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源CT灌注成像诊断胃癌的研究

2015-01-23曹红岩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21期
关键词:双源胃壁浆膜

曹红岩

双源CT灌注成像诊断胃癌的研究

曹红岩

目的探讨双源CT最大斜率法、Patlak肿瘤灌注成像诊断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8例胃腺癌患者行双源CT灌注扫描, 根据病理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将患者分为低分化腺癌组(20例)与中分化腺癌组(18例)。根据肿瘤组织浸润的深度将患者分为肌层浸润组(11例)、浆膜浸润组(13例)和穿破浆膜组(14例)。根据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组(25例)和无淋巴结转移组(13例)。比较胃癌组织和正常胃壁组织灌注参数最大密度投影(MIP)、平均图像(AP)、血容量(BV)、血流量(BF)、灌注开始时间(TSP)、达峰时间(TPP)、Patlak血管通透性图(PPC)、Patlak血容量图(PBV)、Patlak R平方图(PRSP)、Patlak残差图(PRP)、CT增强值的差异, 评估胃癌组织血流动力学变化, 比较各组患者灌注参数的差异。结果胃癌组织的MIP、AP、BV、BF、PPC、CT增强值等参数明显高于正常胃壁组织(P<0.05);不同细胞分化程度、胃壁浸润不同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等各组之间灌注参数和CT增强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值与胃壁浸润深度呈正相关(r=0.626)。结论双源CT灌注成像能反映胃癌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对胃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意义, 对胃癌的生物学行为评估作用尚有限, AP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胃癌的胃壁浸润深度。

双源CT;灌注成像;胃癌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肿瘤疾病, 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1], 近年来CT灌注成像技术逐步向胸腹部器官开展, 本研究主要探讨双源CT最大斜率法、Patlak肿瘤灌注成像诊断胃癌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胃腺癌患者38例, 其中男21例, 女17例, 年龄39~71岁,平均年龄(56.7±6.8)岁。根据病理肿瘤细胞分化程度, 将38例患者分为低分化腺癌组(20例)与中分化腺癌组(18例)。根据肿瘤组织浸润的深度将患者分为肌层浸润组(11例)、浆膜浸润组(13例)和穿破浆膜组(14例)。根据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组(25例)和无淋巴结转移组(13例)。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在检查前20 min饮水1000 ml, 肌内注射20 mg山莨菪碱, 扫面前对所有患者进行呼吸训练,使患者在检查过程中能够配合, 以保证检查的完成。先行常规CT平扫, 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欧乃派克50 ml, 注射速度为6 ml/s, 注射完药物后, 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 采用双源CT体部灌注扫描序列对患者进行灌注扫描, 覆盖范围28.8 mm, 扫描时间40 s, 灌注扫描结束后给患者注射40 ml欧乃派克及40 ml生理盐水, 于首次注射欧乃派克后70 s再次行全胃扫描。

1.3 图像处理及分析 将获得的图像传至图像工作站进行分析, 通过最大斜率法获得BV、BF、TPP、TSP等参数及功能图, 通过Patlak肿瘤灌注模型获得PPC、PBV、PRSP、PRP等功能图及具体参数值, ROI直径<1 cm, 获取胃壁组织及胃癌组织的CT增强值。

1.4 观察指标 按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局部淋巴结有无转移分组, 比较各组患者灌注参数及CT增强值的差异,评估胃癌组织血流动力学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相关性采用Spearman法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正常胃壁组织与胃癌组织间灌注参数和CT增强值比较 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CT灌注检查, 正常胃壁组织 的MIP、AP、BV、BF、TSP、TPP、PPC、PBV、PRSP、PRP、CT增强值等参数值分别为(84.37±15.15)、(45.34± 12.53)、(95.38±10.35)、(54.38±14.68)、(42.67±9.34)、(147.58±19.31)、(62.45±9.64)、(57.01±8.05)、(73.42±8.30)、(73.93±7.31)、(32.45±3.40), 胃癌组织的MIP、AP、BV、BF、TSP、TPP、PPC、PBV、PRSP、PRP、CT增强值等参数值分别为(99.37±18.15)、(60.57±12.60)、(128.60±10.63)、(86.90±17.50)、(39.38±5.36)、(154.87±11.35)、(83.89±12.35)、(73.68±5.31)、(82.31±13.25)、(65.42±8.40)、(49.86±8.47),胃癌组织的MIP、AP、BV、BF、PPC、CT增强值等参数明显高于正常胃壁组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同组别间灌注参数和CT增强值比较 低分化腺癌组MIP、AP、BV、BF、TSP、TPP、PPC、PBV、PRSP、PRP、CT增强值等参数分别为(102.65±10.21)、(61.34±10.39)、(130.61±15.30)、(89.04±12.58)、(37.56±3.16)、(156.57±10.38)、(85.96±14.80)、(75.39±8.43)、(84.37±16.71)、(66.94±10.64)、(50.97±11.73), 中 分 化 腺 癌 组 分 别 为 (96.80±15.36)、 (58.64±14.30)、(125.91±17.94)、(83.98±12.76)、(41.82±8.64)、(151.54±17.83)、(80.94±18.47)、(71.38±10.95)、(80.77±11.83)、(61.70±14.85)、(45.06±10.15), 两组患者灌注参数和CT增强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层浸润组MIP、AP、BV、BF、TSP、TPP、PPC、PBV、PRSP、PRP、CT增强值等参数分别为(95.63±13.37)、(57.34±15.59)、(124.31±12.69)、(81.94±10.37)、(41.98±9.67)、(150.31±10.44)、(79.68±14.67)、(70.96±13.31)、(79.64±10.06)、(60.03±10.31)、(44.47±13.24),浆膜浸润组分别为(99.38±15.69)、(59.40±12.04)、(126.67± 10.09)、(83.43±17.96)、(40.36±5.37)、(152.80±14.94)、(81.17±12.93)、(73.51±17.64)、(81.67±12.70)、(62.64±12.68)、(47.63±12.39), 穿破浆膜组分别为(104.68±15.69)、(64.90± 14.76)、(132.74±13.06)、(91.98±10.03)、(39.76±8.54)、(158.97± 11.98)、(88.34±16.71)、(78.34±10.02)、(87.93±10.46)、(69.85±18.64)、(53.61±12.45), 三组患者灌注参数和CT增强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MIP、AP、BV、BF、TSP、TPP、PPC、PBV、PRSP、PRP、CT增强值等参数分别为(103.84±14.65)、(62.81±11.95)、(132.84±10.37)、(90.81±8.47)、(36.81±5.68)、(158.37±17.69)、(83.87±10.04)、(76.98±11.17)、(85.98±10.35)、(67.68±14.58)、(52.04±15.39), 无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97.95±14.65)、(57.64±13.96)、(125.68±13.84)、(82.27±11.30)、(41.73±11.38)、(151.67±12.63)、(80.01±19.74)、(70.97±11.64)、(80.00±15.19)、(60.98±13.83)、(45.01±11.49), 两组患者的灌注参数和CT增强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肿瘤灌注参数与癌组织胃壁浸润深度行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AP值与胃壁浸润深度呈正相关(r=0.626)。

3 小结

胃癌的CT灌注成像研究尚不成熟, 可查阅的资料也十分有限[2,3], 双源CT灌注检查在影像学检查中逐渐受到重视,扫描速度快、覆盖范围大, 适合发现血管生成区的变化[4]。本研究中患者均完成了检查, 多数患者都能够耐受40 s屏气扫描, 胃癌组织的MIP、AP、BV、BF、PPC、CT增强值等参数明显高于正常胃壁组织, BV、BF能够评价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BV、BF的增加反映了肿瘤组织内血管的数量增多,肿瘤组织的PPC参数增多, 这可能是由于肿瘤组织中的新生血管与正常的血管异常、血管通透性增高有关。MIP、AP的具体意义尚不十分清楚。

总之, 双源CT灌注成像能反映胃癌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胃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意义, 对胃癌的生物学行为评估作用尚有限, AP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胃癌的胃壁浸润深度。

[1]孙秀娣, 牧人, 周有尚, 等.中国胃癌死亡率20年变化情况分析及其发展趋势预测.中华肿瘤杂志, 2004, 26(1):4.

[2]王淑红, 张在人, 李萍, 等.胃癌组织中MVD和VEGF表达与影像学表现的关系.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5, 13(16):2004-2005.

[3]曹晖, 刘骅, 陆明辉, 等.多层螺旋CT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07, 10(4):346-347.

[4]赵光明, 韩丹, 宋光义. CT灌注成像原理与技术.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2003, 19(5):636-63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0.000

2015-07-09]

473000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猜你喜欢

双源胃壁浆膜
64排128层螺旋CT对T3和T4a期胃癌浆膜侵犯的判断价值
改进的双源蒸发模型潜在蒸发计算对比研究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以多浆膜腔积液和溶血危象为特征的儿童肝豆状核变性1例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CT浆膜高强化征鉴别诊断T3期与T4a期胃癌
双能CT迭代重建技术联合虚拟平扫对胃壁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对先天性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的诊断价值
胃会被撑大饿小吗?
空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