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脏腑图点穴法治疗儿童顽固性呃逆体会

2015-01-22王风伟杜君威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点穴胃气顽固性

王风伟, 杜君威

脏腑图点穴法治疗儿童顽固性呃逆体会

王风伟, 杜君威

儿童顽固性呃逆,长时间的频繁发作,严重影响儿童的学习、生活,给儿童造成了极大的痛苦。虽其病因复杂多样,然其基本病机为胃失和降,膈间气机不利,胃气上逆动膈。脏腑图点穴法,尤善调理脏腑气机,直接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病机之本,机制独特,疗效显著,既无药饵疗法之偏性,也无针刺之痛苦,易于被儿童接受。通过典型病例,说明脏腑图点穴的治疗方法,阐明其机制,对治疗体会做了论述。

呃逆; 脏腑图点穴法; 按摩; 外治法; 儿童

呃逆,《内经》记载本病为“哕”,元代朱丹溪始称为“呃”,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说:“哕者,呃逆也。”进一步确定呃逆病名。新世纪中医内科学教材定义为“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证[1]。”如果超过48 h未停止者,称顽固性呃逆。呃逆轻者偶发几声,不治可自愈。然顽固性呃逆,发作频繁,持续时间长,病势缠绵难愈,影响生活。

1 儿童顽固性呃逆的病因病机

儿童饮食不知自调,易于偏食、挑食,过食寒凉,或过食辛热肥甘,损伤脾胃,升降失和,气逆动膈,可致呃逆。儿童心怯神弱,若暴受惊恐,或情志不遂,则易气机不利,上逆动膈而呃逆。若素体不足,大病之后,正气未复等均可损伤中气,胃失和降,发生呃逆。胃居膈下,主通降,以降为和,若胃气失于和降,膈间气机不利,胃气上逆动膈则发生呃逆,此为呃逆的基本病机。然胃之和降,有赖于肝气的调达,心神所主,脾气的健运,肺气的肃降,肾气的摄纳。五脏功能失常,亦会影响胃的和降而致呃逆,痰阻、气滞、血瘀等亦可致胃中气机不畅,上逆致呃[2]。《景岳全书·呃逆》认为:“虽其中寒、热、虚、实亦有不同,然致呃之由,总由气逆,气逆于下,则直冲于上,无气则无呃,……,此谓呃之源,所以,必由气也。”亦指出呃逆的病机在于气机上逆。

2 儿童顽固性呃逆的治疗原则

既然呃逆的病机为胃气上逆动膈,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治病必求于本”的治则,当以理气和胃,降逆止呃为基本治法。张景岳亦主张:“但察其因而治其气,自无不愈,若轻易之呃,或偶然之呃,气顺则已,本不必治,惟屡呃为患及呃之甚者,必其气有大逆,或脾胃之气有亏竭而然。”可见,调理气机至为关键,尤其是治疗顽固性呃逆。

脏腑图点穴法,是根据经络和脏腑等理论,运用补、泻、调、拨等点穴手法,调理人体的脏腑气血,尤以调理气机为主,使气分调顺(即瘀者化之,塞者通之,浊者降之……),恢复脏腑机能,可使胃气通降,对治疗顽固性呃逆有显著疗效。

3 治疗方法

患儿仰卧,医师坐于其右侧,第一式,按住巨阙穴,旋转推按阑门穴。第二式,按住巨阙穴,旋转推按建里穴。第三式,按住右石关、左梁门穴,旋转推按气海穴。第四式,两手放带脉。第五式,按住巨阙穴,同时旋转推按阑门、左章门穴,后由章门穴向下偏右斜推到少腹1~3次。第六式,按住巨阙穴,旋转推按右石关、左梁门穴,后拧拨1~3次。第七式,按住天突穴、璇玑穴、华盖穴,旋转推按巨阙穴。第八式,按住巨阙穴,同时旋转推按上脘、中脘、建里穴。第九式,同第一式。第十式,同第三式。第十一式,并压三把。第十二式,引气归源。第十三式,彧中与阴陵泉齐放。患儿坐起,医师位于其后。第十四式,扣住两肩井穴,推风府穴、哑门穴5~10次。第十五式,扣住两侧肩井穴,点按百劳穴。第十六式,按住肩井穴,点压膏肓穴。患儿俯卧,医师位于其左侧。第十七式,自上而下按揉督脉及背部膀胱经。第十八式,自下而上捏脊6遍,轻拍背部,结束手法。以上每穴一般操作1~3 min,或以气通为度(气通指指下出现绵绵悠悠,不疾不徐,柔和通顺的感觉)[3]。

4 典型病例

患儿张某,男,9岁,2014-05-01初诊。呃逆3年余,每小时15次左右,情志不畅时会加重。曾做过腹部B超等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做过多种治疗,效果不佳。来诊时症见:体态肥胖,脘腹胀满,胸闷不舒,舌淡,苔白厚腻,脉滑。该患儿生活优越,喜吃肥甘零食,食滞肠胃,脾失健运,壅湿生痰,阻碍气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发生呃逆。脾运不复,胃气不降,呃逆顽固难除。辨证为痰湿气滞,治疗以通调气机、健脾化湿和胃为主,按脏腑图点穴法的十八式操作,在25 min的点穴过程中,患儿频频矢气,足有20次之多,操作毕,呃逆止,脘腹胀满、胸闷不舒亦缓解。但至夜间再次发作,发作频率减少,每小时约10次。翌日再次施以脏腑图点穴,操作毕,呃逆又止。继续点穴3日,每日1次。嘱其清淡饮食,保持心情舒畅。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5 体会

脏腑图点穴法,是按摩疗法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其按一定的先后顺序,通过对脏腑穴位的点按,调理脏腑气血,尤其擅长调理气机,这恰恰迎合了儿童顽固性呃逆的“胃气上逆动膈”的基本病机,使二者有“不谋而合”之妙。点穴中应先放通之阑门,载于《推按精义》,为大肠和小肠的交会之处,水谷运化的暂停之所。如果此处气机凝结不通,则中焦阻塞,胃中浊气受阻而不能下降,各脏腑之气亦会错乱。先放通此穴,通畅上下之气,助脾之升清、胃之降浊,为开中气关键。推按建里穴,能够开通胃气,使浊气下降,亦可宽中理气,健脾和胃。气海穴为生气之海,在放通阑门、建里穴后推按此穴,可通中下焦之气。带脉与周身脉络相通,推按此穴,可活动周身气血,有开结、通经、达表之功,对于胃肠积滞及诸般结症,能促浊气下降。点按章门穴时,只取左章门,是小肠部位,若小肠气分发生错乱,会影响脾胃功能,致胃之浊气不能下降,点按此穴,有通顺小肠气分之功。左梁门、右石关同时并用,能调理胃气,促使胃中浊气下降于小肠。巨阙为开胃纳气的主穴,可通顺食道之气。上脘、中脘、建里三穴并用,以调和脾胃气分。天突、璇玑、华盖穴并用,在推按巨阙时,可使胃中浊气下降,不得上逆动膈。彧中与阴陵泉(膝上内侧二寸)并用,可疏通上下气分。并压三把可通大肠之气,引气归源为引气归于丹田,清得以升,浊得以降。两肩井穴有补五痨七伤,平各脏之气的作用,与风府、哑门并用,可补损、平心气、散风。肩井与百劳穴并用,能下顺诸气,有行痰、坐气之功效。点按膏肓能开胸顺气。脏腑图点穴法,重视调理任督二脉及膀胱经的背俞穴。任脉为“阴脉之海”,总任一身之阴脉,调节阴经气血;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阳脉,调节阳经气血;膀胱经背部分布着五脏六腑的俞穴,麻秋雷等[4]选用背俞穴针刺配合艾灸治疗顽固性呃逆,郭秋蕾等[5]独取膀胱经上的膈俞穴刺络拔罐治疗顽固性呃逆,均取得了较好了临床疗效。通过点按相应俞穴,调节全身气血,通畅脏腑气机,胃气通降,可使呃逆自止。

儿童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冷暖不知自调,饮食不知自节,神气怯弱,容易产生食积,生痰,或夹惊,产生了发生疾病的宿根,一旦外因诱发,则发生疾病,且传变迅速,多见虚实夹杂之证。运用点穴的手法,过用补法则易气滞,过用泻法则以伤气。“辨证准确,补泻得当,手法熟练等”是影响推拿疗效的重要因素[6]。对于各穴或暂或久、或缓或急、或轻或重,随病情而变。如病情复杂,须斟酌加用别穴,不可墨守成规。儿童具有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亦有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的病理特点,治疗儿童顽固性呃逆,如果辨证取穴及点穴手法正确,将任督二脉调顺,脏腑气机通达,胃气通降,呃逆则去矣。

[1]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30.

[2] 闻斐斐,李振华.呃逆病因病机探析[J].环球中医药,2013,6(7):529-531.

[3] 王雅儒,王振国.脏腑图点穴法[M].天津:河北人民出版社,1962:29-54.

[4] 麻秋雷,赵烨,李鹏,等.背俞穴针刺配合艾灸治疗顽固性呃逆1例[J].四川中医,2013,31(9):125-126.

[5] 郭秋蕾,王锐.刺络拔罐治疗顽固性呃逆1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6):106.

[6] 程红云,葛湄菲,毕建青.小儿推拿临床疗效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2(3):223-224.

(本文编辑:刘颖)

266033 山东 青岛,青岛市中医医院儿一科

王风伟(1982-),男,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推拿治疗小儿各种疾病,E-mail:xiaowangfengwei@163.com。

10.3969/j.issn.1674-3865.2015.04.044

R256.31

B

1674-3865(2015)04-0403-02

2015-06-12)

猜你喜欢

点穴胃气顽固性
张景岳对《黄帝内经》脉中胃气的阐发与运用
多巴胺联合硝酸甘油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胃气足 活百岁(上)
葵花点穴手
看清“点穴减肥”的真相
胃气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及其临床意义
胃气在病畜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63例
“葵花点穴手”
菖远安眠汤治疗顽固性失眠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