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和文化精神的关系
2015-01-21张小萃
张小萃
摘 要:在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中,传统文化精神一直深刻地影响着我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各个方面的发展,进而塑造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同时也对东亚各国的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精神现已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本文就主要探讨了价值观与文化精神的关系,以期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
关键词:价值观;文化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的文化精神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巩固和完善的重要因素。十八大以来,我党提出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在新时期下明确目标,坚持共产主义信念,同心协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价值观的相关概念阐述
(一)价值观的含义。简单而言,价值观是指关于基本价值的理论、知识和学说体系,一种处理事情判断对错、做选择时取舍的标准价值观也是一个人内心的准绳,指导一个人去做他认为能做的事情。它使人的行为具有稳定的倾向性,是人对客观事物基本是非的一种重要评价。
(二)价值观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价值观有多种分类方式,其中一个分类方式为,理性价值观、美的价值观、政治性价值观、社会性价值观、经济性价值观、宗教性价值观、教育性价值观
(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在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式下价值观较量中,我党在十八大报告上首次以12个词慨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和基本内容,即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层面的价值标准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起一般价值观具有社会性、先进性、导向性、需要努力加以建构、倡导、培养。
(四)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是我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它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核心价值观深化了对社会主义价值及其本质的认识;二是、核心价值观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之魂;三是、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凝魂聚气、凝聚共识促改革;四是、核心价值观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提升了国家文化软实力。
(五)如何培育核心价值观。按照中办《意见》提出“四个坚持”的基本精神:尊重群众的价值愿望和主体选择,重在自觉性而不是强制性,有倡导但不强迫,采用群众愿意接受的方式进行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一方面,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另一方面,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增加国民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分阶段有序推进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二、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精神
(一)以“天人合一”为基础的“中”“和”精神。以“天人合一”为基础的“中”“和”精神是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之一。“天人合一”的思想最早由庄子提出,是中国人对天地最初的基本的思维,该思想认为人与天不是处于在主体与对象的关系,而是一个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这一思想后经董仲舒进一步继承后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成为了儒家、道家和佛教的的重要观点。
(二)以“仁”“礼”为内核的伦理精神。孔子创建了以“礼”“仁”、“中庸”为内核的伦理思想体系,为儒家伦理道德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基础。其中,“仁”的思想的提出是孔子对中国倫理学最突出的贡献之一,是中国古代伦理学由自发走向自觉的标志。仁”以爱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为根基,“仁者爱人”,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的思想根源逐渐演变为社会的伦理原理与道德情感。同时,孔子对“礼”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提出了“克己复礼”的观点,后来时期的荀子也很重视“礼”的观点,认为礼是节制人的欲望的最好办法。后来的儒家思想继承发展了先贤的观点,主张用礼来调节人的情欲,成为了儒家核心思想之一。
(三)以“修身”为根本的道德精神。儒家思想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所在。从儒学思想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来看,儒学的精华在做人这方面体现的尤为重要。《论语》在学做人方面蕴含着很精髓的思想,其中提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的根本是在修身,而且从天子到庶人,所有人都要以修身为本,这就是儒学的根本精神。要成为一个君子,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儒学把希望寄托于人的价值的提升,而人的提升要靠自身修养的提升来实行,而不是靠一套规则的束缚来实现。
(四)推己及人的思维方式。在中国传统的道德思想中,推人及己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不少思想家对推人及己的观点进行了论述,其中《论语》中就记录着很多关于孔子推人及己的观点,“其怒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都是该观点的体现。孔子认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能够合符规范,一个社会或国家就能够长治久安。后来的墨家的“兼爱”思想也体现了推己及人的思维方式。后世的儒学家在前人的基础上将这一思想发扬光大形成了儒家处理伦理关系的重要原则之一。这种推己及人的伦理原则及其思维方式,在当今核心价值观的建构过程中,也仍有重要意义。
三、核心价值观与现代文化精神
(一)现代文化的含义。
通常意义上提到的现代文化是指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不断建构和发展的优秀文化。这种现代文化传统,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吸收西方文化精神而建构和发展起来的。
(二)现代文化精神的主要内容
1、现代科学精神。现代科学精神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所提倡的现代文化精神之一。中国古代曾经有着灿烂繁荣的科学文化,形成了举世瞩目的中国传统的科学精神,但是随着中国闭关锁国的政策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崛起,中国渐渐在世界科学的发展进程中落后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我们开始逐渐接受西方先进思想,形成了“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现代科学思想。而在现在我们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时刻,必然要求我们弘扬现代科学精神,树立科技决定今天,科技决定明天,教育决定后天,文化决定永远的科学观点。
2、现代民主精神。现代民主精神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所提倡的现代文化精神的另一个方面。中国古代的优秀思想中有着悠久的民本思想,但长期的封建社会的统治,使得中国长期与民主无缘。“五四”运动以后,被引进的西方民主观点逐渐在中国生根发芽,中国完成了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阶段的更替,后来到当代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最终形成现代民主精神。当今培育和践行“民主、自由、平等”的核心价值观,也要求我们必须弘扬现代民主精神。
3、现代法治精神。现代法治精神的含义在于一是要求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二是要依据法律法规治理国家(依法治国);三是公民自觉知法、守法;四是法治目标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民自由、平等的民主权利,文明、和谐的社会秩序。当今我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我们逐步形成和强化“依法治国”理念。
结束语:
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和新时期下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新时期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文化新的价值观念,是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文化策略,是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沿着先进方向前进的保障。(作者单位:延安大学)
参考文献:
[1] 张瑞堂.全球化时代:社会主义文化精神和文化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1.
[2] 万是明.全球化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6.