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比洛芬酯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效果观察
2015-01-22章杰沈华芬朱林诸熵熵
章杰,沈华芬,朱林,诸熵熵
(余姚市第四人民医院,浙江 余姚315470)
氟比洛芬酯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效果观察
章杰,沈华芬,朱林,诸熵熵
(余姚市第四人民医院,浙江 余姚315470)
目的对氟比洛芬酯在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及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观察,寻找安全有效的麻醉及镇痛方法。方法20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50例患者。观察记录各组丙泊酚用量和使用次数、患者苏醒时间、视觉模拟(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氟比洛芬酯组在镇痛效果、苏醒时间方面与生理盐水组、枸橼酸芬太尼组、盐酸瑞芬太尼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患者满意度方面,与生理盐水组、盐酸瑞芬太尼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用量与盐酸瑞芬太尼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中镇痛作用显著,可减少丙泊酚用量,缩短患者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少,与丙泊酚合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案。
氟比洛芬酯;丙泊酚;枸橼酸芬太尼;盐酸瑞芬太尼;无痛人工流产术
无痛人工流产术选用氟比洛芬酯进行镇痛,与其它常用镇痛药物进行比较,观察其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效果,以期获得更安全、有效的麻醉镇痛方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自愿于本院实施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200例,年龄18~40岁,平均(26.68±5.86)岁,体质量45~70kg,平均(54.37±6.99)kg,ASAⅠ~Ⅱ级,孕期36~70天。排除标准: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消化性溃疡及严重血液性疾病,对氟比洛芬酯过敏史并在近期接受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枸橼酸芬太尼组、盐酸瑞芬太尼组和氟比洛芬酯组,每组50例,各组患者年龄、体质量和孕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基本情况比较()
组别 n 年龄(岁) 体质量(kg) 孕期(d)生理盐水组 50 25.44±4.94 54.69±8.73 53.11±9.01枸橼酸芬太尼组 50 28.22±6.39 52.88±8.26 52.84±9.20盐酸瑞芬太尼组 50 25.85±6.10 56.83±6.63 57.53±10.46氟比洛芬酯组 50 27.22±6.01 53.67±5.89 52.14±6.04 F值 0.405 0.453 0.549 P值 0.802 0.764 0.689
1.2方法
1.2.1使用药品 氟比洛芬酯 (国药准字:H20041508,批号5162F);枸橼酸芬太尼(国药准字H42022076,批号:1140703);盐酸瑞芬太尼(国药准字:H20030197,批号:010701);丙泊酚(国药准字:H20010318,批号:1212193)。
1.2.2术前准备 所有患者签署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知情同意书和麻醉知情同意书;根据术前常规,所有患者均于术前6小时禁食禁饮,并确保无术前用药;术前排空膀胱,进入手术室后,开放上肢静脉通道,输注生理盐水,常规检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面罩吸氧2~3L/min;术中患者均取截石位;术前备好麻黄碱、阿托品等常用的急救药品。
1.2.3麻醉方法 开放静脉后,生理盐水组先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枸橼酸芬太尼组先静脉注射枸橼酸芬太尼1μg/kg;盐酸瑞芬太尼组先静脉注射盐酸瑞芬太尼1μg/kg;氟比洛芬酯组先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g。10分钟后各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直至睫毛反应消失时开始手术,术中若出现体动追加丙泊酚1 mg/kg至体动消失。手术时当患者BP低于基础值20%,且1~2分钟不能自行恢复,可静脉注射麻黄碱10mg;HR<60次/min时,静脉注射阿
托品0.3mg;SpO2<90%或呼吸暂停时面罩加压辅助呼吸;若患者出现舌根后坠现象,托住患者下颌,防止呼吸道阻塞。所有医师均有中级职称并经统一培训。
1.3观察指标
1.3.1常规监测指标 全程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给药前(S1)、睫毛反应消失时(S2)、手术后5分钟(S3)、手术结束时(S4)和手术后30分钟(S5)各时间段上述指标。
1.3.2麻醉效果 麻醉效果等级分为优、良、差3级[1]。优:术中无下腹部疼痛及其他不适感,无肢体活动,安静并配合手术;良:有轻度下腹部痛感,有肢体活动但可控制,仍能配合手术;差:下腹部疼痛严重,肢体活动明显,难以继续配合手术,影响手术进行。记录手术过程丙泊酚使用次数、剂量以及手术时间和术后苏醒时间。
1.3.3镇痛效果 手术后镇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其中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9分为重度疼痛、10分为难以忍受的强烈疼痛[2]。手术后调查患者对手术及镇痛效果的满意度并记录。
1.3.4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的观察 观察丙泊酚注射痛、舌根后坠、恶心、呕吐、术后宫缩痛、头晕、脸色苍白、出冷汗、胸闷等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所有计量资料均用()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差异性采用LSD-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常规检测指标比较 各组患者手术过程SBP、DBP、HR和SpO2值见表2,给药前各检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的SBP值在S1~S2时点均下降,S2~S5时点先上升后恢复至正常,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的DBP值在S1~S3时点均下降,S3~S5时点先上升后恢复至正常,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氟比洛芬酯组在S2和S3时点的DB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各组的HR值在S2~S3时点有所上升,S3~S5有所下降,氟比洛芬酯组在S3、S4、S5时点的HR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各组的SpO2值在S1~S3时点均下降,氟比洛芬酯组在S2和S3时点的SpO2值均下降较少,与生理盐水组、枸橼酸芬太尼组和盐酸瑞芬太尼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四组常规检测指标比较()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5;与枸橼酸芬太尼组比较#P<0.05;与盐酸瑞芬太尼组比较△P<0.05
检测指标 组别 给药前(S1) 睫毛反应消失时(S2) 手术后5分钟(S3) 手术结束时(S4) 手术后30分钟(S5)SBP(mmHg) 生理盐水组 122.7±8.5 114.8±7.9 115.0±9.9 119.0±8.8 121.5±8.5枸橼酸芬太尼组 123.8±9.3 116.2±9.5 117.2±9.5 120.3±8.3 123.9±8.0盐酸瑞芬太尼组 122.9±8.6 116.3±9.6 116.9±9.8 119.5±8.5 122.6±9.1氟比洛芬酯组 123.3±11.2 118.4±9.6 118.9±8.6 120.7±10.0 123.7±8.4 DBP(mmHg) 生理盐水组 88.7±8.5 72.8±7.9 71.0±9.9 82.6±8.8 89.5±8.5枸橼酸芬太尼组 89.8±9.3 75.2±9.5 74.2±9.5 83.3±8.3 87.9±8.0盐酸瑞芬太尼组 87.9±8.6 75.3±9.6 73.9±9.8 82.9±8.5 87.6±9.1氟比洛芬酯组 87.3±11.2 76.4±9.6*75.4±8.6*85.4±10.0 87.7±8.4 HR(次/min) 生理盐水组 77.4±14.7 75.9±14.2 93.9±15.9 89.4±13.9 86.3±10.9枸橼酸芬太尼组 75.4±12.6 75.0±11.5 79.0±10.5 78.4±10.6 76.4±11.6盐酸瑞芬太尼组 76.3±13.7 75.2±12.8 83.5±13.7 80.4±11.6 77.4±12.7氟比洛芬酯组 76.5±15.2 74.0±16.5 80.0±15.8*79.5±14.8*76.6±13.0*SpO2(%) 生理盐水组 97.4±0.5 92.9±0.6 92.5±0.6 94.5±0.4 96.4±0.5枸橼酸芬太尼组 98.4±0.7 93.5±0.8 93.4±0.8 95.2±0.5 97.4±0.7盐酸瑞芬太尼组 97.9±0.6 92.8±0.9 92.1±0.7 97.7±0.6 97.2±0.6氟比洛芬酯组 98.2±0.6 97.1±0.7*#△95.9±0.5*#△96.3±0.6 97.2±0.6
2.2麻醉效果比较 手术过程可见氟比洛芬酯组肢体活动不明显,麻醉效果较好,其中麻醉效果优41例,良7例,差2例,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患者人工流产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枸橼酸芬太尼组和氟比洛芬酯组手术中丙泊酚用量相对较少,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生理盐水组、枸橼酸芬太尼组、盐酸瑞芬太尼组比较,氟比洛芬酯组苏醒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2.3镇痛效果比较 手术后VAS评分氟比洛芬酯组较低,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与盐酸瑞芬太尼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氟比洛芬酯组患者满意度高,与生理盐水组和盐酸瑞芬太尼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低于枸橼酸芬太尼组和盐酸瑞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5。
2.4不良反应比较 氟比洛芬酯组不良反应例数少于其他各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各不良反应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呼吸抑制例数明显
3 讨论
近年来实施人工流产术的患者增多,且趋向于年轻化,大部分患者对术中疼痛耐受性差,因此更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重点。人工流产术中理想的麻醉方案应使患者意识完全丧失,操作简便、起效快且术后苏醒快、无痛感,不良反应少[3]。
丙泊酚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人工流产术的安全有效的静脉麻醉药,具有起效快、反复使用体内无蓄积、作用时间短、毒性小等优点[4]。丙泊酚具有较强的镇静催眠作用,但其镇痛效果较弱,对术中疼痛达不到理想效果,容易导致患者术中体动明显、宫颈松弛不完全、术后宫缩痛明显等不良反应[5],为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常需加大丙泊酚的剂量,但其对呼吸和循环系统具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相关性,剂量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6]。因而近几年人工流产术中应用丙泊酚时多与其他镇痛药联合使用,增强镇痛效果的同时减少丙泊酚的用量,从而降低对呼吸和循环系统的抑制作用。本组以丙泊酚为麻醉药,同时联用氟比洛芬酯等镇痛药物观察氟比洛芬酯在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镇痛效果。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是一种由脂微球和其所包裹的氟比洛芬酯组成的新型的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7]。经脂微球包裹的氟比洛芬酯可靶向性的聚集在手术切口和炎症部位,且更易于跨越细胞膜,缩短起效时间,因而具有强效而迅速的镇痛效应[8]。其镇痛机制是通过脊髓和外周作用抑制环氧化酶-2(COX-2)的活性,从而抑制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减少手术创伤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水肿,减少感觉神经纤维对伤害性刺激的敏感性,从而起到镇痛作用[9-10]。
本实验选用上述几种镇痛药物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对各组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比较发现氟比洛芬酯联合丙泊酚组手术中SBP、DBP、HR和SpO2值相对稳定,丙泊酚用量、呼吸抑制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少,苏醒时间短,手术后VAS评分低,患者满意度较高,表明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具有显著的镇痛效果,能使患者循环系统维持稳定,术后患者能快速苏醒且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氟比洛芬酯是一种可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安全、有效的镇痛药物。
[1] 魏褚庚,田素杰,石宝瑞,等.麻醉治疗学.北京: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519
[2] Kappe S,Diefenbach C,Kanis B,et al.Epidural combinaion of ropivacaine with sufentanil for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after total knee replacement:a pilot study.EUR Anaesthesiol,2002,19(9):666
[3] 杨世辉,黄希照,黎昆伟,等.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广东医学,2013,34(12):1914
[4]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81
[5] 刘梅.丙泊酚联合氟比洛芬酯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效果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3B):48
[6] 王瑞祥.丙泊酚的剂量与镇静和呼吸抑制作用之间的关系.中华麻醉学杂志,1997,17(9):590
[7] 张燕飞,赖忠盟,陈文华.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用于高血压病患者术后静脉镇痛的疗效观察.中国医药,2010,5(3):207
[8] 刘文兴,张永福,谭淑霞,等.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28(4):630
[9] 丁冬,屠伟峰.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妇产科病人术后芬太尼镇痛的影响.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4):2261
[10]郑瑶,徐丽芬 ,朱红英,等.两路静脉注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镇静效果的观察.浙江实用医学,2012,17(4):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