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4年初中英语学科考试说明解读与复习策略

2015-01-21周翠平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命题中考考查

周翠平

根据市教育局统一安排,在此将解读《2014年龙东地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英语学科考试说明》,为了使解读有依据性有可操作性,我将结合《英语课程标准》及近几年龙东地区英语中考试题进行说明。

一、2014年英语学科考试说明之特点

1. 根据2011年版英语课程标准重新制定,版块作了调整。

2. 以往考试说明中前言部分又新添加了课程评价理念,以此来作为整份考试说明的指导思想。

3. 命题原则由原来的5条改为3条,简明扼要,“三个注重”使命题方向更加明确。

4. 命题依据作为一个单独版块出现,细化为3个。

5. 原来的考查内容改为命题范围与要求,在复习时有利于操作。

6. 试卷结构由原来的6道大题改为5道大题,听力题取消,总分不变,个别题数、分值略有调整。

7. 各题说明不再配备相应的例题,取消样题。

二、考试说明解析

1. 用“三个首次”来概括命题原则与以往的不同之处。①命题原则中首次提出“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所谓人文素养,简单地说就是人的内在品质,包括公民素养、健康人格、生活教育、人生信念、审美情趣、创造力等。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语言类学科,在如今的社会发展使命中,不再只是文化交流的工具,而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在未来有力参与国际竞争力的渠道。我们学习英语,不仅要学习它的语言文化,还要通过这门学科达到智育、德育的目的,并且使所有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方面都有所学,有所得,树立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信心。所以,本次中考命题原则中有这样一句话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因此,本次考试命题立足考查基础知识”。实际上,近几年中考试题虽然较侧重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但是都是以基础知识为基础的考试。②以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目标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试题设计体现灵活开放,首次提出使英语水平发展程度不同的学生的英语学习都得到公正、客观、准确的评价。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不再给例题和样题的原因,即以免束缚老师和学生学习英语的思路和方式,毕竟中考说明既是中考复习的方向标,在平时的学习中也具有导向性作用。③首次提出渗透文化意识。文化意识的作用有利于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文化意识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课程标准中分级目标三、四、五级中对文化意识的描述分别用到了“意识、注意、增强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和认识”,以八年级(上)教材

中的culture(文化)为例,有了解中外青少年对待友谊的态度和看法,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基本差异,了解英美语言中movie和theater的区别,出席各种聚会的基本常识等。近几年中考涉及了许多关于中外文化差异的内容,如:中外课外活动和社团活动的差异,电话会话中英文表述的差异,谈论天气,如何得体地运用英语语言向别人问路等。在语言素材上,力求选择典型的当代语言素材,即社会热点话题,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具有教育意义、引发思考的。例如,2013年英语中考试题所选素材有关于网络、校车安全、手机使用安全等。

2. 命题依据比以往更科学、具体,3个命题依据涵盖了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教材。

3. 命题范围与要求是2014年考试说明最显著的一个特征,用3个关键词概括就是“范围、方式、要求”。“范围”即命题范围亦或叫考查范围,它有利于我们在复习时制订一个高效的、目的明确的复习计划,在内容上有所侧重地进行复习,如:语言知识运用这一部分包括语音知识(共12项)、词汇知识(1 500-1 600个)、语法知识(14大项43小项),以及语用知识,并且一再强调在一定语境中的运用能力。再比如阅读技能,着重考查学生理解各种题材和体裁的书面材料以及从各种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题材是文章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某些领域,社会现象的某些方面,一组完整的生活现象,一般由人物、环境、情节这3个要素组成。所以,在训练学生快速从各种题材中获取信息时,不要忘了从这3个要素入手。近几年中考所选择的语言素材大体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图表等。另外,学生还应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如记叙文的六要素,议论文的三要素等。“方式”即考查方式,如:语言知识采用单项选择、完形填空的考试题型,总之,考查方式还会沿袭以往的题型,保持稳定,以免冲击教学秩序。“要求”即复习策略,如:阅读技能中的5个要求是我们平时指导学生做阅读理解题时常用的学习策略。举个例子,第一个要求“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就是利用前缀、后缀、转化、合成的知识推理出生词的含义,五级词汇表中有一点说明“可根据构词法推导出名词、形容词、副词等”,根据以上信息,我们可以提前做好阅读理解中有推导生词含义题的准备。再举个例子,阅读技能第三个要求“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信息,阅读题中可能会出现给文章加一个“标题”这样的试题,再看“写的技能”中说到“……发表意见和观点的能力”。我们在批阅中考作文时,凡是能根据事件发表一些积极向上的,有个人观点和意见的,体现出学生具有个人思想和主见的,自然就提高一个档次。比如说2012年中考大作文“最美教师张丽莉”,2013年中考大作文“光盘行动”,都不是让学生叙述这件事,而是以这件事为蓝本,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所想所做,着重考查学生以书面形式表达意义的能力,这就回归到了语言学习的本质——表情达意,当然词汇书写正确没有语病是基础。

另外,话题作文或图示作文主要包括教材所示的健康、饮食、运动、兴趣与爱好、学校生活、人口、环境、英语学习策略、情感等方面内容,既然考试说明中明确了这几方面的内容,那我们就重点练习这几方面的书面表达,但我们要结合一些社会热点话题,比如说雾霾天气就属于环境污染问题,而这种情况又势必影响人类的健康,这样一来就和考试说明中所列的这几个方面有关系了。其他几个方面也要教师发挥聪明才智尽量和一些当代题材去联系。endprint

4. 试卷结构简约,共5道大题,82小题。2014年英语中考试卷结构变化:取消听力试题,由原来6道大题减为5道,总分120分不变,题数和分值作了调整,单项选择题由原来的15道小题增加为30道,分值相应增加至30分,这给我们的提示信息就是语法知识的考查比例有所增加;情景交际(A)题,每小题分值增加至2分,这样,情景交际总分由原来的15分增至20分。其他题型题数分值不变。并且对各题从考查内容、形式,以及考生须要注

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说明。

三、复习建议

之前我在某中学听过一节初三的语法复习课。语法课在学生眼中通常是枯燥乏味的,上不好就会是课堂上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学生抱怨说:“听着好累,边听边忘。”我所听的这节课,教师准备充分,为听课教师准备了教材、教案、导学案,所复习的内容是名词、代词、数词、冠词。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发音标准,知识传授正确。但是,最后经过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达到预定目标。分析原因,主要问题有3个,第一个是教师没有充分预估本班学生的现有程度,所设定的复习内容容量过大,远远超出学生所能接受的量;第二个是由于设定教学目标容量大,教师一直在滔滔不绝地讲,没有给学生融会贯通的时间,整个课堂成为教师一个人的“舞台”;第三个是留给学生两个很有难度很耗时间的作业,一个是让学生总结出哪些可数名词前加不定冠词a,哪些加an,另一个作业是总结出由数词构成的短语。

根据上面的课例,我给出的第一个建议是复习时不要走形式,要有实效。效率固然重要,但我认为效益更重要。我们复习的目的就是查漏补缺,不管复习了多少内容,以学生是否掌握为标准,教师不要急于求成,常言道“贪多嚼不烂,贪多咽不了”,稳定慢性也能走远。第二个建议是做一名智慧、勤劳的教师。从近几年中考成绩来看,有一个规律,凡是善于思考、勤于总结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成绩普遍较高,这些教师对教材、课程标准、考试说明、近几年中考试题等都有较深入的研究,而且勤于总结、归纳出一些知识点,并把总结、归纳好的知识点,有序、有梯度地呈现给学生,这样,就节省了学生的不少时间,毕竟学生不单单要学习英语一个科目,还要抽出时间学习其他科目,这样就达到了有限时间内的效益最大化。

对于这方面,我给各位教师推荐朗乡局第二中学陈晓勇老师的做法:进入初三以来,利用集体备课确立了周考制度,然后统一进度,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中考高频考点。在周考中,把一周中讲过的重难点,用各种题型的形式去验证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学生易错的语言项目,如果这次周考没过关,就停下进度,再利用一两天的时间来不断地夯实,同时在下次周考还会出现与上次周考类似的题型,不断地训练与加强,直到95%以上的学生基本掌握。例如现在完成时,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陌生不易于掌握,教师利用3次周考来夯实这个时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在平时的授课与讲题中发现的一些热点,随时与学生保持沟通与探讨,例如在中考临近期间,教师与学生一起热议了书面表达的命题方向,根据社会热点将“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作为当年的中考书面表达试题,那么根据以往的经验,“光盘行动”和“和谐社会”是当年热点的命题方向,特别是“光盘行动”,教师3次模考试题都考了这个题目,使所有学生都能写出适合自己水平的短文,以适应中考的要求。该校英语平均为91.3分,及格率为91.3%,双获伊春市第一名,这是市中考英语平均分首次突破90大关,其中有两个班级,初三·五班平均为95.05分,初三·六班平均92.22分,两个班级的总平均为94.16分,超出校平均2.86分。

总之,中考复习要想取得好的收效,一定要让学生最终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灵活多样的解题思路、足够的信心和恒心。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基础,以应用为目的,在归纳总结中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应该充分调动非智力因素,加强应试的技巧训练,提高复习效果,争取学生在中考中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取得优异的成绩。endprint

猜你喜欢

命题中考考查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
放松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