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瑞昔布对腹部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2015-01-23尚冬青
尚冬青
帕瑞昔布对腹部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尚冬青
目的观察分析腹部腹腔镜手术术后应用帕瑞昔布的镇痛效果和副反应发生率。方法165例行腹部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应用帕瑞昔布40 mg的术前组(A组)、缝皮时静脉注射应用帕瑞昔布40 mg的术后组(B组)以及应用生理盐水的对照组(C组), 各55例, 术后均采用自控镇痛措施, 对三组患者术后2、6、12、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后1 d镇痛满意率和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A组和B组术后6、12、24 h VAS评分均低于C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6、12 h VAS评分均低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术后1 d镇痛满意率优于C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腹腔镜手术应用帕瑞昔布镇痛能够降低术后的疼痛、镇痛效果满意、安全可靠, 而且帕瑞昔布术前应用较术后应用镇痛效果更佳, 值得推广应用。
帕瑞昔布;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
腹腔镜手术是腹部手术最常见的微创治疗方法, 但术后的疼痛仍然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和循环功能, 延迟患者的恢复。术后有效的镇痛是对手术引起的伤害性感受进行阻滞从而起到镇痛和缓解疼痛的目的[1]。本组研究对165例于2012年1月~2014年1月行腹部腹腔镜手术患者应用帕瑞昔布进行术后镇痛, 同时对不同的镇痛方式进行了比较,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行腹部腹腔镜手术患者165例(胆囊切除术68例、阑尾切除术45例、胃大部切除术32例、结肠癌根治术20例), 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分成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应用帕瑞昔布40 mg的术前组(A组)、缝皮时静脉注射应用帕瑞昔布40 mg的术后组(B组)和以及应用生理盐水的对照组(C组), 各55例。其中男89例、女76例, ASAⅠ级78例, ASAⅡ级87例。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ASA分级和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镇痛方法 A组于麻醉诱导前10 min应用帕瑞昔布40 mg+生理盐水2 ml静脉推注, B组缝皮时静脉注射应用帕瑞昔布40 mg+生理盐水2 ml静脉推注, C组于麻醉诱导前10 min应用生理盐水2 ml静脉推注, 术后三组患者均采用同种型号和药物的静脉自控镇痛泵。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实施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患者术后6、12、24 h VAS评分分别为(2.64±0.31)、(2.24±0.17)、(1.77±0.21)分;B组患者分别为(2.87±0.28)、(2.54± 0.29)、(1.93±0.14)分;C组患者分别为(3.44±0.47)、(2.71±0.43)、(2.15±0.51)分;A组患者和B组患者术后6、12、24 h VAS评分均低于C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6、12 h VAS评分均低于B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患者术后1 d镇痛满意率分别为80.0%、78.2%、29.1%, A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发生副反应7例、副反应发生率12.7%、B组患者发生副反应8例、副反应发生率14.5%、C组患者发生副反应6例、副反应发生率10.9%, 三组患者术后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腹腔镜手术造成疼痛的原因主要在于手术的创伤能够造成大量的以前列腺为主的致痛性物质和以组织胺、5-羟色胺和缓激肽等炎症介质生成和释放和聚集, 通过对激活外周伤害感受器、并通过神经传导通路将刺激传到到大脑皮层和丘脑, 刺激神经中枢, 降低神经元的痛阈, 引起中枢性和外周性痛觉敏感产生疼痛[2]。局部炎症介质的释放造成组织充血水肿提高了效应感受器的敏感度, 引起痛觉过敏。同时,腹腔镜手术人工气腹牵拉膈神经可能造成的损伤和功能紊乱、CO2的腹腔内残留和高碳酸血症加强了炎症反应均为产生疼痛的重要原因[3]。
帕瑞昔布是一种高选择性环氧合酶2 (COX-2)抑制剂,最近开展的相关的几项前瞻设计随机对照实验认为, 帕瑞昔布钠能够对各种术后疼痛达到缓解的效果[4]。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作为非甾体类抗炎类药物, 在人体内通过肝酯酶的水解作用生成伐地昔布, 具备了抑制COX-2的作用。通过阻断花生四烯酸向前列腺素转化的途径, 同时的抑制外周COX-2和中枢COX-2的表达, 提高疼痛阈值、抑制疼痛超敏,从而发挥双重的镇痛作用[5]。
本组实验结果显示, 于麻醉诱导前应用帕瑞昔布的A组和缝皮时应用帕瑞昔布的B组术后6、12、24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C组, 而且A组和B组患者的术后1 d镇痛满意度均优于C组, 表明帕瑞昔布在腹腔镜术后患者的镇痛中发挥了满意的作用, 有效的降低了患者的疼痛、增强了患者的舒适度。同时应当注意到, 麻醉诱导前应用帕瑞昔布的A组术后6、12 h VAS评分均低于缝皮时应用帕瑞昔布的B组,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术前的超前镇痛效果优于术后的镇痛效果, 可能的机制在于麻醉诱导前帕瑞昔布的应用更有利于使中枢的敏感性得到抑制、减少术中引起的前列腺素的释放量、降低疼痛刺激的神经传入, 及早的发挥对痛觉感受器的保护作用[6]。因此, 作者认为, 采用术前的超前镇痛措施较术后镇痛更能够高效快速的达到镇痛效果。本组试验中, 三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帕瑞昔布对COX-2的高选择性相关,其对COX-2的抑制作用是对环氧合酶1 (COX-1)抑制作用的28000倍, 从而COX-1作用由产生胃肠道反应、损伤胃肠道黏膜和凝血机制造成消化道出血等副反应的机率明显的降低。
综上所述, 腹部腹腔镜手术应用帕瑞昔布镇痛能够降低术后的疼痛、镇痛效果满意、安全可靠, 而且帕瑞昔布术前应用较术后应用镇痛效果更佳, 值得推广应用。
[1]吴进, 戴甫成, 袁菊芳, 等.切口浸润麻醉复合帕瑞昔布静注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1, 27(4): 351-352.
[2]陆文炜, 黄伟.帕瑞昔布钠用于下肢骨折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4, 23(6):516-517.
[3]周爱君, 周文洁, 毛秀玲.帕瑞昔布钠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3(6):517-518.
[4]朱平增, 朱军, 丁建强, 等.帕瑞昔布钠用于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镇痛的临床分析.中国药房, 2012, 23 (42):3990-3392.
[5]聂亚涌.帕瑞昔布钠联合曲马多对食管癌根治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医学综述, 2013, 19(16):3052-3054.
[6]张爱春, 杨凤兰, 向智勇.帕瑞昔布钠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观察.浙江创伤外科, 2014, 19(2):325-32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4.073
2014-11-19]
110003 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麻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