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孔入路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5-01-23葛新
葛新
锁孔入路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葛新
目的分析锁孔入路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桥小脑角肿瘤患者,根据治疗时所采用方案分为研究组(45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行传统开颅手术, 研究组行锁孔入路手术, 对比分析两组疗效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情况。结果两组面神经保留率﹑肿瘤全切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孔入路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肿瘤的临床疗效显著。
锁孔入路手术;桥小脑角肿瘤;临床疗效
桥小脑角肿瘤为一种存活率较低的疾病, 主要表现在术中缠绕血管较多, 增加手术困难[1]。鉴于目前治疗上多用锁孔入路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肿瘤, 为了明确其疗效, 本研究将对其使用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80例桥小脑角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治疗时所采用方案将患者分为研究组(45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男女比例14∶21, 年龄23~76岁, 平均年龄(48.21±9.23)岁,肿瘤直径2.34~6.51 cm, 平均肿瘤直径(3.56±1.38)cm;研究组男女比例23∶22, 年龄20~75岁, 平均年龄(46.37±9.54)岁,肿瘤直径2.57~7.00 cm, 平均肿瘤直径(4.32±1.20)cm。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行锁孔入路手术:患者采用侧卧位, 使用Mayfield头架以固定头部, 从乳突出后发际内皮肤作倒“L”型切口, 长5~7 cm。在横及乙状窦交界处行骨窗切口, 面积为3.0 cm×3.5 cm, 使横窦与乙状窦暴露;同时, 在显微镜中对硬脑膜作“Y”型切口, 使枕大池中脑脊液缓慢流出;待脑压下降后, 剪开桥小脑角池型蛛网膜, 使脑脊液完全流出。另外, 当小脑组织塌陷后, 使用自动牵引器以打开小脑外侧,直至视野清晰;通过显微镜与内镜互相辅助, 使肿瘤分块后再全部进行切除。对照组行传统开颅手术:患者采用侧卧位,使用Mayfield头架以固定头部, 从乙状窦后发际线内皮肤作直角切口, 约长15 cm;使用后颅撑开器使之暴露, 骨瓣成型调整至5 cm×6 cm, 释放脑脊液﹑切除肿瘤等操作均与研究组相同[2]。两组均在术后予以详细缝合硬脑膜, 并使用颅骨锁予被固定骨瓣复位, 再分层缝合切口, 使用生理食盐水予以消毒。其余操作(如切除肿瘤及脑脊液释放)均于显微镜下操作, 方法与研究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并对比两组面神经保留率﹑肿瘤全切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面神经保留率48.89%, 肿瘤全切率100.00%(45/45);对照组面神经保留率51.43%(18/35), 肿瘤全切率100.00(35/35);两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对比 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3.46±0.78)h﹑(4.79±1.01)d﹑(3.08±1.21)万元, 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98± 1.04)h﹑(14.64±1.37)d﹑(4.52±1.04)万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表明锁孔入路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肿瘤利于优化治疗指标。可能因为锁孔入路手术全程在显微镜下完成, 能够选择精确性较高的直接径路, 促使其准确率增高;并能在不破坏其他神经的前提下, 无创抵达肿瘤部位, 进而使手术创伤减至最小, 从而起到减少住院时间及费用的目的;同时利用术野空间的广阔性, 从而避免无效开颅发生, 进而有效缩短手术时间[3]。
两组面神经保留率﹑肿瘤全切率无差异;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优于对照组, 表明锁孔入路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肿瘤的临床疗效显著。可能因为锁孔入路手术时术野较清晰, 能够准确予肿瘤表面存在的蛛网膜进行分离,进而减少瘤周神经﹑血管等周围创伤;并通过在肿瘤囊内部对肿囊予以分块, 再进行切除, 能有效避免面神经直接性损伤发生;且因手术时间较短, 从而能有效减少牵拉肿瘤及周边神经的时间, 减少其意外损伤情况发生[4]。另外, 由于神经内镜具扩大术野的作用, 且对于肿瘤完整切除具较大辅助意义;并配合其特有的“鱼眼”效应, 通过最大化放大死角部位, 进而防止盲区性肿瘤残留, 从而更有效的清除肿瘤,提高临床疗效[5]。
综上所述, 锁孔入路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肿瘤的临床疗效显著, 且对改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1]刘博虎,廉坤,付国平,等.脑干功能监测在桥小脑角肿瘤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5(4):58-60.
[2]赵克非,郭博.桥小脑角肿瘤手术治疗27例体会.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3, 30(3):335-336.
[3]彭玉平,樊俊,俞磊,等.全程内镜下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切除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4, 19(3):100-102.
[4]谭民轩.锁孔开颅术治疗桥小脑角区肿瘤的临床研究.哈尔滨医药, 2014, 34(1):23.
[5]唐秀文,肖泉,叶劲,等.锁孔入路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肿瘤33例的疗效观察.广西医学, 2014, 36(6):795-79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3.039
2015-08-18]
121000 锦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