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体会
2015-07-12卢艳梅
卢艳梅
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体会
卢艳梅
目的对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77例泌尿外科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标识进行护理, 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泌尿外科治疗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泌尿外科患者进行护理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运用护理标识,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病症消失时间和治疗时间, 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降低不良反应率。
泌尿外科;安全管理;护理标识;满意度;不良反应
护理标识指的是为有效保证医疗护理、患者自身的安全,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通过采用规范性的文字、图案等方式在护理工作中需要提醒的位置做好标识, 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发生护理缺陷[1]。作者对本院接收治疗的39例泌尿外科患者护理安全管理过程中运用护理标识, 取得较好护理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接受治疗的77例泌尿外科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 其中, 男42例, 女35例,年龄19~75岁, 平均年龄(45.3±3.8)岁;泌尿系统疾病时间为1~5年, 平均患病时间(2.3±0.6)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泌尿系统患病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泌尿外科安全管理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标识进行护理, 主要包括护理级别标识、腕带标识、输血安全标识、非静脉给药安全标识、用氧安全标识、消毒标识以及药物安全标识等。
1.3 观察指标[2]对两组患者的泌尿外科治疗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率等指标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泌尿外科治疗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泌尿外科治疗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泌尿外科治疗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对比(±s, d)
表1 两组患者的泌尿外科治疗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对比(±s, d)
组别 例数 治疗时间 症状消失时间观察组 39 9.5±1.7 5.5±1.2对照组 38 13.8±1.9 9.9±1.7 P <0.05 <0.05
2.2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满意37例, 占94.9%, 对照组患者满意24例, 占63.2%,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不良反应, 占2.6%, 对照组患者出现10例不良反应, 占26.3%,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通常情况下, 泌尿外科患者年龄差别较大, 且主要以老年患者、小孩为主要发病人群, 因此, 对其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注重护理安全[3]。对其给予护理标识, 能够有效优化医院护理秩序, 促进治疗方案的顺利有效实施, 并能够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具体护理标识如下。
3.1 护理级别标识 患者入院后, 首先根据患者病情程度对患者护理级别进行标识, 主要划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以及三级护理等, 使用不同颜色标牌将其放置到患者床头卡内。
3.2 腕带标识 主要对手术、重危等患者给予腕带标识,医护人员确定患者身份、病情信息后, 将内容填写到腕带上,在患者左手腕位置统一佩戴;男患者使用蓝色腕带, 女患者使用红色腕带, 佩戴后嘱咐患者不能自主取下。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前, 要对腕带内容认真、仔细的核对。
3.3 输血安全标识 如患者需要输血, 则为其制作出护理标识, 塑料卡为白底红字, 患者进行输血时, 将和患者血型一致的血型卡挂在患者身上, 以便能够起到提醒作用。
3.4 非静脉给药安全标识[4]非静脉通路用药主要用于胃肠内营养、膀胱冲洗等, 制作一个规格20 cm×15 cm的塑料卡片;如患者为膀胱冲洗, 则为其悬挂“膀胱冲洗”卡片,为黄底蓝字, 将其和冲洗液一块悬挂在输液挂钩上, 与静脉液体分开后悬挂, 这样能够避免发生换错药物的情况;如患者为胃肠内营养, 则在对患者给予胃肠内营养液输入的过程中使用“肠内营养”标识卡, 在患者头端悬挂营养液。
3.5 用氧安全标识 将标有“防火防油防热防震”的标识牌贴在中心供氧插孔位置, 将标有“满”或者“空”的标识卡放置到科室备用的氧气瓶中, 这样能够有效保障用氧的安全性, 使医护人员做好“四防”工作。
3.6 消毒标识 由于患者在进行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等治疗过程中, 患者易发生耐菌感染, 为有效避免发生细菌感染, 要求要在患者床位贴“接触隔离”标识, 并在患者病历夹上张贴“接触隔离”标识, 使医护人员在与该类患者进行接触的过程中能够做好预防隔离措施, 严格进行消毒处理,避免发生交叉性感染。
3.7 药物安全标识 对患者注射泵或者应用特殊药物治疗时, 在药物上面粘贴标签, 标签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药名、时间以及执行人员等信息, 将其粘贴到药瓶表面或者注射器尾端, 这样能够方便更换和查找。另外, 设置药物过敏标识, 如患者伴有药物过敏史或者运用药物会发生过敏反应, 则将过敏药物名称备注清楚, 并将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本组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患者的泌尿外科治疗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 对泌尿外科患者进行护理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运用护理标识, 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病症消失时间和治疗时间, 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降低不良反应率。
[1]张文俐, 彭翠香, 夏秋江.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29):3493-3495.
[2]林燕, 黄春琴, 杨琳琳.泌尿外科微创手术低体温的安全管理.福建医药杂志, 2013, 35(6):168-169.
[3]李小燕, 汤雪丽.泌尿外科老年手术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2, 15(3):457-458.
[4]厉健, 付凤齐.泌尿外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35):9-1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4.192
2014-10-29]
463000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泌尿外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