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2015-01-21杨美玲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35期
关键词:建议高职院校财务管理

杨美玲

摘 要: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水平、成效,从纵向看确实在不断进步和提高,但从横向看却是参差不齐;与本科层次的学校相比,不仅是差距明显,而且是综合性的。因此,必须通过建立全程沟通机制、合理利用各种融资工具、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促进职能创新、联动一体共同加强监督、实现能力创新等措施来解决。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5-0174-02

一、高职院校财务管理问题

1.预算理念偏差,编制部门单一,执行力度弱化。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对预算管理存在诸多的认识偏差:(1)预算管理就是预算编制,而且是两次预算编制。第一次是按照财政部门确定的预算目标编制一套预算报表,这次的目的主要是预算能够获得批准。第二次是财政部门批准高职院校上报的预算并下达后,高职院校再次编制内部的部门预算。但无论哪种预算都对预算执行情况和执行进度不能及时进行跟踪、分析并编制预算调节表。这样就容易产生预算实际执行情况和财务预算不相符合的情况,削弱了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职能和作用。(2)高职院校预算管理只有财务部门关心,预算目标的确定、预算编制、预算考评都是由财务部门负责。试想,高职院校预算管理作为一个系统,若没有相关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基础作用,没有高职院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组织指导,预算的执行必然会出现问题。(3)在高职院中普遍使用的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预算目标脱离实际。(4)没有形成预算管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节约没有奖励,超支没有惩罚,尤其是执行后期还要组织预算调整,导致各部门编制预算时不重视,调整时争相攀比追加预算,财务部门无力跟踪查效,资金利用效率低下,部门之间资金矛盾加剧。

2.财务工作重视日常核算,忽视开展财务分析,缺乏具有真知灼见的改进建议。由于种种原因,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仍停留在“报账型会计模式”上,比较习惯于记账、算账、报账,记录了形成的过程和结果,却忽视了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财务管理只对财务数据进行了核算,而没有深入地进行财务分析、效益考核、奖惩兑现。而财务分析是运用事业计划、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对高职院校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收支状况进行系统剖析、比较和评价,以求得高职院校经济活动和事业发展状况的规律性认识。如果财务工作只是反映一定期间的收支状况和资金结存情况,而对资金的结构、状态、支出结构、效益缺乏分析,就无法科学考核高职院校整体和各系部资金的使用效率。

3.没有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经济行为缺乏必须依据。高职院校能否搞好财务制度建设,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及时制定或修订各种校内财务制度,直接决定着高职院校财务制度是否健全、合理,决定着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高职院校加强财务管理,组织收入,增加资金总量,控制支出,节约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高职院校在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专项资金管理、结余分配管理、专用基金管理、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后勤社会化管理等许多方面存在着制度不健全、不合理问题。同时,还存在着财务管理制度空白、执行中缺乏依据的问题,如学生实习费、学生管理活动费、专业建设费、课程建设费等项目中可以列支什么内容就没有明确的规定。这样就导致:一是只要是正规发票就可以报销,其中主要是招待费、礼品等;二是列支加班费、劳务费等,特别是在学生实习费、学生管理活动费中列支,就更加背理。

4.财务管理中过分强调服务,导致监督职能日渐淡化。尽管财务监督是《会计法》赋予财务人员的权力,高职院校财务人员必须对高职院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的监督,财务监督是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职能之一。为了加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使学校财务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必须加大高职院校财务监督工作的力度,但事实上在高职院校的整体中教学处于特殊的中心地位,财务一直被定位于服务作用。因而财务工作还处于以教学为中心的“报账—记账—算账”为主的“服务型”财务,一直难以向“预算—控制—分析—参与决策”为主的“管理型”财务升华。

5.缺乏经济责任追究,导致错弊无以约束。目前,在大多数高职院校内,由于各岗位的经济责任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导致无法追究和约束。比如,出现投资失误或资金流失后,不知道院党政班子及院党委书记、院长、分管财务的副院长、分管产业的副院长、资产处长、财务处长、科技处长等,各自应负什么责任,谁是第一责任人、谁是决策责任人、谁是可研责任人、谁是操作失误责任人等,以及如何处理等都没有明文规定,集体负责变成了无人负责。再如,财务报销审核中不负责任行为,究其原因,除了有关环节的审核人业务不熟悉或好人主义外,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财务报销审核责任的约束。经济责任不明确、难落实,说到底是作为“一把手”的院党委书记、作为法定代表人的院长、作为具体负责的分管财务的副院长等院领导的经济责任没有落实。

二、加强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1.建立全程沟通机制。全程沟通包括事前沟通、事中沟通和事后沟通。事前沟通的重点是财务预算编制沟通、财务制度的制定沟通、财务制度执行中的沟通。事中沟通的重点:(1)业务运转过程中对现有财务制度的不同理解进行沟通。(2)对现有财务制度规定之外的事项沟通。(3)预算管理进度控制沟通。事后沟通的重点是对当期形成的财务考评结论以及财务部门的意见进行的交流。

2.合理利用各种融资工具。(1)善于利用项目融资。项目融资是利用项目的未来收益来融资,以项目资产为融资抵押,对高职院校其他财务没有影响,实现了风险隔离,即使项目收益不好,高职院校整体财务不受影响,也是高职院校可以积极利用的融资手段。如学生公寓、食堂、招待所等。(2)实行加权学费制。因此,要根据“利益获得”和“能力支付”原则,在科学测定高等教育成本的基础上,建立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财富分配政策、不同性质不同地域的高校等情况下,政府、社会、团体、企业、受教育者及其家庭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的函数,科学地确定合理的学费标准,实行加权学费制。(3)发行教育债券。教育债券是指学校按照法定程序发行债券并承诺于指定日期还本付息的一种筹资方式。首先,债券融资有利于学校的管理和控制,因为一般情况下,债券的持有人只有按期收取本息的权利而无参与管理的权利;其次,从政府债券来考虑,财政投融资教育债券属于国债,其信用度高、对民间闲散资金的吸引力强;再次,债券的利息是从公司税前利润中支付的,具有税盾效应,因此债券筹资方式成本相对较低。1999年国家安排国债资金14.7亿元,为承担扩招任务的普通高校改善了办学条件。截至2001年,中央共安排高校扩招国债资金52.9亿元,支持高等学校新建教学、实验和学生生活设施项目共计835项,建筑面积达到1 228万平方米,批准项目总投资203亿元。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扩招所带来的经费紧张问题。因此,政府应继续大力推行教育国债,并将资金适当地向高职院校校倾斜,以起到政策导向和资金支持的作用。(4)吸收社会资金。首先,鼓励社会力量的捐资助学、集资办学及国外的资助和捐赠;其次,开展社会服务;再次,承接科研任务。endprint

猜你喜欢

建议高职院校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