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医药发展的特点*
2015-01-23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00029李良松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00029) 周 华 李良松 张 波
ZHOU Hua,LI Liang-song,ZHANG Bo(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China)
少林寺医药发展的特点*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周华李良松1张波
少林寺医药属于佛医,同时也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虽然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但其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理论特点和学术思想。近年来,少林寺医药学的相关研究有上升的势头。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从侧面和正面论述少林寺医药的重要特点,如“从禅论医”、“从武论医”、“少林寺伤科”、“少林寺僧医”等。
少林寺医药发展特点
少林寺医药学伴随着千年古刹少林寺发展的历史轨迹产生、发展、壮大,其不仅成为佛教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也同样为中医学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因为其临床疗效不断得到验证,所以使得少林寺医药在中国乃至世界医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对少林寺医药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发展特点进行梳理,有利于后人对少林寺医药的整理研究及继承发扬。
少林寺医药的历史背景
少林寺,中国著名的禅宗圣地,位于河南嵩山五乳峰的少室山下,是在北魏时期由孝文帝为来华传教的跋陀建造的修行之所。少林寺自建寺以来有过数次的大起大落,但是经过1500多年的历史沉淀,现在已经闻名天下。在元代,少林寺经过“佛道谁为贵”的大辩论,并取得胜利,从而使佛教获得尊崇地位。同时,少林寺福裕大和尚倡导“主伤科兼修内科、儿科,医众僧兼俗疾,方为普渡众生”的僧医方针,使少林寺医药及僧医技术均得到极大的发展。
少林寺是佛教寺院,自然涉及到运用佛教教义来治疗疾病。比如前世孽债宿世之果报,通过行善可以缓解,比如通过禅修来修心、养性,所以亦可以将其称为“佛医”。何为佛医?佛医,即佛教医学,其名见于《大藏经》中的佛医经典《佛说佛医经》。然而不同的学者对其有不同的定义,其中李良松认为:“佛教医药,是以古印度‘医方明’为基础,以佛学理论为指导,吸收和借鉴中国传统医药学的理论和临床特点,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传统医药学体系。由于佛教医药学的理、法、方、药等理论框架和临床诊疗体系是在中国形成的,因此,我们所说的佛教医药,实际上就是指中国佛教医药。”[1]而陈明则认为:“佛教医学是在印度古代生命吠陀体系的基础上,以佛教教义为指导思想,并吸收了中国传统医学(包括藏医药学)的理论和临床特点,所形成的一种非独立的医药学体系。它分为印度佛教医学和中国佛教医学(含藏传佛教医学)两部分。”[2]无论哪种定义,佛教医学始终是以解除人类精神和身体之苦为宗旨的,它所包括的治疗方法有药物疗法、食物疗法、发汗疗法等。
距今已有将近800年历史的少林药局,以发展少林寺医药为主,据元好问《遗山先生文集》记载:“……故百年以来,诸禅刹之有药局,自青州始。兴定末,东林隆住少林,檀施有以白金为百年斋者,自寇彦温而下百家。……故少林之有药局,自东林隆始。局事之备,迨予已三年矣,子幸以文记之。”[3]可知,创建者是当时的少林寺住持东林志隆。随着历史的发展,少林药局的服务对象也从为寺内众僧服务逐渐扩大到为普通百姓诊断治疗。少林药局在平时诊治疾病、战乱时期救死扶伤的作用不可忽视。马明达之“《百家讲坛》系列之千年少林——历史篇和文化篇”中有论述到少林医药,他认为少林药局的成立就是一个药品的免费供应站,少林寺武僧向天下人传播武功的同时,也传播了一些医药方法。
少林寺医药的发展特点
在历史上研究少林寺的文献记载甚少,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对其研究才逐渐增多起来,作为少林寺重要元素之一的少林寺医药发展特点的研究更加稀少。通过对现代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的仔细整理分析,可以得出少林寺医药发展有如下特点。
1.少林禅武特点之侧面论医
少林寺自古以禅、武、医闻名于世。从达摩祖师创立禅宗开始,少林寺众僧参禅静坐,修身养性,亘古不变。但是久坐会影响局部气血流行,气机阻滞,同时在僻静的山林中修禅,自然界的危险无法避免,也会遇到自身肉体的疾苦,所以众僧为了更好地修行而开始习武,既可防身,又可健体。少林寺地处深山,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生产大量优质的中药材。比如生地、嵩参、山药、防风、鸡爪黄连、金钱草、翻白草等等。一切因素促使少林医药的产生并发展,内外妇儿科均有涉及,而以伤科最为著名。比如《少林寺存下班中跌打妇科万应良方》记载:“……甘温,入肝脾大肠经,活血化瘀,健脾消食,治产后恶露不净,瘀滞腹痛,食积饱胀,赤白痢等。”《少林寺伤科秘方》有记载伤后不进饮食、心虚气喘等内科方,治小儿鹅口疮、黄水疮等儿科方。[4]在中暑猝倒,各种原因导致的厥证中使用的少林针灸验方——少林捷针法(取穴十宣、合谷、涌泉、人中)[5]等。少林寺之禅、武、医相互联系,相互融合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代表之一,已成为具有真实性、独特性和唯一性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强的国际号召力[6]。
从禅论医少林寺以禅为主,以禅为重,禅为根本。少林寺医药学基础理论包括病理、药理、养生、保健等,都是以“禅机”和“气机”为基础[7]。禅修可以使人们全身心放松,继而提升心理素质,改善身体健康。修禅以修心,以静而养性,进而可以“明心见性”。禅医,基本法门为“禅定”,基本理论为观想、气血、经络、脏象等学说,基本治疗手段为“气化”、“导引”、“点摩”等。少林“医禅”的养生方式表现为:“以功法为导,以医药为用,以禅修为髓,以提升生命力为归,其作用正在于激活潜能,锻炼脏腑,改造体质。”[8]说明即禅在少林寺医药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将禅与医紧密结合起来,从内调理机体,有病治病,无病防病,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少林寺医药理论。
从武论医少林寺武术闻名天下。所谓“武以寺名,寺以武显”的说法及“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历史故事,无不体现出武术在少林寺中的重要地位。少林寺伤科著名,武术的作用不可小视。现代没有专门文献研究少林医药,仅作为少林寺武术的辅助资料而被提及,可见武医之关系密切。武术由最初用来抵御潜在危险,到后来发展为强身健体,再到为他人解除病痛,其中蕴含深刻的医学道理。练武可以疏通经络,使气血流通。“人体有千窍百脉,窍脉通则气血畅,身心强健;窍脉不通则气血滞瘀,病则由此而生。”[7]36同时武僧亦可以运用少林内功等功法疏通患者的经脉,使其气血通畅,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可见,少林寺武术在抵御危险时,拥有极大的杀伤力,但在日常生活中利人又利己。
少林寺医药发展是随少林寺及其武术的发展而发展的,所以,了解少林寺之历史与禅武可以从侧面获知少林寺医药发展的情况是其一大特点。历史上,少林寺无论是受灭佛事件还是战乱的影响,其医药都是在曲折中发展。
2.少林医药特色之正面论医
从少林寺医药之正面论医涉及到少林寺医药的其理论特点和学术思想,但是能称得上特色的仅有少林寺伤科。同时少林寺历代高僧都是禅武医兼通,均有其特有的学术特长,在现代临床上也具有参考意义。
少林寺伤科少林寺医药虽涉及范围较广,但其中以伤科更为著称,如《铜人薄》、《少林寺伤科秘方》等。在少林寺伤科发展之前,由于我国中医药学的发展和佛教的传入,伤科已有所发展,有基础理论和独特的诊疗特色。所以中医伤科在明清时期发展可以分为两大伤科学派,即重视脏腑辨证论治的温补学派和重视经脉气血、点穴治伤的少林伤科派。少林伤科派也是属于佛门伤科的重要分支。僧人习武而致伤,被野兽灾害所伤,或者是战乱频繁致伤等原因直接或间接促成少林伤科派的形成。王单一[9]在“少林伤科学派剖析”中分别从少林伤科产生的根源、少林寺僧人与少林寺伤科之间的关系、广义上的少林伤科和少林伤科学派的学术思想及显著特色几个方面来对少林伤科进行剖析。异远真人,少林伤科学派开山鼻祖,于公元1523年著《跌损妙方》[10],它对少林伤科学派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跌损妙方》之“血头行走穴道”的理论更是被后人多有发挥,非常值得进行详细研究。“用药歌”既是少林寺治疗伤科的基本用药,也是伤科临床运用引经药的典范。关于少林寺伤科的研究基本上仅局限于以上内容,但是也可以从中了解到少林寺伤科在少林寺医药发展史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只是其在各个时期的发展特点、重要著作以及人物是有待于更系统的研究。
少林寺僧医 “医僧”首见于沈括的《梦溪笔谈》。事实上,僧医出现更早。僧医兼具僧人和医生双重身份。他们只有同时具备佛菩萨的慈悲心肠和医生的职业道德时才称得上僧医,所以僧医的威望更高。少林寺历代高僧大多是禅武医兼通,如隋唐时的昙宗、惠炀,五代时的福居、智广,元代的石岩、宗发,明代的智正、智谆等[11]。福居和尚,少林寺著名长老,精通禅武医,驰名华夏,在其创编的《少林拳谱》中最后列有“少林寺跌打损伤秘方”一卷,共载方880首,总结了少林寺僧医治疗跌打损伤的临床经验,为少林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2]。少林寺还有因僧名佚失,但医术高,有造诣而被统称为少林寺僧的僧医。如《少林寺伤科秘方》等书均为少林寺僧所著。他们以治伤注重部位、经络穴位损伤为特点。其创制的十三味跌损方加减,以及一指禅点穴按摩等方药手法,在现代骨伤科中亦广泛应用[13]。
结语
通过对现有文献中少林寺医药发展特点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一方面少林寺医药无论是对其历史的具体发展,医药著作还是少林寺僧医,在现代研究中不够深入,甚至未涉及,另一方面少林寺医药发展特点的研究空间和价值很大,其特点将对现代临床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库,首先广义的中医指的是中国境内所有的民族医学和宗教医学,如汉医、藏医、蒙医、苗医等,还有佛医、道医。[14]薛公忱甚至认为:“没有儒、道、佛,就没有今日完整、系统的中医药学。”[15]其次少林寺医药得以产生并且发展是得益于中医药强大的理论基础,所以,少林寺医药可以视为中医药的重要分支之一,我们有必要弄清它的发展历史并且研究属于它独特的医学理论。少林寺医药发展史及学术特点需要开展进一步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1]李良松.佛医108问[M].河南:少林书局,2011:1.
[2]陈明.印度佛教医学概说[J].宗教学研究,1999,(1):38.
[3]元好问.遗山先生文集[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4]德虔.少林寺伤科秘方[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8:149,188-193.
[5]德虔.少林寺秘方集锦[M].河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01-102.
[6]少林药局的发展及简介[EB/OL].[2014-12-6].http://www. shaolinyaoju.net/aboutus/slyjjj.html.
[7]徐妍.少林禅武医之我见[J].搏击·武术科学,2011,8(2):36-38.
[8]赵金娜.少林武术与养生之我见[J].搏击·武术科学,2011,8(4):36-38.
[9]王单一.少林伤科学派剖析[J].中华武术,2004:34-35.
[10]异远真人.跌损妙方[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8.
[11]赖镭成.佛家伤科流派[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6,14(5):65-66.
[12]少林药局供稿.少林寺僧医及少林医学代表[E].(2010.04.12)[2015.12.4]:http://www.shaolin.org.cn/templates/T_new_list/index.aspx?nodeid=126&page=ContentPage&contentid=1607
[13]陶晓华,廖果.佛医人物传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4:118.
[14]中医的概念[EB/OL].[2012-04-13].http://www.a-hospital.com/ w/中医的概念.
[15]薛公忱.儒道佛与中医药学[M].北京:中国书店,2002.
Characteristics of Shaolin Medicine Development
Shaolin medicine belongs to Buddhism medicine,which is also an essential part of Chinese medicine.Although Shaolin medicine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hinese medicine,it has developed its own theoretical principles and academic thoughts gradually.In recent years,correlative studies on Shaolin medicine are increasing.By analyzing pertinent literature,we can obtain some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Shaolin medicine on major and minor aspects,such as discussing medicine from dhyana and wushu,traumatology of Shaolin,doctor of Shaolin etc.
Shaolin Medicine;development;characteristics
R-092;B949
A
1006-4737(2015)06-0022-03
ZHOU Hua,LI Liang-song,ZHANG Bo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China)
2015-11-03)
北京市中医药文化基地项目(编号:2011-BJJ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