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治疗基底节区小型动静脉畸形出血的临床研究

2015-01-23田少斌陶治鹤通讯作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基底节动静脉颅脑

胡 伟 田少斌 陶治鹤(通讯作者)

湖北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神外科 天门 431700

手术治疗基底节区小型动静脉畸形出血的临床研究

胡 伟 田少斌 陶治鹤(通讯作者)

湖北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神外科 天门 431700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基底节区小型动静脉畸形出血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0-10—2013-10我院收治的基底节区小型动静脉畸形出血患者17例。完善相关辅助检查,了解患者病情后,采用颅内血肿清除术+畸形血管切除术进行治疗,并发脑疝患者在上述手术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去大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标准评估患者术后3个月的恢复情况。结果 17例均成功完成手术,均存活。随访3个月发现,生活基本自理3例,生活需要帮助10例,需持拐杖行走,生活需要很大帮助4例。无长期卧床、植物生存、死亡及再出血。结论手术是治疗基底节区小型动静脉畸形出血的重要手段,术中应仔细清除血肿,切除畸形血管团,以降低术后再出血的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基底节区;小型动静脉畸形;脑出血;手术治疗

脑出血是脑实质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血肿压迫周围脑组织,引起局部脑细胞缺血缺氧,进而调亡并产生一系列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疾病,其中基底节区是脑出血发病最常见的部位[1]。基底节区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是其发病原因之一,尤其在青年基底节区脑出血人群中更为常见[2]。基底节区动静脉畸形出血多突然发病,病情凶险,进展迅速,如患者得不到及时救治可出现脑疝引起患者死亡。颅脑动静脉畸形常需要通过脑血管造影进行诊断,颅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的内科保守治疗难以迅速止血、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临床效果不理想,手术是本病最主要的治疗措施[3]。本研究探讨手术治疗基底节区小型动静脉畸形出血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10—2014-10我院收治的基底节区小型动静脉畸形出血患者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29~71岁,平均(45.19±7.39)岁。病程0.5~36h,平均(17.74±11.06)h,入院意识水平为嗜睡5例,浅昏迷8例,中度昏迷4例。既往高血压史6例,冠心病史5例,糖尿病史2例。入院后的颅脑CT检查结果显示,16例出血量>30 mL而≤60mL,1例出血量>60mL。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心、呕吐症状,入院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入院后给予尽快完善颅脑CT检查发现基底节区新鲜血肿,并在手术治疗中或术后血凝块的检查中明确诊断为基底节区小型动静脉畸形出血。同时排除其他部位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脑肿瘤以及其他颅脑疾病影响本研究疗效判断的患者;排除合并有严重心肝肾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等具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监测生命体征、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给予积极的内科治疗。同时尽快完善颅脑CT检查等相关辅助检查,了解颅内情况。根据患者入院颅脑CT检查等相关辅助检查、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等资料,评估患者病情,排除手术禁忌证,制定手术治疗方案给予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畸形血管切除术。其中并发脑疝1例,故在上述手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去大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术后给予加强补液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调整血压、血糖水平,抗感染、制酸护胃、营养脑神经等积极对症治疗。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的康复情况。所有患者均获得3个月以上的随访,随访工作由我科科研秘书承担,随访的方式主要包括电话随访和门诊随访。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标准对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进行评估。统计17例患者术后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情况。

2 结果

17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治疗,术中切除的血凝块均送至病理室行病理检查,确定诊断为基底节区动静脉畸形。术后经积极药物干预和康复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存活,无死亡。根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标准进行评定,3例患者术后3个月病情恢复良好,生活基本自理;10例生活需要帮助;4例需持拐杖行走,生活需要很大帮助。未出现需要长期卧床、生活完全依赖、植物生存、死亡的患者。随访3个月未出现再出血病例。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MRI、MRA检查,未发现血管畸形。

3 讨论

脑动静脉畸形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其发病与患者胚胎时期的脑部血管发育异常有关[4]。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发育异常的血管动脉和静脉之间直接相连,血液直接由压力高的动脉端注入静脉。静脉在动脉血液压力作用下被动扩张,而动脉血管由于血循环量增多而引起管径增加。随着病程的延长,侧支循环形成、扩张成为畸形血管团。随着血管的扩张,畸形血管团的形成,当局部压力突然变化时,可能引起血管破裂出血而危及患者的生命[5]。

基底节区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发病前,患者可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一旦发生出血,其血肿体积大,病情凶险,如果不能及时干预清除血肿,可迅速发生脑疝而威胁患者的生命[6]。赵兵等[7]的研究表明,颅内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已成为青少年致死、致残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胡子慧等[8]的研究显示,本病的病情十分凶险,临床上常需要通过紧急手术治疗以降低本病的病死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然而本病的病情发展迅速,术前不能进行MRA、血管造影等检查,而颅脑CT检查可因局部血肿的干扰,较难发现动静脉畸形的存在[9]。在手术治疗时,除了清除颅内血肿外,必须切除畸形的血管团,才能有效降低术后再次出血,病情复发的风险[10]。

脑动静脉畸形临床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有显微外科手术、血管介入栓塞手术等。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11]。孙荣君等[12]研究证实,经显微手术治疗后,44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均获得存活。在本研究中,17例患者术后均存活,无死亡。经过手术治疗后,将供血动脉阻断,清除畸形血管团,以消除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再出血的发生率[13]。本研究随访结果也证实,所有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控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综上所述,手术是基底节区小型动静脉畸形出血的重要手段,术中应仔细清除血肿,切除畸形血管团,以降低术后再出血的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1]蒋小群,郝子龙,王秋筱,等.脑出血患者出血部位与病因构成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3,10(5):259-263.

[2]毕家香,周利民,齐亮,等.86例青年脑卒中病因和危险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5):551-552.

[3]孙久君.脑血管畸形的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13,19(22):4 129-4 132.

[4]王健,刘荣耀,许友松,等.隐匿性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与治疗(附15例报告)[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1,16(7):392-394.

[5]杨建平,彭秋平,胡欣,等.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2,11(11):1 152-1 155.

[6]胡安.脑血管畸形出血的手术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35):21,23.

[7]赵兵,石会,钟鸣,等.颅内动静脉畸形出血的自然史与发生机制[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2,9(10):546-549.

[8]胡子慧,林少华,黄汉添,等.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的急诊显微手术治疗[J].中国医刊,2012,47(7):57-58.

[9]汪五全,刘心,何金年,等.CTA、MRA诊断脑动静脉畸形:与DSA比较[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2,9(12):854-857.

[10]谢志敏.脑血管畸形急性出血外科治疗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35(9):10-11.

[11]吴红记,潘勤,张文君,等.基底节区小型动静脉畸形出血的手术治疗[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2,20(2):145-147.

[12]孙荣君,王少兵,蒋泳,等.脑动静脉畸形的显微手术体会[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17(1):5-7.

[13]张永力,石祥恩,孙玉明,等.复杂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策略及显微手术治疗[J].中华外科杂志,2011,49(11):1 017-1 021 .

(收稿2014-05-16)

R743.34

B

1673-5110(2015)05-0102-02

猜你喜欢

基底节动静脉颅脑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两例外伤后致脑基底节区出血案例的讨论及归纳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基底节钙化影像学检查及流行病学分析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宫颈妊娠合并子宫动静脉瘘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