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市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对精神疾病态度调查
2015-01-24肖垚南陈妙扬陈丁玲吴逢春
肖垚南 陈妙扬 陈丁玲 吴逢春
1.广东省罗定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广东罗定 527200;2.广州市脑科医院精神科,广东广州 510370
云浮市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对精神疾病态度调查
肖垚南1陈妙扬1陈丁玲1吴逢春2
1.广东省罗定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广东罗定 527200;2.广州市脑科医院精神科,广东广州 510370
目的 了解广东省云浮市居民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对精神病态度的现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推进精神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2013年9月~2014年6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入组云浮市15岁及以上且居住半年以上的居民共4929名,对每名受试者使用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及精神疾病态度问卷进行调查。 结果 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总平均得分为(13.98±2.92)分,总体正确率为69.9%;对精神疾病患者态度总平均得分为(35.80±5.88)分;知识问卷得分与态度问卷得分呈正相关(r=0.06,P<0.01)。 结论 云浮市普通人群总体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国家精神卫生规划的要求,普通群众对精神疾病的态度处于国内一般水平;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得分越高的人,对精神疾病越包容,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应该进一步推进。
心理健康;知晓率;精神疾病态度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蓬勃发展,人们面对的各种压力和竞争也越来越大,各种矛盾不断激发,从而造成了我国精神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推算,全球精神障碍占全部疾病负担的比例将越来越大,到2020年将会达到15%,比1990年的10%明显提升[1]。精神疾病尤其是严重精神障碍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及公共卫生问题,精神病的防治工作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
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程度对精神疾病的康复治疗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亦有利于改善群众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等消极态度[2]。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制订了一系列有利于推动精神卫生事业发展的政策及措施,例如把精神病社区管理及居民心理健康的指导工作列入社区服务的内容,贫困精神病患者生活和医疗救助、精神病患者就医的优惠政策等减轻了家庭的经济压力。为大力推动我国精神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广大群众精神卫生工作的配合度,提出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目标将着力提高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率。2013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规范了精神障碍患者治疗、保障精神障碍患者权益和促进精神障碍者康复方案,并明确规定了民政等部门职责,使得精神障碍患者得到及时诊断与治疗。根据 《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 (2008-2015)》规定:到2010年,人民群众的精神疾病预防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50%,到2015年应达到80%。近年来调查研究显示,国内一些地区居民的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为47.3%~ 64.1%[2-7]。在对精神疾病态度的研究方面,对不同人群开展的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的调查研究显示,超过一半的居民不敢与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社会交往或接触,精神疾病患者自身也存在普遍的自卑感和病耻感[8-9];大多数群众均对精神病患者的暴力行为表示担忧,认为精神疾病患者随时会丧失是非判断能力而给人造成人身或财物损害,甚至认为精神疾病患者即使病情治愈后也不能参加正常工作[10]。因此,对精神卫生相关知识及群众对患者态度的调查分析,对推进精神卫生工作有着积极意义。本文通过调查分析,了解云浮市居民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及对精神疾病态度的现状,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推进精神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3年9月~2014年6月调查云浮市15岁及以上且居住半年以上的居民,不包括虽有户口但离家半年以上的居民。共发放问卷5022份,其中有效问卷4929份,有效率为98.15%(4929/5022)。
1.2 研究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调查人员由从事精神科的医护人员组成,调查前进行专题一致性培训,研究对象当场完成并现场回收问卷。
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程度问卷共有20个条目,每答对1题获1分,每答错1题为0分。问卷内容的回答正确率=正确答对题目的人数/调查总人数×100%;总体正确率=调查人员中所有单个正确回答的全部条目之和/(调查总人数×条目数)×100%。获得的分数与调查对象的知晓程度成正比,其分数越高,对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程度就越高。
精神疾病态度问卷共12题,各题目分 “完全同意”、“基本同意”、“不好说”、“基本不同意”、“完全不同意”5个计分级别,第5、6、7、9、11、12题的计分按以上5个级别顺序分别计1~5分;第1、2、3、4、8、10题按以上5个级别顺序分别反向计5~1分。计算所得的总分为精神疾病相关态度问卷的得分。≤20分为态度差,21~39分为态度一般,≥40分为态度积极。获得分值高低与其对精神疾病的态度成正比,获得的分数越高,代表其对精神疾病的态度越容易接纳。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有效调查4929人,其中男2538人(51.49%),女 2391人(48.51%);年龄 15~94岁,平均(39.10± 14.73)岁;农业户口占68.23%(3363/4929),非农业户口占31.77%(1566/4929);文盲占2.64%(130/4929),小学及初中占48.65%(2398/4929),高中及中专占28.63%(1411/4929),大专及以上占 20.08%(989/ 4929)。
2.2 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知识知晓情况
云浮市居民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总体正确率为69.9%(68 884/98 580),总平均得分为 (13.98±2.92)分,正确率较低条目主要在精神疾病的病因、重大精神卫生纪念日等方面,居民回答正确率小于50%的条目有条目2、4、17、19、20。见表1。
2.3 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态度情况
云浮市居民对精神疾病患者态度总平均分为(35.80±5.88)分,其中,平均分超过3分的条目占总条目的58.33%(7/12),平均分低于3分的有条目6、7、9、11、12。见表2。
2.4 相关性分析
年龄与知识问卷得分呈负相关,年龄越高,得分越低(P<0.01);教育程度与知识问卷呈正相关,教育程度越高,知识问卷得分越高(P<0.01);农业户口者知识问卷得分高于非农业户口者(P<0.01);知识问卷得分与态度问卷得分呈正相关(P<0.01);在知识问卷得分中性别因素对其无影响(P>0.05);态度问卷得分中户口性质、年龄、性别及教育程度等因素对其无影响(P>0.05)。见表3。
3 讨论
在既往对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的调查中,全国各地存在差异,2010年河北省部分农村的心理健康知晓率为55.6%[4],同年广州市城市居民心理健康知晓率为64.1%,农村居民为60.2%[5]。本研究显示,2013年云浮市各县区居民心理健康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9.9%,说明随着社会的进步,政府对精神卫生工作的重视,以及不断提高宣传教育力度,公众对心理健康知识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已达到规划的指标要求,但与2015年达到80%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云浮市居民心理健康知识的总体知晓率达标,这与国家的政策是紧密相关的。云浮市属于广东省内经济、社会相对落后的城市,农村居民比例大,家庭经济压力大,患者患病后往往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但贫困精神病患者生活和医疗救助、精神病患者就医的优惠政策等国家政策提高了就诊率,也让大众对精神疾病有所认识。此外,政府把精神病的社区管理及开展精神卫生指导等工作列入社区服务的范畴,把宣传工作日常化,而《精神卫生法》明确界定精神障碍患者自愿住院、非自愿住院及强制治疗等,在患者权益及公众权益中取平衡,同时明确规定相关部门的职责,使得精神卫生事业在相关领域得到更好地宣传,提高了心理健康知识的知晓率。2011年广州市越秀区居民的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已达到70.14%[9],高于2013年的云浮市,可能与地域的经济水平、教育程度、精神卫生资源分配等存在差异相关。
表1 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问卷知晓情况(n=4929)
表2 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态度问卷得分(分,±s)
表2 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态度问卷得分(分,±s)
序号内容得分1234567891 0 11 12大多数人愿意和患过精神疾病的人交朋友大多数人相信,住过精神病院的人和普通人智力差不多大多数人相信,患过精神疾病的人和普通人一样值得信任大多数人相信,完全康复的精神疾病患者可以担任公立学校教师大多数人相信,到精神病院看病是个人失败的标志大多数人不会请患过精神疾病的人看管自己的小孩,即使在过去一段时间他或她已经完全正常了大多数人不太看得起住过精神病院的人大多数单位会聘任一个完全康复的精神病人如果有其他的选择,大多数单位不会考虑接受一个精神病人的工作申请,即使他或她已经完全康复在我所在的社区,大多数人会像对待其他人一样对待患过精神疾病的人大多数年轻女性不愿意和患过精神疾病的人约会一旦知道一个人住过精神病院,大多数人就不会把他或她的意见当真3.26±1.130 3.26±1.199 3.25±1.123 3.17±1.299 3.55±1.334 2.44±1.284 2.72±1.222 3.24±1.177 2.41±1.134 3.52±1.058 2.30±1.180 2.68±1.159
表3 问卷得分相关因素分析
本研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精神疾病的病因、重大精神卫生纪念日等条目的正确率低于50%,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2,5],可能与农村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精神疾病患病率低、获得精神卫生知识宣教机会少相关,提示精神卫生宣教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在今后的精神卫生工作中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工作。本研究显示,云浮市居民对精神疾病患者态度处于一般水平,得分较低的条目集中在与精神病患者的共事、约会、照管小孩,以及对住过院患者的不信任感等。总体得分高于河北省农村居民[2]及广州农村居民,但低于广州城市居民[4]。说明对精神障碍及患者的态度与经济发达程度成正比,这与王文菁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经济发达地区,在精神卫生宣传、指导等方面社区投入较多,使居民能全面认识精神疾病及态度更正面。大多数单位不愿意聘请精神病患者以及不愿意跟精神病患者约会,也进一步说明了大部分人对精神病仍存在歧视及消极的态度。
有研究表明,教育程度越高,包容性越大,对精神疾病的态度越正面[5,12]。而本研究态度问卷得分与教育程度无相关性,这可能与媒体报道精神病患者负面消息较多有关,例如暴力、毁物等,学历越高,接触网络、报纸等媒体途径的机会就越多,导致对精神病患者的不正确认知。研究表明,教育程度越高,居民的知识、阅历、信息获得也更多;另外,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众,其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心理压力也不断增加,可致使其容易有心理和生理等方面的困扰,从而迫使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主动获取精神卫生方面的知识[13]。本研究显示,年龄、教育程度均与知识问卷得分相关,这与胡号应等[5]、蒋怡华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年龄越大,知识答卷得分越低;而教育程度越高,知识答卷得分越高。云浮市经济水平一般,过去几十年教育相对落后,居民年龄越大,所受教育反而越少甚至是文盲,其获取精神卫生方面的知识途径少,故知识答卷得分相对较低。
本研究表明,居民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态度与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呈正相关,这与国外研究一致[15]。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率越高,越能够正确认识精神疾病,从而有利于精神疾病的防治工作,促进精神病患者的院外康复,减少精神疾病引发的突出家庭及社会问题。因此,加大对公众进行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是必要的,对重点地区及重点人群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神卫生知识(如精神疾病的病因、重大卫生纪念日)的宣传教育。利用各种媒介正确、客观地报道精神疾病,转变错误观念,从而减少人们对精神病患者的偏见及歧视。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Burden of mental and behavioural disorders,the world health report:new understanding,new hope[R].Geneva,2001:19-44.
[2]张盼,赵雅宁,刘海娟,等.河北省农村居民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对精神疾病态度调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30(10):777-780.
[3]严保平,李建峰,栗克清,等.城市与农村普通人群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及对精神疾病的态度[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9):1636-1639.
[4]梁小平,朱晓静,刘婷,等.西安市社区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现况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杂志,2011,19(10):1200-1202.
[5]胡号应,颜瑜章,陈力鸣,等.广州市城乡居民的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对精神疾病的态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1):30-35.
[6]孙霞,李献云,费立鹏.中国北方两地城乡居民常见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现况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10):729-733.
[7]赵环.从“关闭病院”到“社区康复”——美国精神卫生领域“去机构化运动”反思及启示[J].社会福利,2009,7:57-58.
[8]谭友果.当前我国精神卫生工作的现状和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20(6):364-366.
[9]蔡梅英,龚诚华,胡号应,等.2011年广州市越秀区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知识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12,18(10):757-760.
[10]仇剑盔,谢斌.上海社区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和服务需求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2):81-85.
[11]王文菁,林海程,林勇强,等.不同经济发达地区精神卫生因素比较[J].心理康复,2012,18(5):484-486.
[12]林丁盛,郭永松,齐朝阳,等.社区人群对精神病人关爱态度的调查[J].医学与社会,2004,17(5):7-9.
[13]刘贤臣,杨杰,唐茂芹,等.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年龄、性别差异[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7,6(1):30-33.
[14]蒋怡华,卜时明,沈剑,等.上海市闵行区普通市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7,19(6):281-282.
[15]Vezzoli R,Archiati L,Buizza C,et al.Attitude towards psychiatric patients:a pilot study in northern Italian town[J].European Psychiatry,2001,16(8):451-458.
Knowledge about mental health and attitude to mental disorder in common residents in Yunfu City
XIAO Yaonan1CHEN Miaoyang1CHEN Dingling1WU Fengchun2
1.Department of Psychiatry,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Luoding City,Guangdong Province,Luoding 527200,China;2.Department of Psychiatry,Guangzhou Brain Hospital,Guangdong Province,Guangzhou 510370,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sidents'awareness of mental health knowledge and psychosis prevention and their attitude to psychiatric diseases in Yunfu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related factors,in order to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promoting mental health work.Methods 4929 subjects were investigated by cluster random sampling method from September 2013 to June 2014.All subjects were required age≥15 year old and had been living in Yunfu City more than 6 month.The questionnaires about awareness of mental health and attitude to mental diseases were performed to each subject.Results The mean score of awareness of mental health was(13.98± 2.92)scores,and its overall correct rate was 69.9%.The mean score of attitude towards patients with mental illness was (35.80±5.88)scores.The score of attitud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creased with the score of awareness of mental health,which had positive correlation relationship (r=0.06,P<0.01).Conclusion The overall awareness of mental health of residents in Yunfu City meets the standards of national mental health program.The attitude towards mental diseases of common people in Yunfu City is at the general level in the national.Those who with the higher score of awareness of mental health knowledge are more tolerant to the mental diseases.The popularization of mental health knowledge should be further promoted.
Mental health;Awareness rate;Attitude towards mental diseases
R195
A
1673-7210(2015)04(c)-0075-04
广东省云浮市医药卫生科研项目(编号:2013B50)。
吴逢春(1979.11-),男,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精神卫生与精神病学。
2015-01-10本文编辑:程 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