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畜禽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以卢龙职教中心改革发展示范项目建设为例
2015-01-23王国桥石翠荣常晓敬河北省卢龙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066400
王国桥 石翠荣 常晓敬(河北省卢龙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066400)
中职畜禽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以卢龙职教中心改革发展示范项目建设为例
王国桥 石翠荣 常晓敬(河北省卢龙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066400)
通过四年多的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建设,从理念、现象形态、具体形式、建设标准等方面界定特色专业的基本内涵,理清行业、专业、特色专业以及特色专业建设之间的关系,培育并实施动态的特色专业建设。结果表明:中职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建设的过程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其强调走内涵发展特色道路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理念,加速了以特色为核心的品牌专业的形成。
中职;畜禽专业;专业建设;改革;实践;探讨
卢龙职教中心在2010年省级课题的基础上,大兴专业建设。特别自申办国家级示范校以来,通过强师资、树师魂、精专业、重实践、育新人等手段,以多媒体教学、校内实验、实习实训、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途径,注重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建设的过程,破除制约专业发展的瓶颈,使专业建设一方面走内涵发展的特色道路,深度调整课程改革,另一方面为调整和升级畜牧业产业结构,转型教育服务社会的职能提供有力的支撑。
1 研究对象
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九年义务教育后在校的职高学生、送教下乡大龄学生、短期培训的学生、部分教师以及相关企业。
2 研究内容
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方案、专业方向、专业课程方向、实践教学为主的培养模式需要的条件以及专业评估、监控与反馈;通过专业建设的实施,明确专业课程建设、运行的基本要素和调控的措施、手段。
3 研究过程
结合行业、企业、师生的调查,运用特定分析法,评价可用教学资源的优劣势因素、外界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利用优势避开劣势;结合学科发展规划,确立以专业的前瞻性、技术性、示范性、操作性为特征,以科学、合理、渐进、实效为原则,以培养技术能力为主线,以学科优势、教改和市场潜在需求为依托的动态建设思路;确立特色专业建设的总目标、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软硬件建设、考核评价、社会服务等的实施方案,实施动态的专业建设;结合进程,督导与监管、评价与管理、跟踪与反馈、优化与调整,整合教育资源,监控专业建设的实施。
4 研究结论
4.1 形成了“三个面向”的特色专业建设方向
4.1.1 面向义务教育后的学生,为高职输送高素质人才
开展“双师型”教师队伍研究,设计合理的课程体系,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建设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以厚基础、强技能、宽专业、多方向为改革思路,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加强实习实验和实训基地建设,依托特色专业的教学资源,坚持为高职高专培养合格人才的办学方向不动摇。
4.1.2 面向“三农”,培养服务农村经济建设人才
把专业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重点,坚持服务“三农”主体方向。结合当地产业设置课程,解决教学与实习实训、教学与新型农民(送教下乡大龄学生)生产之间的矛盾;建立镇村两级实习基地,完善办学设施,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服务社会的办学功能,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不动摇。
4.1.3 面向市场,培养服务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坚持市场为导向的办学路线,增添学农基地,购置仪器设备,扩大校企合作办学规模,引进技能型师资人才,缓解实践教学压力,落实并完善校企合作,狠抓实习实训制度的建立与管理,致力于生产一线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方向不动摇。
4.2 紧紧围绕“五个环节”,加强特色专业建设
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建设的过程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应经过以下环节:专业建设目标与方向——专业建设规划与布局——专业建设运行与管理——专业建设评价与监控——专业建设反馈与调整[1]五个环节。这五个过程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制约与平衡,是一个有机整体。
4.2.1 确定特色目标,打造特色专业方向
通过校企的调研,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风险与机会,在传统优势科目的基础上,整合学校、企业、实习基地资源,优化专业结构,调整专业课程结构,遴选出布局合理、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特色专业及方向;确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课程体系,制定符合课程风格的课程标准。
4.2.2 以市场导向,制定特色专业建设规划
结合特色专业的目标、定位与指导思想,立足于市场需求,更新教学内容,把专业内涵建设和企业文化相结合、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相结合、人才培养和需求岗位相结合,制定建设规划,培育各种制度。
坚持以培植创设特色专业为主导,以岗位化的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以项目教学为载体,把握和创设专业规划环境;加大传统专业内涵改造的力度,全方位、多角度地定位特色专业。
4.2.3 多举措并举,强化动态的特色专业建设过程
坚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以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先导,以优化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坚持“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素质教育”一体化[2]原则,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指导教学过程,拟定合理的督导、检查措施,加大教改力度,理性处理文化课与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专业理论课与专业实践课、文化基础素质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注重养成素质教育,强化爱岗敬业精神,实现专业技能培养与形成专业素养的有机结合,实现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
4.2.3.1 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实现思想教育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素质培育与企业文化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实践相结合。
4.2.3.2 优化课程体系
按照整体优化原则,精心设计课程结构,强调人才培养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夯实理论基础、突出特色专业方向和要求;精选教学内容,促进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增强课程的先进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优化课程体系,设置不同方向的课程模块。
4.2.3.3 注意分层分类施教
根据专业方向和生源特点,将基础课设置为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课程,因材施教,实施课内分层教学,课外手把手实践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发展要求。
4.2.3.4 强化素质教育
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构建课内外一体化培养方案。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知识基础、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身心素质的提高。
4.2.3.5 突出实践教学
统筹安排校内外和课程内外实验、实习实训、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了以培养学生专业基础实践能力、专业核心实践能力、职业综合实践能力[3]为目标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开设特色实验课程和实习实训课程,实现实践教学课程化。
4.2.3.6 职业化师资培养理念
设置独立的教师教育模块,强化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促进师生间的优势互补、渗透与融合,形成富有特色的教师培养体系。
4.2.4 确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结合专业规划方案、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与实验室建设、考评成绩、出勤率、企业实践成绩、岗位完成情况等,对专业建设的过程进行评估,一方面确保专业建设正常有序地推进,另一方面不断完善与调整专业办学定位以及专业目标,确保培养的人才和社会需求的人才“无缝隙对接”,以评促建,以建促改,强调特色专业建设的质量。
4.2.5 优化调整,循环指导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跟踪与反馈是整个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环节,优化与调整是专业建设的催化剂与防腐剂。将督导与监管、评价与管理渗透到各个职能环节,及时警示与调整,确保方案与措施不失真,优化特色专业建设的效果。
[1]郝小礼,王海桥,邹声华,等.论高校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的专业特色定位原则与过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7):82-84.
[2]祝成林.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着力点:知识、技能、素质[J].职教论坛,2014(3):69-71.
[3]罗晓清,吴丽荣,宋悦宁,等.高职相关医学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4(26):157-158.
河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0年教改项目“畜牧兽医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ZJXH108)。
王国桥(1968.2-),男,河北省秦皇岛市人,高级教师,兽医师。研究方向:畜牧兽医教育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