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5-01-22杨光琴张永港郭兆建康宁
杨光琴,张永港,郭兆建,康宁
(德宏州甘蔗科学研究所,云南陇川678707)
德宏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杨光琴,张永港*,郭兆建,康宁
(德宏州甘蔗科学研究所,云南陇川678707)
阐述德宏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分析甘蔗生产机械化存在问题,提出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的建议。
甘蔗生产;机械化;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蔗糖产业是德宏州传统的经济支柱产业,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目前德宏甘蔗种植面积在6万hm2左右,是云南省第二大植蔗州,单产及产糖率居全省第一位,是国家发展甘蔗的优势区域和云南省重要的蔗糖生产基地[1]。但是,德宏甘蔗生产机械化程度低,特别是种植和收获两个生产环节,劳动强度大,仍处于手工作业阶段,劳动力短缺,工价高,劳动效率低,人工成本激增,造成甘蔗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导致种蔗比较效益低,蔗农种蔗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蔗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甘蔗生产机械化程度低已成为制约和阻碍甘蔗产业发展的瓶颈,是当前急需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甘蔗全程机械化是甘蔗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是解决劳动力短缺、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的根本途径,也是当前提升甘蔗生产水平最迫切、最主要且最有效的措施。本文针对德宏蔗区当前甘蔗生产机械化应用情况、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及建议,为德宏蔗区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提供参考。
1 德宏蔗区甘蔗生产机械化应用现状
甘蔗机械化生产包括耕整地、开沟、种植、中耕施肥培土、植保、灌溉、收获、装载运输、宿根破垄松蔸、蔗叶粉碎还田等[2-3]生产环节。目前,巴西、澳大利亚、美国等世界主要蔗糖生产大国基本实现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而我国甘蔗机械化生产正处于起步阶段,甘蔗耕整地机械装备及技术已成熟,应用普及程度最高,但机械化种植、收获技术严重滞后,仍处于试验示范阶段[3-5]。
德宏蔗区机耕、机耙、机开沟已普遍推广使用,且技术水平得到不断提升;机械种植技术基本成熟,2012—2104年,德宏蔗区引进贵州金山碧水和江苏南通富来威生产的2CZX-2型甘蔗种植机在蔗区示范种植,累计示范面积735hm2;小型机械中耕培土机械化得到普及,近年来年应用面积均在1.33万hm2以上,小型培土机的推广应用,改变了德宏蔗区甘蔗中耕培土从传统的苗期小培土、拔节初期大培土两次培土向分蘖末期一次性培土的中耕管理模式,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提高了培土质量,加快了中耕管理进度;甘蔗机械化收获仍处于试验示范阶段,2012—2014年,先后引进科利亚4GZ-91、4GZ-56型、约翰迪尔CH330甘蔗联合收割机在蔗区示范收获,累计示范收获面积76hm2,收获甘蔗6278t;宿根蔗松蔸平茬机已在蔗区示范推广,机型以陇川李家农机生产的手扶式松蔸平茬机及云南英茂糖业公司监制、昆明融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铲蔸机为主;蔗叶粉碎还田技术主要在陇川糖厂蔗区示范推广应用,2012年陇川糖厂引进江苏银华春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1GYF-150型蔗叶粉碎机17台进行蔗叶粉碎还田示范,主要用于翻种地块的土壤培肥,年应用面积在134 hm2以上。
2 德宏蔗区甘蔗生产机械化存在问题
2.1 耕整地
德宏蔗区甘蔗耕整地机械化得到了普及。甘蔗耕整地及开沟机械技术已成熟,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但是大型机械引进应用极为缓慢,耕整地没有达到甘蔗高产农艺深耕深松技术要求[6]。
2.2 种植
德宏蔗区目前引进的甘蔗种植机械主要是2CZX-2型种植机,该机型一次性能完成开沟、切种、施肥、覆土、盖膜等环节联合作业,由于盖膜质量差及部分蔗区蔗农种蔗有灌出苗水习惯,盖膜环节基本不用。该机型需1名机手、4名放种工、2名辅助工共7人作业,作业效率1.33~2 hm2/d,种植深度在20~25cm、覆土厚度3~5 cm,种植成本3300元/hm2,较人工种植降低1500元/hm2。通过几年的机械改进和配套技术试验研究,解决了机械种植出苗差的技术难题,甘蔗机械种植技术基本成熟,在蔗区得到蔗农和企业的认可。但由于蔗农传统的种植行距习惯及与小型中耕培土机相适应,目前的机种行距仍以1.05~1.1m为主,与大型收获机所需1.2~1.4 m行距还不相匹配。
2.3 中耕培土及施肥
德宏蔗区甘蔗中耕培土机械化得到广泛应用,主要以小型手扶式培土机为主,工效0.67~1.33 hm2/d,仅适用于1.0~1.1m的行距,与大功率联合收获作业无法匹配,一次性完成除草、培土环节,但施肥施药仍需手工完成。但因不具备潜耕深松功能,长期使用易造成犁底层以下土壤板结,耕层变浅[6]。
2.4 收获
德宏蔗区甘蔗机械化收获仍处于试验摸索阶段。目前引进示范的机型主要是科利亚4GZ-91、4GZ-56型、约翰迪尔CH330甘蔗联合收割机,这几款机型均能适应德宏蔗区土壤条件和甘蔗生产条件。从几年的跟踪调查结果看,切段式科利亚4GZ-56、4GZ-91履带式甘蔗联合收割机能一次性完成甘蔗的收砍、碎叶工作,灵活性强,但作业效率不高、茎段破损率偏高,同时需配吊车装蔗;约翰迪尔CH330甘蔗收割机能一次性完成甘蔗收获、碎叶、装车工作,作业效率高,机械性能良好,茎段破损率低,但灵活性差,对蔗田碾压程度大,目前主要用于翻种蔗田的示范收获。
2.5 影响甘蔗生产机械化作业因素
2.5.1 蔗区基础条件差,甘蔗生产规模小德宏蔗区虽然水田甘蔗面积在3.33万hm2以上,部分蔗区甘蔗种植集中度也高,但是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局限,使连片土地分成小块土地,连片不能连耕,单家独户种植的经营模式,很难做到品种、植期、行距的统一种植规格,不利于机械作业,加之蔗田田块小、不规则、行距窄、行长短、土地不平整、电杆、机耕路、排灌沟渠设置与机械种植、收获要求差距大,增加了机械作业难度和生产成本,严重影响机械化作业的效率发挥,制约了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和推进。
2.5.2 农机农艺不配套德宏蔗区传统的甘蔗种植行距0.9~1.1m,不适应大型的收获机械作业1.2~1.4m行距要求。行距的不匹配,增加了机械的作业难度,导致机械功效下降,同时加重机械对蔗蔸的碾压程度,造成下季蔗出苗差、单产低,严重影响了甘蔗收获机械的推广应用。其次是蔗区种植的一些甘蔗品种种性与甘蔗机械化生产对品种的农艺要求不相适应,导致机种切种损失率、机收破头率偏高及蔗糖分转化快等问题。
3 德宏蔗区适宜发展甘蔗全程机械化的情况
据李如丹等[7]2011年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德宏蔗区坡度≤2°甘蔗耕地面积为10001hm2,是云南省面积较大的地州,占全州植蔗面积的18.7%,适宜大型机械作业;坡度2°~6°甘蔗耕地面积为10666 hm2,占全州植蔗面积的20%,适宜中型机械作业;坡度6°~15°甘蔗耕地面积为13866 hm2,占全州植蔗面积的26%,适宜小型机械作业;适宜机械化作业的潜力发展面积坡度2°~6°的4933 hm2,坡度6°~15°的9267 hm2。陇川县、盈江县蔗区坡度0°~6°甘蔗耕地面积超过5000 hm2,并且甘蔗连片种植集中程度高,适宜发展大型农业机械,是建设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县的首选蔗区。
4 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建议与对策
4.1 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在甘蔗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蔗糖产业是德宏州的传统支柱产业,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种蔗效益下降,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甘蔗种植机、收割机的应用将有效解决劳动力不足和工价攀升的问题。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是甘蔗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甘蔗产业节本增效的有效途径。各级各部门、企业,应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强力推进甘蔗机械化进程(从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综合效益来综合评价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模式)。
4.2 加快土地流转承包、转换经营模式、实现规模化种植
甘蔗产业的提质增效出路在于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实现在于甘蔗生产连片规模化经营[2-3,8-10]。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单家独户的生产模式已不适应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只有加快引导土地流转,使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使小块变大块,让种植大户、专业户经营,或成立甘蔗专业合作社(对专业合作社要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实现甘蔗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种植,同时在土地集中后,按照甘蔗机械化生产要求进行平整土地、规划排灌沟渠、机耕路,使蔗地规模连片、大面积集中种植,统一品种、植期、管理及收获等,利于机械化高效作业。
4.3 机械组装配置
甘蔗科技和农机部门要密切关注国内外甘蔗机械化发展动态,配合企业积极引进甘蔗生产机械,并对引进的甘蔗机械进行跟踪筛选,组装配置成熟的机械进行示范推广。对不成熟的机械,向农机研发部门提出机械的改进建议。
4.4 建立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
整合中低产田改造、平田改土项目以及国家十三五糖料核心基地县建设等项目资源,加大财政支持,加大引导土地流转,加强蔗田土地平整力度,逐步在各县市蔗区建立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从蔗田规划、甘蔗种植、管理、收获、植保等环节设计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建立“政府、企业、科研、蔗农”四位一体的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基地,加速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模式的应用推广。
可以选择甘蔗种植集中度高的陇川县(特别是陇川农场)、盈江县进行土地流转、连片经营,建立万亩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基地,从品种选择、种植规格、耕整地、开沟、种植、施肥管理、除草培土、收获全程配套设计,建立无障碍甘蔗机械化示范基地。通过试验示范,在全州各县市逐级铺开。
4.5 加强甘蔗机械化配套农艺技术的研究、示范、推广
加强甘蔗机械化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研究,对成熟机械量身定做配套农艺技术。
4.5.1 选育推广适宜全程机械化生产的甘蔗品种适应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宽行距种植的甘蔗品种除常规的高产、高糖、抗逆性强外,应选蔗茎大小适中、齐苗均匀、生长直立、分蘖力强、分蘖成茎率高、前期生长慢、易脱叶、抗倒伏、纤维分适中、耐碾压、宿根性强、蔗糖分耐转化能力强的甘蔗品种[2,6]。通过几年的试验观察,目前德宏蔗区推广的柳城05-136、粤糖93-159等品种比较适宜机械化生产。
4.5.2 推广适应甘蔗机收的种植规格模式在蔗区加强适宜大中型收获机1.2~1.4m甘蔗宽行距种植技术示范及相应高产配套技术措施研究,消除蔗农对宽行距甘蔗单产低的顾虑,改变传统窄行距种植模式。韦日辉等[11]研究表明,甘蔗行距在1.2、1.3m的种植规格适宜机械化作业,并且产量、蔗糖分均高于窄行距种植。晏祥玉等[12]研究表明,宽行距种植较窄行距种植的有利于蔗糖分积累,1.3m行距与1.1cm行距比较,新植蔗糖分增加0.39个百分点,宿根增加0.66个百分点,新植宿根蔗茎产量相当。
4.5.3 适当加大单位面积的下种量陈建国等[4]研究结果表明,宽行距种植的甘蔗在株高、茎径、单茎重及甘蔗品质方面都明显优于窄行距种植,下芽量不足是导致宽行距种植减产的直接原因,因此,宽行距机种甘蔗要获得高产,必须增加甘蔗种植单位面积的下芽量,下种量不低于12万~15万芽/hm2,结合宽行距配套的农艺技术,从而保证甘蔗高产。
4.6 培育甘蔗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促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
积极争取国家、省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基地建设项目和国家对农业机械、机具的补贴项目,培育一批甘蔗生产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成立甘蔗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队,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甘蔗生产机械化服务组织模式可以企业加农户为主,或企业成立农机服务组织对蔗农提供有偿服务。同时政府、企业要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为甘蔗生产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和技术支持。通过甘蔗农机专业合作社,加强农机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使机手对机械操作技术熟练,提高业务技能,高效为甘蔗产业服务。加强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的宣传力度,及时召开现场观摩会,使蔗农进一步了解甘蔗机械生产技术的优势及高效作业的效果,接受机械作业技术要求,促进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的应用推广。
参与文献:
[1]杨光琴,张永港.德宏甘蔗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糖料,2014(2):74-76.
[2]梁阗,方锋学,王维赞,罗亚伟,唐红琴.广西甘蔗机械化生产现状及对策探讨[J].中国糖料,2011(1):71-74.
[3]徐雪.大力推动糖料生产“四化”同步发展[J].中国糖料,2012(4):70-72.
[4]陈建国,郭家文,张跃彬,等.不同行距机种对宿根蔗产质量及收益的影响[J].中国糖料,2014(2):44-45.
[5]陈建国,张跃彬,杨洪昌,等.2CZX-2型甘蔗种植机在云南蔗区应用情况及经济效益分析[J].甘蔗糖业,2015(1):57-60.
[6]张华,林兆里,罗俊,杨颖颖,袁照年.我国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农艺技术分析[J].中国糖料,2012(4):73-75.
[7]李如丹,张跃彬,杨丹彤,等.云南蔗区多样性地形发展甘蔗全程机械化潜力研究[J].中国农机化,2012(4):71-74.
[8]曾志强,袁成宇,区颖刚,等.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2(19):196-199.
[9]黄汉东.来宾市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对策[J].广西农业机械化,2007(6):24-26.
[10]赵理奔.推进江州区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创新发展的对策[J].广西农业机械化,2013(6):15-18.
[11]韦日辉,余锦伟,韦坚,等.适宜机械化作业的甘蔗种植规格试验报告[J].广西蔗糖,2009(4):6-8.
[12]晏祥玉,郭兆建,康宁,等.甘蔗机械化收获条件下1.3m行距试验表现[J].中国糖料,2014(2):21-22.
S566.1
B
1007-2624(2015)06-0074-03
10.13570/j.cnki.scc.2015.06.026
2015-08-25
国家现代农业甘蔗产业技术体系建设(CARS-20-6-15)、云南省甘蔗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德宏州扶持培养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创新人才、德宏州科技人员创业扶持专项资金资助。
杨光琴(1975-),女,云南省芒市人,高级农艺师,硕士,国家、云南省甘蔗产业技术体系德宏综合试验站核心团队成员,主要从事甘蔗科研试验示范与推广。E-mail:ygq02@163.com。
张永港(1967-),男,云南省芒市人,农艺师,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德宏综合试验站站长,主要从事甘蔗科研试验示范与推广。E-mail:zyg31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