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罗自然文学作品“野果情结”及其自然思想意蕴分析
2015-01-22唐伟李凤东
唐伟 李凤东
摘 要:亨利·大卫·梭罗(1817-1862),美国19世纪著名自然主义者与自然写作者,他为阐释自己的超验主义与自然主义思想,撰写了很多以自然主题的散文作品。在一些作品中,如《瓦尔登湖》、《散步》、《野果》、《秋天的色彩》等,梭罗这位时常走进自然的“自然漫步者”,往往表现出一种浓厚的“野果情节”,写出了很多自然思想意蕴深刻、启人深思的关于野果的优美文句。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今天,这一主题值得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野果情结;意蕴;自然思想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12-0153-02
一、梭罗野果情结的缘起
梭罗之对大自然荒野中的一切都充满了发自心底的热爱与崇敬,对自然表现出一种平等相待、和谐共处的积极态度。他之所以在作品中一再地表现出野果情节,绝非偶然。是缘于他既是一位积极投身大自然的自由漫步者,又是一位积极体悟大自然的实践者,还是一位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者。
(一)缘于梭罗是一位积极投身大自然的自由漫步者
受父母的影响,梭罗自小就养成了在大自然中漫步的习惯,并且这一习惯几乎陪伴了他的一生。可以说,梭罗走遍了康科德的荒野,对康科德荒野有着充分的了解与认识。在自然漫步(Nature walking)过程中,梭罗非常注意对自然的观察,对于各自各样的野果,梭罗根据季节的变化特征,做了大量细致、详实的记录。通过日复一日的自然漫步与观察,梭罗对康科德荒野中的野果的了解达到了了如指掌的程度。他甚至对哪种野果在什么地方生长,每种野果的生长周期,花朵、果实的形态,那些动物喜欢吃那种野果都非常了解,并把这些信息都做了认真的记录。根据这些记录,梭罗去世后,他的妹妹和朋友整理了他关于野果的大量记录资料,并几经辗转,最终在梭罗去世一百年后在美国出版,书名就叫《野果》。
(二)缘于梭罗是一位体悟大自然的积极实践者
除了穿梭于人类文明社会和漫步大自然间,梭罗还进行了积极的体悟自然的实践,为此曾在康科德荒野中的瓦尔登湖畔居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并据此写成了影响深远、号称美国自然文学“圣经”的代表作《瓦尔登湖》。在瓦尔登湖畔居住的这段时间里,除了因一些特殊原因,偶尔回到康科德镇外,梭罗全身心地投入了大自然的怀抱来进行体验与思考。他独自一人凭着一把借来的斧子建起了一个可供栖身的小木屋,并通过亲自种植豆子、钓鱼、采集野果等来获得必需的食物,过着一种与自然中的动物、植物为伴,简单却深刻的生活。梭罗通过将自己的物质需求降到最“简单”的程度,为自己深刻的自然体悟与思考腾出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事实也证明他的这种投身自然、体悟自然、思考自然的积极实践的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三)缘于梭罗是一位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者
梭罗是一位深刻的思考者,他漫步自然时和在自然中居住时都无时无刻地都对大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进行着深刻的思考。思考的结果就是人应该崇敬大自然、敬畏大自然、与大自然平等相处,只有精神世界与大自然同频率共振,才能最后与大自然重新重建和谐、健康的联系,从而取得人精神世界的升华与提高。
二、梭罗野果情结的表现
梭罗认为野果是大自然所滋养、培育出的最完美的成果,完全能够体现大自然的神奇力量与活力,人们应该从中获得深刻的思想体悟。在他众多自然文学作品中,如《瓦尔登湖》、《散步》、《野苹果》、《秋天的色彩》、《野果》等,梭罗都曾多次对野果进行了文句优美、自然思想意蕴深刻的描述,表现出了浓厚的“野果情节”。
在瓦尔登湖中梭罗曾这样写道:“……当夕阳西沉时,到美港山上,大嚼其越橘和浆果,再把它们拣拾起来,以备几天内的食用。野果可是不肯把它的色、香、味给购买它的人去享受的,也不肯给予为了出卖它而栽培它的商人去享受的。要享受那种色、香、味只有一个办法,然而很少人采用这个办法。如果你要知道越橘的色、香、味,你得请问牧童和鹧鸪。从来不采越橘的人,以为已经尝全了它的色、香、味,这是一个庸俗的谬见。从来没有一只越橘到过波士顿,它们虽然在波士顿的三座山上长满了,却没有进过城。水果的美味和它那本质的部分,在装上了车子运往市场去的时候,跟它的鲜丽一起给磨损了,它变成了仅仅是食品。”[1]
梭罗想用这段文字提示人们,只有那些天真的顽童、林子里的鸟兽才有机会自然而然地品尝到最美味的野果,并获取野果“最宝贵”的部分。他暗示人们,只有回归自然,在自然中漫步才能品尝到野果的最为宝贵的部分。野果是大自然的“成果”与“孩子”,是经大自然的抚育而成熟的;野果成熟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被拿到市场上去换取金钱;野果是大自然的缩影,饱含大自然能够给予人类的深刻启示与教诲;野果默默地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等待着肯亲近自然的人去采撷、品味、思考。
在他的另一篇散文《秋天的色彩》中,梭罗这样写道:“通常来说,每枚野果在成熟后,在取得更独立的个体存在并即将落下前,不再需要土地、阳光和空气的滋养,它会获得最为鲜亮的色彩。”“作为成熟的证明,大地的一层表皮似的树木与野草一定会获得鲜亮的色彩,——地球本身就像是一枚挂在果柄上的果子,脸颊朝着太阳的方向。”[2]
梭罗这段关于野果的描述所传达出的信息是:野果是经大自然中泥土、阳光、空气等重要自然因素所滋养而获得成熟并闪现鲜亮色彩的,它们除了作为食物给人或动物以丰富营养外,还富含着大自然对人的深刻启示信息。只要人们肯认真去体悟就能够获得野果“最为珍贵”的部分,而不只是把它作为一种可以果腹的食物。
三、梭罗野果情结的自然思想意蕴
梭罗对康科德荒野中野果的情有独钟,他留下的详实记录与优美描述文字透漏、传递出的是大自然深刻的启示信息,对今天的人类社会更是弥足珍贵。梭罗用优美深刻的文字将美国康克德荒野中的野果最为宝贵的寓意留存了下来,以供后人细细品味与思考,并从中获得思想的营养。在梭罗永恒的文字中,美丽芳香的野果永远不朽。不妨说,其实梭罗自己就是一枚经康科德荒野滋养、孕育出的、经历了完美成熟的过程的、有着丰富自然思想蕴涵的野果[3]。
梭罗对野果的记录与描述展现了他对工业化及人类现代文明富有远见的批判性思考,从这些文字中我们能够分享到这位自然漫步者与自然思想者回归自然环抱后的喜悦、充实与宁静。这些关于野果的文字能够唤醒我们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恩,我们的思想也跨越时空跟着梭罗的文字做了一次美妙的旅行。透过梭罗自然文学作品中对野果的描述与思考,我们能够领悟到自然既是人类存在的家园,又是人类精神的家园。人只有回归自然,保持与自然的顺畅联系与沟通,才能真正地认识自然、认识自己。
参考文献:
〔1〕亨利·大卫·梭罗.瓦尔登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
〔2〕William Rossi. Wild Apples and Other Natural History Essays [M]. Georgia: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2002.
〔3〕亨利·大卫·梭罗.野果[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 姜黎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