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马克思的观点看市政债背后的金融逻辑

2015-01-22邹睿胡鑫晨

关键词:马克思融资金融

邹睿 胡鑫晨

摘 要:今年5月末地方市政债进行试点,新的市政债相对于目前的“城投债”更强调地方政府责任,以及市政债所募集资金的用途是什么,怎么用。马克思认为金融不过是组织生产资料的手段,但社会主义是劳动支配资本,而资本主义是资本支配一切。完全的金融自由化只会扩大资本的逐利性,让区域发展差距更大,让中小企业融资更难,让社会投机氛围更浓厚。通过市政债募集资金,发挥政府力量,引导资金流向,才是社会主义金融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马克思;金融;融资

中图分类号:F8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12-0065-02

一、市政债试点的背景

财政部5月21日发布信息,上海、浙江、广东、深圳、江苏、山东、北京、青岛、宁夏、江西省将开展地方债券自发自还试点。财政部同时还下发了《2014年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办法》(下称《试点办法》),该办法从发布之日起实施。

说到市政债,不得不提目前中国地方政府普遍发行的“城投债”,这种城投债的发行是以地方政府控制下的城投企业为载体进行包装发行,通过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或交易所债券交易市场募集资金,投向棚户区改造、道路修建等项目中去。这种以企业为平台发行企业债而不是地方政府直接发行市政债,是由于《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不具备不发行地方债的权利。

这种政府实质性兜底的企业债虽然能让地方政府免于因负债过多的破产和信用危机,但存在的弊端要远远多于地方政府直接发行市政债:地方融资平台企业间接的由地方政府兜底,而由于并不是地方政府直接发债,即地方政府不会破产,所以地方政府的债务相当于中央政府的兜底。简而言之,城投企业享受到了国家信用支持。与此同时,地方融资平台下的地方隐形债务不好控制。与其让地方政府变相举债,倒不如直接允许其发市政债,从而能够做到规范、透明,风险也有可能得到控制。而且通过责任明确到地方领导,更有利于项目资金用途的规范。对于市政债的试点,社会上出现很多质疑的声音,对此,我觉得运用马克思关于信用制度和社会主义金融理论能够给出最好的答案。

二、马克思的金融逻辑

在马克思那里,金融不过是组织生产资料的手段,它既可以是剥夺劳动者的生产资料为资本家所独占的手段,也可以是把分散的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为劳动者所用的手段。这就是说,反对“资本主义”并不等于反对“资本”,无论是社会主义市场还是资本主义市场都需要资本,两种市场的区别仅在于资本所创作的财富和利润是流向资本家和特权阶级还是流向劳动者。虽然金融仅仅是组织生产资料的手段,但马克思同时也引用过托·约·登宁的话来反驳《评论家期刊》所说的“资本逃避动乱和纷争,他的本性是胆怯的”。马克思说:“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但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如果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资本具有强烈的逐利性。

既然资本具有强烈的逐利性,那么继续走金融自由化的道路必然是十分危险的。这种危险在我国当前的形式下已体现出来,比如现今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无非在做两件事:一是低吸揽储,高息借贷;二是资产证券化及金融衍生品。

目前中国的金融业现状很不乐观。首先是资金对实体经济不感兴趣,即使是投入到实体经济中,能到中小企业手中的更是九牛一毛。中国银行的信贷风控部门不是看你的企业目前有多优秀,更不是看你未来发展前景如何,而是看你有没有抵押物、有没有担保方。有大量抵押物的必然是钢铁、路桥、房地产等高投入资本密集型企业,而一些高新技术、人力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却一直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也许有人会说,银行是要保证它资本的安全,投入到中小企业本身风险很大。资金可以通过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流向中小企业。熟悉金融的都知道这些非银行金融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无非是私募股权融资和私募债券融资。对于私募股权融资,目前的金融环境下风险投资者投入中小企业是看其有没有上市的准备,或者是否拟上市,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并不关心,关心的只是能不能获得利润。从12年开始的中小企业私募债,目前发展的也并不好。中国实体经济融资难,特别是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目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其次是金融体系还不健全,民间借贷猖獗,无抵押信用贷款利率过高。民间借贷猖獗反映出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是企业融资难,大量企业向正规金融机构融不到钱,或者向金融企业融资的隐性成本过高(放款慢、额度少、要担保、需打点)。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目前的资本凌驾于劳动、产业发展之上,大量资金被吸纳到金融领,投入到实体经济的资金过少。最后是区域发展不协调。中西部地区资本收益率低,由于资本的逐利性,完全自由的金融机构自然不肯为中西部地区发展投资。如果金融继续自由化,那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不平衡性自然会越来越大。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完全自由的金融要不得,资本的逐利性一方面会让资本远离实体经济,另一方面也让实体经济人才加速流失,涌入最赚钱的金融行业。这就需要政府进行适度的引导,市政债就是一个不错的方向。市政债成功与否,最关键的不是市政能融到多少钱,而是钱怎么投,投到哪。以前地方的融资平台是用土地做担保,向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进行融资,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土地财政。由于地方融资平台所融到的钱全部用于市政基础建设中,市政建设的收益由于其长期性和公益性导致的收益较少,土地贬值的风险也必将会给地方政府带来债务风险。如果地方政府能够以合适的方式将融得的钱投向新型中小企业,将会给地方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从而推动地方经济向前发展。

三、用马克思金融理论指导市政债资金的运用

马克思的金融逻辑是什么?就是劳动支配资本,也就是说资本要投入到社会劳动中去。在这一点,日本或许是一个可供学习的榜样。1955年以来,日本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实际上只有一项任务,那就是必须为企业发展服务,为日本的通商、产业服务,金融必须与日本的产业紧紧绑在一起,决不能有超出产业投资发展之外的独立性。自民党一直是直接管金融的,这就是典型的党管金融。而政府只需将金融与财政加以分工,好好服务民生。或许日本这种金融发展模式更符合马克思关于金融的逻辑。

那么如何用马克思的金融理论指导市政债的资金的运用呢?当前的中央和地方政府显然认识到了政府引导的重要性,每年都有上万亿的产业发展资金专门用于扶持科技研发、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企业和现代农业发展。但问题是其实用“行政下拨”的运作方式,这不但造成了腐败的滋生,也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所以说加强国家对金融的引导,并不是说国家带头就行,还必须是真实有效的带动。

把市政债的融资“行政下拨”倒不如发挥政府的组织能力进行“资本投资”。即以地方产业资金为母基金,同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成立地方产业基金占大部门股份的投资公司,采用资本投资而不是行政下拨的方式支持那些效益好的新型战略型企业,发挥政府的功能,促进地方经济的腾飞。

今年6月,合肥市对产业扶持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这种调整旨在强调发挥政府“资本投资”功能,强调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具体投入方式上有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和天使投资基金两种。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围绕地方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支持初创期、成长期企业;天使基金重点支持科技含量高的种子期、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合肥政府这种做法很适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因为它相比“行政下拨”更具实际意义,同时也能通过投资基金的收益化解地方土地财政的债务危机。

这种地方政府通过发市政债,明确地方政府责任,地方政府进行“管资本”的方式。往宏观方面说,地方市政多了一种有效化解中国地方债务风险的手段,也为地方城镇化建设开通了宝贵的低成本融资渠道。而往微观层面说,市政债的合理运作,也有助于中国证券市场回归理性——重投资轻投机,更为重要的是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韩毓海.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亚当·斯密.国富论[M].北京:译林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孙国军)

猜你喜欢

马克思融资金融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融资
融资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7月重要融资事件
5月重要融资事件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