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2015-01-23冯艳杰
冯艳杰
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冯艳杰
目的分析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74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联合纳洛酮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 各37例。比较两组的疗效及血气指标。结果治疗后, 观察组的血氧分压(PaO2)高于对照组, 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1.89%)高于对照组(72.97%),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辅治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的效果确切, 可获取更优良疗效, 推广价值高。
纳洛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临床效果
慢阻肺是呼吸内科的多发病症, 当慢阻肺患者处于急性发作期, 便会引起呼吸衰竭等症状, 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生命威胁。本组研究针对74例慢阻肺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 分析纳洛酮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月本院接诊的74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头晕﹑不同程度意识改变等, 与国家卫生部(现卫计委)2008年慢阻肺诊断标准相符[1], 且血气指标检查结果与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相一致, 无误诊病例。将患者随机数表方法将入选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7例。对照组男21例, 女16例, 年龄52~76岁, 平均年龄(64.39±5.10)岁;观察组男20例, 女17例,年龄53~78岁, 平均年龄(65.20±5.3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对研究内容充分知情, 并自愿入组, 符合伦理学原则。
1.2 方法 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 包括抗生素治疗﹑解痉平喘﹑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呼吸道通畅等, 并予以低流量吸氧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即每次取纳洛酮0.8 mg与10 ml生理盐水混合均匀后静脉推注给药, 2次/d。连续治疗5 d后评价效果。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两组治疗后的血气指标进行监测与记录, 并判定疗效。以呼吸困难等主要临床指征基本消失, 血气分析指标基本正常为显效;以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有一定程度缓解, 血气分析指标有所改善为有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与血气分析指标均无明显好转或病情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气指标比较 观察组PaO2为(10.53±1.65)kPa与对照组的(8.96±1.03)kPa相比有明显提升, 且观察组PaCO2为(5.86±0.67)较对照组的(7.93±0.92)下降显著,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30, 10.16, P<0.05)。
2.2 两组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 对照组显效16例, 有效11例, 无效10例;观察组显效21例, 有效13例, 无效3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89%)高于对照组(72.9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9, P<0.05)
3 讨论
慢阻肺的临床治疗以吸氧﹑抗感染﹑平喘祛痰﹑维持内环境稳态为主要原则。而当由于慢阻肺急性发作导致呼吸衰竭时, 人体处于严重缺氧的应激状态, 会促进垂体前叶释放内啡肽等内源性阿片肽, 这些内源性阿片肽主要分布于下丘脑组织附近, 可通过与受体进行结合而对呼吸产生抑制作用,导致呼吸衰竭。纳洛酮属于阿片受体类拮抗剂, 可特异性地与对应抗体结合, 阻断内源性阿片肽的毒性作用, 甚至可对这一毒性过程产生逆转影响, 现已广泛应用于多种原因所引起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中, 包括急性颅脑损伤致呼吸衰竭﹑新生儿呼吸衰竭等, 效果确切。纳洛酮能够与吗啡受体相结合, 二者亲和力强于内啡肽与吗啡受体的亲和力水平, 在注射纳洛酮后可与吗啡受体产生竞争性结合, 从而阻断由于内啡肽与受体结合所引起的呼吸抑制, 缓解呼吸衰竭症状, 进一步优化疗效;且经静脉推注给药可将药物在较短时间内送至病灶部位, 提高局部血药浓度, 改善疗效。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纳洛酮治疗后, 其血气指标PaO2高于对照组, PaCO2则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可以发现,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9%(34/37), 高于对照组的72.97%(27/3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与罗战云等[2]研究结论相一致, 证实纳洛酮与常规疗法联合应用于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中, 有利于改善疗效,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罗战云等[2]在有关研究中对72例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发现接受纳洛酮治疗的治疗组具有更高的临床有效性, 且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的效果优良, 安全可靠。但本组中并未对纳洛酮的安全性加以研究, 在后续研究中需进一步扩大病例范围, 增设安全性研究指标, 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全面指导。
[1]李道斌, 黄清平. 纳洛酮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相关参数的影响研究. 临床肺科杂志, 2015(7):1305-1308.
[2]罗战云, 李志平. 纳洛酮联合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69例疗效观察.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8):1784-178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3.083
2015-08-27]
114031 鞍山市肿瘤医院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