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山水画笔墨的现代精神

2015-01-22刘春艳

关键词:笔墨

刘春艳

摘 要: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表现形式与内容非常完备的画种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山水画也也融入了一些科学元素。笔墨是中国山水画的主要造型特征。现代山水画笔墨在继承传统山水画笔墨的同时,大胆创新,把现代艺术的一些手法融入到现代山水画笔墨的创作中。现代山水画是在传统山水画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以学习山水画应该尊重传统,理解传统,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创新。

关键词:现代山水画;笔墨;传统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12-0213-03

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表现形式与内容非常完备的画种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山水画作为中国画的传统画科之一,近百年来,在整个中国画艺术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变革的转型时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现代山水画在引入西方美术流派的工程中进行了许多探索,取得了许多创新成果,推动了中国画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山水画也融入一些科学元素。本文通过对现代山水画代表人物黄宾虹、李可染和贾又福这几位著名画家的艺术风格与笔墨的运用方面的分析来现代山水画笔墨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一、山水画的兴起与发展

中国的山水画,是一种描写山川自然景色,表现山川之美并能够为人们寻求某种精神寄托的画种。中国山水画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群雄割据,社会环境险恶,使许多知识分子感到人生的短暂、生命的可贵。部分士大夫们看透了仕途的坎坷,官场的残酷,为了避免祸及自身,或是清淡饮酒,或是隐居山林,追求恬静的生活,山水田园成了这些士人们歌咏的对象。面对山水之美,他们不但要用诗歌去赞美它,而且产生了用笔墨诉诸画面的创作冲动。同时,道家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张解放人性,顺应自然,使人与自然最终归于一体,合而为一。这种理念影响着这些士人,于是山水画也就应时而生。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景物仍附属于人物,多作为背景。隋唐时期山水画开始独立,如展子虔的设色山水、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等。五代、北宋时期山水画大兴,作者纷起,如荆浩、董源、李成、范宽、米芾的水墨山水,王希孟的青绿山水,南北画风竞相辉映,使山水画达到了高峰,从此成为中国画的一大画科。元代的山水画趋向于写意,侧重笔墨神韵,开创了山水画的新风。明清及近代,山水画又有一些发展,也出现了一些创新成果。

二、山水画之变革

山水畫的思想根基是儒、释、道思想体系,山水画追求悦情养性,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山水画的笔墨观上追求虚实、意境、神韵、气势;在绘画材料上始终以笔、墨、宣纸为三大要素,探求线条的绵挺、水墨的渗化;对作品优劣是从品格、意境、笔墨三方面来评判的。正是因为它的评判标准、追求方向、思想根基都比较稳定,所以山水画在千余年中才能较为平稳地向前发展。传统的山水画经过历代画家不断实践,不断提高,不断精练,形成从技法上、境界上、形式上都富有民族文化色彩的独特画种。由于各阶层的介入,更使山水画具有了哲理、意境等方面丰富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山水画在创作的价值观上又发生了新的变化。

(一)山水画的艺术变革

新文化运动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山水画也进入了现代文明之列。20世纪50年代的改革旧文化,使山水画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但也经受着生存的考验,“现代山水画”承担起表现新生活,满足新的审美要求的社会责任,于是它脱颖而出。进入20世纪的后期,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日益增强,两种文化体系相互之间的交融和碰撞也日益频繁,各种艺术观点、各种艺术流派、各种创作方法都涌到中国山水画创作者的面前,山水画在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下面临考验。传统山水画艺术精神中的完善与充实,艺术形式的全面与多样,山水画的发展已达到极限,所以现代画家更多的是在技法层面上进行探索。时代对山水画的影响是巨大的,当下的山水画呈现丰富多彩的面貌,向着多元化空间迅速发展,这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也是山水画在从传统向现代转变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二)山水画创作观转变的原因

1.巨大的经济利益诱惑。经济的威力和物欲的诱惑使很多山水画创作者无法潜心钻研艺术,很难进行艰苦的有价值的探索。面对市场频频爆出的高价,一些山水画创作者急功近利,耐不住寂寞,急奔市场。另一方面,艺术市场的高度繁荣刺激着山水画创作者的超量生产,而超量生产所造成作品的肤浅和平庸又加剧了艺术市场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的下降。

2.西方外来文化的影响。西方美术进入中国,使传统中国山水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出现一种“西向”、“西进”的趋向。“五四”运动期间,中国的山水画家们面临着难堪的境地,在民主科学的口号下,许多文人开始抨击南宋以来的山水画,提倡逼真的描摹现实。部分山水画创作者认为只有学习西方的写实方法,才能改造中国山水画。山水画受到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过分强调作品的哲理性,弱化了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3.与现代观念的碰撞。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变革,作为旧的农业社会经济状态和封建文化范围的产物,传统山水画赖以生存的时空已经消失,传统中国山水画的观念、语言、风格、样式等与现代社会人的观念、文化环境和生活节奏发生碰撞。现代人的创新观念非常强烈,传统山水画或意境荒凉、或笔墨疏简,已经不适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传统的山水画含蓄的笔墨在现代审美要求下缺乏张力和刺激性,因此中国山水画创作的观念的转变在所难免。

三、现代山水画的继承与创新

创新是山水画发展的焦点问题之一,近百年来,许多山水画创作者在研究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近百年来,黄宾虹、李可染等山水画大家都进行了大胆探索,他们虽然途径不同,风格有异,但具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山水画中发扬中华民族美术的宏伟气势,并赋予山水画新的时代风貌。他们尊重传统、研究传统、发扬传统,同时拓宽视野,立意改革,进一步发掘山水画传统中的精华,而不是固守传统不变。西来文化的冲击,拓展了他们艺术视野,使他们在变革山水画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一)黄宾虹

在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山水画以黑厚重为特色而又取得非常高的成就者,黄宾虹是其中一个。黄宾虹认为只有对中国山水画笔墨大胆变革,才能使山水画从传统走向现代。黄宾虹在笔墨方面秉承元明清以前视笔墨品格为山水画生命本体的传统,以浓厚坚实的笔墨个性表现山水之美,大大发展了山水画用水用色的表现力及审美内涵。如他的《南宗法山水》,由上往下,山峦重叠,林木葱郁,近景山边,古树旁房屋错落,山坡上有四角亭。画面意趣生动,用笔变化多端,线条平、圆、重。画面虚实相间,密处层层深入,空处不着一点,主体突出,脉络清楚。一眼望去,山峦重叠,以山衬水,以水烘山,使山水发生了相互呼应的密切关系。画面尽管崇山峻岭,山路曲折盘旋,林木丛生,层次颇多,但仍不失意趣。构思平中见奇,近取其质,远取其势,笔墨枯润相间,有虚有实,繁而不乱,充分地体现出黄宾虹的“峰峦浑厚,草木华滋”的艺术风格。

他的笔墨“黑、密、厚、重”,层层深厚,是他的山水画最显著的特点。他的作品有水晕墨章、元气淋漓的水墨山水,也有丹青斑斓的青绿设色,更有色墨交辉的泼墨重彩,以及纯用线条的焦墨渴笔。针对清代山水画出现气格软弱的倾向,他提出“浑厚华滋”四字,作为他追求的艺术境界和审美标准,并且把它提到中华民族性格的高度。他认为以古人为师是为了继承和发展民族优良传统,要取长舍短,以大自然为师,融入自然,在实践中领悟山水画的本质特点。在技法理论方面,他总结中国山水画用笔用墨的规律,提出五种笔法:平、圆、留、重、变,贯穿于这五种笔法以及总体追求的是一个“活”字。提出七种墨法:浓、淡、破、积、泼、焦、宿,而贯穿于这七种墨法以及总体追求的是一个“变”字。“浓、淡、破”是追求墨彩的对比与变化,“积”是追求深厚,“泼”是追求润泽与整体的统一,“焦”是追求苍劲,“宿”是追求浊涩。这“五笔”、“七墨”的交互运用,随机应变,打破了传统山水画的固定套路与程式。黄宾虹的绘画创作有明确的理论指导,他的画论,推动了山水画的发展,黄宾虹山水画在现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史中,有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意义。

(二)李可染

李可染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开创风气,创立门派,有着深远影响的杰出艺术家。李可染强化了笔墨尤其是墨法对景观形象和意境的塑造,突破了写实性描绘的旧程式。他对山水画的最大贡献是真正解决了写生问题,把明清以来由于疏远自然和忽略写生而麻木了的山水画感觉找了回来,把大自然的丰富与灵动性找了回来,并赋予写生山水画以新的生命形式。

李可染的山水画特点:一是光的处理十分讲究,将西方的素描用于中国山水画的创作,让传统的笔墨表现和西方绘画的“光”、“影”巧妙结合,让画面虽然黝黑但却能够表现透明感,把中西画特色融为一体。二是对景观察入微,用笔点画态度认真,刻求神韵毕出。三是建立中国山水画的新典范,例如其流瀑曲水,常贯于画面中间,留出两旁作变化,让画面不觉呆板。四是留白题字,留下一隙,题字点神。五是强调黑白对比。

《雨后漁村》是李可染描绘雨后的江南渔村景象的作品,水墨淋漓,清新生动,酣畅淋漓,但又不失沉厚质朴。安静清新的江南水乡,山脚下房屋错落有致,江面上有两只渔船顺风行驶在雨山之间,雨后的村庄一片迷蒙雨雾,是一幅水乳交融的江南风景。画面上掩映着黑与白的色相,体现了李可染的高超的画艺,令人敬仰。李可染学过黄宾虹画技,揉入了光影和焦点透视,在传统技法的厚重、华滋的基础上又多了结实。

李可染的山水画重在黑、满、重、亮。“黑”指的是用墨厚重,虽然作品看来色调较暗,但是却不脏、不乱、不死、不板,笔笔活泼,充满墨韵之美。“满”表现在构图上,将山势挑高,放低地平线,让远近层次增多,使画面饱满,气势磅薄。“重”则表现在善用墨色,积墨、破墨互相参用,画浓墨用淡墨破,画淡墨用浓墨破,浓淡、明暗笔墨交错,加深层次,使画面有深度与体积感。“亮”,画中瀑布,山中房屋,俱以留白处理,重重山势依旧黑白分明,画到淡处,不漂、不浮,少用颜色及白粉,善用黑白对比,色彩分明,层次有序,深远厚重,墨韵自然。他为现代山水画的继承与创新倾注了毕生心血。

(三)贾又福

在当今中国山水画坛上,还有一位有成就、值得注意和研究的画家——贾又福。他创造的山水画新样貌、新风格,是继李可染之后对当今和未来的中国山水画的创作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画家。

贾又福山水画创作的重要特征也是重要贡献在于:创造新的图像语言。它创造的新图像具有传统的延续性和创新的开拓性,把形式感和现实体验融于一体。他深入太行,观察和研究自然,塑造太行形象。

《秋韵》是他描绘太行山风景的作品。他运用深远、高远之法,夸张了山形的空间感和量感,用强烈的色彩对比泻染逆光,使画面顿生神采。在画面中加入了一些点景的人物和动物,让画面有生气。墨的浓淡和渗透、泼墨的巧妙、笔风强劲有力,都充满了作者那质朴情怀以及理想的审美观。

贾又福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大胆突破,他把书法的用笔融入绘画中,同时运用西方绘画的块面造型,让笔墨和块面造型相结合。笔墨线条的刻画,写实的造型,再加上沉着的色调处理,使他的山水画具有真实的雕塑感,具有民族绘画的风韵和宏伟的气势。贾又福十分关注西方现代绘画,他适当地借鉴和吸收西方现代绘画的表现性和抽象性,在画面处理上,他有意识地加强构成性。在墨的运用上,除了采用老师李可染的积墨、破墨法外,还采用泼墨法以求更为自由地抒发自己的心境。无论是积墨、破墨和泼墨,他都用来表达自己的审美观,表达坚实、博大、奇特的感觉。

从以上三位画家的绘画风格以及笔墨的变化可以看出,在山水画的发展及转型过程中,笔墨是山水画的核心语言,是山水画的主要造型技术。山水画创作者在创作作品过程中通过笔墨的应用能显示出创作者的功力技巧、思想情怀、精神气质、风格样式与文化修养。传统山水画笔墨与现代山水画笔墨由于所处时代的不同,审美取向也有所不同。可以看出,现代山水画家在继承坚守传统山水画笔墨的同时,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把现代艺术的一些手法,如抽象、构成等融入了现代山水画笔墨的创作中,从而形成具有现代审美观念的一种新的笔墨意境,使现代山水画笔墨获得广阔的展现空间,形成丰富多元的面貌。山水画要具有现代精神必须要求山水画创作者具备深厚的修养以及丰富的知识和技巧;重视传统文化以及民族精神的挖掘和传播,把传统民族文化精神作为进行现代艺术创作的重要基础;对西方现代理论和现代技法进行冷静的评判与合理的吸收。认真继承前人的优秀传统,并发扬光大,这是当今中国画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也是年轻一代山水创画作者需要担当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中国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申石伽.山水画基础技法[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

〔3〕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4〕姜玉春.发展创新不能脱离绘画本质[J].美术报,2006(6).

〔5〕张伟平.对“现代山水画理法”的思考[J].美术报,2006(1).

〔6〕黄宾虹.中国现代十大名画家画集[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3.

〔7〕李可染.中国现代十大名画家画集[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王文江)

猜你喜欢

笔墨
笔墨童年
石鲁笔墨之变
否定了笔墨中国画等于零
戎马铿锵 笔墨斑斓
笔墨厨神
笔墨厨神
笔墨问题答问——兼评“笔墨等于零”诸论
笔墨与笔墨经验:一个常新的话题
笔墨厨神
笔墨筑大雅 撇捺写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