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尿道前列腺球囊扩张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40例临床观察

2015-01-22翁良福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4年3期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症临床观察

翁良福

【摘 要】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球囊扩张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及剩余尿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球囊扩张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症;经尿道前列腺球囊扩张术;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637.+.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6-0048-01

为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球囊扩张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笔者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8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8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67.52±1.13)岁;前列腺体积40~79mL,平均体积(59.65±1.13)mL;进行性排尿困难2.1~20年,平均进行性排尿困难(11.04±1.28)年;所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为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球囊扩张术进行治疗。具体为:麻醉师通过连续硬膜外麻醉措施为治疗组患者实施麻醉,医护人员指引患者选取膀胱截石卧位,用注射的方法在患者膀胱注射300~500ml0.9%氯化钠溶液,之后用F24尿道扩张器对其尿道扩张探查,在带有金属内芯导管外涂液状石蜡油插入膀胱,向外囊注入25ml的水,外牵导管,让外囊后端抵于膀胱颈口,放气后外牵导管1.5cm。操作者左手扶住导管,右手食指端置入直肠内前列腺尖部,助手将内囊腔接口同示压表和连接管相连接,用塑料针管抽取注射用水并充压为0.3mPa,内囊头端以膀胱颈口为支点,体尾部将腺体、包膜和膜部扩开,操作者在直肠内触及前列腺尖部膨胀下移2.0cm左右,闭塞内同内囊腔相接,并将外囊腔接口同示压表相接,充压为0.3mPa,对颈口进行扩开,持续压力5min,对内囊进行放水,降压至0.1mPa有效止血。之后分别对内外囊接口,将金属内芯拔除,同配套三通及引流袋相连接,用0.9%氯化钠溶液对通路进行冲洗,且将导管粘在患者大腿上。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及剩余尿量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及剩余尿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 讨论

前列腺增生症为一种较为常见的老年男性病,以尿频、排尿困难、血尿、泌尿系感染、膀胱结石及肾功能损害等为主要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1]。基于该病病理特点,医护人员应为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手术方法在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临床上占据重要地位,经尿道前列腺球囊扩张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对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进行有效的补充,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2]。综上所述,经尿道前列腺球囊扩张术对前列腺增生症具有显著效果,本次研究中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球囊扩张术治疗的治疗组患者,其临床治疗效果及指标等均同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与张国飞等[1]学者研究结果较为相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国飞,吴越,王玉杰.经尿道前列腺球囊扩张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5): 1699-1700,1702.

[2]张勇,张志超,田龙,姜汉胜等.复合球囊前列腺扩张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实验研究[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09,14(03):218-221.

【摘 要】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球囊扩张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及剩余尿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球囊扩张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症;经尿道前列腺球囊扩张术;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637.+.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6-0048-01

为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球囊扩张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笔者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8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8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67.52±1.13)岁;前列腺体积40~79mL,平均体积(59.65±1.13)mL;进行性排尿困难2.1~20年,平均进行性排尿困难(11.04±1.28)年;所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为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球囊扩张术进行治疗。具体为:麻醉师通过连续硬膜外麻醉措施为治疗组患者实施麻醉,医护人员指引患者选取膀胱截石卧位,用注射的方法在患者膀胱注射300~500ml0.9%氯化钠溶液,之后用F24尿道扩张器对其尿道扩张探查,在带有金属内芯导管外涂液状石蜡油插入膀胱,向外囊注入25ml的水,外牵导管,让外囊后端抵于膀胱颈口,放气后外牵导管1.5cm。操作者左手扶住导管,右手食指端置入直肠内前列腺尖部,助手将内囊腔接口同示压表和连接管相连接,用塑料针管抽取注射用水并充压为0.3mPa,内囊头端以膀胱颈口为支点,体尾部将腺体、包膜和膜部扩开,操作者在直肠内触及前列腺尖部膨胀下移2.0cm左右,闭塞内同内囊腔相接,并将外囊腔接口同示压表相接,充压为0.3mPa,对颈口进行扩开,持续压力5min,对内囊进行放水,降压至0.1mPa有效止血。之后分别对内外囊接口,将金属内芯拔除,同配套三通及引流袋相连接,用0.9%氯化钠溶液对通路进行冲洗,且将导管粘在患者大腿上。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及剩余尿量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及剩余尿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 讨论

前列腺增生症为一种较为常见的老年男性病,以尿频、排尿困难、血尿、泌尿系感染、膀胱结石及肾功能损害等为主要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1]。基于该病病理特点,医护人员应为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手术方法在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临床上占据重要地位,经尿道前列腺球囊扩张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对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进行有效的补充,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2]。综上所述,经尿道前列腺球囊扩张术对前列腺增生症具有显著效果,本次研究中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球囊扩张术治疗的治疗组患者,其临床治疗效果及指标等均同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与张国飞等[1]学者研究结果较为相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国飞,吴越,王玉杰.经尿道前列腺球囊扩张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5): 1699-1700,1702.

[2]张勇,张志超,田龙,姜汉胜等.复合球囊前列腺扩张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实验研究[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09,14(03):218-221.

【摘 要】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球囊扩张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及剩余尿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球囊扩张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症;经尿道前列腺球囊扩张术;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637.+.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6-0048-01

为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球囊扩张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笔者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8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8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67.52±1.13)岁;前列腺体积40~79mL,平均体积(59.65±1.13)mL;进行性排尿困难2.1~20年,平均进行性排尿困难(11.04±1.28)年;所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为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球囊扩张术进行治疗。具体为:麻醉师通过连续硬膜外麻醉措施为治疗组患者实施麻醉,医护人员指引患者选取膀胱截石卧位,用注射的方法在患者膀胱注射300~500ml0.9%氯化钠溶液,之后用F24尿道扩张器对其尿道扩张探查,在带有金属内芯导管外涂液状石蜡油插入膀胱,向外囊注入25ml的水,外牵导管,让外囊后端抵于膀胱颈口,放气后外牵导管1.5cm。操作者左手扶住导管,右手食指端置入直肠内前列腺尖部,助手将内囊腔接口同示压表和连接管相连接,用塑料针管抽取注射用水并充压为0.3mPa,内囊头端以膀胱颈口为支点,体尾部将腺体、包膜和膜部扩开,操作者在直肠内触及前列腺尖部膨胀下移2.0cm左右,闭塞内同内囊腔相接,并将外囊腔接口同示压表相接,充压为0.3mPa,对颈口进行扩开,持续压力5min,对内囊进行放水,降压至0.1mPa有效止血。之后分别对内外囊接口,将金属内芯拔除,同配套三通及引流袋相连接,用0.9%氯化钠溶液对通路进行冲洗,且将导管粘在患者大腿上。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及剩余尿量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及剩余尿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 讨论

前列腺增生症为一种较为常见的老年男性病,以尿频、排尿困难、血尿、泌尿系感染、膀胱结石及肾功能损害等为主要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1]。基于该病病理特点,医护人员应为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手术方法在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临床上占据重要地位,经尿道前列腺球囊扩张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对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进行有效的补充,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2]。综上所述,经尿道前列腺球囊扩张术对前列腺增生症具有显著效果,本次研究中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球囊扩张术治疗的治疗组患者,其临床治疗效果及指标等均同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与张国飞等[1]学者研究结果较为相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国飞,吴越,王玉杰.经尿道前列腺球囊扩张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5): 1699-1700,1702.

[2]张勇,张志超,田龙,姜汉胜等.复合球囊前列腺扩张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实验研究[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09,14(03):218-221.

猜你喜欢

前列腺增生症临床观察
氨溴特罗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腔内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
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症同期手术对癌复发的影响
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对尿失禁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