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五年茶制品领域国内发明专利摘要选集

2015-01-22靖翠翠谭蓉王静

中国茶叶加工 2015年4期
关键词:皂素专利号专利权人

靖翠翠,谭蓉,王静

(1.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16;2.浙江省茶资源跨界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 310016;3.浙江农林大学,浙江临安311300)

中国茶叶加工 2015(4):70-76

近五年茶制品领域国内发明专利摘要选集

靖翠翠1,2,3,谭蓉1,2,王静1,2

(1.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16;2.浙江省茶资源跨界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16;3.浙江农林大学,浙江临安311300)

中国茶叶加工2015(4):70-76

收稿日期:2015-07-27

作者简介:靖翠翠(1989-),女,山东烟台人,硕士,研究方向为茶资源利用与加工。

1 茶制品制备

1.1茶多酚制备

1.1.1一种用亚临界水同时提取茶多糖和茶多酚的方法

专利号:ZL 201210263633.2

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摘要:以茶粉为原料,并将茶粉放入提取斧中,通过处于一定条件的亚临界水对其动态提取,得到冷却的提取液同时通过大孔树脂柱层析进行动态吸附,提取和吸附结束后,分别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洗脱吸附柱,提取茶多酚和茶多糖。 以茶叶为原料,采用热水浸提、陶瓷膜过滤、RO膜浓缩、苯乙烯型中极性树脂分离、真空蒸发浓缩、干燥等工艺制备高酯型儿茶素茶多酚。 以茶粉为原料,采用水或酸水连续逆流萃取,将萃取液进行降温、过滤、树脂吸附、洗脱、高度醇解析、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喷雾干燥的生产工艺,制备茶多酚产品。 以水溶性茶多酚为原料,通过乙酸乙酯溶解,精馏,反应釜内与脂肪酰氯反应,经真空抽滤、水洗、浓缩、结晶、洗涤的加工方法,干燥后得粉状或油状产品即脂溶性茶多酚。 以茶多酚和还原型谷胱甘肽为微胶囊的芯材,以阿拉伯胶、糊精、玉米糖浆、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为微胶囊的壁材,采用芯材乳化液加入壁材溶液中高速搅拌均质后喷雾干燥的方法,制备茶多酚脂溶性微胶囊。 以绿茶为原料,通过提取、吸附、再吸附、浓缩、结晶、真空干燥等步骤,得到茶多酚含量为98%~99%,表型没食子儿茶素含量为75%~ 80%,表型儿茶素含量为10%~15%,咖啡因含量为0.01%~0.1%的低咖啡因的表型非酯型儿茶素混合物。 采用一定浓度的经酸化的乙醇水溶液作为流动相溶解茶多酚原料,微滤膜过滤后上 采用底物溶液制备、酶催化剂制备、发酵制备、酯相分离、浓缩转相、干燥的方法,制备茶黄素产品。 1.2.3一种茶黄素单体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 201110156318.5专利权人:安徽大学 以茶多酚为原料,通过含有漆酶的粗酶液与茶多酚乙酸乙酯溶液反应的方法,制备得到纯度达95%茶黄素单体TF-3-G。 以谷氨酸为原料,通过酸性条件进行催化反应,离心分离得谷氨酸-5-酯;将谷氨酸-5-酯与乙胺反应,分离得粗品;粗品经脱色、提纯,制得高纯度L-茶氨酸、D-茶氨酸。 以谷氨酰胺酶或谷氨酰转肽酶的转化液为原料,通过超滤膜过滤、聚酰胺纳滤膜过滤、反渗透膜浓缩提取、真空浓缩、结晶的方法,制备得到L-茶氨酸晶体。 以从茶树根际土壤筛选得到γ-谷氨基甲酰胺合成酶酶源菌株为原料,获得纯化的γ-谷氨基甲酰胺合成酶,采用酶促反应的方法,合成L-茶氨酸。 以L-焦谷氨酸和无水乙胺为主要原料,通过在密闭反应容器中L-焦谷氨酸和无水乙胺在助剂A和助剂B作用下进行反应,合成L-茶氨酸的方法。 以分离儿茶素后的溶液或儿茶素渣为原料,利用阳离子树脂和阴离子连续吸附洗脱、浓缩、醇沉、结晶等技术手段分离制备质量含量≥98%的天然茶氨酸。 以新鲜茶叶为原料,通过浸泡、离心、一次浓缩、三次吸附、两次浓缩、杀菌、喷雾干燥、除铁的方法,分别吸附滤液中的EGCG、咖啡因和茶氨酸,最终分离30%~45%的天然茶氨酸。 以粗老茶叶为原料,制备超低温冷冻干燥茶粉,通过有机溶剂回流提取、乙醇水溶液浸泡、过滤,滤饼干燥、茶粉加水、超声波提取、提取液离心的方法,制备茶多糖。 以黑茶为原料,通过将含水黑茶物料置于膨化罐进行变温压差膨化处理、滤网过滤得滤 以茶叶多糖或茶渣多糖为原料,通过从茶多糖中分离纯化获得均为1,4连接的聚半乳糖醛酸类果胶多糖的方法,制备聚半乳糖醛酸类均一果胶多糖。 以茶枯为原料,通过预处理、混合酶配制、酶处理、压榨、一次干燥、洗脱、沉淀、碱溶、离心、过柱I、过柱II、沉渣、溶解、二次干燥等步骤,提取茶枯中的茶多糖。 以茶籽仁为原料,通过对茶籽仁蒸炒粉碎、液化和糖化、调节pH后离心,上层得到脂肪和低聚糖,经膜分离、碱炼脱酸得到精炼茶油;下层水为皂苷和蛋白,调节pH后离心、经过超滤膜除杂浓缩得到精制的茶皂素。 以茶皂素粗品为原料,通过陶瓷膜-有机纳滤膜组合在分子级别上进行分离纯化,结合大孔树脂进一步纯化的方法,制备高纯度的茶皂素。 以茶皂素粗品为原料,通过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方法分离纯度达95%以上的茶皂素。 以茶粕为原料,水为浸泡液,通过五次逆式浸泡、过滤、浓缩、干燥的方法,制备高纯度茶皂素。 以茶皂素的粗提物水溶液或含茶皂素的混合液为发酵底物,在该发酵底物中接入含有荚膜醋酸杆菌、酵母菌的微生物复合菌种进行静置或动态培养,去除菌膜,发酵液过滤去除杂质,制备纯化后的茶皂素溶液。 以茶皂苷粗品为原料,通过碱性饱和正丁醇预处理、树脂处理,高效脱去茶皂苷粗品中呈色强的色素类物质的方法,制备纯度大于90%茶皂苷产品。 以茶叶籽为原料,将茶叶籽制成料液,通过水酶法、超滤膜超滤、喷雾干燥等方法,制备茶皂素粉。 以粗品茶皂素为原料,通过向粗品茶皂素溶液中加入复合脱色剂(由金属复氢化物与酸性亚硫酸盐按质量比)搅拌反应的方法,对茶皂素进行脱色处理。 利用茶鲜叶和绿茶为原料并结合特殊 以茶鲜叶为原料,采用液态控制发酵结合中温酶法助提工艺制备高品质速溶红茶。 以茶鲜叶及速溶绿茶为原料,通过将速溶绿茶水溶液均匀喷于茶鲜叶萎凋叶上,混匀;并揉捻、分筛,筛面叶复揉并解块后,与筛底叶发酵,再薄摊,干燥的方法,制备高茶黄素的红茶。 以干绿茶为主要原料,通过有氧搅拌发酵得到发酵高茶黄素红茶汁,通过离心分离、微滤膜过滤,按一定浓度比例进行配料、杀菌、罐装的方法制备高茶黄素红茶饮料。 以中低档茶、茶末为原料,通过对浸提液增加外源酶,调酸度,通氧发酵并浓缩干燥制备高茶黄素速溶红茶,其产品具有茶黄素总含量高、色泽深红、溶解性和流动性好等优点。 利用中低档茶鲜叶资源和水果,通过萎凋处理、水果与萎凋叶揉捻处理、发酵处理、浸提处理、离心分离处理、浓缩处理、调味处理等工艺步骤生产天然果味红茶浓缩汁。 将绿茶粉碎后,经过过筛、浸提、过滤、离心、浓缩、真空冷冻干燥,得冷溶茶粉。 解酒护肝普洱茶粉,由特定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并按原料制备、混合、干燥、检测包装等工艺进行制备。 γ-氨基丁酸茶粉加工过程包括茶树鲜叶前期处理、分阶段烘干杀青处理、除茎梗处理等步骤。 以左旋肉碱酒石酸盐、荷叶提取物、茶多酚、微晶纤维素、交联聚维酮、共聚维酮、二氧化硅、硬脂酸镁、薄膜包衣剂为原料,按照一定的重量份比例配制,制备左旋肉碱茶多酚片。 以茶多酚和北冬虫夏草为主要原料,通过与柠檬酸和维生素C混合调配、均质、过滤及灭菌处理的方法,制得含有茶多酚北冬虫夏草提取液的组合物。 以茶多酚提取粉、大豆磷脂、葡萄籽提取粉、蔗糖酯、竹叶提取粉、三聚甘油酯、亚麻籽挥发油、茴香挥发油、茶油、蜂蜜为原料,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方法,制备茶多酚保健茶油。 将茶多酚应用于抑制黄曲霉毒素产生 以多酚类化合物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接枝光敏双键,得到具有抗菌性能的光固化树脂。 以绿碎茶为原料,通过连续3次浸提、单宁酶处理、膜分离处理、调配、过滤、灭菌和灌装的方法,制备低苦涩味高儿茶素茶饮料。 以儿茶素总含量90%以上的脱除过咖啡因的茶叶提取物、茶叶、草石蚕及魔芋粉为原料,通过一定的重量百分比配制方法,制备速溶型富含天然茶叶儿茶素、茶氨酸及水苏糖固体饮品。 以茶多酚、β-葡聚糖、紫草根提取物、金缕梅提取物、海藻糖、为主要原料,添加其他一些成分,通过一定的重量百分比配制的方法,制备含茶多酚的水性凝胶。 以茶多酚、酚醛树脂为主要原料,通过原料单元、胶粘剂调制、干燥、施胶、陈放、组坯、预压、热压、冷却、齐边、砂光的方法,制备利用茶多酚改性酚醛树脂制造的人造板。 以茶黄素作为饲料添加剂,通过配有鱼粉,豆粕,花生粕,乌贼膏,啤酒酵母,虾壳粉,鱼油,豆油,氯化胆碱,大豆磷脂,磷酸二氢钙,维生素预混料,高筋面粉的饲料配制方法,制备以茶黄素作为添加剂的饲料。 以囊材、茶叶提取物为原料,通过乳化、干燥的方法,制备茶黄素肠溶微囊颗粒。 以L-茶氨酸为主要添加剂,经过对L-茶氨酸和稳定剂及调味剂的合理搭配及工艺条件组合的方法,制备添加L-茶氨酸的酸奶。 以木糖醇、山梨糖醇、茶氨酸、柠檬酸、茶多酚、抹茶、薄荷、食用香精、食用色素、调味剂为原料,通过配料冷却,加辅料调和,浇注成型,出模的方法,制备无糖茶氨酸含片。 以茶多糖为主要原料,通过一定的茶叶多糖含片配比及相应的加工工艺制得茶多糖含片。2.5茶皂素应用 以天然茶皂素为主要原料,通过一定重量百分比添加茶皂素粉剂、柠檬酸钾、工业硫酸锌、钼酸铵的方法,制备植物叶面肥。 以茶皂素为主要功能成分,通过一定的质量百分比添加相应的成分配制,开发满足油茶生长所需营养成分的多功能专用肥。 以茶皂素为主要原料,通过茶皂素与N, N-二甲基-1,3-丙二胺反应,再经过季铵化反应和产品提纯的方法,开发阳离子表面活性剂TSQA。 以茶皂素、烷基糖苷、腐植酸类物质和有机磷除草剂为原料,按照一定的重量比,开发有机磷除草剂。 以茶皂素、烷基糖苷、腐植酸类物质和沙蚕毒素类杀虫剂为原料,通过一定的茶皂素、烷基糖苷、腐植酸类物质和沙蚕毒素类杀虫剂重量配比方法,开发能降低沙蚕毒素类农药抗性的杀虫组合物。 以茶皂素为主要原料,按重量配以烷基糖苷和海藻酸钠,制备含茶皂素的杀虫组合物。 以茶皂素、丁二酸酐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大孔树脂吸附、解析反应的方法,制备茶皂素丁二酸酯表面活性剂。 以纯度为70%以上茶皂素及铜离子为主要原料,通过在搅拌的条件下一定比例的茶皂素与铜离子反应,后喷雾干燥的方法,制备茶皂素/铜复合抗菌剂。 以茶皂素为主要有效成分,相应的添加组分,通过一定的重量百分含量比配制的方法,制备含茶皂素的洁面膏。 以茶皂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主要原料,及其他添加助剂,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配制,制得含有茶皂素的洗衣液。 以纯度为90%~99.98%的茶皂素为原料,添加茶树油、助剂和水制备含茶皂素洗发液。 以精制茶皂素为主要原料,通过将精制茶皂素完全溶解于45~50℃的蒸馏水中,依次加入芦荟精华液、绿茶精华液、海藻提取物和甘油、植物香精油、抑菌剂、增稠剂和NaCl,搅拌均匀,静置得到茶皂素洗发液。 以茶皂素、茶多酚和天然香料为原料,制备配有内填充固态洗涤剂的洗涤包和带有开口的袋形洗碗布的餐具洗涤用品。 以茶皂素为主要原料,通过将茶皂素缓慢加入加热后的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加入相应的添加剂,胶体磨循环3~4次的方法,即得茶皂素洗碗液。 一种包括稳态化茶粉和糖的茶糖,稳态化茶粉由茶粉和茶叶籽油组成。根据工艺不同可做成硬糖、硬质夹心糖、乳脂糖、充气糖果、凝胶软糖、抛光糖、压片糖、功能性糖果等不同类型的风味糖果。 将脱咖啡因绿茶、桂花与甘草按其重量比混合均匀后分装,即得脱咖啡因花草袋泡绿茶。 一种茶味花生牛轧糖及制备方法,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白砂糖、淀粉、花生仁、奶粉、奶油、香兰素、蛋白发泡粉、茶粉、纯净水等。 将牛奶与还原糖混合,接种干酪乳杆菌发酵,得到酸奶基料;按照饮料组成适当配比,加入速溶茶粉等,搅拌溶解,杀菌,与酸奶基料混合,调酸,均质,无菌灌装,得到具有良好品质的添加茶粉的褐色活性乳酸菌饮料。

1.1.2高酯型儿茶素茶多酚的绿色制备方法

专利号:ZL 201110134785.8

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1.1.3高含量茶多酚的工业化生产方法

专利号:ZL 201210193934.2

专利权人: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1.4由水溶性茶多酚制备脂溶性茶多酚的方法

专利号:ZL 201210362040.1

专利权人:杭州普丽美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1.5一种茶多酚脂溶性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号:ZL 201310172301.8

专利权人:杭州普丽美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1.6一种低咖啡因的表型非酯型儿茶素混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号:ZL 201310161119.2

专利权人:上海诺德生物实业有限公司

1.1.7一种中压高聚物反相色谱分离纯化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方法

专利号:ZL 201210516362.7

专利权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

CCTRI-1单分散高聚物反相色谱柱,流动相洗脱,洗脱后的馏分分段收集,纳滤膜浓缩至一定浓度,浓缩物置真空冷冻干燥机干燥可得高纯度儿茶素单体EGCG产品。

1.2茶黄素制备

1.2.1一种茶黄素产品的提制工艺

专利号:ZL 201110161809.9

专利权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

1.2.2固定化多酚氧化酶动态连续氧化制备茶黄素的方法

专利号:ZL 201110103086.7

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1.3茶氨酸制备

1.3.1合成茶氨酸的方法

专利号:ZL 201110225339.8

专利权人:四川同晟氨基酸有限公司

1.3.2利用集成膜技术从谷氨酰胺酶或谷氨酰转肽酶转化液中分离、浓缩L-茶氨酸的方法

专利号:ZL 201110343321.8

专利权人:江苏阿格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3一种微生物产γ-谷氨基甲酰胺合成酶催化合成L-茶氨酸的方法

专利号:ZL 201210235889.2

专利权人:湖南农业大学

1.3.4用L-焦谷氨酸和无水乙胺合成L-茶氨酸的方法

专利号:ZL 201310485626.1

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1.3.5一种分离天然茶氨酸的方法

专利号:ZL 201310042976.0

专利权人: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3.6一种从新鲜茶叶中提取茶氨酸的方法

专利号:ZL 201410067160.8

专利权人:成都华高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1.4茶多糖制备

1.4.1一种茶多糖的提取方法

专利号:ZL 201110316769.0

专利权人:中国计量学院

1.4.2以黑茶为原料综合提制茶褐素和茶多糖的方法

专利号:ZL 201210343809.5

专利权人:陈小强

液,再经微滤膜过滤、超滤膜过滤,获得超滤截留液和超滤滤液。超滤截留液脱色及其他处理得黑茶多糖;超滤滤液经反渗透膜浓缩等处理得到茶褐素。

1.4.3一种从茶多糖中获取均一果胶多糖的方法及获得的均一果胶多糖

专利号:ZL 201210172141.2

专利权人:上海中医药大学

1.4.4一种由茶枯中提取茶多糖的方法

专利号:ZL 201310003492.5

专利权人:湖南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

1.5茶皂素制备

1.5.1一种利用生物法提取茶籽油和茶皂素的方法

专利号:ZL 201110070385.5

专利权人:武汉普赛特膜技术循环利用有限公司

1.5.2一种高纯度茶皂素的制备方法

专利号:ZL 201110257552.7

专利权人:安徽农业大学

1.5.3高速逆流色谱纯化茶皂素的方法

专利号:ZL 201110026766.3

专利权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1.5.4高纯度茶皂素的提取方法

专利号:ZL 201110308822.2

专利权人:广西三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5.5一种微生物发酵纯化茶皂素的方法

专利号:ZL 201310723924.X

专利权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

1.5.6一种高纯度茶皂苷的制备方法

专利号:ZL 200910157171.4

专利权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

1.5.7从茶叶籽中提取茶叶籽油、茶皂素和蛋白粉的工艺

专利号:ZL 201310671238.2

专利权人:常州展华机器人有限公司

1.5.8一种粗品茶皂素的脱色方法

专利号:ZL 201110207444.9

专利权人:安徽农业大学

1.6速溶茶制备

1.6.1一种富含茶黄素的速溶红茶粉的制备方法

专利号:ZL 201110288861.0

专利权人:大闽食品(漳州)有限公司

的氧化工艺、闪蒸浓缩(CT)及除菌膜等集成技术,制备含茶黄素的速溶红茶粉。

1.6.2一种高品质速溶红茶的制备工艺

专利号:ZL 201310383143.0

专利权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

1.6.3一种高茶黄素红茶制作的方法

专利号:ZL 201110222334.X

专利权人:湖南农业大学

1.6.4一种高茶黄素红茶饮料的加工方法

专利号:ZL 201210054105.6

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1.6.5高茶黄素速溶红茶的外源酶法生产工艺

专利号:ZL 201210157076.6

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1.7茶浓缩汁的制备

1.7.1一种果味红茶浓缩汁的加工方法

专利号:ZL 201310420717.7

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1.8茶粉的制备

1.8.1制备冷溶绿茶粉的方法及产品

专利号:ZL 201310381194.X

专利权人:西南大学

1.8.2一种解酒护肝普洱茶粉及其制备工艺

专利号:ZL 201310219247.8

专利权人:楊光雲

1.8.3一种γ-氨基丁酸茶粉加工方法

专利号:ZL 201110007686.3

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2 茶制品应用

2.1茶多酚的应用

2.1.1左旋肉碱茶多酚片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号:ZL 201310182569.X

专利权人:汤臣倍健股份有限公司

2.1.2含有茶多酚和北冬虫夏草提取液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号:ZL 201210336030.0

专利权人:深圳市研成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2.1.3一种茶多酚保健茶油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号:ZL 201310335176.8

专利权人:管天球

2.1.4茶多酚在黄曲霉毒素生物防控中的应用

专利号:ZL 201210019164.X

专利权人:华南农业大学

菌的生长及其生物合成,且茶多酚对黄曲霉毒素产生菌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具有浓度依赖关系。

2.1.5一种多酚类光固化抗菌涂料

专利号:ZL 201210334450.5

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2.1.6一种低苦涩味高儿茶素茶饮料的加工方法

专利号:ZL 201110209424.5

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2.1.7速溶型天然茶叶儿茶素、茶氨酸及水苏糖固体饮品

专利号:ZL 201010170799.0

专利权人:遵义陆圣康源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2.1.8一种用于晒后修复的含茶多酚的水性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号:ZL 201210334536.8

专利权人:杭州小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1.9一种茶多酚改性酚醛树脂人造板的制备方法

专利号:ZL 201310272274.1

专利权人:福建农林大学

2.2茶黄素的应用

2.2.1茶黄素作为饲料添加剂的用途及相应饲料

专利号:ZL 201110440428.4

专利权人: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市新科农饲料科技有限公司

2.2.2茶黄素肠溶微囊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得的产品和应用

专利号:ZL 201310196416.0

专利权人:上海科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2.3茶氨酸应用

2.3.1一种添加L-茶氨酸的酸奶

专利号:ZL 201010540866.3

专利权人: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3.2一种无糖茶氨酸含片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号:ZL 201010540265.2

专利权人:杭州大茗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4茶多糖应用

2.4.1一种茶多糖含片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号:ZL 201310669544.2

专利权人:华中农业大学

2.5.1一种由天然茶皂素制备的植物叶面肥

专利号:ZL 201210543666.2

专利权人:浙江久晟茶业发展有限公司

2.5.2一种含茶皂素的油茶多功能专用肥

专利号:ZL 201110435388.4

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2.5.3一种由茶皂素改性制备阳离子表面活性剂TSQA的方法

专利号:ZL 201210107960.9

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2.5.4一种含茶皂素、烷基糖苷和黄腐酸的有机磷除草剂

专利号:ZL 201210054682.5

专利权人:叶长东

2.5.5一种含茶皂素、烷基糖苷和黄腐酸的沙蚕毒素类杀虫剂

专利号:ZL 201210054665.1

专利权人:叶长东

2.5.6一种含茶皂素的杀虫组合物

专利号:ZL 201210054685.9

专利权人:叶长东

2.5.7茶皂素丁二酸酯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及产品

专利号:ZL 201210225945.4

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2.5.8一种茶皂素铜复合抗菌剂的制备方法

专利号:ZL 201210031116.2

专利权人:福建师范大学

2.5.9一种含茶皂素的洁面膏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号:ZL 201210334529.8

专利权人:杭州小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5.10一种含有茶皂素的洗衣液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号:ZL 201210106778.1

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2.5.11一种含茶皂素洗发液

专利号:ZL 201210297044.6

专利权人:伊国群

2.5.12茶皂素洗发液及其生产方法

专利号:ZL 201410264849.X

专利权人:湖南农业大学

2.5.13餐具洗涤用品

专利号:ZL 201220564479.8

专利权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

2.5.14茶皂素洗碗液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号:ZL 201410264912.X

专利权人:湖南农业大学

2.6茶粉的应用

2.6.1一种茶糖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号:ZL 201210387978.9

专利权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

2.6.2一种脱咖啡因花草袋泡绿茶配方及其制备工艺

专利号:ZL 201310510284.4

专利权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

2.6.3茶味花生牛轧糖及制备方法

专利号:ZL 201110118743.5

专利权人:杭州英仕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6.4一种添加茶粉的褐色活性乳酸菌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号:ZL 201110443892.9

专利权人: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皂素专利号专利权人
食品检验检测质量控制与细节问题分析
我校李自林教授团队获授2项国家发明专利权
茶皂素
山茶油中茶皂素的分离及其性能分析
辉瑞在美提起反垄断诉讼
新能源电动汽车专利信息分析研究
天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茶皂素性能的研究
浅谈专利授权使用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
日间抗老防护的终极护颜品
世界百强企业h指数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