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定位的思考
2015-01-21孙迪
孙迪
摘 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环境、职能等也在发生着变化。发展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是国有企业自身改善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助于提高其经济效益。本文以审计工作在国有企业中的角色为主线,对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定位进行讨论。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定位
内部审计是企业为改善自身运行方式和增加企业效益所展开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采用科学的、系统的、规范的方法对公司的经营情况、治理方式、控制效果等进行评估。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业务复杂、经营规模大、资产重组现象日渐频繁的特点决定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必要性。如何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符的审计模式,是国有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历史变迁
(一)传统的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已经经历了50多年的演变,它从最初的查错纠弊职能变成了增加企业价值的工具。国际对内部审计给予了很高的定位,认为内部审计能够提高企业效率,改善企业运营模式。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历经20多年的发展,虽然取得进步,但相对于政府和社会审计而言,发展形势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国有企业内部改革的不彻底,对内部审计的设置、理念、手段、职能、运行等方面意见不统一。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重视监督、结果、财务职能而忽视服务、过程、业务的职能,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中只是一种形式,并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内部审计的成长环境、运行规范以及职能都在发生着变化,并不断被完善,内部审计理念、目标和规定也都在不断的明确当中。
(二)内部审计的转变。最近几年,内部审计在不断的更新审计方式和审计手段,努力适应国有企业改制后出现的问题,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进而改善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不难看出,内部审计事业必须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做好充分预测、监控和评价的准备,才能行之有效并实现价值。在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的大环境下,各种问题错综复杂且接连不断,这就要求内部审计做好充足的准备来迎接巨大的考验。为清楚了解国有资产的现状,在国有企业制度改革之前,内部审计要积极展开审计工作,掌握第一手审计资料,为以后的决策提供有效信息,在改制方案制定过程中提供事实依据。
在国有企业改制的过程中,审计工作要积极进行配合,做好全面的监督控制工作,以确保企业改制不脱离原定轨道。首先,对改制过程进行监督,纠察非法占有和处理国有资产的行为;其次对改制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及时提出有效意见,保证改制顺利进行。改制之后,内部审计还要对改制的过程及效果进行评估和考核,总结分析经验教训,促进国有企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二、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内的定位
(一)控制功能定位。我国内部审计制度自1983年推行以来,鉴于内部审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国家再次明确规定:作为大中型企业的国有企业,其内部审计要在我国不断完善的企业制度中发挥作用。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制度改革正处在关键阶段,如何建设企业治理机制,有效解决内部审计问题,关乎国有企业改制成功与否。在国有企业中无作为的现象比较普遍,致使企业治理机制失衡,一些权力无法合理搭配,这些都与国有企业性质的特殊性和制度的不完善息息相关。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其内部的缺陷日渐明显,而导致一些国有企业经营困难的原因更多的是内部的腐败。因此,国有企业的当务之急就是完善企业内部机制,增加企业效益,加强内部监督。
内部审计自从实施以来,就具有了管理控制的职能,这有利于企业管理和运营更加合理化和合法化,有利于企业发展。内部审计可以利用控制职能对企业内部进行监督和评价,防止企业内部“蛀虫”再生和腐败现象的再现。现代企业制度处于不断完善中,内部审计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发挥,逐渐被企业纳入到管理机制中,影响着企业内部文化建设进程。
(二)监督职能定位。我国常见的审计有社会审计、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三种,三者在市场经济下,各司其职,形成一套比较系统的监督体系。我国相关的法律对三者审计秩序做出了明确规定,这也为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审计中的监督职能提供了法律依据。
发展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首先要做的是清楚三种审计工作之间的关系和区别。对于内部审计和另两者的关系,一直存在着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外部审计具有强有效的控制力,国有企业往往重视外部审计,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中只是一种摆设;另一种观点认为三种审计方式在国有企业中都发挥着作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三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这样一来,很多人对三种审计工作的界定就模糊不清,甚至认为内部审计是以政府审计为基础的一种审计。而且,国家拥有国有企业的所有权,企业的管理、经营等行为直接或间接的受到政府影响,内部审计逐渐成为国家监督的一种手段。因此,监督企业高层人员侵吞国有资产,保护企业其他人员的利益就成为了内部审计的重要工作。可事实上,内部审计是为国有企业自身服务的,并独立于政府审计之外,不受其管理和制约。
总之,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对象、工作性质均不同,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内部审计有它自己的特点和功能,以效益、管理审计为主要内容,最终落脚点是效益和管理。当然,内部审计要向外部审计学习,接受指导,并且内外审计之间互相合作,有利于企业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由于外部审计具有滞后性、间歇性、分散性等缺陷,使其很难有效的促进企业发展。内部审计则避免了外部审计的弊端,在企业治理不断优化的过程中,显示出独有的特征。
(三)组织职能定位。最近几年,伴随着企业创新和业务流程的改进,内部审计外部化在全球范围时兴起,内部审计貌似成了一个多余的部门。其实,要辩证的对待这个问题。现代企业理念注重资源的利用,促使企业集中尽可能的集中人力物力提升自己的企业竞争力。然而现代内部审计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本,内部审计的落后习惯和工作人员的知识匮乏渐渐显现,无法适应新的审计工作要求,所以内部审计只能向外部寻求帮助。相反,外部审计成本低,约束力小,审计外部化也就深受企业的欢迎。企业自身的内部审计会因为各种因素产生低效率,其监督控制职能也在内部自我解决的过程中逐渐淡化。内部审计寻求外援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模式的一种外在表现,归根结底是企业的外延化,也是企业软化形式的体现。
实际上,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优点和缺点都与其特点有关。如果对企业实施外部化缺乏清晰的认识,企业就会得不偿失,徒增烦恼。所以,国有企业对内部审计制度的制定要进行综合论证,认清内部审计的范畴和外部化的目的,权衡两者的利弊得失,进而决定审计是否需要外部化。其实,外部化并不是全部的外化,而是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在以内部审计为核心的前提下,适当决定外部化应负责的内容。
近年来,内部审计已经发生改变,不再是企业成本的一个负担,其职能在延伸,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也在不斷提高。
三、内部审计的职业化
内部审计已经打破传统的范围,其职能扩展到了整个企业的管理、运营、决策等领域,不断呈现出自主性强、行为规范、作用显著的态势。国际上也对内部审计的性质、内容、运行模式等赋予更高层次的含义。
在我国,每个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都有着共同的目标,但每个企业内部审计资源又有所不同,国家可以建立培训机构,对国有企业内部的审计师进行培训,并组织人才交流,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平台,在帮助国企之间互相学习的同时,促进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
四、结语
总而言之,内部审计要打破陈规,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新时期社会形势的要求。国有企业处在不断的改制中,不仅要明确内部审计的优势,还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内部审计制度和规范。(作者单位:吉林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 迟旭升,崔刚.发挥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的作用[J].国有资产管理,2006(11).
[2] 张清国.关于企业内部审计的现实思考[J].经济师,2006(10).
[3] 黄莉.内部审计在企业改制中面临的挑战及应对举措[J].学术交流,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