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预备党员培养模式创新

2015-01-23武永乐

人民论坛 2014年36期
关键词:过程管理培养模式创新

武永乐

【摘要】预备党员的培养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过程管理为视角,对大学生预备党员的培养模式进行分析研究,从中发现预备党员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且针对预备党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新方法、新途径,探索出基于过程管理的预备党员培养教育新模式。

【关键词】过程管理 大学生预备党员 培养模式 创新

【中图分类号】D263.19       【文献标识码】A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肩负着向党组织培养和输送高素质、高质量党员的重任。燕山大学里仁学院从学生党建工作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拓展思路,从过程管理的视角,提出加强对大学生预备党员的培养、管理和考核措施,构建大学生预备党员培养教育的新模式。

过程管理,是指使用一组实践方法、技术和工具来策划、控制和改进过程的效果、效率和适应性的一种方法,包括过程策划(P)、过程实施(D)、过程检查(C)和过程改进(A)四个部分,即PDCA循环四阶段。此循环是质量管理大师戴明在休哈特统计过程控制思想基础上提出的,戴明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把过程管理理论应用于高校预备党员的培养教育过程中,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党员的培养质量,而且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提供坚实可靠的保障。

大学生预备党员培养教育现状

入党动机多样化。随着社会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大学生的政治信仰、理想信念和入党动机都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部分高校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唯学习成绩论的做法严重疏忽了学生们的入党动机,造成部分真正从行动思想和理想信念上入党的學生被拒之党组织门外。就学生的原始入党动机而言,有的学生是军人家庭出身,认为入党光荣;有的人怀着一颗“我就是要入党”的信念,但是就是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何要入党,入党后该怎么做,入党过程能体会到什么,入党与自身发展关系等等;更为可怕的是受社会快速转型过程中的不良风气影响,部分大学生把入党作为将来谋取职业的政治资本,这就给入党动机蒙上了严重的功利色彩。

理论学习与实践相脱节。大学生预备党员的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一种是重理论、轻实践,这种倾向导致了部分大学生预备党员对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非常充分,但是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相反,另一种倾向是重实践、轻理论。有的预备党员为同学服务尽心尽力,学习工作和日常表现都非常优秀,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普遍赞扬,但是对于党的理论知识掌握得不够好,不够透彻。有以上两种倾向的大学生预备党员都不能做到思想和行动上真正同时入党。大学生预备党员应该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应有的思想觉悟,严格地要求自己,努力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探索,不断提升自己。

大学生预备党员缺乏毅力,“先紧后松”。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入党前使劲干,入党后松一半”的现象。部分人发展为预备党员后,现实表现与以前大相径庭,认为预备期只是党员发展过程中一个形式和阶段而已,到期后就能“自然转正”。说到底还是个人的入党动机问题。

大学生预备党员培养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部分学生自身入党动机不纯。大学生预备党员的主流是好的,但部分预备党员在入党动机上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和需要加以引导的问题。部分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盲目化。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趋向多元化,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滋生并蔓延,这些思想倾向逐渐影响到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另外,部分用人单位对于政治面貌的要求和限制也决定了部分大学生抱有“为找工作”这样的不正确动机。

入党后的后续教育脱节。加强预备党员的继续教育是党自身建设的内在要求。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普遍存在重发展、轻教育的现象。很多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就是为了完成计划、匆忙发展,而对预备党员的教育培养仅限于组织生活和思想汇报等书面材料上,缺乏针对性、个性化的引导和培养,以至于部分预备党员认为入党后就功成名就,没有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预备党员管理和监督机制不健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不仅要抓发展数量,更要抓发展后的教育管理问题。然而,高校基层党组织在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中缺少相应的监督、考核机制。缺少对党员的后续教育和管理,造成部分预备党员党性不强、党员意识薄弱等现象。因此,要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全程化教育管理,增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科学性、实效性和系统性,通过创新并完善制度,建立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定期对预备期内党员进行考核,规范和加强大学生预备党员的后续教育管理。

依托过程管理理论创新预备党员培养教育模式

预备党员过程管理策划(P)。针对前述问题和原因分析,燕山大学党组织对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培养采取过程管理的模式,制定出相应的预备党员培养和教育计划。

第一,做好党员发展规划。在大学生预备党员的吸收方面,基层党组织要“把好关,重质量,轻数量”。首先,在思想上要求预备党员积极主动,定期提交思想汇报和学习总结。做到言行一致,努力弥补自身不足。对学生来讲学习是第一要务,作为预备党员更应该力争上游,名列前茅,做好学习榜样。在学习上要求预备党员的综合测评成绩排名在班级的前40%。在日常工作上,要求预备党员对工作认真负责,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在同学中发挥先锋带头作用。在生活方面,应该勤劳节俭,不铺张浪费,不搞个人主义,团结同学,与同学相处融洽。其次,对发展对象进行包括群众、老师和领导的民主测评。要全面地考察发展对象的日常表现和实际业绩,以便对其进行全方面的了解,不留死角。对于预备党员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传统显性教育方式,加强教育与培训,使其快速成长。同时,正式党员也要起到标杆和传、帮、带作用,让预备党员受到耳濡目染的熏陶。

第二,提高预备党员理论素养。党组织通过党课和时事政治经验交流等方式对预备党员进行理论上的再教育。要求党课有心得,交流有体会,注重预备党员自身能力的培养,每次的交流会轮流由预备党员主持,支部书记起监督和引导作用。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红色教育讲座,让他们在高水平讲座中感受名师风采,培养独立思考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预备党员管理的规范性。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如支部职责、党员考核办法等。在预备期内,基层党组织要带领预备党员定期过好组织生活,坚持“两会一课”制度,加强入党介绍人在预备期内对党员的教育和培养责任,严格执行预备党员思想汇报制度,坚持党支部对预备党员的考察和写实的实效性。

第四,增强预备党员的社会实践能力。党组织应该注重预备党员的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给压担子、交任务,培养预备党员的理论素养和组织管理能力。党组织通过社会实践平台,确定方向和主题,由预备党员自选社会实践题目和提交实践活动策划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既鼓励预备党员理论联系实际,又增强了预备党员的实践能力。在预备期内,加强党员责任意识,做好党员责任区、示范岗,激发他们投入活动的自觉性,用行动树立良好的党员形象。

预备党员过程管理实施(D)。第一,修订和完善《党员发展规范》,严把党员入口关。在党员发展时,严格按照发展规范和计划实施。在预备党员的吸收方面严把质量关,除了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外,还重点考察其日常的工作生活表现,定期找其谈话,了解思想状况,综合各方面的考察符合条件后确定予以吸收。

第二,通过党课、理论学习会等形式提高党员的政治理论素养。预备党员的理论功底比较薄弱,更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我校,预备党员在预备期内必须参加党校培训。通过对基础理论学习、时事热点、难点问题的探讨,进一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理论修养。各支部安排预备党员进行每两周一次的时事学习交流会,由预备党员轮流主持,完成被动管理到主动管理、他人管理到自我管理的转变,并定期派专人与其谈话交流,随时掌握其思想变化。

第三,以制度建设为保障,规范预备党员的培训和管理过程。我校制定和完善预备党员培养和管理规范。以预备党员思想汇报制度、“两会一课”制度、培养人责任制度、支部定期考察制度为保障,加强对预备党员的培养和管理。组织生活是大学生预备党员进行教育的最基本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的组织生活,提高他们参加组织生活的积极性。

第四,以项目化为模式,以社会实践为平台,增强预备党员的实践能力。我校以项目化为模式,将全体预备党员划分若干个小组,针对选定的主题和设计的方案进行调研实践活动。最后通过展示、答辩等形式进行总结。整个活动过程和结果作为预备党员转正的重要参考。另外党组织积极安排预备党员参加乡村支教和养老院献爱心等活动,在过程中使每个党员都能感受到帮助他人、服务人民群众和社会的快乐和幸福。通过活动,寓教于乐,使得预备党员在实践中提升了能力,增强了修养,在活动中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五,开展“学生党员形象在公寓”活动,树立一面党员一面旗帜的模范作用。在学生公寓的公告栏处贴党员的照片,在预备党员的宿舍门牌号上贴有“党员寝室”字样,使广大同学对党员进行监督,以此警示预备党员随时随地不要忘记自己党员身份,在宿舍中树立模范榜样,以个人带动群体。同时公寓党工委定期与预备党员进行谈话,了解其思想动态和近期工作情况,确保预备党员思想的纯洁、模范作用的发挥。

预备党员过程管理检查(C)。检查阶段是预备党员过程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我校预备党员培养模式实行以来,支部建设得到明显的改善,预备党员的理论基础明显增强,入党动机端正,能够很好地发挥模范作用,基本上达到了应有的成效。但是通过总结和论证,发现仍存在一些的问题和不足。

第一,预备党员吸收过程中,群众意见调查要重实效。培养过程中发现,针对发展对象征求入党意见谈话时,部分群众不能正确地对待此项任务,不能一分为二地进行总结。另外在团组织推优过程中,民主测评环节的实效性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

第二,預备党员的理论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预备期内,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理论水平能够明显提高。但是部分党员的理论深度不够,看待问题局限于表面。从思想汇报看,部分预备党员的汇报空洞无物,因此如何扩大理论学习的成效性、如何使得理论学习入心、入脑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第三,社会实践活动要注重成果的转化。社会实践的开展对预备党员实践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实践活动中,党员们表现出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预备党员能否在任何时候都以党性原则要求自己,发挥自身模范作用,起到应有的带头作用,并且将这种实质内化为自己的本质,内化为自己的行动还有待于进一步努力。

第四,在当前模式下,虽然党内考察机制、教育机制对党员的培养和管理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由于学校党建工作队伍人员数量少、学生党员监督机制缺失等原因,造成了党员队伍质量良莠不齐。因此,加强学生党员监督机制势在必行。

预备党员过程管理改进(A)。改进阶段是整个过程管理的关键阶段。针对以上计划执行情况,我们要反思和改进,将能够解决的问题及时解决掉,把没有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

第一,加强党建工作队伍的培训。加强对学校党建工作队伍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业务技能、职业道德。学校应在人员选拔、结构调整、制度建设等方面给予足够重视,使他们在党务工作中能够注重理论学习、紧跟时代潮流、树立责任意识,在学生党员培养和教育上多下功夫,努力提高学校党务工作的实效性。

第二,进一步深化党员教育活动,通过有效的途径和载体,内化为党员自身行为和动力。在活动过程中,根据时代特色,丰富活动内容,增强教育培训的时代性。通过党课、报告会、专家辅导等形式改进活动方式,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建立教育学习日制度,增强教育培训的实效性。保证党员教育活动有效实施和深入开展,使得党员通过深入参与和学习,将其内化为自身行为。另外,在活动过程中,通过评选优秀、表彰先进等形式,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激发其内在动力。

第三,改进和完善学生党员考核机制。在原有学生党员宏观考核机制基础上,我校结合学生党员的实际情况,针对主题实践、党员先进性教育等主题活动开展量化考核。考核从自我评价、支部评议、群众测评三方面进行,作为学生党员转正、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四,开设党总支书记网上留言系统。作为学生党员监督机制的有益补充,我校在网上开设了党总支书记留言信箱系统,广泛征集群众对党员培养和管理中的建议和意见。如有群众反映预备期内党员未能履行职责和义务,未能发挥应有模范作用,一经核实将延长或者取消其预备党员资格。

对预备党员培养过程中问题和不足的改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仍有部分问题需要时间去执行和完善,这些问题将循环到过程管理的P环节,将重新规划、执行、检查、改进。通过PDCA循环模式的工作,将党员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渐解决,以达到最初设定的党员培养目的。

结论

本文在遵循PDCA循环模式基础上,对大学生预备党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分析问题的产生原因,制定了加强大学生预备党员后续培养教育过程管理的一系列计划和措施。对这些计划和措施进行了实践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培养教育中,仍有部分措施未能取得预想效果。还需要基层党组织继续加强监督和引导,把预备党员的教育、考核评议等机制落到实处。

总体来看,构建PDCA循环模式,对预备党员加强过程管理能很好改善大学生预备党员培养教育工作的现状。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还需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积极对大学生的党员发展工作进行探索,及时发现和解决大学生党建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为培养先进的、高质量、有战斗力的大学生党员队伍做贡献。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里仁学院、燕山大学文法学院;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管理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与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1JDSZ3013)

责编 / 许国荣(实习)

猜你喜欢

过程管理培养模式创新
关于党校干部培训中现场教学的几点思考
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高校学生事务过程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教学过程管理信息化探讨
软件项目过程管理的可控性研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