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苹果产业发展方向之我见
2015-01-23敏陈茹陈梅秦
文/刘 敏陈 茹陈 梅秦 梦
【导读】云南省昭通市苹果产业在西南果品产区一枝独秀。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成本上涨等原因,昭通苹果产业进入新世纪以来遭遇了发展瓶颈。对此,为了昭通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笔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截至2014年底,云南省昭通地区苹果种植面积达2.07万hm2,产值达21亿元。其中,昭阳区种植面积1.83万hm2,产量达36.5万t,产值达19.1亿元,约占昭通苹果种植面积的90%,故有“昭通苹果在昭阳”之说。在昭阳区苹果主产乡镇,众多果农依靠种植苹果增收致富。不过,也有相当一部分果农科技种植意识薄弱,果园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苹果种植效益低。少数果农甚至认为种苹果树不如种粮食,进而毁树种粮。因此,昭通苹果要可持续发展,应转变思路,调整产业发展方向。
一、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之路
昭通具有纬度低、海拔高特点,是我国种植苹果海拔最高的地方,苹果种植区最低海拔超过1800m,最高则达2140m,具有典型的高原特色。昭阳区洒渔镇是当地有名的苹果之乡,种植面积达0.53万hm2,果农生产积极性很高,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也很高,同时带动了二、三产业的发展,如纸箱厂、果袋厂、网套厂等。其他乡镇苹果种植比较零散,规模始终无法突破0.2万hm2。因此,没有规模化,产业化就无从谈起,苹果产业发展的拉动效益也就无法真正显现出来。
二、脱毒乔化、矮化苗并行
近年来,昭通地区不少新植果园盲目追求矮化、脱毒栽培。2010年,一些企业不顾当地矮化苹果栽培管理水平尚处于探索阶段的现实,规模化引进种植矮化苗。事实上,矮化苗栽培要求果园土壤肥沃,排灌良好,而在肥力差、缺乏彻底地培肥与改良的土壤上,矮化苗可能会“未老先衰”。此外,近年来,当地苹果脱毒苗市场火热,然而昭通地区目前尚无一家企业具有脱毒苗育苗条件和资质。其实,无论乔化还是矮化,脱毒苗用于大田栽培时,随着树龄的增长,其抗性会逐步退化,5年后与常规苗木没有明显的差异。因此,今后发展新植果园时,一定要根据土壤肥力和排灌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脱毒乔、矮并行”。尽快扶持一家以上具有脱毒苗育苗资质的企业,使苗木培育逐步走向脱毒化、本土化;适当引进部分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性栽培,性状稳定、表现优异的予以扩繁和推广。
三、生态化栽培,无袋化生产
一方面,实施生态化栽培。应减少农药、化肥用量,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大力推广果园生草、覆草技术;选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多使用生物配方农药,如具有异味的花椒水、大蒜浸出液,推广使用沼液等,既安全、无污染,又能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实施无袋化生产。上世纪90年代后期,昭通引进、推广苹果套袋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套袋苹果只是颜色好看,耐贮性和风味较差,越来越不受消费者欢迎。而日本、美国等国家的苹果园在上世纪90年代已基本停止使用该项技术。此外,苹果套袋还存在费工费时,成本较高的弊端。每个苹果套袋成本约为0.1元,平均每公斤在0.6元以上。事实上,近年来,昭通市场上的套袋苹果价格反而不及未套袋的苹果。
四、省力化修剪
果树整形修剪是一项比较容易掌握的实用技术。但在实际生产中,不少技术人员讲得过于烦琐、教条化,果农反而感到不好掌握。因此,在果树整形修剪时,应推广省力化修剪,即以丰产、稳产为核心,而不盲目追求某种树形,各种树形各有其优缺点。任何树形只要通风透光良好,都是高光效树形。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加,苹果整形修剪必然要走向简单化、省力化。
五、节本增收,提质增效
苹果产业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应该从节本增收、提质增效、优质、适产、高效上下功夫。苹果生产逐步走向无袋化后,节本主要从农药、化肥的使用上入手。部分果农受一些广告夸大宣传的误导,倾向于选择一些“洋、大”品牌,结果是花了高价,买来的却只是非常普通的商品。相关部门及农技人员应做好监管、宣传、培训等工作,提高果农的农药、化肥使用常识。通过农药、化肥使用方面的节本措施,平均每667m2最低可节约成本300元。加强果树综合栽培管理是提质增效的关键;加强果树生产中实用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提高果农在选择农药、化肥使用上的辨别能力,是降低成本的关键。
总之,昭通苹果产业应立足当地实际,走具有高原特色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道路,有效落实 “脱毒乔、矮并行”“生态化栽培”“省力化修剪”“无袋化生产”“节本增收”“提质增效”等技术措施,促进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