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防治牦牛螨虫病
2015-01-23杨彦俊甘肃省玛曲县阿万仓乡畜牧兽医工作站747300
杨彦俊 (甘肃省玛曲县阿万仓乡畜牧兽医工作站 747300)
科学防治牦牛螨虫病
杨彦俊 (甘肃省玛曲县阿万仓乡畜牧兽医工作站 747300)
牦牛是高寒地区的特有牛种,主要分布于我国四川、青海、西藏、甘肃、新疆、云南等省 (区),牦牛与当地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喝牦牛奶,打酥油,制作奶酪,吃牦牛肉,烧牦牛粪,牛皮加工为皮革制品,牛绒为高级纺织原料,牦牛既能用于农耕,又可在高原作运输工具。因此,饲养健康、强壮的牦牛为人们生活所用就成了高原地区人民生活的一部分。由于牦牛长有长毛,管理粗放等原因,牦牛患皮肤寄生虫病比例较高,当地居民对于牦牛皮肤寄生虫病的防治缺乏科学的认识,本文针对牦牛螨虫病的科学防治和广大牦牛养殖朋友做一交流。
防治;牦牛;螨虫
牦牛原产于青藏高原地区,又称西藏牛,是肉乳役兼用牛,牦牛适应高寒生态条件,有 “高原之舟”之称。牦牛是高原牧区主要家畜之一。全世界仅有牦牛1400多万头,大都繁衍生息在我国青藏高原及周围3000m以上的高寒地区,如四川、青海、西藏、新疆、云南等省 (区),我国是世界上拥有牦牛头数最多的国家,约占全世界的85%。由于环境和管理的不当,牦牛螨虫病发生率较高,该病是由于螨虫(包括痒螨和疥螨)寄生于牦牛皮肤所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性较强的体表慢性寄生虫传染病,为人畜共患病。
1 病原
螨虫体长0.2~0.8mm,呈椭圆形、龟状,为灰白色或略带黄色的虫体,头、胸、腹部融合为一,体表有坚固的角质小钩,口器由螯枝、口下板和须肢组成,附肢的末端有钟形或喇叭状的吸盘,吸盘有分节或不分节的柄和肢端相连,是成虫固于宿主的附着器。螨虫的发育过程为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阶段,整个发育期约15d左右,均在牦牛体表完成。螨虫寄生于皮肤,以皮肤细胞、组织液、淋巴液为营养。
2 流行特点
牦牛螨虫病多发于冬季和秋末春初,可能由于夏季牧草丰富、日照充足,牦牛体强健,危害较轻。冬春季节牧草缺乏、潮湿、光照不足,体质下降,危害较重[1]。患病牦牛和带螨牦牛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传染或者通过被感染的墙壁、垫草、用具、牧民、犬发生感染。舍内潮湿、饲养密度大,皮肤卫生状况差易发病。
3 临床症状
虫体常常隐藏于绒毛和隐蔽皮肤,耳壳、面部、尾根、阴囊、四肢内侧等,病初症状不明显,但是随着病程发展,症状加剧,患病牦牛皮肤出现丘疹和水疱,由于发痒患牛骚动不安、磨蹭或舔舐患部,被毛脱落,皮肤增厚,失去弹性。鳞屑、污物、被毛和渗出物粘结在一起,形成痂垢。病变逐渐向四周扩散,病牛食欲减退,营养不良[2]。
4 诊断
根据出现剧痒、湿疹性皮炎、脱毛、患部皮肤增厚等临床表现可初步诊断,确诊需要显微镜检查。方法是从皮肤患部与健康部位交界处用手术刀片刮取皮肤,至轻微出血,将刮取的皮屑至于黑纸上,在强烈的日光下可见到皮屑在虫体的带动下移动,如果将皮屑放于培养皿中,在酒精灯下加热37~40℃后,移动会更明显。低倍镜检查,将皮屑放于载玻片上,加1滴50%甘油,盖上盖玻片轻压,使病料展开,在50倍下即可观察到螨虫虫体,可确诊[3]。
5 治疗
如病牛少,气温低,感染面积小,可进行局部涂擦药物。局部剪毛清洗后反复涂药,以求彻底治愈。常用药物有敌百虫溶液:来苏儿5份,溶于温水100份中,再加入敌百虫5份即成,涂擦患部。药浴疗法适合于大群发病,温暖季节使用。方法是将病牛患部和周围的毛剪掉,除去痂皮和污垢,用温水洗刷干净。使用0.025~0.03%的林丹,或0.05%蝇毒磷,或0.05%辛硫磷乳油水乳液进行药浴,可在水泥药浴池进行。用药后要防止牛舔食,以免中毒[4]。一般要求7~14d后,重复药浴一次。
伊维菌素是新型的广谱、高效、低毒抗生素类抗寄生虫药,对螨虫有良好的驱杀作用。还对牦牛线虫、皮蝇、虱、蜱等寄生虫有效。阿维菌素注射液按照0.2mg/kg体重皮下注射给药,一般选择在颈侧或肩胛后方的胸侧皮肤进行注射。注射前,剪毛消毒,一只手提起皮肤呈三角形,另一只持注射器,沿三角形基部刺入皮下,进针2~3cm,抽动活塞,不见回血,就可推注药液。注完药液后迅速拔出针头,局部以碘酊或酒精棉球压迫针孔。在给药后7~10d再使用一次,以驱除孵化中的虫体。圈舍地面、墙壁、用具等使用1:4000螨净杀灭虫体。
由于驱虫药毒性较大,所以要保证治疗剂量准确、可靠,药物的配制和使用应按使用说明书进行。药浴液充分搅拌均匀,保持药液有效浓度,当天配制当天使用。驱虫、药浴前,先进行小群试验,确认安全后方可大群使用。驱虫或药浴后应跟踪观察,对中毒、伤残牦牛应及时抢救、治疗。
6 预防
搞好牛舍及环境卫生,定期驱虫、消毒。经常观察牦牛群有无磨蹭皮肤、掉毛等现象。发现可疑牦牛,及时隔离进行显微镜检查。治愈的病牛应继续观察20d,如未再发,再次用杀虫药处理后再并入牛群。
圈舍墙壁、地面、围栏、用具、饲喂工具等,应经常用兽用杀虫药物喷洒。地面及土墙也可使用火焰消毒;用具、饲具喷洒后应清洗干净、晒干。喷洒时间可与投药、药浴同步进行,但在冬春季螨病高发期,每半月一次。
外购牦牛做好检疫工作,并隔离驱虫无异常后再混群饲养。牦牛饲养人员,要时刻注意消毒,以免通过手、衣服和用具传播病原。
[1]杨彬.牦牛寄生虫病防治[J].四川畜牧兽医,2011(5):56-57.
[2]杨兴康,彭海云,马秀珍.牦牛螨病的防治[J].草业与畜牧,2014(5):48-50.
[3]王永军.舍饲牦牛螨病的诊治及体会[J].养殖与饲料,2013(4):42-43.
[4]宣华.牛病防治手册[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