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2015-01-23曹渊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23期
关键词:氟桂利嗪偏头痛西药

曹渊

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曹渊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偏头痛性眩晕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西药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中医辨证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 对照组为78%,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性眩晕临床效果显著, 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不适, 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值得临床推广。

中医辨证治疗;常规西药治疗;偏头痛性眩晕;临床效果

偏头痛性眩晕是临床上的常见病, 该病可引发患者机体不适, 耽误正常工作与生活。常规治疗中以西药盐酸氟桂利嗪较为常用。西药治疗虽起效迅速, 但长期治疗不仅可引发不良反应, 同时治疗效果也将有所下降。在中医学中, 偏头痛性眩晕属于“眩晕”范畴, 并认为该病的发生机制主要为痰扰清窍﹑痰瘀互结﹑痰饮至眩。对于不同发病机制, 其在治疗方法上存在一定差异[1]。在本次调查中, 作者将对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性眩晕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并与传统西药进行比较。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2月本院收治的偏头痛性眩晕患者10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50例。其中观察组男21例﹑女29例, 年龄18~65岁, 平均年龄(43.3±7.3)岁;病程1~15年, 平均病程(5.5±3.2)年;对照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18~66岁, 平均年龄(44.1±7.5)岁;病程1~15年, 平均病程(5.6±3.3)年。本次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氟桂利嗪(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703)进行治疗, 5 mg/次, 2次/d。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以中医辨证治疗法进行治疗, 主要辨证分型﹑治疗方法如下。

1.2.1 风痰上扰型 该类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头部剧烈疼痛, 常带有口舌干燥﹑苦涩感, 舌胖大。对于风痰上扰型患者,以降逆止痛为治疗原则, 使用半夏白术天麻汤, 组成具体如下:白术﹑刺蒺藜15 g;茯苓﹑天麻10 g;法半夏﹑川芎﹑蔓荆子9 g;橘红﹑甘草6 g。

1.2.2 瘀血阻络型 该类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头痛如链刺,固定部分疼痛, 舌头呈暗紫色, 脉弦涩。对于瘀血阻络型患者,以活血通络为治疗原则, 使用通窍活血汤, 组成具体如下:丹参20 g;郁金﹑石菖蒲﹑醋柴胡﹑醋延胡索各15 g;赤芍药12 g;白芷10 g;红花﹑川芎﹑桃仁各9 g。

1.2.3 肝肾亏虚型 该类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头痛发作时重时轻, 口部干燥, 舌头偏头且舌苔稀薄, 脉弦细数。对于肝肾亏虚型患者, 以滋阴养血为治疗原则, 使用大补元煎加味汤, 组成具体如下:制何首乌30 g;党参﹑熟地黄﹑山药15 g;山茱萸﹑杜仲﹑枸杞子各12 g;当归9 g。

1.2.4 肝阳上亢型 该类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头晕目眩,眼目抽痛, 舌苔薄黄, 脉弦数。对于肝阳上亢型患者, 以平肝通络﹑熄风止痛为治疗原则, 使用天麻钩藤饮, 组成具体如下:石决明30 g;栀子19 g;夜交藤﹑钩藤﹑牛膝﹑桑寄子﹑茺蔚子各15 g;天麻﹑黄芩各10 g;川芎9 g。

上述剂方以水煎服, 1剂/d。连续4周为1个疗程, 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除,随访1年无复发情况;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除,随访1年偶有复发情况;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未消除,随访1年患者头痛症状常见。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显效23例(46%)﹑有效22例(44%)﹑无效5例(10%),治疗总有效率为90%(45/50);对照组显效15例(30%)﹑有效24例(48%)﹑无效11例(22%), 治疗总有效率为78%(39/50),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923, P<0.05)。

3 讨论

偏头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 该病可引发患者头晕目眩﹑乏力等不适感, 对其生活与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现代生活压力大, 生活节奏快, 使得入院就诊的偏头痛患者逐渐增多。此外, 偏头痛可引发患者眩晕症状, 严重时甚至可引发患者晕厥, 需引起临床重视。临床研究认为, 偏头痛的发生主要受到血管调节与神经元功能的影响, 因此通常以钙离子拮抗剂对患者进行治疗。钙离子拮抗剂可以改善患者血管的收缩与舒张, 预防脑血管痉挛, 改善患者的头痛感。药物盐酸氟桂利嗪即是用于偏头痛治疗的常用钙离子拮抗剂[2]。盐酸氟桂利嗪除了可改善患者头部疼痛感外, 其还可以对脑神经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 避免对患者的脑神经功能造成损伤, 但长期依靠西药治疗, 除了可引发一定的不良反应之外, 还可产生一定的耐药性, 后期疗效降低。因此临床上一直致力于寻找其他治疗方法, 以保障临床疗效, 并能够预防耐药性的发生。在本次调查中, 本院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法对患者进行治疗, 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在中医学中, 偏头痛性眩晕属于“眩晕”范畴, 并认为该病的发生机制主要为痰扰清窍﹑痰瘀互结﹑痰饮至眩。通过辨证分型对患者进行治疗,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使得治疗具有针对性特征。本院共将患者分为四型, 每一类型患者的临床症状之间存在差异, 因此所使用的治疗剂方也不同。如对于风痰上扰型患者, 其主要临床不适为头痛剧烈,因此主要以降逆止痛法对患者进行治疗。

由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调查结果可充分表明,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治疗可提高疗效, 改善患者病症, 促进患者康复。并在治疗结果上与俞云姣[3]报道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 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性眩晕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具有可行性与有效性, 临床上可广泛推广使用。

[1]孙振峰.中医辩证治疗偏头痛性眩晕的综合疗效分析.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7(7):254-255.

[2]杨颂.中医辩证治疗偏头痛性眩晕92例临床疗效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24):282.

[3]俞云姣.中医治疗偏头痛性眩晕的综合疗效观察.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4(1):51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3.200

2015-08-18]

463800 上蔡县人民医院中医科

猜你喜欢

氟桂利嗪偏头痛西药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老年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氟桂利嗪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偏头痛的疗效研究
偏头痛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成人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偏头痛的效果及其对血清hs-CRP水平的影响
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82例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参附芪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
扩心宁煎剂联合西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