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貂犬瘟热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2015-01-23张金玲山东省临朐县畜牧局262600
张金玲 (山东省临朐县畜牧局 262600)
水貂犬瘟热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张金玲 (山东省临朐县畜牧局 262600)
水貂犬瘟热在兽医临床上又叫貂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热性极强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水貂养殖业中主要传染病之一;该病发病初期表现类感冒症状,两眼有泪,鼻孔有少量水样鼻液,往往被广大养殖者所忽略,容易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为此,广大养貂从业者一定要了解水貂犬瘟热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以便更好的指导畜牧生产。
1 病原特点
(1)犬瘟热病毒属于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又称麻疹犬瘟热群。该病毒对低温干燥有较强的抵抗力。对3%强氧化钠、5%石炭酸溶液较敏感,对乙醚、氯仿等敏感。最适pH7.0~8.0。
(2)病貂的鼻液、唾液、眼分泌物、血液、脑脊液、脑、淋巴结、肝、脾、心包液和胸腹水、尿液中,都可检测到病毒。
(3)各种动物的犬瘟热病毒,均可互相感染。
2 流行特点
(1)本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病的经过和轻重程度,取决于动物的饲养管理水平、机体的抵抗力、病原体的数量和毒力以及防疫措施等方面。
(2)自然条件下犬科动物、鼬科动物、浣熊科中的很多动物都可感染。断奶前后幼貂和育成貂最敏感,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带毒犬和黄鼠狼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它可以通过带毒动物的眼、鼻分泌物、唾液、尿、粪便排出病毒,污染饲料、水源和用具等,经消化道传染。也可以通过飞沫、空气,经呼吸传染,还可以通过粘膜、阴道分泌物传染。
3 临床症状
根据临床表现和经过,水貂犬瘟热病可分为4个类型。
3.1 最急性型
也叫神经型,常发生于流行病的初期和后期,突然发病看不到前驱症状,病貂表现神经症状,癫痫性发作,口咬笼网发出刺耳的吱吱叫声,抽搐,口吐白沫,反复发作几次而死。
3.2 急性型
即卡他型,病初似感冒样,眼有泪、鼻有水样鼻液,体温高达40~41℃,触诊脚掌皮温热,肛门或母貂外生殖器似发情样微肿。食欲减退或废绝,鼻镜干燥,随着病情的进展,眼部出现浆液性、粘液性乃至化脓性眼分泌物,附着在眼角周围,重者将眼角糊住。口裂和鼻部皮肤增厚,粘着糠样或豆腐渣样的干燥物。病貂被毛蓬乱,无光泽,毛丛中有糠样皮屑,颈部出现皮疹,散发出腥臭的气味。消化功能紊乱,初期排出蛋清样粪便,后期粪便呈现黄褐色或黑色煤焦油样。病貂不愿活动,喜卧于小室内。病程平均为3~10d,多数转归死亡。
3.3 慢性型
又称皮疹型,一般病程为2~4周,病貂食欲减退,时好时坏,挑食,不活动,多卧于小室内。病貂皮肤干燥无毛,鼻镜和上下唇、口角边缘有干痂物,皮肤增厚肿胀,变硬,所以有 “硬足掌症”之称。
3.4 隐性感染
即非典型。病貂仅有轻微一过性的反应,类似感冒,多看不到明显的异常表现,就耐过自愈,并获得较强的免疫力。
4 剖检变化
犬瘟热病尸检,眼观没有特征性变化;外检被毛松乱不洁,眼、鼻、口肿胀,皮肤增厚。内脏器官是一般的炎症。胃肠粘膜呈现卡他性炎症,脾一般不肿,肝呈樱桃红色,膀胱充血、出血,心肌扩张、有出血点。脑血管充盈、水肿。
5 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流行病学和典型症状可作初步诊断。为了准确,可做动物试验、包涵体检查和血清学检查。
6 治疗措施
(1)该病无特异疗法,用抗生素无效,只能控制继发感染。最好是早发现,早隔离,定期消毒,对假定健康貂尽快采取紧急接种犬瘟热疫苗。
(2)为了防止继发感染,应对症治疗。可用磺胺类药物和抗生素控制细菌引起的并发症,延缓病程,促进痊愈。
(3)眼、鼻可用氯霉素水、妥布霉素等眼药水,点眼和滴鼻。
(4)发生胃肠炎,可投服土霉素混入饲料中投喂,每日早晚各一次,每只剂量为0.03g。
(5)发生肺炎时,可用青霉素、链霉素等控制,水貂每日注射15~20万单位。
7 预防措施
(1)建立健全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是预防本病的保证。
(2)搞好卫生,定期消毒,粪便及时清除,并进行生物发酵。
(3)严格按照防疫程序进行有关疫苗的接种。
张金玲 (1978.10-),女,大专,助理兽医师,在基层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与执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