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分析法在物流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2015-01-23广西中医药大学曾学文
广西中医药大学 曾学文
一、层次分析法的内涵
层次分析法是指将具有复杂性、多目标性的决策性问题作为一个体统,分解多个目标之后形成相应准则,对多指标进行层次化分析,通过分析这些定性指标的权重比例来排序,以取得最优决策。
(一)层次分析法的优势 一是系统性强。该方法的前提是把整个对象当做一个系统,然后分解对象,但又不会割断各因素对结果的联系,然后设置指标,并对指标权重进行划分,通过对各因素的量化比较来系统地进行决策。二是容易学、运用广。该方法并不需要分析者有很深的数学造诣,只需要研究析对象制定指标,且量化指标比重,简化做选择的过程,还可以快速有效地解决多指标、多准则的复杂难题。三是定量数据分析少。该分析方法并不会在最后出现具体数字化的分析结果,而需要决策者对该问题的本质、基本要素有一定的理解,判断各要素之间的权重,在大脑中模糊计算权重比率,从而做出最优选择。
(二)层次分析法的劣势 一是新方案得不到提出。层次分析法在筛选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弊端,即对已有的方案不能决策出有别于原方案的方案。例如,在原方案的基础上,消费者的需求得不到充分的满足,那么不管该企业多次采用该分析法,还是不能决策出行之有效的新方案,故消费者的需要还是得不到满足。二是定性数据设计不科学。由于层次分析法侧重于定性分析,人们对该分析法产生了严重的质疑,如定性数据的量化方法是否正确、指标权重的设定是否准确等等,因此该分析法被遗忘,取而代之的是在数据上具有强有力说服力的定量分析。三是参数的差异化大使得权重无法明确。在运用层次分析法的过程中,企业为了获得准确无误的结果,往往需要多样化的指标,也就是说对数据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多,进而企业在这个分析过程中,其工作量越来越大,工作难度也随之增加。同时,如何分配权值俨然已成为一个很大的难题。四是特征向量难,其值的定量求法也是一大困难。在求特征向量和该特征值的过程中,阶数的数量受到指标数量的影响,如果指标数量减少,那么,阶数的数量也会随之减少,反之,则会增加,基于此,特征向量和特征值的计算难度越来越大,与多元统计法一样,存在相当程度的复杂化。
二、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一)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一般情况下,一件完整的事件会被层次分析法分成三个层次,即目标层、指标层和方案层。其中,目标层是一个事件为之奋斗的动力,引领着该事件的全过程,起着先决性的作用;指标层则是使完整的事件在使用的过程中有一个指向性的标志。而方案层则是该事件过程中即将采取的方法和举措。
(二)构造对比较矩阵 对比较矩阵的构建需要在层次结构模型建立之后,其定义为:假如n个因素组成了某一层次,用X={x1,x2,…,xn}来表示,这些因素对该层次或多或少都有影响,但是影响程度各不相同,而且这些因素在某一特定的指标下所占的比重也存在着严重的差异,需要根据影响程度的大小对该n个因素进行排列。因此,两个不同因素之间进行对比来观察其影响程度,常用对比较矩阵来表示,可以表示为字母aij,例如第i个因素与第j个因素做比较,那么可以表示为,对比较矩阵表示为:
(三)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层次单排序:在上层的基础上获得结果对下层的产生影响,并且影响因素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相关数据来体现。如将某大小的石头看作1,对其进行分割,其数量为n,把石头标记为w1,w2,···,wn,公式如下:
(四)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对所有的因素在某一个层次上面的重要性按从高到底进行一个排序的过程之为层次总排序,例如对m个因素在A层上面进行排列顺序,可以得出最终的权重排序结论为a1,a2,…,an。总排序一旦排列出来,就可以据此检验其一致性,看其一致性的比率高低,如果比率的一致性情况小于0.1,表明通过;否则不通过。
三、物流成本的构成
(一)物流战略成本 战略成本是在战略的层面上产生的企业成本,受制于企业的战略整体。企业的战略着重点在哪个方面,该方面的成本投入就会增加,企业物流以后的发展方向,物流网络的设计建立和覆盖情况,物流改革力度的大小,推广物流战略要用到的各种资源都影响着战略成本的高低。战略成本在企业生存发展中是没有具体属性的,也没有具体程序来规范,大致可以分成显性和隐性两种成本。企业建设物流系统之初,要进行市场调研、获取有效的信息,系统筹建这种很明确的支出消耗就是物流战略的显性成本。而隐性成本就比较复杂,主要是指企业的战略决策开始实施后,物流的经营成本和作业成本受到影响,使得成本有所变化,企业的物流系统经过决策需要重建,重建后原本的运营、作业成本肯定不能与之相适应的,作出合理变动就属于战略成本的范畴。企业在物流方面投资的目标有改变、物流系统中的人员变动改革还有物流资源的重新整合都会影响到物流的战略成本,使之发生改变。重新建立完善合理新颖具有科学性的物流控制系统可以使得物流的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
(二)物流经营成本 企业物流经营成本主要产生于执行企业物流战略,对企业进行发展运营之时。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内部组织在某种程度上必须要由通过投入相应的成本来实现。企业物流的经营成本要得到很好控制,那么企业必须具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物流管理系统,这一系统不仅能控制企业成本,还能让物流过程有条不紊,及时反馈各种有效信息,让企业的管理决策人员获得及时有效的信息,在最少的时间内做出最合理的决定,使企业的管理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如图1所示。
(三)物流作业成本 作业成本是物流作业和物流成本的最后转变,其中物流作业是整个体系的最下层,同时也最能展现该体系。通常情况下企业采用限制成本来对物流作业进行改变,使得物流成本得到降低。如图2所示。
四、层次分析法在物流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为了降低集团物流耗费的费用,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支出,必须找出该费用的核心因素,此时需要假设控制降低及相应的方法,利用其纵向系统体制,通过层次法对该消耗成本进行分析。
(一)物流成本控制与优化途径 控制物流成本的途径可以分两块:横向和纵向。通常情况下对消耗的费用限制即横向通过限制目标、限制过程、限制前馈。限制目标需要企业建立相关制度,同时保证这些制度的运用,而制度的建立是通过定额和标准成本的方法;限制过程,主要是限制工作的内容和消耗费用的计算,而这个措施需要运用项目与作业两个控制法;限制前馈,为了清楚体现物流消耗费用在行业中的突出优点及相应的经营策略。而不同于传统方法是纵向的,其谋划模式从三个层次进行:战略、经营、作业层。该管理模式的核心是经营,一方面限制于作业层,另一方面为其他两层搭建了联系平台;而战略层为经营和作业两层提供了未来的方向,有着引导功能;作业层对集团物流最后的发展及结果有着无法取代的影响。
图1 经营系统物流成本构成图
图2 物流作业成本构成图
(二)集团物流系统 我国集团物流的体制已经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其运用的是SAP系统和e-commerce技术,具备了优于其他模式的特点:智能和自动。企业资源计划具体包括一系列相关工作:产物材料的购置、产物材料的剩余量、仓管、产物材料的耗损、企业对于生产规划、产物材料的送货等。以上工作业务合成了企业从采购到生产的过程,从而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企业的利益,而其具体作用是服务于企业的后台工作。集团企业物流的最终目的是:减少整个过程采购、送货、分配的时间,保证整个过程的及时;通过对订单的集合与分析,根据客户的特定定制要求进行专门的服务,从而更好地亲近客户;整理订单,按需求进行购置原材料,从而减少物资的库存,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浪费;整合现有的资源条件,合理适量的挑选合作厂家,从而加强全世界各大供应商的相互联系,保证企业产品的质量。基于前面的相关分析,本文从企业的物流成本构成体系入手,采用纵向方法对其成本进行控制。
(1)构建层次分析模型。图3为集团物流成本控制体系。根据图3可知,用A来表示物流成本控制,A为第一层,该层是结构的目标层;用B1来表示物流战略成本,B2来表示物流经营成本,B3来表示物流作业成本,把这三个指标作为体系的第二层,该层也是结构的指标层;用C1来表示降低的管理费用,C2表示改变运输工具,C3表示调整运输路径,把这三个方案作为体系的第三层,该层是结构的方案层,可以通过选择方案来控制成本。
图3 集团物流成本控制体系
(2)构造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基于第一层的相关资料,采用指标层的矩阵表示,见表1。基于第二层的相关资料,采用方案层的矩阵表示,见表2。基于第一和第二的相关分析,对所有可能影响成本构成的因素分析并且根据数据排名,见表3。
检验总排序的一致性,使得CI为0,由表3可知,对C1、C2、C3这三种方案中进行排序,其中在优先选取方案上C3排在最先,C2排在最后。从相关数据也可以看出,C3在整个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为53.1%,而C2为21.8%,C1为25.1%。从中也可以折射出调整运输路线所产生的费用是影响物流成本的关键条件。因而,研究物流的输送路径,可以使货物在输送时达到最佳路线,也可以使得运输费用减少,使得企业物流成本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表1 目标层——指标层判断矩阵
表2 指标层——方案层判断矩阵
表3 总排序
[1] 唐献全:《层次分析法在物流管理战略目标评价中的应用》,《时代经贸(理论版)》2007年第3期。
[2] 韩春燕:《层次分析法在建筑项目成本风险中的应用》,《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9年第10期。
[3] 曾祥志:《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工程项目成本影响因素研究》,《山西建筑》2010年第1期。
[4] 肖敏:《层次分析法及其在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现代商贸工业》2007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