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专题实践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研究
2015-01-22张宇
张宇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实践是突破传统实践教学的创新之举,分析和探讨专题实践教学模式中所特有的教学优势,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一条创新之路。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专题实践;地方经济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12-0231-02
新时期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代大学生实际。党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坚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则。多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一直发挥着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实践教学虽然被列为重要补充,但是实际的操作模式却少之又少。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创新之路,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举措。组织大学生围绕理论教学的内容开展专题实践,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认知社会,也是探索和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一种新尝试。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专题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新时期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形式依旧单一[2]。思想政治理论课虽然在高校已经开设多年,但是教学形式上依旧采用单一的理论讲授法。很多高校甚至片面地认为实施思想政治理论的实践教学那就是搞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负责活动的应该是主管学生工作的学生处或团委,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没多大的关系。开展类似专题实践的活动更是少之又少,甚至个别高校出于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干脆不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而学生工作部门搞的学生活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几乎没有任何的交集。活动是活动,教学是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上课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而学生活动则多流于形式,缺少理论体系的支撑。新时期,在学生活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实践教学的理解存在误区。国内一些学者认为,所谓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题实践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至于有还是无,并不是特别重要,理论教学才是最重要的[3];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题实践教育完全可以等同于社会实践,只要确定一个方向和主题就可以叫做专题实践教学;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就应该老老实实地在学校的课堂里面完成,在校园内的实践活动,或者校外的社会实践不应该算数。这些观点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实践教学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最后是缺少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实践的认知研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育研究,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加以详细阐述,但这些研究更多的是分散性的研究,教学实践多以校园文化活动、课堂内部教学实践、学生假期社会实践为依据,理论与实践结合度较低[4]。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培养人才方面的重要任务,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缺少一种与社会发展、经济建设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专题实践的教学模式适时出现,用其特有的教学方式展现其魅力。
二、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专题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第一,开展思想政治理论专题实践教学有助于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所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实践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与引领下,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知识,以某一具体事例为专题,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学习、调研、参观与考察等实践教学活动[5]。如组织学生开展地方经济建设方面的专题实践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确定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梳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然后依据重点、难点以及现实的热点来设置专题进行实践。让学生的上课方式由被动变主动,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第二,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题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认知社会。新时期大学生之所以经常感到迷茫和困惑的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对于自身的认知不清楚,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弄不清楚;另外一个就是对于外在的世界认知不清楚,不清楚外在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第三,进一步挖掘地方特色教育资源,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每所高校都处在一定人文历史环境之中,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资源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可多得的。缺少了地方特色教育资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即使教师的讲授再出色,也无济于事。中国的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地方特色资源丰富,这些都是开展专题实践教学得天独厚的资源,把这些资源整合到专题实践教学活动中会提高教学的成效。
第四,通过专题实践的形式让高校大学生直接参与地方经济建设。高校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人才基地,担负着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输入人才的重任。引导大学生认识、了解社会,是人才成长的关键一步。但在现实教学中,由于缺乏资金、师资不足等各种原因,绝大多数高校的实践活动仍停留在课堂上,教师将地方经济建设描绘的再美好,也不如学生的亲自实践。
三、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专题实践教学的实施路径
第一,新时期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因地、因力而为。课堂专题实践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只有教师讲授的教学模式,还课堂的主动权于学生。例如开展“课前十分钟大讲堂”专题实践教学活动,大讲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发言,激发学生上课的主动性。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中,演讲的主题可以为特定时期历史人物的介绍;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演讲主题可以为区域特色分析。可以在每节课安排5-10分钟让学生上台演讲,大班上课时可以安排成小组的方式交流。在这之前,教师要把专题实验教学要研究的内容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搜集相关素材,最终形成课件。教师在上课前要对学生讲授的内容进行审核,以确保准确无误。这样的专题实践教学活动既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又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了以往思政课枯燥、乏味、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弊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了,教师的讲课热情也大为增加,形成了教师和学生互动式的教学氛围。以地方经济建设为主旨的专题实践教学活动,可运用情景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绝不能囿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可以利用时下比较流行的微电影方式进行,将学生事先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将校园内相关不文明现象影像制作成微电影,作为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园专题实践教学模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园专题实践教学,是指组织学生在校园内开展的专题实践活动。开展校园专题实践教学活动的关键在教师,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认真选取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地点,通过专题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当前的校园专题实践教学活动还需要协调高校的各方面力量,单一的教学部门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的。以“地区经济建设”为例,可以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理论内容,开展《我为地区经济建设做贡献》的演讲比赛、《我为地区经济建设建言献策》的征文等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专题实践活动。通过开展校园专题实践活动,充分的调动了学生上课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了思想政治理论创新和理论知识与校园文化活动实践的结合的目的。
第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外专题实践教学模式。要带着现实问题学理论,用理论指导解决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实践性,而思想政治教育最大的特殊性就在于其教育活动不仅仅停留在理论教学本身,还注重与实际的紧密联系[6]。校外的专题实践活动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当下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组织校外专题实践活动时可以围绕当地的人文、地理、经济等内容展开,通过实地调研、参观走访等形式了解地方发展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面对新时期的社会变化,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是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重要任务。通过专题实践教学活动,使广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地方经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就,更好的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我们要进一步完善专题实践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陈香珠.海西背景下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初探[J].教育探究,2010,(6).
〔2〕周超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化探讨[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0).
〔3〕屈莲华.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实践教学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
〔4〕李晓衡,谢四平.论实践教学法在高校“两课”教学中的运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7).
〔5〕刘淑兰,郑逸芳.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社会的职能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4).
〔6〕黄晓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与福建高校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究[J].丽水学院学报,2013,(2).
(责任编辑 王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