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质子泵抑制剂在反流性食管炎中的疗效比较
2015-01-23牛思
牛思
不同质子泵抑制剂在反流性食管炎中的疗效比较
牛思
目的探讨不同质子泵抑制剂(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在反流性食管炎中的疗效差异。方法8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在常规饮食指导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埃索美拉唑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进行评分,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反流性食管炎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反流性食管炎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不但疗效显著,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用药安全,值得借鉴。
反流性食管炎;质子泵抑制剂;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
反流性食管炎是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主要表现为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症状,其发病机制与胃食管动力有关,与胃酸反流有关[1,2]。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治疗措施主要包括应用质子泵抑制剂、促胃动力药物等。质子泵抑制剂能够有效的抑制胃酸分泌。本文选择本院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观察不同质子泵抑制剂对此类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的8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3])为本院2013年2月~2015年3月病例,上述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症状,均愿意参与本实验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不愿意参与本实验或不能够完成本实验规定疗程的患者、消化道合并有肿瘤等病变患者、消化性溃疡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43.6±6.4)岁,平均病程(15±6)个月。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44.1±5.8)岁,平均病程(14±7)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对其进行饮食等方面指导(嘱咐患者戒烟戒酒、采取低脂低盐低糖饮食、避免摄入辛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保持乐观情绪等)。观察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6379,批号:121104),服用剂量为40 mg/次,1次/d,每天清晨空腹服用。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长春海悦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4900,批号:111208),服用剂量为40 mg/次,1次/d,清晨空腹服用。两组同时给予莫沙必利(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1719,批号:121121),5 mg/次,3次/d,每天三餐前服用。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进行评分,临床症状包括反酸、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对上述症状进行评分,评分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分为0分(无症状)、1分(症状较轻,患者感觉轻微)、2分(症状较为显著,但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等)和3分(症状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对其进行胃镜复查,观察食管黏膜治疗后的充血、糜烂及溃疡等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4]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反酸、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消失,胃镜检查结果提示患者的食管黏膜恢复到正常状况,疗效为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和治疗前比较有缓解,胃镜检查提示食管黏膜病理改变有所改善,疗效为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没有缓解,食管黏膜病理改变没有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反流性食管炎症状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反流性食管炎症状评分分别为(8.49±1.02)、(1.09±0.67)分;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反流性食管炎症状评分分别为(8.51±1.04)、(2.47±0.71)分;治疗前两组反流性食管炎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反流性食管炎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治愈27例、显效11例、无效2例)为95.0%,高于对照组(治愈19例、显效11例、无效10例)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主要表现为反酸、烧心、胸骨疼痛、吞咽困难等症状,是胃食管动力障碍所引起。反流性食管炎发生时胃酸反流进入食管,使食管黏膜处于胃酸的腐蚀下,导致食管黏膜发生水肿等炎症性病理改变,食管胃动力障碍是导致反流性食管炎的一个重要因素。当胃酸和胃蛋白酶进入食管后,进一步对食管黏膜产生损害作用。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措施中,应用抑制胃酸药物以及应用改善下食管括约肌张力的药物是其主要治疗措施。质子泵抑制剂对胃酸分泌有较为彻底的抑制作用,能够从胃酸的最终途径对胃酸分泌产生抑制。本文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了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二者均为质子泵抑制剂,但埃索美拉唑生物利用度高,能够使胃内pH值超过4维持的时间延长,患者对此药的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5]。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应用埃索美拉唑治疗后的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不但疗效显著,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用药安全,值得借鉴。
[1]郑日男. 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和埃索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症状缓解的比较研究.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9,18(7):642-645.
[2]曹艳菊,许连壮. 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重度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9,18(9):807-809.
[3]王淑芳,孙士东. 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及机理探讨.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0,15(2):113-115.
[4]袁淑芳,田立岩. 埃索美拉唑联合健胃愈疡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 广东医学,2012,33(16):2495-2496.
[5]鲁宁红. 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 中国实用医药,2011,6(7):143-14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4.141
2015-08-10]
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一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