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本科会计教学改革探讨*——基于复合型人才导向

2015-01-23齐齐哈尔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财会通讯 2015年16期
关键词:实训人才专业

齐齐哈尔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张 前

一、复合型人才内涵及特征

(一)复合型人才的内涵 人才培养要适应时代的需求。从我国普通高校人才培养实践来看有过“通才教育”、“专才教育”以及“复合型人才教育”等模式。“通才教育”是通行于美、日、英等国家的教育思想,这种教育强调的是学校教育应传授给学生非专业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及理念,学生的专业发展待走入社会后确定并逐步完成。早在20世纪30年代以梅贻琦、竺可桢等为代表的不少教育家们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实施过通才教育的实践。“专才教育”强调的是学校教育阶段即突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即按照既定规格培养人才,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一直采用这种教育模式。此种教育模式解决了建国之初各行业对人才的急需、同时也适应于计划经济体制下职业岗位划分的刚性。改革开放、实施市场经济打破了地域、行业的壁垒,特别是现代科学及现代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学科之间的交融、渗透与综合。这种社会环境下“专才教育”模式培养出的人才逐渐暴露出了知识体系单一、综合能力差等缺陷。这样不少学者重提“通才教育”,并在理论界与“专才教育”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通过争论不少学者扬弃了两种思想不合时代的理念,将二者加以借鉴与吸收创造性地提出了“复合型人才教育”的观点。“复合型人才教育”思想提出后被不少学校付诸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特别是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努力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纲要》颁布确立了当前“复合型人才”这种教育思想和模式的主流地位。关于复合型人才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概念界定。如复合型人才是指掌握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或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人才(辛涛、黄宁2008)。复合型人才就是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知识运用能力强、有科学创新精神、通晓国际惯例、具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语言文化交流能力的人,即一专多能的人(孟庆研,2010)。

(二)复合型人才的特色 一般来说复合型人才应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知识面广。复合型人才通晓多学科知识,以专业为主知识涉及面广,可以跨越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并且能将所拥有的知识相互交融与渗透。第二,能力卓越。复合型人才拥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创造能力等。第三,心理素质高,思维辐射宽。复合型人才心理素质稳定良好、想象力丰富、善于推理与联想、思维快速迁徙。第四,较强的社会适应力。稳定的心理与多维立体的思维特点决定了复合型人才应变能力强,他们在职业领域及社会实践领域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创造性。

二、基于复合型人才需求的普通本科会计教学思考

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使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数量出现有增不减趋势。近些年随着经济发展纵深化以及用人观念的转变,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提出了一专多能的要求;同时随着会计委派制的实施以及会计师事务所、记账公司的大量涌现,会计职业呈现出社会化的特点,知识集成、能力卓越、实践能力强成为了当今合格会计人员的标准。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会计人需求越来越高的情况,目前绝大多数普通高校会计学专业都将向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作为己任,并采取了开设通识课、实行主辅修制、本硕联读制、开设实验班等多条实施途径。但是从近些年普通高校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看就业率并不高,特别是本专业就业率低。那么就业后的情况如何,为此笔者展开了调研。选择了近些年接收普通本科会计学专业毕业生较多的不同行业的大、中、小共计100个典型单位,调查单位涉及黑龙江省、吉林、内蒙古、浙江等7个省份。发放针对企业的调查表100份,针对所调查单位的近8年来普通本科毕业生的调查问卷1256份。毕业生依据工作年限划分为3年以下、3-5年以及5-8年等。调研从用人单位和从事本专业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分两个层面展开。对用人单位的调查表格式及内容见表1。调查问卷核心问题包括:是否胜任目前工作、学校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性、目前需要补充学习哪些知识以及需要提升哪些能力的培养等。所发放的调查表及调查问卷全部收回。

通过汇总对毕业生的调研问卷。发现学生对自己目前工作胜任情况总体是乐观的。认为达到中等胜任及以上的比率为95.2%。通过调查发现有32.64%的学生认为学校所学理论过于高深不适用,45.22%的同学认为目前需要补充学习新的知识,主要集中在需要补充学习与所从事专业密切相关的会计知识、报税业务、银行结算业务、工程预算、Execel等。54.85%的同学认为需要提升自我能力,包括本专业中的财务分析与评价能力、特殊业务的处理能力等以及人格素质中的学习能力、社交能力等。在认为需要学习和提升能力的人群中以工作5年以下职场新人为主。但通过对用人单位调查汇总情况看,对这些毕业生评价并不乐观。统计表汇总计算数据部分见表2(表2中为取整后数据)。

表1 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调查表

表2 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调查汇总数据表

通过企业反馈调查表可以看出企业对近些年来普通高校毕业生评价并不高。学生胜任常规会计业务需要一定时间,对特殊业务的胜任时间则较长,胜任本职工作良好率不高。另外从职业能力看在工作8年内能参与到企业预算、决策的人数比例很少、能参与到企业其他管理的人数比例也不高。从汇总企业对所用人员的存在问题的反馈看集中在:适应本职工作时间长、需要老会计带;常用财务软件及常用办公系统不精深;动手能力差以及自学能力低,缺乏刻苦钻研精神等。同时对学校的建议集中在加强对学生应用型知识的传授、着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人格及素质等方面。

从调查反馈情况反观我国近些年所实施的本科会计学专业复合型人才教学活动不难发现存在着不少与实际工作需求相背离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部分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高度相似,无法体现出各校人才培养特色。第二,部分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过分重视理论课程构建,淡化实践课程、素质拓展课程构建;重视理论课程的理论深度,较少涉及应用型课程,如会计制度设计、纳税筹划等;课程设置上只重视设置企业会计及相关课程,忽视非营利组织会计、国际会计等课程的设置,一些院校不设置会计职业道德课。第三,教学仍拘泥于传统形式,体现为教学计划缺少弹性、教学内容侧重大型企业业务较少涉及小微企业业务。教学方法传统、仍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核心、考核侧重于学生识记能力且缺少动态追踪的过程。此外还存在着不重视辅修专业、开设通识课随意性强、实习流于形式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形成。

三、基于复合型人才导向的普通本科会计教学改革措施

(一)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涉及到培养对象规格的定位,更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导引和准绳。针对目前各高校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相似度高的情况,各校要在充分结合以下多种因素的前提下制定出适合本专业具有特色和前瞻性的培养目标。第一,复合型人才的内涵及其特质;第二,国家政治、教育、经济政策及法规,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及发展;第三,所在学校的类型是研究型的还是教学型的,学校未来的发展定位;第四,以往所培养学生主要就业地域、就业行业、就业专业以及这些地域、行业、专业特点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第五,社会人才需求现状及发展趋势。第六,兄弟院校会计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纲领及经验;第七,影响会计教育的其他因素等。

(二)科学设定课程体系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围绕核心课构建多层次的课程体系。复合型人才所需求的知识与能力是多方位的,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将所有的知识均等地传授给学生是不切合实际的。所以“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应是围绕着核心课程模块分层次构筑课程体系。一般来说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应包括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在专业核心课程的外围依次是专业基础课程、普通教育必修课程、素质拓展课程。核心课程的设计必须严谨精深,考虑学生就业情况要细化专业培养方向(如注册会计师方向、国际会计方向等)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专业方向设定核心课程并有所差异。其他课程的设计则遵循下列原则:如专业基础课程为基础、必须;普通教育必修课为够用;素质拓展课则为宽泛。每一课程模块的设计应包含必修课与选修课两种类型。必修课选择原则为会计学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知识。选修课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个性及职业发展的多样性,选修课程在数量上应充分,可供学生选择。在课程的专业跨越度上,专业核心课一般在专业内跨越,专业基础课和普通教育必修课围绕着核心课程体系适度跨越,而素质拓展课则要有较大跨越。

(2)整合理论课程结构。鉴于目前我国多数普通院校课程安排重视纯理论课程的实际。而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又侧重于其实用性、创造性。所以建议各高校按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重新设置理论课程。首先在现有以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为代表的核心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增设非营利组织会计、国际会计、会计制度设计、财务报告分析与评价、工程预算等课程。在非核心理论课程中加上常用办公软件、excel在财务及会计中的应用等课程。同时增设内容可自由调节的会计专题课,设置会计专题课有两点好处:一是可以应付授课过程中会计理论界及实务界发生的变化,以及时将最新会计理论及会计技术信息传达给学生;此外会计专题课也可以成为各会计课程的调节器,当遇到即定课时与学生接受效果出现冲突时,可以将其中的难点移到会计专题课中专门讲授。为了解决有限课时在各学科之间分配的矛盾,对于一些课程可以整合,如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合并为成本与管理会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合并为经济学等。同时调整各学科中重复的内容:如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中关于会计要素的部分、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关于全面预算的问题等等。

(3)加大实训课比重、重视素质拓展课。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普通本科高校会计学专业重理论轻实践,使所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受到影响。针对这一情况在设计课程体系时应将实践课与理论课并列同等重要的位置。现有总课时不变的基础上减少理论课学时,增加实训课程学时。近些年各院校虽然校内实训部分做得较好,但不少院校在学科实训之后直接上专业综合性非常强的ERP、TOP-BOSS企业模拟实践,由于学生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积累使其无法适应ERP及TOP-BOSS等企业模拟情景,使这两门课的成效大打折扣。因此建议对课程实践部分除了保留现有的各科单项实训、综合实训以及ERP、TOP-BOSS企业模拟实践外还应增加设计下面两项实践:一是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会计制度设计等为一体的会计学科的综合实训;二是集会计、财务管理、税法、内部审计、专业英语、项目管理等为一体的会计专业的综合实践。在开设时间上遵循以下顺序:课程单项实训、课程综合实训、会计学科综合实践、会计专业综合实践、TOP-BOSS、ERP企业模拟实践,以使学生知识积累与能力培养呈延续式、阶梯式增长。此外在保留校内论文、校外实习的基础上增加学年论文、专业调研、专业讲座等实践性课程。鉴于素质拓展课对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形成良好的人格、稳定的心态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建议各院校突破目前素质拓展课设置较少的情况,从重基础、重能力发展的角度,结合培养目标精心设置此类课程,使其成规模课程群。

(三)改革教学执行活动 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增加教学计划弹性。在考虑教学计划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的前提下实行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可调节的弹性教学计划,这样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根据受教育对象的特点、学生接受能力等情况对教学进行可控的调节,以提高教学成效。实行弹性化的教学计划也有利于教师根据会计理论界及会计实务界的变化将最新的会计理论及会计技术及时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知识及时得到更新。

(2)加强各学科间的沟通交流。适应传统的教学模式,目前各高校各学科之间教学活动是相互独立、较少互动的,这容易出现各学科之间教学内容设置重复或不协调等情况。为了突破各学科间这一各自为政、相互割裂的局面,建议建立各学科之间定期交流与沟通机制。在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细化的前提下,围绕着阶段目标和总体目标,应对各学科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做出协调安排,使所培养人才的知识构架及能力发展呈现出相互配合性、协调性、有序性和合理性。

(3)将学科单项实训、学科综合实训与理论课相融合。为了使教学更为直观和立体应将学科单项实训、学科综合实训与理论课相融合。具体做法是每学完相关章节的理论后,立即开展对应部分的单项实训,等课程结束后再通过课程综合实训加以巩固。这种做法便于学生将枯燥的理论通过直观的实训加以形象化,易于他们快捷地吸收知识,不但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同时通过同步实训又使学生所学理论知识能迅速转化成动手能力。

(4)改变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改变以往填鸭式教学模式,将现行课堂中的教师为主体转为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将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布置学习任务、检查学习成效、传授学生学习方法为主,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将学习从课堂上延伸到课堂之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更应当发挥的是引导和督查作用。具体执行时可以创新出许多模式。如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事先将教学目的、计划和需要查找的资料及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等任务要求分发给学生,学生课下自主学习,教师上课时除答疑解惑外,重要的是通过案例设计、模拟情景、小组对抗、辩论、讨论等手段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其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拟定出下一步教学的内容及要求。教学课堂的延伸和模式的改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对培养学生的思考力、洞察力、总结分析力、表达力、组织沟通协调力等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也益于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精神的,此举也可以缩减课堂占用时间,有效解决复合型人才培养中所出现的课程设置多与有限课时分配的矛盾。

(5)改革考核方式。改变过去一张试卷或一篇论文定终身的传统考核方法,树立起全面考核观念。学科成绩的评定除了一部分来源于考试试卷外还应包括学生课外实践的部分,如运用本学科知识所做的调研、发表的本学科方向的论文等,此外学科成绩的评定还要结合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表现,如是否完成任务要求、课堂上的活跃度、解决问题的准确度、综合能力的体现等等。兼顾上述因素外,学科成绩的形成应实行全程追踪制,多侧重平时、兼顾期中和期末。

(6)将复合型人才培养活动延伸到学校其他活动中。培养复合型人才不应只是在教学环节完成的事情,教学单位应充分借助学校的其他平台辅助完成教学任务。即教学单位应将教学课堂挪出教室,延伸到学校的其他活动中,实现教学与其他教育活动的对接。如可充分利用党团组织优势将两课、近代史纲要等课程的部分内容转移到党团活动中。再比如借助团体对抗赛、形象展示等形式将外语类、数学类、甚至会计类的各学科部分内容转移到学生活动中。教学内容的转移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学校各方资源形成学校各部门合力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局面,同时也解决了学科多与课时少的矛盾,另一方面形式多样的党团活动和学生活动使学生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知识的接受者,使其能在宽松活泼的氛围中愉悦地接受知识、提升能力。

(四)完善复合型人才培养途径 完善现有的复合型人

才培养途径,从思想上端正认识,重视辅修专业将其列于与主修专业同等重要的地位,学校应加大对辅修专业的监督检查力度,采取积极的教育改革措施,使辅修专业成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同时对实验班要突出办学特色,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积累经验。针对目前单位不愿意接受实习生、实习流于形式、成效低的情况,建议改革以往的做法,可以实行校企联合办学或订单式教学,在充分考虑单位的需求的情况下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可以从单位聘请兼职教师参与教学过程,这种做法有几点好处:一是可解决学校学生实习基地不好找的问题;二是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机会;三是加强了校企之间交流,使单位的需求及好的经验方法能及时反馈到学校,同时学校可以结合单位及社会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活动。同时这种方式也有利于教师科研成果向实际的转化。在努力打造校外实习基地的同时还努力挖掘学校现有资源,使其成为学生实习实践的好场所。如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财会部门、实行独立核算的场馆、食堂、工厂、商场等使其成为学生实践的好去处。

参与文献:

[1] 周宏、张巍、宗文龙、杨霁:《企业会计人员能力框架与会计人才评价研究》,《会计研究》2007年第4期。

[2] 滕晓梅:《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会计人才培养内涵研究》,《财会月刊》2014年第18期。

[3] 朱葵阳、朱向军:《企业转型升级视野下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财会通讯》(综合·下)2011年第8期。

[4] 周轶英:《培养知识经济时期高素质复合型会计人才》,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3年第10期。

[5] 辛涛、黄宁:《高校复合型人才的评价框架与特点》,《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年第3期。

[6] 孟庆研:《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思考》,《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猜你喜欢

实训人才专业
人才云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