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的音乐特点及演唱技巧
2015-01-22李艳
李艳
摘 要:在欧洲众多的音乐家中,莫扎特是其中最特别的。莫扎特的音乐造诣可谓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不但在交响乐、歌剧、奏鸣曲、协奏曲、舞曲方面,甚至在乐器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因此他也被世人称为维也纳古典派的代表人物。在莫扎特诸多优秀作品中,《费加罗的婚礼》可谓是他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也是莫扎特的艺术的结晶,对以后的歌剧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费加罗的婚礼》比较好地反应了莫扎特的美学思想,在这部作品中,莫扎特在心理描写、人物塑造、气氛设定、感情宣泄以及情绪控制等方面都十分成功。本文就《费加罗的婚礼》的音乐特点和演唱技巧进行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对音乐爱好者有所启迪。
关键词:费加罗婚礼;莫扎特;音乐特点;演唱技巧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12-0193-02
一、《费加罗的婚礼》简介
《费加罗的婚礼》的乐曲的作者为莫扎特,谱写时间从1785年12月到1786年4月,历时四个半月。唱词和故事部分则是由洛伦佐·达·彭特根据法国博马舍的喜剧《费加罗的故事》三部曲第一与第二部改编而成。1786年由莫扎特亲自指挥初演于维也纳。这部歌剧是典型的意大利谐歌剧的代表作。整部歌剧最高声音苏姗娜,最低声音是费加罗,其余登场的人物都是夹杂在二人婚事当中的。该剧的突出特点是剧中人物的声音音色与人物性格精确绝妙地相对应,虽然剧中人物的唱段是根据实际出演的演员的声音特色而作的,男主人公是男低音,女主人公是女高音,这是遵从意大利谐歌剧的惯例,但是这并不影响《费加罗的婚礼》声音与人物性格的对应,因此该剧一举成为谐歌剧的典范。
二、《费加罗的婚礼》音乐特点
《费加罗的婚礼》的音乐特点主要是以和声为基础,并在和声中加入莫扎特独创的音乐表现形式,即奏鸣曲。这种创新将该作品推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得到了同行音乐家的认同。此外,由莫扎特发起的家庭音乐会的音乐演绎形式颠覆了传统的宫廷风格和教堂风格,这种崭新的奏鸣曲的形式和格调一经诞生,就受到欧洲主流音乐界的高度称赞,因此奏鸣曲的应用在很短的时间就席卷欧洲,并成为主流的音乐风格之一。在莫扎特创作本作品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将原作品中政治性比较强的篇章进行了修改甚至删除,把传统的歌剧中的激情和情感揉捏到一起,使之具有一种细腻、优雅、真诚和大众化的音乐特征,不仅能让懂音乐的人感觉到震撼,同时该作品因为具有积极向上、永不妥协的乐观情绪色彩,也能被广大劳动者所认同和接受。
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莫扎特保留了原著的批判精神,废弃了意大利喜歌剧体裁中注重表面夸张的手法,赋予了歌剧一定的抒情性。他使每个角色的音乐都符合人物的特征,并在歌剧情节的发展中保持他们的基本面貌。莫扎特在该剧中成功地运用了“重唱”这种形式来展开情节及制造戏剧性冲突的高潮。通过该剧的创作,表现出莫扎特在运用歌剧形式反映现实生活方面比之前的很多作曲家有了提高,同时音乐刻画在其歌剧创作中也起了重要作用,突出了角色之间的戏剧冲突。
(一)《费加罗的婚礼》序曲部分
莫扎特大部分的歌剧序曲都使用奏鸣曲式,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序曲也不例外。首先,音乐直接从主部主题开始,主题为重复乐段,每段由两句构成,第一句旋律为急促的音阶式八分音符齐奏,在一、三小节处使用了休止符,句子的结尾干净利落,这种长句与短句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费加罗和苏姗娜急于完成婚礼的兴奋心情。第二句延续前面的情绪,整体气势大大的扩展,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连接与转位和弦的运用共同营造了充满力量的音乐情绪。其次,连接部使用连续的快速八分音符,音乐时而在主旋律上,时而在伴奏织体上,采用模进与重复等技法使音乐充满了动力性。和声上多采用D-T的连接方式,最后进入D音A大调。再次,副部主题从A大调的D开始,伴奏织体的不稳定均具有离调的性质,让人感到忐忑不安,预示着费加罗婚礼的曲折。由此可见,音乐情绪的转化与剧情整体情况的吻合是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序曲创作的特征之一。
(二)《费加罗的婚礼》的音乐语言
莫扎特在这部歌剧中大胆摒弃意大利喜歌剧体裁中偏重于表面夸张的手法,赋予作品以更深的抒情,使作品中的每个角色均符合自己的基本性格,并且在歌剧情节的发展中始终保持着他们的基本面貌。如在第一幕第二场中,戏剧发挥自叙事功能,让费加罗独白了一大段,把对待伯爵等人的心理和应对方法明确地描述出来。在歌剧里,莫扎特运用歌谣曲的形式,用简练的语言,加上恰当的音乐表达,生动地刻画了费加罗的机智、勇敢、乐观和诙谐的性格特征。在第一幕和第二幕中,凯鲁比诺所唱的咏叹调《我不知道爱情是怎么回事》以及他的抒情小曲《你们可知道》,歌词与曲调紧密结合,用抒情的方式表达了这个盲目追求爱情的少年内心的激动或者忧郁之情,此曲也成为了抒情女中音的必唱曲目之一。在第二幕,伯爵夫人演唱了著名的抒情咏叹调《求爱神给我安慰》,深情地刻画了这位被遗弃的贵夫人内心的悲伤,音乐的抒情性征得到了进一步体现。在这部歌剧里,对伯爵、苏姗娜以及次要的角色巴尔托洛、玛采列娜以及园丁安东尼奥也有着肖像式的音乐刻画。
(三)《费加罗的婚礼》的咏叹调
咏叹调是歌剧艺术中最具有艺术魅力的声乐表现形式之一。这部歌剧的咏叹调与重唱相比,抒情性比较突出,主要刻画剧中人物的内心情感,表现人物内心冲突。
1.费加罗的咏叹调。《你再不要跳舞,我的小伯爵》,描写了费加罗从苏姗娜口中得知伯爵对她有不轨想法的时候,内心充满着愤慨,并要为自己的权益好好教训伯爵。第立首咏叹调《你再不要去做情郎》是费加罗告戒当上军官的凯鲁比诺,以后要安分,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要再沾花惹草。
2.伯爵的咏叹调。伯爵的咏叹调在第三幕,表达了当伯爵得知苏姗娜欺骗他以获取对他们婚礼的支持以后心理的急剧变化。虽然伯爵在本剧中只有一首咏叹调,但足以展示他阴险丑恶的嘴脸。莫扎特用绝妙的音乐把这种性格刻画出来,增强了歌剧的艺术感染力。endprint
3.苏姗娜的咏叹调。苏姗娜有两首咏叹调,分别是叙事性的和抒情性的。第一首咏叹调是第二幕的《走过来,来到我面前》,描述的是苏姗娜要把凯鲁比诺化妆成女孩代替她去参加伯爵约会的情景。第二首咏叹调在第四幕,是抒情性的,《美妙的时刻即将来临》充满了对甜蜜爱情的感悟和对美好生活即将到来期盼。
4.伯爵夫人的咏叹调。伯爵夫人的咏叹调都是抒情性的,主要表达了对丈夫不忠的怨怼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求爱神给我安慰》是短小的歌谣曲,音乐舒缓,旋律曲折,和声变化丰富,表达了伯爵夫人痛不欲生的心情。
三、《费加罗的婚礼》的演唱技巧
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声种自身的特点已不再重要,它已成为刻画人物性格的工具。女高音的伯爵夫人并不是以高音取胜,而是充满哀怨的抒情女高音;苏姗娜也超出了单纯的轻巧抒情女高音的模式。在男性之间强烈的阶级对决中,苏姗娜与伯爵夫人以一种理想化的关系出现,作者以一首“书信的二重唱”先后出现两个声部交叉以及歌唱与乐队的补充性对比,最后声部交织成为三度叠置,使这一旋律优美、节奏巧妙的二重唱轻而易举地化解了阶级的对立。伯爵也是男低音,仔细地聆听莫扎特的宣叙调,其快速口令式的、富于表情的对话,间断性的和弦衬托以及宣叙调骨架音程进行的内在逻辑,调性有序的变化等特点,显示了他喜剧音乐语言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给后人的喜剧创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这种风格也加重了角色的表演难度。更让生活在现代的我们不能理解的是对男高音的运用。《费加罗的婚礼》中的男高音巴西利奥与唐·克鲁齐奥两个角色都是滑稽的小角色。可见,男高音以英雄的姿态出现在剧中是从19世纪开始的,莫扎特和他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并没有显示出男高音角色地位的变化。在具体的演唱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演唱力度的控制
在该剧的演唱过程中,莫扎特将演唱力度进行了控制,这样就能更好地表达出歌曲本身的情感,让歌曲变得更加细腻,情绪更加饱满。而《费加罗的婚礼》主要以咏叹调为主,在演唱时就需要控制好整体的力度,同时也要在细节上进行深度处理。
(二)演唱速度的控制
歌唱速度的快慢决定着歌剧的表现力,同时也有表现作品人物思想的变化作用。因此,演唱的速度不能完全依靠作曲家来控制,而是要根据作品本身的情感变化和内容进行。而在《费加罗的婚礼》这部作品中,莫扎特对于速度的快慢进行了很好的控制,演奏速度恰好符合作品人物情绪和故事发展。
(三)演唱风格的把握
在演唱《费加罗的婚礼》前,莫扎特也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这部作品是非常典型的古典主义歌曲,因此十分注重歌剧的高雅和庄重,音乐语言必须简练。而演唱者就需要将风格进行很好的掌控,这样才能将人物情感的变化很好地体现出来。不仅如此,在进行重唱部分时,演唱者要严格遵照乐谱进行,对于乐谱中的节拍、音色和力度把握要准确,还要注意加强不同声部之间的配合,这样才能将作品中特有的风格演奏出来。
(四)声音技巧的处理
《费加罗的婚礼》有很多的重唱段落,这些段落出现在急剧的节奏变化和大跳音程中,因此,在演唱时,就要特别重视对声音技巧的处理。气息上要张弛有度、均匀,并能根据剧情的变化对气息加以调整,从而保持声音的稳定和连续性。而在吐字发音上,需要咬字清晰,对于各种声部,哪怕有重叠,也要将歌词内容清晰地表达出来。《费加罗的婚礼》是戏剧性很强的作品,为了达到渲染剧情的目的,深度揭示人物情感的变化,就需要根据场景的变化对声音进行调整,将气息和吐字发音相结合,从而更好地表现整部作品的思想。
《费加罗的婚礼》作为意大利谐歌剧的代表作品,它不仅用音乐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更用音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状与阶级矛盾。《费加罗的婚礼》展示了男权社会女性与男性的矛盾,并以女性的胜利而结束,这对当时男性至上的社会是一个强有力的挑战,因而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参考文献:
〔1〕林婕.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伯爵夫人的咏叹调分析[J].齐鲁艺苑,2006,(2).
〔2〕王妮凤.浅析莫扎特歌剧中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风格[J].大舞台,2010,(12).
〔3〕张东.浅析莫扎特的歌剧精神[J].艺术研究,2007,(2).
〔4〕柳笛.钢琴伴奏在费加罗的婚礼之重唱的特征:以费加罗和苏珊娜的二重唱和女人心为例[J].艺术研究,2013,(2).
(责任编辑 张海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