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投射技术在学校心理咨询中的实践与应用
2015-01-21李文姣
李文姣
摘 要 目的:探讨心理投射技术在学校心理咨询中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采取文献法梳理资料,案例分析法阐明实践操作。结果:心理投射技术能够降低学生的自我心理防御,减少他们的社交恐怖情绪,缓解他们的厌学心理,该技术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学校心理咨询。结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应将诸如罗夏墨迹测验、绘画投射测验、沙盘游戏疗法、意象对话等多种心理投射技术相结合,广泛应用于青少年心理咨询。
关键词 心理投射技术;罗夏墨迹测验;绘画投射测验;沙盘游戏疗法
分类号 B849
学校心理咨询是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对在校学生的学习、适应、发展、择业等问题给予直接或间接的指导和帮助,并对有关心理障碍或轻微精神疾患进行诊断、治疗的过程。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咨询师需要向校方和家长提供心理学相关的信息和指导;其次,咨询师应协助校方推行和实施学校心理卫生计划;再次,咨询师利用专业的心理学技能为来访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提供帮助;最后,咨询师应对心理异常学生进行诊断和鉴别。学校心理咨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而心理投射技术为心理咨询技术革新开启了一个新的方向,应该在学校心理咨询领域被广泛应用和推广。
1 心理投射技术与类型
投射(projection)这一概念最早出自弗洛伊德提出的自我防御机制理论,其概念就是自我(ego)将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和观念转移到别人身上,表现为把自己不为意识所接受的、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内在冲动和欲望说成是别人的,以免自己直接面对超我所无法接纳的阴暗面。荣格在自由联想中进一步发展了投射的概念,他认为自由联想是情结的激活和外在投射,一个人真正的动机、欲望可以通过诸如联想、回忆、故事、绘画、笔误、口误、笔迹、梦等心理过程或心理活动间接地表现和反映出来,这就是心理投射。随着心理学研究范畴的扩展,投射概念的内涵已经不再局限于自我防御机制,其泛指个体对自我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的外显的解释,即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内在心理过程无意识地附着在外在客体上。换句话说,投射就是个体把自己的态度、情绪、人格等心理特征无意识地反映于外在相关事物上的心理倾向。
G. Lindzey 将心理投射技术分为五类,包括:(1)以罗夏墨迹测验(Rorschach Inkblot Test)为代表的联想型,让被试对某种刺激(单词、墨迹)进行联想,并将联想内容表达出来;(2)以主题统觉测验(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TAT)为代表的构造型,要求被试根据呈现给他的图画编造一个故事,内容应该包含过去、现在、未来的发生发展过程;(3)以句子完成测验(Sacks Sentence Completion Test,SSCT)为代表的完成型,让被试自由补充完成一些不完整的词语、句子或故事;
(4)以内田-克雷佩林心理测验为代表的选排型,用图画、照片、数字等作为刺激项目,要求被试根据某一准则来选择项目或作各种排列;(5)以绘画投射测验(Projective Drawing Test)和沙盘游戏疗法(Sandplay Therapy)为代表的表露型,让被试通过某种媒介(如绘画、沙盘游戏、心理剧等)自由表露他的内在心理状态。罗夏墨迹测验、绘画投射测验、沙盘游戏疗法、梦的解释、意象对话、心理剧等是学校心理咨询中比较常用的心理投射技术,下面将对前三种展开更详细的介绍。
1.1 罗夏墨迹测验
罗夏墨迹测验是迄今为止应用范围最广的心理投射技术之一。罗夏墨迹测验由瑞士的精神病学家罗夏(Hermann Rorschach)编制,使用 10 张墨迹图,其中5张黑白图片,3 张彩色图片,2 张黑白加上红色图片。通过向被试者呈现标准化的墨迹图,让被试自由反应并说出由此所联想到的东西,然后将这些反应用符号进行分类记录,加以分析,进而对被试人格的各种特征进行诊断。研究表明,罗夏墨迹测验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特别是对异常人格的诊断。罗夏墨迹测验主要有两个用途:第一,将异常心理和正常心理的来访者区分开来;第二,根据来访者对墨迹图的反应分析其潜意识的内容,从而了解其整体人格与心理特征。
在学校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使用罗夏墨迹测验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来访者的人格特征、智力水平、兴趣点,情绪的外在表现与内在控制,性格类型,现实把握能力与自我存在感等心理特征。跟标准化的量表相比,罗夏墨迹测验能够给予来访者更大的自由反应空间,减少他们的紧张心理和阻抗,同时也可以避免他们猜测出测验意图,加大了反应差异性,减少了反应偏向性,从而有效鉴别病态的人格特质。罗夏墨迹测验在人格心理学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中都有广泛的使用价值,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记分解释程序的复杂和对施测人员专业素养的高要求限制了该测验的使用。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如果仅仅为了鉴别人格的正常与异常,通常不会严格按照计分标准判断,而是咨询师根据个人的丰富咨询经验通过少数典型性反应做出相对准确的主观判断。
1.2 绘画投射测验
20世纪4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通过绘画作为内部心理状态的视觉表征,能够确定个体的情绪和人格。绘画不但反映个体的内在心理特征,而且表现出绘画者的主体经验。研究者希望通过探索个体绘画表达出的情感和经历来发现和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随之,学界开始使用“投射性绘画”这一术语,绘画投射测验成为心理投射技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儿童绘画是一种艺术,绘画作品是一种独特的个人表达。绘画投射测验是让来访者在创作绘画的过程中,利用非语言工具,将混乱、迷惑的个人感受引入清晰、有序的状态。绘画作品可以将潜意识中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抒解与满足,从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效果。在有限的空间呈现无限的想象,来访者和咨询师均可以客观地审视分析内在心理状态。用图画传递出的信息比语言更丰富,因此绘画是最有效的洞察个体内心世界的工具之一。绘画治疗有两种形式:第一种,给来访者规定绘画主题,如房-树-人(House-Tree-Person,HTP),通过图画分析来访者的性格特征、情绪状态、智力水平、人格特点、人际交往能力,这是最简单、最直接了解人的内心世界的方法;第二种,不限定绘画主题,根据来访者的任意的一个涂鸦,通过分析画幅的大小、用笔的轻重、空间的配置、颜色的搭配、涂抹的手法等的特定象征意义,来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绘画投射测验经常被用于学校心理咨询,是因为儿童绘画有着独特的特点,可以反映儿童的内心世界,表达儿童的情绪情感,体现儿童的人际交往。它呈现出儿童对周围世界的认知程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状态的工具。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一直关注着儿童绘画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特点和心理特点,特别是在精神病学、绘画心理学和儿童发展心理学领域,研究者对儿童绘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儿童画中的情感表达和人际关系特征进行研究,发现儿童如何利用绘画把他们的思想、情感和世界观进行描述性外化,理解儿童绘画中透露出来的思想、感情以及对周围环境和事件的看法,这有助于研究者更深刻地理解儿童绘画作品所投射出的内涵和意义。
1.3 沙盘游戏疗法
沙盘游戏疗法(又称箱庭疗法,Sandspiel,Sandplay Therapy)通过营造一个“自由和受保护的空间”,让来访者把沙子、水和沙具运用在富有创意的意象中,通过表达创造和象征形式来进行心理治疗。沙盘游戏疗法所需要的工具包括一个57×72×7(cm)的沙盘、摆着各种类型沙具的架子,沙具一般包括动物、植物、食物、建筑物、交通工具、家具和不同职业及不同种族的人类等。来访者通过把心仪的沙具摆放到沙箱内,塑造一个与他内在空间相对应的心理世界,展现出美妙的心灵花园。咨询师需要具有共情能力,营造一种自由、安全的空间,鼓励来访者体验他们内在的隐藏在无意识中的自我。咨询师需要持有“欣赏”和“认同”态度与来访者步调一致,而非采取“评判”的方式去指责来访者的沙盘作品。一个完整的咨询过程中的系列沙盘作品,反映了来访者内心深处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沟通与对话,以及由此而激发的问题呈现、对抗斗争、成长治愈、人格完善以及身心健康发展等过程。沙盘游戏疗法的作用原理在于,来访者从玩具架上任意挑选沙具,摆放在沙盘里进行自我表现的过程,是其多维的现实生活的再现,有助于他将无意识整合到意识中来。而咨询师分析来访者的沙盘作品,是将“无意识内容意识化”,能够澄清来访者内心的问题。跟所有的心理投射技术一样,沙盘游戏疗法具有非言语性特点,能够绕开来访者内心的阻抗,从而修通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
2 心理投射技术在学校心理咨询中的实践
罗夏墨迹测验、绘画投射测验和沙盘游戏疗法是学校心理咨询中用到最多的三种投射测验,下面将采取经典案例分析的方式重点介绍这三种投射测验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的实践与应用。
2.1 罗夏墨迹测验对异常心理的诊断
图1 罗夏墨迹测验1
图2 罗夏墨迹测验2
罗夏墨迹测验可用于对异常心理进行诊断。来访者小A,年17岁,在初次咨询中隐瞒了精神病史。咨询师采用了罗夏墨迹测验对他进行初诊,发现他对墨迹图像的知觉异于常人。正常人会对罗夏墨迹测验中的图像整体作出反应,如将图片整体看作一只蝙蝠;或对图片进行动态的加工,如看作两只熊手拉手在跳舞。但是对于精神病患者,特别是重性精神病患,他们会对图片的细节或局部作出异常反应。正常的来访者看到图1中的墨迹时,一般会看作一个女孩子在照镜子,而来访者小A则认为图上有两只鲨鱼在游泳(图片标识出的部分)。在整个图片中,小A仅关注图片的一角,且鲨鱼在精神分析中是死亡阴影的象征,只有内心压抑了极大负性心理能量的来访者才会关注到这些阴影。对于图2中所展示的墨迹图,一般人会把它看作一束倒垂放置的花,可是来访者小A却认为那是一个鲜血淋漓的子宫,异常心理状态下的来访者会把图片看作人体器官或极其惨不忍睹的画面。由此,咨询师推测他的精神状态异常。经过详细询问,小A承认在预约心理咨询前,他一直在服用精神类药物控制精神分裂样反应。由此案例可以发现,与一般量表相比,罗夏墨迹测验对于异常心理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2.2 绘画投射测验对社交恐惧的缓解
来访者小B,6岁10个月,2013年9月入学上一年级,因不善于跟同学交流,生气的时候会抓自己的脸,用头撞墙伤害自己,且上课时不能遵守课堂纪律,严重影响教学秩序而被母亲带来心理咨询室。咨询师观察发现,小B讲话口齿不清楚,很多字音字义要靠“猜”才能明白。在咨询过程中,除了画画,其他时间他完全不能保持安静。咨询师和他交流的时候感觉他注意力难以集中,眼神没有聚焦在与他对话的人身上,要求他与咨询师对视的时候,他会选择回避。
《我的一家》(图3)是小B在第三次咨询的时候画的,他用一个透明的圆球把一家三口圈在球的中心,并在圆球上画了一扇门,以示家人可以由此出入。下面他还画了一个像船一样的物体撑托着上面的圆球。画上的三个人分别代表他和爸爸妈妈,其中个子最小的人物代表小B自己。
图3 社交恐惧症患者小B的绘画:《我的一家》
咨询师分析:小B画的人物跟六岁的实际年龄相比,略显幼稚了些,说明他的认知能力发展略微落后;这三个人物形象刻板,没能细致地画出躯干和四肢,提示他尚缺乏一定的自我意识,即对自我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小B给每个人都画上了三颗纽扣的衣服,在绘画心理学上,纽扣是依恋感受阻的象征,表明他与父母之间存在隔阂,且画面上三个人物之间缺乏沟通和情感交流,这是小B对家庭关系最直接的感观;另外,三个人物之间几乎看不出差异,也就是说他对自己和别人没有清楚的界线;画面上的人物表情也不够细致和生动,这能从侧面说明他在学校不服从规则约束的原因,因为孩子小的时候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能理解为什么上课的时候不能乱动,他很可能尚未达到同龄人的心智发展水平。
小B把一家三口用圆球圈起来,表现出他对外界的不适应和一定程度的“自闭”,不愿意走到家庭之外的环境中。圆球下面撑托的物体象征了他对安全感的渴望,似乎一个圆球还不足以保护他和家人,他需要更坚实的支持。虽然小B的画反映了他在心智、认知能力和自我约束上存在一定缺陷,但这并非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小孩子的发展是阶段性的,他现在稍微落后,但可能在以后很短的时间里赶上来。咨询师需要在以后的咨询过程中观察,并结合医院的检查结果,判断他是暂时性的发展落后还是因为器质性病变的原因会长期落后。
2.3 沙盘游戏疗法对厌学心理的治疗
小C是一名初一的男生,从小比较调皮,父母对其管教严格,但小C在学校不遵守学校纪律,扰乱课堂秩序,学习成绩不好,甚至产生了厌学心理,萌生退学的念头。厌学症是目前中小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危险性的心理问题之一。众多调查资料表明,患有厌学症的学生主要表现为以消极的态度、情感对待学习活动,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缺乏兴趣;违反课堂纪律,甚至旷课逃学;严重的会出现躯体化反应。
沙盘可以作为来访者呈现心理问题的工具。小C在第一次沙盘中构建了一个村落,作为自己的家(图4)。从这个沙盘中可以看出他内心的矛盾,以河流为界,整个沙盘分成上下两个部分。根据分析心理学的理论,沙盘上部象征着意识层面和超我,是自我对父母、教师或权威的顺从或抑制;沙盘的下部象征着无意识层面和本我,遵循享乐原则;沙盘的中部象征前意识和自我。在这个沙盘中,小C在超我部分摆放了学校、教堂等造型比较符合现实的房子,而在下方的本我位置摆放着卡通造型的房子和苹果小屋这类在幻想中才会出现的房子。小C的沙盘中表现出他的内心冲突,在意识层面他觉得自己必须认同父母的教诲、教师的教导,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学校规范和父母、教师的要求。但在无意识层面,他则倾向于青少年特有的充满幻想、充满活力、自由自在的生活。问题呈现阶段的初始沙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既反映了来访者当前的问题状态,又提示了来访者问题治愈的可能性。他说桥上的“忍者”是自己,小C的自我站在超我和本我矛盾冲突的地方,不知所措,以佩刀执剑的忍者形象出现,也是他内心冲突的体现。虽然小C的第一次沙盘隐晦地呈现出内心矛盾重重,但他是一个自省能力较强的孩子,他已经开始认识到厌学情绪的问题所在,这为以后心理咨询的深入和通过沙盘疗法进行心理疏导提供了基础。
图4 厌学少年小C的沙盘:我的家
3 心理投射技术在学校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目前,青少年心理问题已逐渐成为学校、家庭、社会关注的焦点。从心理咨询中心的来访者记录中也可以看出,青少年心理咨询的比例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与成年人相比,青少年心理、生理都尚未成熟,因此咨询师在面对他们的纷繁复杂的问题时,要重视透过现象看本质,需要在咨询过程中运用适当的技术与方法,而心理投射技术在探寻青少年成长经历和心理问题过程中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3.1 心理投射技术可用于心理问题的诊断鉴别
心理问题从“心理健康”到“心理疾病”按等级划分一般可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长久以来,心理问题的诊断多依赖于各种心理量表,这些量表通过标准化的量化计分,根据其测验结果可以一目了然地判断来访者的心理问题类型和严重程度。尽管长久以来量表评定心理问题被视为临床诊断的“金标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该方法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被试的自我掩饰性。被试可能会为了获取社会赞许,而选择正面积极的选项,但其本身并非如此,这就必然导致某些量表测量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较大偏差。并且,很多异常心理通过服药控制了精神病性症状之后,是可以隐藏病情的,甚至存在很多正常人为了逃避法律的惩罚,出现模仿伪装精神病患者的可能性。上述问题都是心理量表无法解决和准确鉴别的。而心理投射技术因为不具有明显的反应倾向性,可以直观显示内心世界,进而绕开个体伪装,发现自我掩饰面具下的最真实的情况。作为成熟的心理治疗技术,心理投射技术应该被更广泛地应用于心理问题诊断与心理问题鉴别。
3.2 心理投射技术能有效降低心理咨询中的阻抗
心理阻抗的本质是来访者对于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心理学的三大流派都对此作过描述和分析,认为阻抗对心理咨询中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具有深刻影响,人们只有对此加以积极的认识与控制,才能达到预期的心理咨询效果。如果对阻抗现象不够重视或处理不当,则将直接影响心理咨询的进展和预后效果。量表式的纸笔测验,从题目到答案选项都对被试的反应做了限制,个体无法完全自由地、真实地、有效地表达自己,特别是遇到隐私敏感的问题时,大多数被试都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阻抗。而心理投射技术对被试的反应没有限制,而且大多数投射技术是非言语性的,摆脱了语言的局限,被试可以自由表达内在心理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心理测验中自陈量表的局限和不足。并且心理投射技术的刺激物和指导语都是非结构化的,旨在通过被试完成一定任务时所表现出的行为(如绘画、完成句子、编造故事、识别图形等)间接地评定其心理状态。心理投射技术的目的具有隐蔽性,减少了被测人装坏和装好的可能,他们的目的性行为是为了完成测验任务,而根本“猜”不到这些行为会折射出自己真实的心理状态,这为被试提供了表达个体差异的机会。总之,心理投射技术表达出的信息会较少受到意识的审查,被试在测验过程中也就不会掩饰和伪装,该技术具备测量真实心理状态的可能性,能够有效消除来访者的心理阻抗(童辉杰,2002)。
3.3 心理投射技术能评估心理咨询效果
心理投射技术不但可以在初始咨询中作为心理问题诊断工具,同时还可以用作心理咨询效果的阶段性评估工具和最终评估工具。以沙盘游戏疗法为例,沙盘作品的主题是对作品所表现的象征性意义的概括,反映来访者内在心路历程的变化(张雯,张日昇,徐洁,2009),RieMitchell把沙盘的主题分为受伤主题和治愈主题两种。随着心理咨询的深入,来访者的内心与矛盾冲突进行对峙的状态更加明显和激烈地表现在沙盘主题上,同时治疗的意义和效果也随着矛盾的显现而体现出来,说明其内心世界逐渐从创伤走向治愈。而且,沙具是来访者意识和无意识的心象表现和象征语言,沙具性质、色彩的变化从另一角度反映了来访者的自我成长。来访者用阴影沙具表达内心的抑郁和焦虑,用具有积极象征意义的沙具和阴影沙具之间的斗争表达不同的内在心理状态的对抗。在来访者成长治愈阶段的沙盘中,沙盘中会出现植物、水果、大海等积极美好的沙具,表明他对自己进步的接纳和肯定。而蝴蝶和青蛙等象征重生和转化的沙具出现时,往往预示着来访者经过系统的心理咨询和沙盘治疗对内心冲突的解决和自我独立意识的重建充满了信心。最终,类似观音菩萨和如来佛祖等灵性沙具的出现,是治愈主题的集中表现和象征,表明来访者对自我意识的深入挖掘和探索开始向最终的“自性”阶段发展。
综上所述,心理投射技术通过整合来访者的意识和无意识,能够帮助他们自性的成长,获得真实的自性化体验,通过运用多种投射技术进行自我调节,可以缓解负性情绪给学生带来的焦虑抑郁感,有助于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因此,心理投射技术是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和技术,能够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在提高学生的自信并健全完善人格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童辉杰.(2002). 审视与瞻望:心理学的三大测验技术.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3),81—88.
张雯,张日昇,徐洁.(2009). 强迫思维女大学生的箱庭疗法个案研究. 心理科学,32(4),886—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