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探索
2015-01-22刘晓平
□ 刘晓平
一、柴达木地区创新型产业的发展现状
创新型产业是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知名品牌,整体技术水平在同行业居于先进地位,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和持续发展能力的产业。它不仅包括战略新兴产业,还应包括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组织创新等提升其整体附加值及竞争力而形成的创新型优势产业。[1]近年来,柴达木地区依托有利的资源优势,形成了盐湖油气化工、有色金属开采冶炼、煤炭及煤炭化工等创新型优势产业和特色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柴达木地区已经建成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试验园区,布局建设有格尔木工业园、德令哈工业园、乌兰工业园、大柴旦工业园。四个产业园区采取专业化分工模式,相互辐射,推动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格尔木工业园区大力发展盐湖化工、油气化工、金属冶金、光伏发电和特色产业,已形成300万吨钾肥、45万吨硫酸钾镁肥、50万吨原盐、150万吨炼油、100万吨甲醇、30万千瓦燃气发电生产规模。德令哈工业园区以盐湖钠盐、锶盐综合开发利用为重点,构建两碱化工、新型建材产业链,已形成290万吨纯碱、3.5万吨碳酸锶、12万吨氯化钙、100万吨水泥生产规模。乌兰工业园区着力发展煤焦化工、盐化工、特色生物产业,辐射带动乌兰、都兰等地区发展;已形成100万吨焦炭、300万吨原盐、100万吨铁矿采选、50万吨铅锌采选、400万吨焦煤生产规模。大柴旦工业园重点发展能源、煤化工、盐湖化工、有色金属产业,已形成220万吨原油、100万吨钾肥、150万吨铅锌采选、15万吨铅锌精粉、15万盎司黄金、320万吨煤炭、15万吨石棉生产规模。柴达木地区支柱产业体系逐步完善,为加快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该区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区内多数企业管理方式粗放,产业关联度低,产业链条短,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产业集聚效益差,产品多为低档次初级矿产品,创新型产业发展水平和层次还比较低,资源优势尚未真正实现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并且该区建设资金相对紧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柴达木地区的发展。该区金融服务相对较弱、金融衍生产品发展滞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与国内有些地区相比,该区的配套政策和优惠措施力度还不够,尚未形成支持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政策配套体系。[2]
二、柴达木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实证分析
(一)产业园区集聚模式。产业园区集聚模式是建立在区域产业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以优势特色产业的辐射拉动为导向的产业集群模式。柴达木地区已经建成四大工业园(格尔木工业园、德令哈工业园、乌兰工业园、大柴旦工业园)[3]和新兴工业园(都兰工业园、马海工业园、诺木洪工业园、柴达木生物科技园、柴达木科技创业园、格尔木藏青产业园),各大产业园区的资源聚集,市场化程度高,资源的循环利用效率高,形成了资源高度共享的成本节约型的产业关联效应,如图1所示。园区内的各企业通过有效的专业化分工,可以形成有序的市场竞争与合作共赢的产业系统网络,各企业也可获得来自外部社会环境带来的可观的外部经济效益。
图1 柴达木地区工业园区示意图
(二)龙头产业带动模式。龙头产业是辐射带动产业链的经济主体,也是拉动支柱产业发展和形成产业集群效应的排头兵[4]。柴达木地区的资源开发紧紧围绕盐湖这一龙头产业展开,集中优势资源向骨干企业配置,积极培育和壮大盐湖产业,加大盐湖卤水的综合开发力度,大力发展钾肥、氯碱化工、金属镁及锂、硼产品。同时,以平衡盐湖化工中副产物为契机,发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比较优势资源的配套跟进,带动氯碱化工、有机原料化工、精细化工、冶金有色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最大程度释放资源效应,加速打造产业聚集,在该区形成以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为代表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如图2所示。
图2 柴达木地区龙头企业带动模式示意图
(三)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盐湖化工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多种资源的组合开发和合理配置。柴达木地区资源丰富,虽然相比国内其他资源富集区其比较优势不够明显,但多种资源的聚集特征鲜明,有利于实现产业链间的横向耦合和纵向闭合,因此该区具备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集群的资源基础和支撑条件。柴达木地区创新型产业的发展应在“一区四园”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尽可能地集中工业生产、积聚产业、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并产生范围经济效益的、共享资源、节约成本、资源利用效率高的种子企业带动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如图3所示。
图3 柴达木地区资源融合和循环利用示意图
(四)骨干企业带动模式。近年来,柴达木地区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百万吨钾肥、东西台盐湖钾锂硼资源开发、大盐滩钾资源开发、大风山天青石选矿、纯碱、甲醇、焦化、肯德可克铁矿、百万吨钾肥综合利用、盐湖碳酸锂、滩间山金矿以及大煤沟、鱼卡、聚乎更、江仓煤炭开发等一大批工业项目相继建成和开工建设,涌现了一大批以青海油田公司、青海盐湖集团、西部矿业、中信国安、青海碱业、庆华集团等企业为代表的骨干企业,有力地推动了柴达木地区创新型产业的发展,如图4所示。
图4 柴达木地区骨干企业带动模式示意图
三、促进柴达木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注重产业集群的生态化规划,保护地区生态安全。依据循环经济的“3R”原则,引导柴达木地区企业进行生态化改造,规划工业园区建设,在产业集群项目建立规划阶段就必须融合生态化与循环化理念,同时,要制定柴达木地区生态管理制度与生态保护行政法,保护本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
(二)坚持循环经济运行模式,加强综合资源转换,提高资源产出效率。柴达木地区要不断坚持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并要使此理念的执行落实到政府、企业、公众三个层面,坚持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循环经济运行模式,不断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物的排放。要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力度,加快资源的开发和转换。同时,要不断以推行和广泛应用技术创新成果来推动柴达木循环试验园区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升级,开拓新型工业化的道路。还要致力于发展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提高资源产出效率。
(三)提升融资能力,构筑服务体系,壮大产业集群。柴达木地区要充分发挥各类金融机构的融资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增强该地区资本实力,资金融合聚集,加强风险控制和贷款等方面制度、法规建设。构建各种信息咨询、技术咨询、招商引资、创新孵化、知识培训等各种服务交流体系。最终,促使该地区产业集群健康、快速壮大发展。
(四)依托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着力培育创新型集群。作为生态立省的欠发达地区,柴达木地区强化企业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该区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该区还要依托工业园区,积极推动该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成熟技术、工艺和设施,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企业“三废”利用,实现废物资源化,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技术改造,重点支持园区矿业、建材、化工等重点耗能行业的节能改造项目和矿渣、废渣综合利用项目,建立有利于园区循环经济生产的技术支撑体系,从根本上促进柴达木地区工业经济的循环发展。此外,柴达木地区还应鼓励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创办园区,吸引上下游企业人员配套,形成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着力在提升工业园区建设水平、土地集约利用、产业集聚配套上实现新突破,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
[1]胡青华.新时期促进我国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研究[J].矿业与地质,2013,10
[2]岳芳群.从产业集群到区域创新系统:基于产业组织视角的集群升级方向与路径[A].第十二届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7
[3]徐珊珊等.柴达木地区循环经济重点产业链安全性评价研究[J].价值工程,2013,2
[4]范硕,李俊江.西方创新集群研究最新进展评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