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

2015-01-23卢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8期
关键词:半胱氨酸血症硬化

卢霞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

卢霞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方法6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60例健康体检者为参考组, 对其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进行检测分析, 并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23.02±14.11)μmmol/L明显高于参考组(10.22±3.96)μmmol/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60%显著大于参考组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死发生中, 高同型半胱氨酸为重要的致病因素, 通过对其水平的监测能够对患者病情进行有效控制。

脑梗死;高同型半胱氨酸;相关性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推进, 脑梗死患者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随着人们对脑梗死研究的深入, 人们发现除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吸烟、急慢性炎症疾病可引起脑梗死外,幽门螺杆菌(Hp)感染亦能够对高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产生影响, 进而导致脑梗死的发生[1]。高同型半胱氨酸能够诱导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 是引起阻塞性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为对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相关性进行观察, 作者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 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 男33例, 女27例, 年龄50~76岁,平均年龄(61.32±4.33)岁, 所有患者均经MRI及颅部CT确诊, 符合我国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60例健康者作为参考组,男35例, 女25例, 年龄51~77岁, 平均年龄(63.77±3.96)岁,两组患者均无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两组患者均无心脏疾病、高血压、高血糖病史,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受检者清晨空腹状态下取静脉血4 ml, 血液采集1 h内离心分离血清(3000 r/min), 分离出的血清放置在-20℃保存。使用Olympus AU27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Olympus公司), 使用高同型半胱氨酸检测试剂盒和配套校准品(北京九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循环酶法, 经零点的三点定标, 具体操作步骤及试验参数设定严格按照试剂厂家操作说明书进行。

1.3 判定标准 高同型半胱氨酸参考值5~15 μmmol/L, 参考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判断标准进行, >15 μmmol/L则为高同型半胱氨酸, 程度可分为三型。轻度:16~30 μmmol/L;中度:31~100 μmmol/L;重度:>100 μmmol/L。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23.02±14.11)μmmol/L,参考组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0.22±3.96)μmmol/L,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观察组60例患者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36例(60%),参考组60例患者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3例(5%), 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后, 对血管造成不同程度损害,同时脑动脉管腔狭窄, 血管弹性减弱, 极易诱发局部血栓的发生, 动脉狭窄病症病情进展, 严重时可完全闭塞, 脑组织缺氧、缺血及坏死, 进而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2]。脑梗死是45~70岁老年人常见病症, 患者多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合并症。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脑梗死患者亦常出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并发症。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主要受到非遗传因素、遗传因素的影响, 非遗传因素主要为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 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在人体代谢中有着重要作用, 当人体内上述物质含量减少时,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遗传性因素主要为甲硫氨酸合成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等基因出现突变, 酶活性明显下降, 高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受到阻滞, 血浆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 进而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出现, 脑卒中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升高[3]。

高同型半胱氨酸在人体内极易被氧化, 释放出活性氧离子, 与一氧化氮结合, 从而生成过氧亚硝酸盐。高同型半胱氨酸导致疾病发生发病机制如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能够促进密度脂蛋白氧化及体内氧肌细胞增生, 泡沫细胞加速, 促进血小板聚集及黏附, 泡沫细胞生成加速, 血小板聚集及黏附, 诱导脑栓塞及动脉粥样硬化, 同时能够对血管内皮细胞内一氧化氮合酶活性产生抑制作用, 诱导血管痉挛的发生, 细胞坏死及变形明显增加, 体内氧肌细胞增生能够选择性对血栓调节素产生抑制作用, 内皮蛋白C调节受到干扰, 抗血栓形成因子的活性被抑制, 血凝亢进, 进而导致血栓的发生[4]。

国外学者Brattstrom在对142例脑卒中患者及66例健康者进行研究时发现, 二者出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几率分别为40%、6%。国内学者亦对高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相关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李宝华等在对120例脑梗死患者及60例健康者进行研究时发现, 脑梗死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相较对照组明显较高, 作者由此推断高同型半胱氨酸是导致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而作者同时发现所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均为轻度及中度患者, 由此推断, 重度患者较少,然而即使是轻度及中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亦可发生脑梗死, 因此临床要加强对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监测, 及时给予患者治疗, 从而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参考组,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亦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

综上所述, 在脑梗死的发生中, 高同型半胱氨酸有着较大的相关性。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 人们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虽然为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然而其与遗传、环境、营养等亦有着密切关系, 因此在肾病、糖尿病、消化系统等疾病的诊断中亦有着显著的价值, 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1]汪香君.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及血尿酸水平与头颈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和狭窄的关系.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4(5):692.

[2]李雁.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空腹血糖、脂蛋白、血尿酸之间的关系.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4):258.

[3]孙庆利.高龄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分析.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12(11):1005.

[4]高娟.青年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检测.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43(3):57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8.042

2015-01-20]

454150 河南省焦作市同仁医院神经内科

猜你喜欢

半胱氨酸血症硬化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健康人群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的水平关系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论“血不利则为水”在眼底血症中的应用探讨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缺血性脑卒中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