脱落物,往往不易擦觉。
(3)粪便检查:在粪便中找到结肠小袋纤毛虫的滋养体或包囊,结合临床症状,即可确诊。取新鲜粪便加生理盐水稀释,制成涂片镜检,可见活动的虫体。冬天可用温热的生理盐水稀释;死亡后解剖时,可刮取结肠粘膜涂片检查,虫体大小为50~200μm×30~100μm, 虫体内有 1个肾形核和 1个小的圆形核。包囊近圆形,直径40~60μm。
4 预防和治疗
4.1 预防
改善饲养管理条件,保持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保持猪舍干燥温暖,及时隔离和治疗病猪。饲养人员要有自我保护意识,注意个人的清洁卫生和饮食卫生。
4.2 治疗
用呋喃唑酮200~400ppm混于饲料中,连服3~4d;或用土霉素500~1000ppm于饲料中,连服3~4d,有防治作用。为了防止出现耐药性,最好两种药物交替使用,效果比较理想。
5 体会
近年来生猪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的大力推广,改变了传统养殖方式,养殖条件发生了全新的变化,猪舍全部都是卫生舍,仔猪保温设备也得到改善,但是部分小型养殖场及专门育肥猪场,由于资金有限,仔猪保育设备较差,管理又不到位,保育舍环境潮湿,卫生较差,容易发生仔猪肠道疾病,处理方法随意性较大,多数养殖者文化水平低,出现问题自行胡乱治疗,又不愿意向业务部门咨询,往往耽误治疗时机,损失较大。同时很少有人能够想到一个简单的肠道寄生虫病也会导致如此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