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
2015-01-21丁照容
丁照容
摘 要: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也已经以迅猛的形式发展,财务会计的控制在事业单位中,已然处于核心地位,它的作用体现为汇集了事业单位的发展进程中的成果,反映了事业单位的资产收益情况,对于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经济上的决策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工作有着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是确保事业单位中财务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本文将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做初步分析。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问题
前言:
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之下,已经成为事业单位管理控制的核心,因此,做好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意义重大。然而,在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控制工作中,越来越多的涉及到了单位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由此可见,财务的控制工作不容忽视。
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各企事业单位都带来了更多的不可预知的风险,尤其是对于事业单位,将更多的面临更为复杂和不确定的外部经济环境。我国当前的事业单位财务控制随之也出现了种种问题,情况不容乐观。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做好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建设,乃是当务之急。
一、内部控制概述
查阅文献可知,关于内部控制理论最早的研究始于1992年,当时由COSO委员会提出,理论为“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直至1998年,内部控制结构被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正式修订为“内部控制制度”。随着内部控制理论的出现,开始以迅猛的速度应用于各个企业的内部管理当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内部控制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在后来的2008年,国家五个部门委员会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基于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而实施的一套完整的政策与程序,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确保企业所有活动的顺利开展[1]。从这个意义上看,内部控制应当涵盖了企业内部综合管理的各个环节,也是一项涉及到所有人员的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所谓的内部控制,指的就是单位内部的管理体系,是保证单位内部整体运营顺畅的管理机制,出发点是基于保护单位的运营和财产,用合理的制度,来满足单位的管理和提高效益。其首要目的是为保证单位的合法合规经营模式,确保单位的资产安全,提升管理效率,从根本上促进单位的发展。
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意义
由内部控制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内部控制就是应用于各个组织中的一种管理手段。对于事业单位来说,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指的就是事业单位在遵守并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所应用的一系列管理和控制方法。其实不仅在事业单位中,甚至对于企业来说,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都可以称之为组织的核心内容[2]。
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目标就是实现有效的财务管理,主要通过内部控制机制的各项约束来确保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这也是现代化管理的最终目的。因此,完善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是确保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事业单位要想做好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就必须要有着完善的治理结构。当前的时代,“创新”成为了所有组织所追求的永恒话题,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创新,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事业单位现代化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由此可见,做好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对于事业单位稳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及问题
虽然我国目前很多事业单位都能够提高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但从大环境中来看,当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制度不够健全
虽然在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中,财务会计内部管理工作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也给财务会计工作带来了空前的机遇,但同时仍然充满着挑战。这一点可以从两个方向来看。首先,事业单位的内部岗位设置,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单位人力资源部门的配置不合理,将直接导致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根源就在于对岗位的设置合理性方面[3]。当前社会倡导服务型社会,但是多数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不足,使得单位为满足运营要求,将一个人设置成多个岗位职务,这就导致了单位内部岗位的设置严重混乱。
单位的内部财务控制受到单位人员编制的影响,也出现财务工作上问题。比如单位的决策人、经办人、审核人或出纳记账人员职责划分不清,责任落实不到位,出现一人身兼多职的现象,久而久之养成不好的风气;再比如私自挪用公款,贪污受贿现象的时有发生等,诸多问题已经屡见不鲜,制度的建设显然已经成为摆设,管理便无从谈起。
其次,就是对于单位资产的管理混乱,也严重缺乏相应的制度。比如当前诸多事业的单位的资金预算,大多得不到有效的执行,对于资金的使用就出现盲目的现象。很多单位存在着共同的一个问题,就是资金充足时盲目使用,等到真正遇到需要资金的项目时,却缺乏可用资金,对于这种情况,给财务带来的巨大不便,可想而知。
(二)事业单位缺乏相应的内部控制意识
虽然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已经全面开展,但是仍有为数不少的单位对于財务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很多单位的领导只看重效益,忽视管理,导致制度只存在一纸空文,完全无法落到实处,而这就给会计的内部控制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实质上也影响着单位的发展。而作为员工多数都习惯于固定的管理模式,即对上级领导“唯命是从”,上指下派,不能为领导提供合理的参考意见,使得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
(三)事业单位对财务预算不能合理地控制
单位的预算对于财务控制的影响也占很大比例。我国当前的事业单位预算控制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与几个方面。首先,预算的编制制度不合理,无法做到预算的精细化,使得预算比较粗糙,不能够很好的满足当年的资金需要。其次,预算的制定缺乏合理性,没有一个系统的计划,使得很多单位都对预算进行着随时的调整,这也为单位内部的会计管理带来了各种麻烦,而预算应当避免出现临时性的调整。最后,相关制度的执行力不强,容易导致对预算的监管失利,这就给某些工作人员的贪腐受贿、私用公款等现象提供了可乘之机[4]。
(四)考核形式的单一使得内部控制有失真实性
事业单位往往疏忽对于相关人员的考核,而过于重视利润,这就导致在管理的控制中,容易出现对工作虚假上报的情况,尤其是财务方面,有失真实性。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政府的相关部门对于事业单位的干部考核均过分注重以利润和目标的完成情况为主,相比之下,并不能很好地将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长效机制纳入到考核当中。
甚至有些事业单位的领导为了政绩欺上瞒下,不择手段地将单位内部的财务信息弄虚作假,同时一些主管部门的人员也盲目追求自身的发展,往往不经过科学化论证便指派下达一些几乎不可能完成的经济指标等。还有极少部分事业单位的主管领导为了谋求自身的利益而致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严重失真。如此之类短期行为发生的重要原因几乎都是因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
(五)内部控制与信息的结合不到位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会计信息化也成为当前的一个热门研究课题。而很多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仍依赖传统的人工模式,对于信息化的工作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也会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造成威胁。事业单位编制预算不全面,约束力不强[5]。
一些事业单位没有深刻的认识到编制预算的重要性,只是把编制预算当成一项很普通的工作来进行,并没有在单位内部组建完善的预算编制领导机构,对事业发展的新状况没有仔细的考虑,对于单位的实际支出情况和实际需求情况没有进行仔细的研究和分析,造成实际支出与预算支出的差距增大,导致编制预算的指导性大幅度下降,很多重点事业项目的经费支出要远远高于预算支出,这样的结果对于事业单位的内部经济必然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四、做好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加强制度和人员建设
纵观诸多财务舞弊正是利用相关制度的硬性规定才产生,本身就是一种有悖于伦理道德的表现。其出发点是过于追求企业的效益,而任何的制度都不可能一劳永逸的,时代在发展,制度也应时而变,永远达不到完美无瑕,因此,在基于制度的基础上,只有加强道德建设,才是有效治理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行为发生的根本。然而制度的建设也不应当局限于模式化的规定,而是应涵盖到更多主体的道德范围,比如建立健全会计行业的征信系统等。
鉴于有些情况是由于领导层的“模棱两可”所导致,因此不仅要重视会计部门的道德建设,更应使企业自上而下的整体观念获得整体的革新。另外也可以借助新媒体的力量,通过舆论来对相关企业及人员的道德进行有效监督。这就涉及到对于单位资产的保护制度和人员的岗位职责分工。
制度的建立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单位的资金财产,这关系着事业单位的运行,所以,单位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的资产保护制度,详细记录资金往来,严格杜绝人为因素造成的资产流失,做到专款专用,对任何一笔支出都要进行严格监控。对于人员的安排也要明确各岗位的具体職责,做到责任落实到个人,为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创设良好的条件,尤其要注重财务部门的人员建设。
(二)提高全员的内部控制意识
单位应由高层做表率,自上而下全面提高单位整体的内部控制意识,建立健全的制度并做到落实,作为领导不能只重效益而忽视管理。当前诸多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要想更好地杜绝各种财务风险行为,只有做好内部控制工作。
首先,建立事业单位分工的多元化,并且还要制定统一的处罚标准,形成硬性规定来规范相关人员的行为。最后可以制定并完善激励机制,将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作为人员业绩评价的标准,真实的财务报表也是对员工进行奖励的依据,通过完善的激励机制来规范相关人员的道德准则,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对于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控制也有着重要意义。提升全员的内部控制意识不仅仅需要硬性约束,同时还要辅以一定的处罚措施。这就要求完善相关的法律约束力。
当前的法律约束力相对较弱,虽然对于财务舞弊行为有法可依,但显然无法形成有效的约束力。相关文献显示,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对于财务风险的管理有着较为严厉的处罚力度,相比之下,我国的法律要轻得多[6]。
因此,只有在现有的法律基础上,完善相关的条例,扩大打击范围,加强处罚力度,真正落实法律的权威,起到有力的作用,才能确保事业单位内部真正杜绝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为社会经济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强化审计职能并合理控制预算
企业的财务部门要具备较强的审计职能,而提高审计职能又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保证,宏观来看将直接作用于推动社会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而强化审计的职能首先要加强审计的监督工作,明确落实各个级层的监管权限和监管范围,保证相关部门各司其职,保证监管的有效性,不仅能增加审计的覆盖范围,也提高了相应的工作效率,并使各部门直接加强信息的互动,共同做好加强审计职能的工作。
企业内部也要如此,只有建立并完善相关机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才能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避免某一个层级的管理者出现不良的带头作用。对事业单位的预算要从实际需求的角度出发,做到科学、合理、有计划性,并提高预算编制的执行效率。这样才能对预算进行有效控制。并可以对预算的编制进行合理的改革与创新,确定各项标准,充分发挥预算控制在内部控制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四)完善考核机制并加强人员技能培训
对财务人员的考核要制定行之有效的考核指标。严格控制各层人员的行为,将管理层和相关人员的内部控制纳入到考核机制中。为了保证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要加大审查工作的宣传力度,可以通过公共媒体以及相应的审查单位网站等进行宣传,但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明了,并且对审查的专业术语进行解释,对审查机关的职责要仔细的说明。
建立信息反馈机制,主要目的是为了监督事业单位领导的工作情况,用更加民主的方式判断事业单位领导是否假公济私、中饱私囊,只有在这样的审查机制下,才能保证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不受到阻碍。并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工作人员满足时代发展所需,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五)将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与事业单位内部事务充分结合
在做好相关制度建设的基础之上,应当全面强化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督,要确保在事业单位内部的各个工作重点领域均能够落实贯彻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最大化保證事业单位所有财务活动的科学合理性。与此同时,还要制定财产岗位轮换、财产物资清查和内部控制稽核等等制度,有效检查并监督事业单位内部的一切财务会计业务。还要通过对内部审计的完善来保证对于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效果的评价,一旦发现问题以便于及时整改,确保财务工作的合规。
(六)加强信息化建设
在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财务工作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的实际需要。事业单位内部也应当提升对于信息技术的重视,使财务工作与时俱进,全面施行电算化,通过专门人员对相关软件进行专门的控制来提升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并且将财务工作人员合理化分工,确保所有信息有据可查,一旦发现问题能够落实到个人,有效强化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工作效率,为做好内部控制创造更多的便利。
五、结论
综上所述,时代的发展为各行各业都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事业单位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背景下,自然提高了内部管理的要求。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如今已经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其影响力也与日俱增,但目前事业管理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强化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过程可以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仅需要事业单位内部相关部门的强化管理,更需要事业单位内部所有人员的配合,因此,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改革也是对单位整体的一种创新,其意义必将越来越重大。(作者单位: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董良科.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策略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03):23.
[2] 忻世民.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J].新会计,2012(10):49-50.
[3] 杨艳梨.强化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建议[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08):109-110.
[4] 余兰.事业单位绩效考评改革工作的思考——高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的研究[J].财政监督:财会版,2013,10(13):115-117.
[5] 史爱荣.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中文科技期刊),2013,16(22):68-69.
[6] 何寒冰.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问题与对策[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12,9(1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