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成药不同分类模式的分析及科学分类模式的探讨*

2015-01-23王宏贤唐进法李春晓李学林

中医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病证中成药功效

孟 菲,王宏贤,唐进法,李春晓,李学林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河南 郑州 450000)

·药学研究·

中成药不同分类模式的分析及科学分类模式的探讨*

孟 菲,王宏贤,唐进法,李春晓,李学林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河南 郑州 450000)

对现有常用的中药分类模式进行分析探讨,并借鉴化学药品分类模式,构建中成药的分类模式与方法。发现单一的分类模式不能适应中成药发展的需要,混合分类模式成为中成药分类的趋势和方向。根据中成药的特点及发展需求,新的混合分类模式的建立应满足继承、创新、规范、实用几个要求,初步构想中成药的分类模式为“以功效为主,科别为辅,病证为补充”的混合分类模式。该分类模式是否可行,需要大规模的验证,需要将其运用于药事管理、教学科研及临床,以验证其科学性和实用性。

中成药;分类;模式/分析

我国现有中成药品种繁多,对众多中成药进行分类不但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而且对于中成药的科研、教材编写及国家药品政策的制订有重要意义。目前,中成药常用的分类模式有功效分类、病证分类、剂型分类、拼音笔画分类、混合分类等,这些模式各有优、缺点。现对中成药分类模式进行分析,并根据中成药的特点探究出适合其发展需求的分类模式。

1 中成药常用分类模式分析

1.1 功效分类

功效分类法不仅是中药饮片的主要分类模式,也是中成药的主要分类模式。其优点是符合中医传统理论,分类清晰,符合中医理法方药的特点,与临床治病紧密结合,利于临床辨证用药。同时便于与化学药品药理分类相接轨。此种分类方法主要适用于教学科研。其不足主要表现在:①功效作为单一的分类要素,不能将所有的中成药分类完全,存在分类不全面的现象。②随着新的中成药研发模式的不断出现,功效分类作为传统的分类模式,不能反映中成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方向。

1.2 病证分类

病证分类又称为医学分类,是以科系为纲、以病证为目进行分类的模式,是最古老的方剂分类模式,直至今日仍被广泛使用。国家药监局组织编写的《国家中成药医学分类标准汇编》《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读本》[1](张伯礼版)等均采用了病证分类的方法,先将中成药按照科系统进行分类,各类下再按照病证进行分类。病证分类模式便于临床以病索药,且有利于现代中药新药开发的方向选择。中成药的病证分类可方便药品研发单位、审批部门了解不同病种的药品开发情况,便于指导新药研发和审批,从而避免盲目开发与重复开发。此种分类方法主要适用于临床。病证分类模式的不足主要表现在:①病证作为单一的分类要素,无法将纷繁复杂的中成药分类概括完全。中医证型存在不规范现象,导致分类较为困难;另外现代开发的新药多以复合证型为主,造成原有的单一证型无法将其涵盖,需要不断加入新的证型,而这种证型的扩张随着新药的不断研发将是无限的。②病证分类是医学分类模式,无法与化学药品药理学分类模式相接轨。③随着新的研发模式的出现,有些中成药在研发时,其适应病证已经有了明确的西医学病名指向性,如一些治疗高血压、高血脂、肿瘤的中成药,这都需要在病证分类时引入现代医学病名,以丰富病证分类的内容。

1.3 剂型分类

现代中药药剂学多采用此种分类模式。此法以现有中药剂型为基础进行分类。剂型分类法的优点是剂型特点突出,有利于制剂生产,也方便临床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选择,体现中成药剂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缺点是脱离了功能主治,无法指导临床用药;使用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适用于制剂的生产、经营贮藏。

1.4 笔画、拼音分类

拼音、笔画都是一种检索式的分类模式,中药药典、辞典、汇编等大型工具书类多采用此种分类模式。它不能体现中医特色,不能反映中药之间的相互联系;因此,临床应用类中药著作多不采用此种分类模式,多将其作为索引使用。

1.5 混合分类

混合分类是在总结前人分类模式的基础上,将功效分类、病证分类等方法混合起来使用的一种分类模式。20世纪80年代,冷方南主编的《中国基本中成药》就采用了混合分类模式。最新的《临床用药须知》[2](以下简称临床用药须知)中药成方制剂卷、《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3](以下简称医保目录)中成药部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4](以下简称基本药物目录)中成药部分等均采用的是“先科别后功效”的混合分类模式。混合分类模式的产生丰富了中成药分类的内容,分类更全面、更细化,和现代药学分类方法接轨,是目前中成药分类常用的分类模式。但混合分类模式分类较复杂,若分类层次不清时,易造成混乱。

2 中成药科学分类模式的探讨

2.1 “先科别后功效”分类模式的不足

通过对以上各种分类模式的分析研究发现各分类模式各有优缺点,但单一的分类模式已不能适应中成药快速发展的需要,混合分类模式已成为中成药分类的趋势和发展方向。目前,中成药常用的“先科别后功效”的混合分类模式尚存在一些问题:①这些科别是以医疗机构业务科室类别进行划分的,如此分类会导致用药局限化,特别是内科、外科的划分,无确切的划分界限导致这些科室的药物分类混乱,如清肝利胆、通利血脉的药物在内科、外科均有体现,导致临床医师找不到所需药物、在医保方面就会出现跨科选药,医保拒付的现象。②随着西医病名如肿瘤、糖尿病、高血脂等的大量引入,一些中成药名称随着这些病名有了很强的指向性,需要对其按“病”分类。③现有的混合分类中还存在分类术语不规范的现象,需要对其进行规范。

2.2 新的分类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先科别后功效”的分类模式由于自身存在的不足,不能满足中成药临床、药事管理的需求,需要建立一种新的混合分类模式,新的混合分类模式应遵循以下原则:①继承。中成药是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的药物,是中药的组成部分。其组方大都来源于某一经典方剂、验方等,药物多是遵循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进行配伍,故其分类模式应继承传统中药学、方剂学的分类精髓。同时,临床用药须知、医保目录、基本药物目录等的分类模式聚合了全国中药学、药事管理、临床专家的智慧,分类模式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体现了一定时期对中成药的认识水平,新的分类模式应体现对这些分类模式的继承。②创新。中成药的产生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至今,逐步实现了机械化、工业化、现代化,品种不断增加,临床使用量及使用范围不断扩大。现在中成药的发展目标就是在继承中医药传统理论、技术及经验继承上实现深层次发展,即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开发现代中药,实现能用现代科学技术阐明其药效组分和作用机制,能进行大规模生产,并能为国际市场所接受,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为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中成药分类模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实现与国际分类模式的接轨,吸纳和借鉴现代药学的分类模式,吸收新的医学病名,满足分类的需求,体现中成药的发展现状及水平。③规范。为使中成药分类模式能在大范围内使用,就要求形成规范化的分类模式。因而需要调研内容全面,范围广泛,具有广泛的调研基础;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分类模式全面,层次清晰,尽可能减少和避免交叉,名词规范,药物归类适当;同时要求新建立的分类模式具有可发展性,对于未来的中成药发展也实用。对于不同的目的,分类模式具备可拓展性。④实用。为使中成药分类模式能大范围推广,就要求建立的分类模式能囊括目前常用的中成药品种,涵盖临床常见的中医病证,使之不仅适用于基本药物的遴选,也适用于中成药药物分类;不仅适用于药事管理部门、临床医生,也适用于教学科研部门,即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2.3 中成药科学分类模式的构建

根据对中成药分类模式的要求及中成药的特点,中成药的分类模式应构建为“以功效为主,科别为辅,病证为补充”的分类模式。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生产、使用是中成药区别于天然药物、化学药品的主要特征,而功效分类最具中医特色,能体现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反映药物的性质和临床应用的信息,能涵盖绝大部分中成药,与临床用药须知、医保目录、基本药物目录中的主要分类要素相同,并可与化学药品以药理分类为主的分类模式相接轨,故将其作为主要分类方法是科学的。但功效分类不能解决中成药分类中的所有问题,还需与其他分类方法相结合。如药物专科特色明显,如妇科、骨伤科、五官科、皮肤科的药物,为方便临床医生查找,应将其单列。随着现代医学病名的引入,现代中成药说明书中引入了一些新的医学病名如肿瘤、糖尿病、高血脂等,同时药品名称也随着这些病名有了很强的指向性,这些都要求对其按“病”分类,这些纳入专病分类的药物不能依据“异病同治”的原则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

3 小 结

中成药的常见分类模式各有优、缺点,不能科学合理地分类中成药。本项目组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及专家论证的方法,建立了“以功效为主,科别为辅,病证为补充”的分类模式。该分类模式满足中成药发展的需要,具备继承、创新、实用、规范的分类原则,但该分类模式是否可行,尚需要大规模的验证以看其是否可以涵盖绝大部分中成药,同时也需要将其应用于药事管理、教学科研及临床以验证其科学性和实用性。

[1]张伯礼.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读本[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1.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临床用药须知:中药成方制剂卷[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4]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委员会.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编辑 马 虹)

1001-6910(2015)03-0070-03

R286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5.03.33

李学林,主任药师,lixuelin450000@163.com

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2011ZX04-01)

2014-12-12;

2015-01-15

猜你喜欢

病证中成药功效
红景天的神奇功效及作用
老年人便秘,中成药如何选择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被扔掉的葱须大有功效
基于太阳阳明经病证探讨颈椎病的防治规律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如何让你的化妆品发挥更大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