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居民政治参与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CGSS2008的数据分析
2015-01-22亓祥晨彭万秋
□ 亓祥晨 彭万秋
一、引言
伴随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市居民政治参与这一主题一直都是国内外学术界的热点问题之一。其中,在此方面具有重大影响的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指出:政治参与是平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并进一步对此观点进行解释:政治参与是开展的活动而不涉及态度;政治参与的主体是平民;政治参与是为了影响政府决策;政治参与并不考虑活动结果。有序的政治参与对于维护政治秩序、社会稳定具有积极的作用,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必须赋予城市居民合理的参与政治的权利,并为其创造多种参与途径,以使其有效传达自身的利益诉求,实现有效的参与。目前,学术界对于城市居民政治参与的各个方面,诸如外界环境、内在动力等都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自己的相应理论观点。同样,本文试图从微观层面入手,对我国城市居民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CGSS2008实现了同时覆盖城市和农村的CGSS调查,具体包括普通居民调查问卷以及村庄村长的调查问卷,因此选取CGSS2008来分析城市居民的政治参与影响因素。
二、政治参与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学者对政治参与作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经济发展对政治参与的影响。诸多学者认为,经济发展水平与政治参与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这也就可以解释发达国家城市居民政治参与程度如此之高的现象。一方面,经济收入达到较高的水平之后,城市居民在拥有了较好的物质保障前提下,愿意拿出一部分时间、精力参与政治活动。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化、贫富差距逐渐显现,社会矛盾激化。公平的政治参与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一条有效的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成为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
(二)政治文化对政治参与的影响。有学者将政治文化划分为臣民文化和城市居民文化。处于前现代臣民文化中的城市居民,普遍缺乏城市居民意识,他们的政治参与意识、行为、水平等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反之,若城市居民处于现代的城市居民文化中,由于受多方参与主体的积极影响就更易于形成政治参与的氛围,进而培养城市居民积极参与的意识和行为,因为“城市居民文化创造了一种较适宜于城市居民卷入和参与的政治环境”。[1]
(三)社会流动对政治参与的影响。一般来说,高流动性的经济生活、社会阶层更易于抵消城市居民政治参与的诉求,由此可见,社会流动与政治参与之间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因此,相对于高成本、高风险的政治参与活动,选择流动对个人而言更有吸引力,只有在向中等阶层流动受阻的时候,他们才会转而求助于政治参与,以求改变自身的不利处境。[1]
(四)政治精英对政治参与的影响。在较为完整的公民社会中,精英的抉择以及他们对政治参与目标的态度,往往都是决定政治参与程度和性质的最强有力的因素。若政治精英认为,扩大政治参与不利于维护自身根本利益,那么,政治参与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抑制。另一方面,政治精英可以通过自身所特有的话语权或强势的威慑力将其他社会精英、利益集团纳入执政党范围内,进而对城市居民的政治参与过程进行实时控制。
(五)教育、媒体和网络对政治参与的影响。绝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城市居民的受教育程度、现代媒体及网络的发展都与政治参与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城市居民的受教育程度直接影响居民参与的积极性,而现代媒体及网络作为重要的传播媒介,在城市居民政治参与中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因此,提高城市居民的受教育水平、拓展媒体、网络等沟通渠道都用作提高城市居民政治参与的有效手段。
(六)组织化程度对政治参与的影响。一般来说,学者们普遍认为,在法律、制度的框架内,城市居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城市居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规模、范围、质量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伴随着社会阶层、群体的分化,各种组织和团体大量出现,并且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逐步加入到组织或团体之中,组织化政治参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居民政治参与的力度、渠道和质量。
三、研究变量及其描述
在参照大量文献和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在CGSS2008数据中选择有效变量进行研究。
(一)变量说明。因变量:本文的因变量为城市居民政治参与,选取问卷中的问题A13.您是否参加过最近的一次人大代表选举?1—参加过;2—没参加过,该因变量是两分变量,由此决定了实证分析需采用二分逻辑斯特回归分析。自变量:结合CGSS2008给出的具体数据,并预测城市居民政治参与的可能影响因素,最终选取的自变量包括:
1.个人基本情况类。包括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其中问卷中的问题A2.您的出生年份?得到的是出生年份,为统计方便,故将此变量进行重新计算“2008—出生年份”,随后将得到的新变量a2a,重编码为a2aa:1—18岁到30岁;2—30岁到40岁;3—40岁到60岁;4—60岁到98岁,都以最后一个选项为参照。文化程度选取问卷中的问题A3a.您目前的最高教育程度是?由于分类达14个,所以为分析便利,将其重编码为a3aa:1—初中及以下;2—高中;3—中专、大专;4—本科及以上。
2.经济因素因素。根据问卷数据,直接选取问卷问题A21a.您个人去年全年的职业收入是多少?同样对其进行重编码a21aa:1—0到1万;2—1万到3万;3—3万到10万;4—10万到100万。
3.政治面貌。根据问卷数据,直接选取问卷问题A10.您目前的政治面貌是?1—共产党员;2—民主党派;3—共青团员;4—群众。
4.所处阶层。根据问卷数据,直接选取问卷问题A22.大多数人认为自己属于某一个阶级。请说说您觉得自己属于哪一个阶级?1—下层阶级;2—工人阶级;3—中下阶级;4—中间阶级;5—中上阶级;6—上层阶级。
(二)实证应用与假设验证。现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在控制其他变量后,提高受教育水平对我国城市居民政治参与行为有正向促进作用。受教育水平与城市居民的政治参与程度相关,根据社会比较理论,受教育水平越高,越比其他人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他们往往期望较高的回报以更好提升自身。此外,在学校所受的教育时间越久,其政治参与的自觉性就越高。
假设2:在控制其他变量后,提高年龄对我国城市居民政治参与行为有正向促进作用。城市居民在较为年轻的时候,可能不太关心政治,政治参与热情度较低。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所处社会环境的变化,居民越来越关心政治,关心关乎自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政治参与热情高涨。
假设3:在控制其他变量后,提高职业收入对我国城市居民政治参与行为有正向促进作用。个人的职业收入水平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生活品质,收入越高,生活越宽裕,个人就越有时间和精力去参与政治,为自己争取实际的利益。
假设4:在控制其他变量后,明确的党员身份对我国城市居民政治参与行为有正向促进作用。党员身份作为一种特殊的标志,成为更好规范个人行为的有效形式。拥有党员身份,自觉接受党的教育,更乐于参与政治,更认真负责地参与政治。
假设5:在控制其他变量后,提高所处阶层对我国城市居民政治参与行为有正向促进作用。社会阶层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所处社会阶层越高,也就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政治,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也就更加积极参与政治。
根据上文描述,以城市居民政治参与为因变量,以被访者的性别、年龄以及被访者的收入状况、受教育程度、党员身份、所处阶层等作为自变量,使用spss20.0,采用 Enter方法加入变量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相关变量对城市居民政治参与影响的逻辑斯特回归系数(非标准化)方程中的变量
如表格所示,性别、年龄、政治面貌、所在阶层这几个因素的显著水平小于0.5,为统计显著,这就说明上述四个因素对城市居民是否参加人大代表选举产生影响;而文化程度、全年职业收入这几个因素则对城市居民是否参加人大代表选举影响不显著。这一结果有利于明确真正能够对城市居民政治参与起作用的有关因素,纠正过去例如:文化程度越高,思想觉悟越深,越会主动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积极参与政治;收入越多,越有时间、资本参与政治等等。
四、改善城市居民政治参与状况的对策建议
基于实证分析的上述结果,结合我国政治参与的具体实际,现提出以下几点对策意见,以扩大城市居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一)实现参与形式多元化,拓宽城市居民政治参与的领域。第一,拓宽城市居民网络领域的政治参与。伴随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对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正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其对政治参与的影响也较为显著:网络作为城市居民参与政治的一种更为便携、平等、高效的媒介在较大程度上拓宽了城市居民政治参与领域的同时,也开辟了城市居民政治参与的新方法;发挥了城市居民参政的自主性;提高了城市居民的政治参与能力,正逐步成为我国城市居民参与政治的重要渠道。[2]鉴于网络在城市居民政治参与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合理拓宽网络领域方面的政治参与。一是要加快建设网络信息的基础设施,为城市居民网络政治参与打下坚实的硬件技术基础;二是要有意识地扶助不发达地区以及信息弱势群体的网络建设,消除数字鸿沟。三是要加强网络环境的管理,抵制政治谣言等不良信息。第二,扩大社会团体领域的政治参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各类社会组织的发展进程,他们成为城市居民群体的利益代表,并凭借其众多的人数,团结的精神,在政治参与方面的影响力要远远大于城市居民个人的影响力。与此同时,他们集合众人的意见以及经验智慧向政治系统表达主张,政治参与能力相比其他主体来说更甚一筹,所以,扩大我国社会团体领域的政治参与对于我国城市居民政治参与系统的良性运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国家要通过积极教育引导的方式,大力扶持社会团体领域有序参政议政,积极引导民间社团的发展,从强调其认知、行为和政治能力转向注重社团的社会资本、责任感和城市居民的自觉参与。另一方面,加强社会团体与政府的合作关系。积极为社会团体的政治参与拓宽渠道,使政府由施舍者转变为利益均沾者。
(二)真正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落到实处,尽可能实现城市居民的有序参与。一是进一步落实基层选举制度,真正选取能代表人民利益的人大代表。县级以下的人大代表皆由直接选取产生,但在实际运作中,由于候选人信息不公开、选举程序不透明等现象的存在,直接导致城市居民的选举权力无法实现。因此,要健全和完善基层选举制度和程序,通过媒体等详细介绍候选人的相关信息,并公布选举相关程序,保证人大代表选举的公开公正透明。二是要完善事前公告及公示制度。人大及其常委会在行使监督权的过程中,要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在民众的监督下行使人事任免权和重大事项决定权时。同时要通过民众对重大事件的反馈信息来评估政策效果或社会影响程度,对反映强烈的情况和问题要进行及时处理和纠正。[3]
(三)完善、落实我国的基层自治制度。完善和落实城市居民自治——社区居民委员会制度。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基层自治制度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区作为人们聚集的单位,正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社区维权现象的出现,也逐步暴露出诸如:社区居民委员会与街道办事处的职责分工不明,管理职能重叠现象时有发生等诸多弊病。因此,要首先明确各自的职能范围。居委会在行使基层管理职能时,要重点完善居民委员会协调会制度、听证会制度、评议会制度、居民来访制度、居委会报告工作制度等各项工作制度。此外,要监督落实居民委员会的基本职能,如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办理本居住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等。[4]
(四)内外兼修,提高城市居民政治参与的效果。一方面,城市居民自身应树立积极参政的勇气与信心,不断增强自身的参政技巧,提高城市居民政治参与能力,培育社会责任感。要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增强城市居民在政治生活中的主体意识。现阶段,我国尚有多数城市居民无法端正对政治参与的态度,仍以一种被动、服从、附庸的方式对待自身参与政治的实践。因此,可以通过诸如教育培训、观看纪录片等各种方式增强城市居民参与政治的信心和决心,使其认识到自身作为国家的主人,拥有行使城市居民权力的自主性。另一方面,从外部增强对城市居民民主意识、义务意识、责任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努力实现政府决策的信息公开,使权力运行在阳光之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之一就是还政于民,实现城市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组织。这种政府与城市居民间的友好关系的实现,有赖于城市居民积极主动的政治参与。政府有必要拓展多样化的方式,实现与公众的全方面、多层次的沟通、接触。如,现有的微博问政、电子政务等,都有利于扩大与城市居民的交流,增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
五、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一个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而在民主政治建设的诸多因素中,扩大城市居民政治参与是其中最有效、最重要的。因此必须正确把握影响城市居民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从重点因素入手,实现全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责任性。
[1]王明生,杨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参与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清华大学学报,2011,6:5 ~21
[2]张青.中国城市居民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1
[3]张云武,杨宇麟.城市居民的政治参与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9,7:36 ~41
[4]许汉泽.城市居民社区政治参与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13,9:66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