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福昔明治疗急性细菌感染性腹泻疗效的调查分析

2015-01-22秦永照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环丙沙星致病菌感染性

秦永照

利福昔明治疗急性细菌感染性腹泻疗效的调查分析

秦永照

目的 调查分析利福昔明治疗急性细菌感染性腹泻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双盲随机对照方法,入组167例患者,观察组给予利福昔明400mg和环丙沙星安慰剂,2次/d;对照组给予环丙沙星500mg和利福昔明安慰剂,2次/d,疗程均为3~5d,比较和评估两组的有效率、平均治愈时间、细菌清除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有效率、平均治愈时间、细菌清除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利福昔明治疗急性细菌感染性腹泻有效和安全。

利福昔明 急性细菌感染性腹泻 环丙沙星 药物治疗 疗效

急性细菌感染性腹泻是由细菌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常见的胃肠道传染病。该病通常为散发,亦可暴发流行,多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呈自限性,但少数患者可伴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引起死亡。环丙沙星是传统的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的抗生素类药物,然而由于喹诺酮类药物的广泛应用,伴随的是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急剧地增加[1],加之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环丙沙星的应用范围。利福昔明是一种利福霉素类的衍生药物,目前多用于非侵袭性致病菌引起的旅行者腹泻[2]。本文使用利福昔明治疗急性细菌感染性腹泻以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经筛选和除去脱落受试者,共167例患者入组并随机接受了利福昔明和环丙沙星的治疗,观察组85例,对照组82例,两组在病例资料和临床特征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年龄18~70岁,性别不限。(2)符合急性细菌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大便次数≥3次/d,可出现纳差、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里急后重、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轻度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等症状。(3)实验室及病原学检查存在急性细菌感染性腹泻的证据。(4)本次感染后未使用抗生素或使用抗生素无效后病原学检查仍为阳性者。(5)致病菌对试验药和对照药均敏感。(6)受试者依从性好且近<6个月未进行其他的药物临床试验。排除标准:(1)腹泻持续时间≥7d,有严重脱水症状,体温>38℃,用药时间<72h。(2)中重度脱水患者。(3)存在腹泻外的其他进行性或基础性疾病。(4)对利福霉素类、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5)孕妇或哺乳期妇女。(6)由真菌和病毒引起的腹泻。(7)有肝肾脏病史或肝肾功能异常者。(8)服用免疫抑制剂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9)无法评估疗效或自行停止治疗者。(10)期间服用其他抗生素者。(11)依从性<80%或>120%。

1.2方法 采集所有患者的病史、进行体格检查,采用双盲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利福昔明400mg和环丙沙星安慰剂,2次/d;对照组给予环丙沙星500mg和利福昔明安慰剂,2次/d,疗程均为3~5d,分别于用药前1d及用药后第1、3、5天进行随访。观察指标:记录患者每日症状、体征,将症状体征变化以“轻度”“中度”“重度”进行分类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行大便常规、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检查、肝肾功能、大便细菌学检查、药敏实验和心电图检查。疗效评估:临床疗效按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标准,以“痊愈、显效、进步和无效”4个等级进行评估。痊愈: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细菌学检查4个项目均恢复正常。显效:病情显著恢复,但上述4个项目中有1项未恢复正常。进步:病情好转但不明显。无效:用药后3d病情无改善或加重。以痊愈和显效计为有效,计算有效率,并统计治愈时间。细菌学疗效按病原菌“清除。部分清除、未清除、替换、再感染”5个等级进行评估。清除:治疗结束后无致病菌。部分清除:已有1种致病菌被清除。未清除:治疗结束后致病菌未清除。替换:分离到1种新的致病菌,但无临床症状,不需进行治疗。再感染:治疗结束后分离到1种新的致病菌,并出现感染症状,需进行治疗。计算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按“肯定有关、很可能有关、可能有关、可能无关、肯定无关” 5个等级进行评估。前三项定为不良反应,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

2 结果

2.1临床疗效评估 经临床疗效评估,治疗后观察组痊愈73例(85.88%),显效12例(14.12%),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痊愈65例(79.27%),显效16例(19.51%),无效1例(1.22%),有效率为98.7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愈时间方面,观察组平均治愈时间(3.08±0.36)d,对照组为(3.29±0.3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细菌学疗效评估 治疗前观察组细菌阳性者为61例,细菌阳性率为71.76%;对照组细菌阳性者为59例,细菌阳性率为71.95%。治疗结束后两组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100%和96.6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不良事件评估 观察组发生头晕1例,属于“可能有关”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8%;对照组发生恶心1例,属于“很可能有关”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上述2例不良反应在停药后自行消失。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心血管、肝、肾、脑和肺等器官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急性腹泻有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的原因,非感染性的原因包括药物反应、食物过敏、炎症性肠炎等,另外,有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肿瘤等会引起非感染性慢性腹泻。感染性腹泻的发生与年龄、性别及社会经济状况等无关,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人-人传播、污染的饮水、食物传播(粪-口传播)、医院内感染等。每一种传播途径均涉及到病原菌的感染[3]。目前,急性感染性腹泻的定义还不明确,但基本都以排便次数增加、大便中水含量升高为首发症状。胃酸的分泌、胃的排空、肠道微生物体系、正常的免疫力为强有力的屏障保护肠道,消化并清除病原菌[4]。上述防御体系的破坏可导致肠道抗感染能力的降低。有报道发现质子泵抑制剂和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胃内存在一种酸性环境抑制细菌的繁殖,质子泵抑制剂会减弱其酸性环境,导致细菌的感染[5]。

环丙沙星作为第二代喹诺酮类药物,可通过口服和静脉注射的方式治疗广谱的细菌感染。环丙沙星对大多数革兰阴性细菌有效,对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亦有较弱的疗效。随着喹诺酮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其耐药性亦不断增加。因此,在合理用药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前提下,有必要寻求其他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的抗生素来治疗急性细菌感染性腹泻。

理想的治疗急性细菌感染性腹泻的抗菌药物应符合以下特征:(1)较强的抗菌活性和较广的抗菌谱。(2)副反应小。(3)对细菌感染性腹泻有效。(4)不易形成耐药性。(5)不易吸收。利福昔明是利福霉素衍生物,是第一个非氨基糖甙类肠道抗生素。利福昔明通过抑制细菌RNA的合成最终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利福昔明对多数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细菌,包括需氧菌和厌氧菌具有抑制作用。口服吸收差,肠道内药物浓度高,普通剂量口服后可在大便中保持较高的浓度,并明显超过所需的最小抑菌浓度,因此用于治疗急性细菌感染性腹泻非常有效。由于利福昔明口服吸收差,因此其不良反应少,不产生肝肾功能的损害、听力功能的损伤和致畸的风险,对于年龄<18岁人群或孕妇等喹诺酮类药物禁忌的患者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对于传统的广谱肠道抗生素,存在破坏正常肠道菌群的风险,但有研究显示,在使用利福昔明(800mg/d)的肠道致病菌清除期,肠道菌群仅有微小的改变,肠道正常菌群重新定居和黏膜炎症消失较快。另外,所有的抗生素长期使用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耐药性。

本资料中,作者评估利福昔明和环丙沙星在治疗急性细菌感染性腹泻的疗效,在有效率、平均治愈时间、细菌清除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方面,利福昔明和环丙沙星两者无明显差异。综上所述,利福昔明治疗急性细菌感染性腹泻疗效肯定,与环丙沙星相比无明显不良反应和耐药性,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抗菌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Medalla F, Hoekstra R M, Whichard J M, et al. Increase in resistance to ceftriaxone and nonsusceptibility to ciprofloxacin and decrease in multidrug resistance among Salmonella strains, United States, 1996-2009. Foodborne Pathog Dis,2013,10(4):302~309.

2 De la Cabada B J, Dupont H L. New Developments in Traveler's Diarrhea. Gastroenterol Hepatol (N Y),2011,7(2):88~95.

3 Qu M, Deng Y, Zhang X, et al. Etiology of acute diarrhea due to enteropathogenic bacteria in Beijing, China. J Infect,2012,65(3):214~222.

4 Navaneethan U, Giannella R A. Mechanisms of infectious diarrhea. Nat Clin Pract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8,5(11):637~647.

5 Aseeri M, Schroeder T, Kramer J, et al. Gastric acid suppression by proton pump inhibitors as a risk factor for clostridium difficile-associated diarrhea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Am J Gastroenterol,2008,103(9):2308~2313.

445000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感染科

猜你喜欢

环丙沙星致病菌感染性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BiOCl/桔子皮生物炭复合催化剂光催化降解环丙沙星
新型Z型TiO2/Ag/Ag3PO4光催化剂的设计及其降解环丙沙星性能研究
《思考心电图之177》
磁性CoFe2O4/g-C3N4复合纳米材料对环丙沙星的光催化降解研究
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的危险因素分析
急性盆腔炎的致病菌分析及治疗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