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程序化护理干预对脑卒中重症患者的作用探讨

2015-01-23孙兴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24期
关键词:程序化重症住院

孙兴玉

程序化护理干预对脑卒中重症患者的作用探讨

孙兴玉

目的探讨程序化护理干预对脑卒中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76例脑卒中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程序化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程序化护理可明显缩短脑卒中重症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程序化护理干预;重症脑卒中;疗效

重症脑卒中是脑卒中比较严重的类型,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和生存质量,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2]。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生活压力的增加,重症脑卒中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健康问题之一[3]。对于重症脑卒中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根治方法。护理作为临床治疗的辅助手段,在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本研究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重症患者,旨在探讨程序化护理干预对脑卒中重症患者的作用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地参考,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重症脑卒中患者76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标准诊断,并经头颅CT和磁共振检查证实。其中男47例,女29例;年龄48~77岁,平均年龄(62.58±4.81)岁;脑梗死7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所有患者均病情稳定,且无代谢性、内分泌以及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包括体位、皮肤以及呼吸道护理,常规用药指导、生活饮食管理等,并严格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等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程序化护理干预,主要内容:①按照医护人员的临床经验、工作能力等选拔优秀的护理人员组成专门的护理小组,然后以新老搭配的原则,实施以患者为核心、纵向管理的责任制护理模式,每位护理人员负责2~3例患者,各组组长定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指导和评估;②公布护理人员信息,以便于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③强化专科护理,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④严格监测患者的血容量及心功能,注意管路管理,避免感染;⑤ 强化身份识别制度,确保患者安全;⑥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尽量消除其负面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感染、压疮、静脉血栓等)、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其中,生活质量评估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进行,包括物质生活、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躯体功能4个方面,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评估,满分100分,得分>90分代表非常满意,75~89分代表满意,60~74分代表一般,<60分代表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住院时间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16.14±7.3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2.36±8.4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67.05± 9.83)分,对照组得分(54.74±11.2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7,P<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非常满意21例,满意16例,一般1例,不满意0例,满意度97.37%;对照组非常满意18例,满意12例,一般2例,不满意6例,满意度78.9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P<0.05)。

2.3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有1例出现感染,发生率2.63%;对照组患者中有9例出现并发症,其中感染3例,压疮5例,血栓1例,总发生率23.6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7,P<0.05)。

3 讨论

目前,脑卒中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造成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而重症脑卒中病情危急,若处理不当,很有可能造成患者昏迷、肢体障碍、甚至死亡,因此除了要求及时采取对症治疗外,临床护理质量也不容忽视[4]。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医院推崇。在提高重症脑卒中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还需采取科学的护理手段,做到尊重患者、维护患者的利益,一切护理工作应以满足患者的生理需求为前提,即要做好常规护理,同时满足患者各方面的需要。

程序化护理干预是以患者为中心、以满足患者身心需要、促进患者康复为主要目标,依据科学护理流程进行的一种计划性、连续性、整体性的护理模式[5]。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程序化护理可明显缩短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罗建利,杨敏.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重症脑卒中患者治疗应对方式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9):2415-2416,2417.

[2]苏媚菊. 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期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3):129-130.

[3]周秀鸾. 护理干预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及神经康复的影响.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9):3-5.

[4]陈兰英.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 安徽医学,2012,33(8):1082-1084.

[5]冯凌云. 程序化护理干预对脑卒中重症患者的影响 .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0):114-11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4.187

2015-08-31]

114007 辽宁省鞍山市长大医院神经内科

猜你喜欢

程序化重症住院
妈妈住院了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基于Houdini的VEX程序化建模高效搭建数字孪生虚拟工厂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中国程序化广告技术生态
程序化护理干预对脑卒中重症患者的影响
程序化护理操作管理在预防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