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喜明临床验案举隅
2015-01-23公方雪指导刘喜明
● 公方雪 指导:刘喜明
刘喜明临床验案举隅
● 公方雪 指导:刘喜明▲
结合刘喜明老师在呕吐、慢性肾功能不全、腹痛、心肌病等方面的数则验案,介绍了刘师在临床上圆机活法的辨治思路。
幽门梗阻 慢性肾功能不全 慢性胰腺炎 扩张型心肌病 刘喜明 验案
刘喜明老师业医30年,临床喜用经方,立法精当,用药省简,疗效卓著。笔者有幸跟诊左右,现将老师临床验案4则介绍如下。
1 痰阻气逆幽门梗阻呕吐案
韩某某,男,80岁,2014年5月8日初诊。主诉:呕吐半年余。自诉患十二指肠溃疡54年,幽门梗阻7个月,伴有呕吐。曾先后于北京两家三甲医院诊治半年,服雷贝拉唑等药效果不明显,特来求诊。轮椅推入门诊,现食后呕吐,2~3天1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及粘液,时而胃疼,每天下午饥饿时明显,嗳气,胃部无怕凉,无胃胀,纳差,只能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面色苍白,形体消瘦,精神倦怠,伴轻微畏寒,大便量少,小便常。舌质嫩,苔黄白干,脉弦细而弱。辨证属中虚痰阻,胃气上逆。治当和胃化痰,降逆止呕。处方予旋覆代赭汤加减。药用:旋覆花10g(包煎),代赭石10g(先煎),姜半夏9g,党参6g,炙甘草3g,陈皮6g,当归12g,生姜3片。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5月15日):上方服3剂呕吐即停止,进食较前增多,可进食少量食物,大便2~3天1次,质偏干。舌质嫩,苔薄偏少,脉弦细。证属脾胃虚弱,痰浊中阻,胃气上逆。呕吐停止,又当健脾。方选旋覆代赭汤合六君子汤。药用:党参10g,茯苓15g,生白术10g,旋覆花10g(包煎),代赭石10g(先煎),当归10g,陈皮6g,姜半夏9g,炙甘草3g,生姜3片。7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5月22日):自诉服药后未再呕吐,面色转红,精神可,食欲增加,大便偏干,无口干口渴。舌质嫩,苔薄少,脉弦细。辨证属呕吐日久,脾阴耗伤。治当甘平益胃,佐以健脾。处方:北沙参15g,麦冬10g,炒扁豆15g,生山药15g,生白术10g,生谷麦芽各15g,旋覆花10g(包煎)。14剂,水煎服,日1剂。
四诊(6月5日):自诉药后食欲逐渐增加,胃部无不适,面色有华,精神好转,体重增加3kg。舌质嫩红,苔薄偏少,脉弦细。上方去旋复花,生白术加至15g,加炒莱菔子10g,佛手9g。14剂,水煎服,日1剂。
按 初诊时“胃疼饥饿时明显”为中虚之征;“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及粘液”为痰浊中阻,胃气上逆之象,故予以旋覆代赭汤加减,和胃化痰,降逆止呕。3剂即呕止,但脾虚痰浊未除,脾气虚弱证渐显,继续以旋覆代赭汤合六君子汤健脾化痰。三诊、四诊时呕吐虽止,但呕吐日久,脾气与胃阴受损,胃气不和,以甘平益胃健脾善其后,脾气渐生,胃阴得养而渐收全功。本案启发,一是旋覆代赭汤原方中,代赭石、旋覆花、生姜剂量比为1:3:5,生姜当重用,代赭石质地重坠当少用,过用则直驱下焦,反掣生姜、半夏之肘。二则呕吐日久,当宗叶氏“甘平或甘凉濡润,以养胃阴”[1],忌刚用柔,又不可滋腻碍脾,以北沙参、麦冬甘凉与炒扁豆、山药甘平之品养阴益胃,白术、生谷麦芽健脾开胃,炒莱菔子、旋覆花、佛手化痰行气和中而无燥烈之弊。
2 下窍不利慢性肾功能不全案
王某某,男,76岁,2014年6月12日初诊。主诉:二便排出不利2年余。自诉小便排出费力,分叉,尿等待,每夜起夜两次,大便质干,1~2天1次,排出费力,每次需25分钟,近20天腰疼,活动后减轻,下肢无明显浮肿,面色暗红。舌质暗,舌边红,苔薄黄,脉弦沉。既往史:高血压病14~15年,慢性肾功能不全12年。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5mg bid,阿司匹林100mg qd,硝酸异山梨酯15mg tid,氯吡格雷 75mg qd,呋塞米等西药治疗,血压控制在130~140/60mmHg。2014年5月20日外院生化提示:CREA 385μmol/L,UA 518.0μmol/L,UREA 16.87mmol/L。证属肾阴不足,膀胱气化不利,兼有血瘀。方用滋肾通关丸加味。药用:盐黄柏9g,知母10g,肉桂3g,桃仁10g,丹参30g,川牛膝30g,橘核10g,路路通10g。14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6月26日):自诉小便排出较前通畅,尿等待好转,仍大便干,排出困难,需20余分钟方解,腰疼较前减轻,仍未彻底,腰疼时连及下肢,体力正常。舌质暗红,苔黄偏厚微滑,脉弦滑。2014年6月25日外院复查生化:CREA 286μmol/L,UA 363.0μmol/L,UREA 9.2 mmol/L。效不更方,守上方将桃仁加至15g,加生白术30g,炒枳实15g。14剂,水煎服,日1剂。
按 初诊时患者血肌酐高达385μmol/L,主诉为大小便排出不利,故刘师云“下窍一通,肌酐自降。”结合舌脉,“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沉”,辨证属肾阴不足,膀胱气化不利,兼有血瘀,予滋肾通关丸加味,以滋阴清热,温阳化气,兼以化瘀行气散结。此方出自《兰室秘藏·小便淋闭门》篇,“热闭于下焦者,肾也,膀胱也……阴受热邪,闭塞其流”[2],东垣以之“治不渴而小便闭,热在下焦血分。”方中盐黄柏、知母滋阴泄热;肉桂助膀胱气化;桃仁、丹参、川牛膝活血化瘀、兼以润肠通便;橘核、路路通通络散结。14剂后,果如刘师所言,药后小便较前通利,肌酐下降至286μmol/L。续以原方加枳术丸,以健脾行气通腑。由本案可知,“治病必求于本”,当有是证用是药,不可抱有成见,见肌酐高而套用降肌酐的成方或金樱子、五倍子等收涩之药。
3 肝阴不足慢性胰腺炎腹痛案
任某某,男,51岁,2014年6月17日初诊。主诉:腹痛伴右胁痛8~9年。8~9年前患者于当地住院诊断为:慢性胰腺炎,于石家庄、北京各大医院辗转治疗半年之久而始终腹痛。家人扶入门诊,自诉现腹部怕凉,腹痛,伴右侧胁痛,纳可,周身乏力,轻微口干口苦,大便日1次,小便黄,面色黄灰而暗,形体瘦弱,伴有耳鸣,舌体麻木,舌质暗红,苔少,脉弦细。2014年4月22日外院CT提示:慢性胰腺炎,脾大。辨证属肝阴不足,中阳亏虚。治法:滋阴柔肝,佐以辛甘通阳。处方:一贯煎合小建中汤加减。药用:北沙参15g,麦冬10g,当归10g,生地10g,枸杞10g,炒白芍12g,桂枝6g,炒鸡内金10g,炙鳖甲10g(先煎)。14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07月01日):服药后精神及面色明显好转,腹痛大为好转,已能自行由石家庄坐火车来门诊就诊,现时而腹痛,畏寒减轻,久行时下肢沉重,仍进食偏少,时而心悸,轻微耳鸣,舌体麻木。舌质暗红,舌体胖嫩,苔薄白偏少,脉弦。处方:守上方,去生地,加木瓜10g,炒酸枣仁10g。14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07月15日):自诉偶尔轻微腹疼,时而右胁疼,偶舌麻,两侧耳鸣,体重变化不明显,膝关节以下怕冷,大便日1次,质偏干,小便常。舌质暗,体偏胖,舌苔已生,苔根部偏厚,脉弦较前有力。辨证属中阳不足兼有湿瘀,方选小建中汤加味。药用:桂枝9g,炒白芍15g,炙甘草6g,当归10g,瓜蒌皮15g,藿香梗10g(后下),炒鸡内金10g,炙鳖甲10(先煎)生姜3片,大枣10g。14剂,水煎服,日1剂。
按 本案初诊时既有“腹痛,右侧胁痛,形体消瘦,舌质暗红,苔少,脉弦细”等肝阴不足,络脉失养之征,又有“腹部怕凉”中阳不足之象,故为不荣则痛,辨证属肝阴不足为主,兼有中阳亏虚。以一贯煎去苦寒之川楝子,合小建中汤和缓里急,加炙鳖甲坚阴入络,炒鸡内金健脾消食。药后腹痛大为好转,继加木瓜、枣仁甘酸养阴。三诊时腹痛已轻微,续用小建中汤温阳健脾,和络止痛,加藿香梗、鸡内金醒脾等善其后。由此可见,临床可见虚证腹痛,不可止于辛香理气之法,正如《医学真传·心腹痛》言:“夫通者不痛,理也。但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若必以下泄为通,则妄矣。”[3]
4 心气大虚扩张型心肌病案
左某某,男,50岁,2014年04月04日初诊。主诉:胸闷、气短3~5个月。两人扶入门诊,自诉发病前曾反复感冒,现胸闷、气短,夜间胸闷甚至憋醒,不耐劳作,劳作稍重则气喘,面色青黑,畏寒,大便常,伴夜间少量汗出,双下肢无浮肿。舌质暗红,苔薄黄,脉沉细重按无力。辅助检查:心脏超声:扩张性心肌病,双心室受累;全心扩大;全心功能减退;二尖瓣返流(少量);三尖瓣返流(少中量)。心电图:P波异常,异常Q波,室性逸搏,II度房室传导阻滞,ST-T改变,QRS肢导联低电压。辨证属心气大虚,鼓动无力,兼有血瘀。处方:生黄芪90g,制附片6g(先煎),丹参30g,麦冬10g,三七粉3g(冲服),银杏叶6g。14剂,水煎服,日1剂,少量频服。
二诊(04月25日):自诉服药后胸闷憋气消失,行走气短不明显,仍四肢发凉,睡眠时已可左侧卧位,食欲正常,面色较前好转,舌质暗,苔薄黄,脉沉缓重按无力。处方:效不更方,守上方,加桂枝6g,五味子3g。14剂,水煎服,日1剂,少量频服。
三诊(07月04日):自诉气喘消失,无胸闷,可从事轻微体力活动,下肢无浮肿,面色暗红,心电图示:左心室肥大,多发室早。舌质嫩红,苔薄白,脉沉细重按无力。辨证属心气阴两虚,兼有血瘀。处方:生黄芪120g,丹参30g,桂枝6g,当归12g,瓜蒌皮15g,麦冬10g,五味子6g。14剂,水煎服,日1剂,少量频服。
按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具气血阴阳,而心气主鼓动血液运行之功。初诊所见均为心气大虚,鼓动无力,兼有血瘀之象。病重药亦重,非大剂生黄芪不能峻补其心气之大亏,麦冬养心阴,小剂制附片鼓动心阳,佐丹参、三七粉、银杏叶活血化瘀。后续以此方加味,并加重黄芪剂量为120g,前后服用3个月,诸症若失。值得注意的是本方服法当“重剂缓服”,以使药力相继,缓慢振奋阳气,如春临大地,万物日渐复苏;若一剂顿服,恐壅塞气机,反生内热,若春日应温而反大热,烈日以曝,反生草木自燃之害。
[1]叶天士.叶天士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87,154.
[2]朱丹溪等.金元四大家医学全书[M].山西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494.
[3]高世轼.医学真传[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1983:54.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100053)
▲通讯作者 刘喜明,男,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医大师路志正传承博士后、学术继承人。参与完成国家级课题4项,主持在研国家级及局级课题5项,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3部。主要从事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的临床研究。E-mail:lxmhos@ali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